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区目的层埋深较浅,地震剖面上存在多套强反射轴。由于钻井资料少,虽然已知油气层为强反射的"亮点"特征,但样本点少,缺少强反射与含油气性的统计关系,无法直观判定强反射的流体属性。研究区目的层地震资料分辨率好,保幅性好,具备开展识别"亮点"油气藏的条件。本文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目的层段发育的地震强反射区进行了综合研究,例如正演模拟判定真假"亮点"、AVO地震属性识别"亮点"、道集检测验证"亮点"油气性等,总结了研究区目的层段"亮点"型油气层的响应特征,并进一步刻画了含气砂体的发育规模,最后提出了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姜效典  李巍然 《海洋学报》1995,17(3):135-139
潜在震源区是指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潜在可能的地区,它以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描述了未来地震活动强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它的划分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随着地震研究的进展,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死海Lisan组的70~14 ka湖相沉积物中提取了古地震记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中约30个角砾层是由震级大于5.5级的地震产生的.如果在死海沉积物中能发现类似角砾层的年龄与历史地震匹配的话,这种解释是很有意义的,然而,Lisan组记录的中等强度的地震与强地震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并且它们的震中距也不好界定.本研究只是尝试分辨Lisan组古地震记录中的较强地震,以确定震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研究单道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结合项目实际应用效果和海上试验结果,从震源的选择、环境背景噪声特点、接收水听器实际效果、单道地震采集系统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一套可行的单道地震调查施工技术方法,采用一发双收双通道地震采集系统,可达到提高单道地震剖面分辨率和获得高信噪比资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海底地震仪(OBS)是记录海底地震数据的主要仪器.在我国,OBS仍处于研究与实验阶段.时间同步的精准度是海底地震仪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了地震数据分析和地震数据反演的准确性.以法国MicroOBS _Plus为例,对海底地震仪时间同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详细介绍其时间同步原理及实现方法,为OBS在海底地震地壳深部结构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随机分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随机分形插值用于实现地震道与测井曲线的联合反演.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并给出测井曲线随机分形插值的有效公式,探讨并框定地震道与测井曲线联合反演策略和流程,并进行实例应用分析,最终较好实现地震道的伪测井曲线反演.研究表明随机分形插值方法巧妙地将地震和测井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利用分形参数的空间插值,试图将地震道转化为测井曲线,思路和实现策略均体现独特性,是1种适于描述纵向非均质模型的地震资料测井曲线反演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日本筑波地球物理测量学院的测量学家M Murakami和美国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州立大学的地震—火山学家 S Mc Nutt公布了有关他们发现了地球周期性“呼吸”——地震现象某种年度周期性的信息。他们通过分析借助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的多年来高度准确的资料 ,确定存在着这种周期 ,特别是在日本列岛区观察到的。这个系统有 50个地面测站 ,其网络覆盖了日本的东北部 ,记录到每年由东向西发生地壳挤压 (大约为 3 0 mm) ,随后导致方向相反的地壳拉张作用 ,并且在秋季这种运动比春季要快 1 5%。也许在日本观察到的地震季节与此有关 :地下的冲击和某些火…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在研究区海域深水陆坡区地震数据采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深水区地震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优化研究区海域深水区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提高研究区海域深水区激发效果技术、改进研究区海域深水区地震数据接收技术以及提高研究区海域深水区成像效果的其他技术方法等.通过系统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研究区海域深水区地震数据采集水平,...  相似文献   

9.
用地震地层学进行沉积相的研究,是在解释妥大量地震剖面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根据反射层的接触关系、连续性、振幅、频率、外部形态等多种地震信息进行地震相分析,用已经钻井取心证实为碳酸盐岩井的地震剖面,已知推未知,相互验证,进行追踪闭合,圈出碳酸盐岩分布范围,结合古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由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通过研究,认为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中中新世时期,发育的一套分布不均一的碳酸盐岩,属浅海陆棚环境非典型碳酸盐台地相.  相似文献   

