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来,油菜是我县冬种作物之一,群众说:“油菜满身宝,肥人、肥猪、肥土、又肥禾”。1980年,随着生产体制的落实,我县冬种油菜面积增加很快,全县种植油菜56200亩,除一部份留作绿肥外,仍得菜子2098000斤,还出现不少高产典型。“稻稻油”一年三熟制,已成为我县较理想的耕作制度之一。实践证明,油菜适应范围广,不论什么土质均可种植、移栽、撒播、条播均可,也是高肥作物。但其产量的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认真掌握其生长规律,根据气候和油菜的生长特点,努力提高栽培技术,就能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棉花苗全、苗齐、苗壮是夺取高产的基础,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则是争取一播全苗的关键。泾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月正是冬、夏季风过渡的季节,气候变化较大,温度在回升过程中很不稳定,致使棉花的适宜播期很难掌握。实践证明,棉花种的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高产。针对本地秋季雨水多、降温快和秋桃成铃率低的特点,权衡分析,适时早播对争取棉花高产、稳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上海郊区一年三熟制的面积不断扩大,后季稻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一年三熟的作物生长季节长,熟熟高产需要有个较长的大田生长期。而每年气象条件有变化,季节早晚也不一,致使有些年份双季稻的大田生长期较短,季节  相似文献   

4.
我所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北,松花江北岸冲积平原上,46°53′N,130°18′E,海拔在76—83米之间。在水稻栽培20年的历史中,曾先后出现5次低温冷害,如1964、1969、1971、1972、1976年等,几乎每3—5年出现一次,冷害年份约占25%左右,冷害年水稻亩产比正常年份减产30—45%,不仅当年减产严重,还影响稻种质量和数量,给次年水稻生产亦带来很大被动。  相似文献   

5.
晚稻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89年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以上,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50%,然而由于受低温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年际间产量波动很大,80年代本市晚稻单产波动在207—437.5公斤之间,10年平均产量353.2公斤,极差230.5公斤,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6,(3):15-15
1975年我所早稻生产经历的“一类禾苗三类谷”的过程,从正反两方面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这说明,在农业上夺取丰产丰收,必须掌握气象规律实行科学种田。该年早稻生长季节,从播种育秧到抽穗扬花期间,降雨频繁、阴雨连绵、日照较少。据公社气象哨记载,三月份阴雨23天,四月份阴雨18天,五月份阴雨29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7,3(2):6-6
为推广杂交水稻,大搞秋季制种,备足高产杂交种子,1976年我们全公社有三百多亩秋季制种田,在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取得了好收成。通过实践,使我们试识到秋季制种要夺高产,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省近十年水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水稻生育期的分布及变化,发现水稻生育关键为出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各生育关键期气象影响指标共17个。为气象对农业的影响评价,为水稻产量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辽南沿海,地势较低,易受内涝,生产条件较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逐步改善生产条件,减轻了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75年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夺得又一个丰收年,粮食亩产过《长江》,跨进了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行列。 但是,严重的早涝仍是影响农业歉收的主要自然灾害。因此,为了摸清旱涝规律,积极做好气象为农  相似文献   

10.
气候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农林牧品种、农业结构、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我区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很优越。全区年平均气温,除桂北和高寒山区为17—18℃左右外,其余地区可达19—22℃。0℃以下的低温与35℃以上的高温,每年只在少数地区短暂出现;日平均气温≥10℃积温,除桂北和高寒山区为5100—5500℃左右外,其余地区均在6000℃以上,年降雨量,除桂西为1200毫米左右外,其余地区为1500—1600毫米左右,我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每年有90—110千卡/厘米~2左右,由于温度、雨量和光照条件对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生育是有利的,因而能夺取优质高产。我区的气候条件也有不足的方面。首先是干旱问题。以2—4月总雨量≤200毫米为春旱指标,则桂西几乎年年发生春旱,桂中、桂南二、三年一旱,仅桂东北无春旱。  相似文献   

