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刚石钻进的孔斜及其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刚石钻进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钻孔的弯曲,目前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正在多方面进行试验和探讨,力图揭示其内在规律,以便更好地为地质勘探事业服务.1979年,中南矿冶学院部分师生与湖南冶金245队一道,在渣滓溪矿区的小口径金刚石钻孔中进行了纠斜和防斜的初步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矿区概况(一)地质情况简介施工的钻孔主要穿过砂岩、砂质板岩、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经变质作用生成的微石英  相似文献   

2.
川东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程度高,非均质性强,有利储层的发育分布成为勘探的难点.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实测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查明须家河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揭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和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含有少量岩屑石英...  相似文献   

3.
赵文  何生  郭小文  王永诗  郝雪峰  熊伟 《地球科学》2020,45(9):3487-3501
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储层中常见且重要的成岩现象.本文通过对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沙三段不同含油级别砂岩样品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石英次生加大边宽度和含量的定量统计以及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了不同含油级别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特征、期次和石英次生加大所需硅质的可能来源.砂岩样品中石英次生加大边最大宽度和加大边面积分布范围变化大,分别分布在4~90 μm和2.50~39 927.80 μm2之间.砂岩中与油气充注有关的石英次生加大主要有两期,结合埋藏-温度史图,该两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时间分别为距今15~6 Ma和4~0 Ma.钾长石溶蚀和沙三段砂泥岩层中黏土矿物的转化是研究区不同含油级别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的主要硅质来源.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沙三段不同含油级别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两种特征:(1)不同含油级别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最大宽度和单颗粒石英次生加大边面积整体统计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2)石英次生加大边宽度和单颗粒石英加大边面积普遍存在差异性.砂岩孔渗性、含烃流体充注造成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油水分布特征是造成沙三段不同含油级别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发育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该区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可作为含烃流体充注的成岩示踪标志.   相似文献   

4.
一、地质概况 广西龙胜三门地区位于江南地背斜西南端的东南缘。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前震旦系上板溪群的合桐组(Ptbh)与拱洞组(Ptb-g)、震旦系(Z)、寒武系()(图1)。 拱洞组(Ptbg):具复理石建造特征。下部是一套绢云千枚岩、板岩夹变质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和变粒岩;上部为一套绢云板岩、石英绢云板岩夹变质砂岩。复理石韵律清晰,自下而上由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石英绢云板岩及绢云板岩组成。并具各种形态的层理。厚384—793米。  相似文献   

5.
白云鄂博“白云岩”位于华北板块的北缘,宽沟背斜的南翼.蕴藏着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还是大型—超大型铌、铁和钍等矿床赋存母岩.“白云岩”不是层状岩石,无明显的层理和固定的层位,而是一套大小不等,串珠状的”白云岩”带.“白云岩”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关系.表现在“白云岩”切割H4石英砂岩、H5板岩和花岗岩脉,并有许多分枝脉插入到H4石英砂岩和H5板岩中.“白云岩”中存在H4石英砂岩的残留顶盖相,捕获了H4石英砂岩和H5板岩的捕掳体,并引起围岩的强烈蚀变.板岩的黑云化,石英砂岩的钠闪石化,花岗岩的碱交代.“白云岩”含有大量铌、稀土、钍等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晶体.硫、碳、氧、锶和铁等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深源特征.说明白云鄂博“白云岩”不是沉积岩,而是岩浆碳酸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内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结果表明,矿体展布主要受石英斑岩的断层破碎带构造控制;石英斑岩体为银矿体的主要矿源体;石英斑岩岩浆的侵入在粉砂岩、含泥粉砂岩与角闪黑云石英二长岩体沉积接触的地质界面中,这种封闭构造环境中利于富集形成高品位的银矿石;矿化富集用与不同构造的交叉、构造形变强度、岩石破碎强度以及蚀变交代强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将石英斑岩的断层破碎带及接触蚀变带作为银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石英斑岩断层破碎带中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蚀变,是该区银矿找矿的一种地表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7.
山西组致密砂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重要的油气产层,其致密化过程对储层质量有重要影响.采用镜下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和包裹体测温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储层发育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结果表明:山西组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储层除有少量原生粒间孔外,还发育大量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白云鄂博前寒武纪白云鄂博群的H_4变质石英砂岩中发现了水磷钙钍石,这在我国属首次发现。水磷钙钍石呈红褐色的铁块状集合体以细脉状或网脉状产出。脉两旁的变质石英砂岩产生明显退色、透辉石化和石英重结晶等现象。共生矿物有:透辉石、磷灰石、重晶石、金红石、黄铁矿和赤铁矿等。  相似文献   