10.
台湾岛1999年9月21日在南投发生7.6级地震前有出现地震条带现象,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用地震条带方法对2004年12月台东海外7.0级地震、2006年12月高雄海外7.2级地震和2016年2月6日高雄6.7级地震前的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这3次地震前也存在ML5.5级以上地震条带现象,说明近年来台湾岛及邻近海域强地震前都有地震条带出现.对这些条带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EN向地震条带是受菲律宾板块挤压形成的,沿台湾岛东部海岸排列的地震条带是受台湾岛东部的地震断层影响形成的,沿琉球海沟方向排列的地震条带是受琉球海沟断裂带影响形成的.研究结果对台湾岛及邻近海域的地震预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海水温盐结构的反射地震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物理海洋学的研究中,利用CTD(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 sensors)测量方法研究海水温盐结构存在着获取数据时间长、数据横向精度低的缺点,而利用反射地震记录可以获得剖面上连续的水体温盐结构,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反射地震方法研究海水温盐结构是个新的交叉学科方法,称为"地震海洋学".由于海水水体的物性变化比地层物性变化小得多,造成海水水体的反射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各类干扰强烈,因而海水水体的反射地震资料处理也和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它处理的重点是振幅补偿,叠前去噪以及叠后处理.笔者通过对"十五"973项目在南海东北部采集的一条高分辨率多道反射地震测线的海水水体部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压制了强线性干扰波,获得了水体反射图像.地震叠加速度分析获取的3个CDP (Common Depth Point)的垂向速度从1540 m·s-1单调减小到1478 m·s-1,与CTD测量得到的速度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值模拟的渤海海域地震海啸危险性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海啸产生的条件,结合渤海海域的地形特征、地质构造、地震学特征和历史地震及海啸记录对渤海海域潜在的地震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渤海可能引发地震海啸的震源区域,讨论了渤海发生海啸灾害的可能性。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渤海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地震事件可能引发的海啸情景,研究分析了可能的地震海啸在渤海及周边海域的传播过程及波动特征.地震海啸传播模型采用基于四叉树原理的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有效解决了局部分辨率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数值计算包括地震海啸产生及传播过程。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潜在的地震海啸进行了数值计算,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定量阐述了渤海海域潜在地震海啸对渤海局部岸段及北黄海沿岸的影响,给出了渤海可能地震海啸危险性划分;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啸危险性分析和海啸预警技术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关经历了地震地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与应用3个阶段.在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缘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其特点是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目前基于常规地震资料开展的储层预测研究难以准确落实其砂体展布、岩性边界及储层厚度.相比于常规采集地震资料,斜缆宽频地震资料拥有更高的信噪比、保真度、分辨率和更宽的频带等优势.以H油田典型薄层岩性油藏为例,基于斜缆宽频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5.
深水峡谷沉积构型及其演化是深水沉积研究的热点.基于琼东南盆地L区300 km2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技术,对黄流组中央峡谷沉积构型三维表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央峡谷内部发育块体搬运沉积、重力流水道沉积、堤岸沉积、底部滞留沉积、朵体沉积、深海泥质披覆沉积6类沉积单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塔贝尔凹陷南屯组二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贝尔凹陷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综合利用各种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砂岩百分含量、地层倾角测井、重矿物等资料...  相似文献   

17.
1三维地震的研究到2006年,美国海洋地球科学调查船的能力将由研究船“Marcus G.Langseth”而得到加强。目前,“Langseth”还是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的三维地震采集船(西方传说号)。在对船只改装后,它将成为能采集高质量三维地震资料的科学研究船。目前,它已试验性地用一条电缆按密集的网格采集了一小块三维地震资料。这种工作方式的效率极低,其质量也不高。“Langseth”将做真三维地震采集工作,以得到和工业三维地震相近的高质量资料。我们会议(指拉蒙特将召开一次三维地震采集会议)的主题是:三维地震图像:海洋地学研究的新机遇。我们将讨论在…  相似文献   

18.
在海上地震拖缆施工中产生的采集脚印,对地下精细地质构造解释和储层特征及物性的描述和刻画均影响甚大.剩余静校正可以有效衰减采集脚印带来的影响,大大提高地震剖面成像质量,进而真实地反映地下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及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地震剖面.文章阐述了剩余静校正及其衰减采集脚印的原理,并以南海A工区地震资料处理为例,论证了应用剩余静校正方法在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衰减采集脚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在珠江口白云凹陷三维工区中发现形态以及发育特征相似的7个海底峡谷.通过对其现今地貌特征研究,将其分为上、中、下段.综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及外部结构形态等信息,识别出了峡谷侵蚀基底、谷底沉积、谷壁滑塌等峡谷地震相单元.结合峡谷不同位置处的各类地震相的发育情况,可知峡谷的这3个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以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区为研究区,利用NOAA/AVHRR热红外影像,通过分析1999年Central Mexico 7.0级地震、1999年Oaxaco 7.5级地震和2003年Colima 7.6级地震3次地震期间与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区对应的海表面上方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的变化,研究了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与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藏区分布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区对应的海表面上方,临震前频繁出现孤立的、带状的、强度较大的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该研究结果表明,同次和多次地震临震前,该地区频繁出现孤立、带状、强度较大的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可能与海底蕴藏着天然气水合物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