11.
粤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省台风灾害最频繁而严重的地区。例如,7619号台风,9月20日在湛江市登陆,造成了粤西罕见的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水位猛涨,鉴江下游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包围了城镇。9615号台风于1996年9月9日中午11时在吴川市沿海地区登陆。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穿过湛江市区、遂溪、廉江等市、县,进入广西省境内而减弱、消失。受其影响,南海北部海面、珠江口以西我省沿海海面,先后出现8级以上大风,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出现11~12级大风。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  相似文献   

12.
铜川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川3个观测站1971—2000年30 a雾日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铜川大雾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北多南少的特点;年际分布上呈现2峰2谷型,峰值均出现在80年代,最大谷值出现在90年代,次大谷值出现在70年代;月季变化也存在2峰2谷的特点,最大峰值在9月或11月,次大峰值出现在3月,最小谷值12—1月,次小谷值出现在初夏的5月。分析了形成铜川大雾的地域、地形影响,指出了宜君大雾与大风、雷雨交替出现的独特现象,并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对铜川3个观测站1971—2000年30a雾日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铜川大雾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北多南少的特点;年际分布上呈现2峰2谷型,峰值均出现在80年代,最大谷值出现在90年代,次大谷值出现在70年代;月季变化也存在2峰2谷的特点,最大峰值在9月或11月,次大峰值出现在3月,最小谷值12—1月,次小谷值出现在初夏的5月。分析了形成铜川大雾的地域、地形影响,指出了宜君大雾与大风、雷雨交替出现的独特现象,并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适应气候规律安排作物布局姚腾龙蒲永义(天水市气象局天水741000)天水市属旱作农业区,水分是作物生存和生长的基本因子。本文通过农业气候分析,掌握气候变化与农业的关系,扬长避短,安排作物布局,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气象依据。1降水量与粮食作物的基本规律1...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大雾气候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蔚 《浙江气象》2002,23(2):13-15,46
通过对杭州市7个气象台(站)40年大雾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大雾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形成大范围连续大雾的主要原因-秋季和前冬在变性高压的持续、稳定控制下,夜间强烈的辐射冷却和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17.
遵循气候规律 建设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俊铭 《贵州气象》2000,24(5):31-35
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中,确定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为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生态环境建设涉及面很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和综合研究,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密切关系,在分析喀喀期特生态特点和阐述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江苏水稻气候年景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敏  吴洪颜  张佩  高苹  徐经纬 《气象》2018,44(9):1200-1207
在改进气候适宜度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1961-2016年70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资料,应用统计方法,确定了温度、日照、降水适宜度对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权重,由此构建了年景综合指数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权重分别为0.460和0.428,由于热量资源充足,温度适宜度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权重偏小(0.112);基于气候适宜度构建的年景综合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达0.411,说明该指数能较好地表征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基于大气环流特征量和太平洋海温等大尺度预报因子,采用最优相关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了水稻年景综合指数的预测模型,经过历史拟合和试报检验后效果理想,可投入业务应用,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将为水稻产量分析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驻马店地区水稻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4月下旬,驻马店地区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出现机率为61.1%。在冷空气来临前,用1%的石灰浸种;冷空气控制时催芽;气温回升时播种。幼苗始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可避免冻害和烂秧,保证壮苗移栽。水稻品种应选择适应...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飞虱概率预报的气候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贵方  杨林 《贵州气象》1996,20(3):32-32
稻飞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害虫,常以褐飞虱(Nilapatvata,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两个种类为主。它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随气流运载飞行,遇雨水降落稻区危害。以往对此虫的预报方式,是依据异地虫源多少,食料条件,以及长期天气预报等来定性预报其发生程度,往往出现偏差。近年来,作物病虫的概率预报已作为一种方向,运用现代工具,进行历史资料数理分析,建立预报模式,定量的科学预报。因此,气象历史资料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我州三都县植保站与气象局1982~1991年10年的两种飞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