9.
江城县松山林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近东西向的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下白垩统景星组(K_1j),矿石岩性为碎裂岩化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构造控矿明显,该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沿断裂带分布的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板溪锑矿床位于桃江板溪锑矿成矿带内,开采历史悠久,但对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在区域上进一步寻找该类型锑矿,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控矿因素和成矿时代。结果表明: 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向、NE向、近EW向、NNW向和NNE向次级断裂中; 区域锑矿的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期,在燕山期达到高峰。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辉锑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毒砂-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碳酸盐-石英-辉锑矿矿石; 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板溪锑矿床找矿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含铀层位为下白垩统苍溪组,主要矿化产在苍溪组第一韵律层下部砂岩或砾岩层中.岩矿鉴定表明,主要含矿岩性为细—中粒砂岩,砂岩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含少量黄铁矿.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含矿岩石中除了矿物碎屑石英、胶结物方解石和黄铁矿外,还含有钛铁矿、方铅矿和铀石.铀石为岩石中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辽宁兴城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底部的石英砂岩质砾岩的野外调研、砾石颗粒统计分析,在显微镜下分别对砾石的砂岩和填隙物的砂岩进行了岩相学研究、粒度统计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显示砾石粒径大小为5 mm~420 mm,组成砾石的砂岩主要为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其中石英碎屑颗粒以跳跃方式搬运为主;填隙物砂岩的石英碎屑颗粒包括悬浮、跳跃、滚动形式搬运的3个次总体,其概率累积曲线研究显示代表性填隙物砂岩的各项参数为:平均粒径Mz=2.3、标准偏差σ1=0.83、偏度Sk1=-0.06、尖度KG=1.025、粒度参数Y=-5.585.因此认为:构成砾石的石英砂岩其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环境中的前滨与后滨亚相;填隙物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滨岸带,属无障壁海岸相中的海岸沙丘亚相沉积;石英砂岩质砾岩的形成环境为冀鲁古陆边缘与胶辽边缘海交界处.此砾岩层的出现证实本区在大红峪早期发生过一次构造抬升.  相似文献   

13.
鄂西渝东区建南气田及周缘志留系为一套海相致密碎屑岩沉积.沉积厚度1 000~1 450m,为南方海相地层的重要油气勘探层系之一.据对该区志留系砂岩储层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的观察以及薄片分析,志留系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富石英的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粒度以极细粒为主,少部分为细粒,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类型主要...  相似文献   

14.
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南部的刘家垄矿区,勘探线和钻孔显示刘家垄铜矿体主要倾向南、南西,受到毛铺-两剑桥东西断裂带的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集中在石英闪长岩体与志留系碎屑岩接触交代部位,在岩体内侧赋存成矿.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铜矿化石英闪长岩和含黄铜矿石英脉.围岩主要为钾化石英闪长岩和角岩化的粉砂岩.通过对比区域上的成矿类型,刘家垄脉状铜矿与斑岩型有关,即斜长石和石英为造岩矿物,可见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石英闪长岩带.通过总结成矿规律,认为有利的勘探区段在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岩体一侧.  相似文献   

15.
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南部的刘家垄矿区,勘探线和钻孔显示刘家垄铜矿体主要倾向南、南西,受到毛铺-两剑桥东西断裂带的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集中在石英闪长岩体与志留系碎屑岩接触交代部位,在岩体内侧赋存成矿.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铜矿化石英闪长岩和含黄铜矿石英脉.围岩主要为钾化石英闪长岩和角岩化的粉砂岩.通过对比区域上的成矿类型,刘家垄脉状铜矿与斑岩型有关,即斜长石和石英为造岩矿物,可见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石英闪长岩带.通过总结成矿规律,认为有利的勘探区段在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岩体一侧.  相似文献   

16.
石英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内部或外部来源尚无定论。关于石英胶结物SiO_2来源问题的研究较薄弱,尤其对非晶质SiO_2溶解来源和SiO_2外部来源的研究重视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物形成的成岩作用时间及SiO_2的物质来源,并研究了其贡献量的大小。结果表明:(1)长石的溶解与转化、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压溶作用与缝合线的发育,以及非晶质SiO_2的溶解作用,是砂岩储层中石英胶结物发育的重要内部SiO_2来源。石英胶结物的外部来源则包括岩石邻近的砂体,也包括深部埋藏砂岩、深部埋藏泥岩、花岗岩侵入体、基岩等来源的大规模运移。(2)长石的溶解、蒙脱石的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压溶作用与缝合线的发育,主要在早成岩-中成岩时期为砂岩储层提供SiO_2来源,而钾长石向高岭石和伊利石的转化、钠长石化作用主要为中成岩-晚成岩时期石英胶结物的主要SiO_2来源。此外,非晶质SiO_2的溶解和外部来源提供的SiO_2推测应该可以发生在整个沉积成岩时期,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工作验证。  相似文献   

17.
陈三运 《吉林地质》2010,29(1):26-28,40
内蒙古阿尔山大石沟中出现一套石英砂岩,其颗粒成分石英占86%~88%,将石英砂岩和现代不同构造环境海底砂的平均碎屑矿物组合模式比较得出石英砂岩物源区为克拉通内陆块,通过QFL和QmFLt判别图解的进一步验证,物源区为克拉通内陆块。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的成因研究较少,模式存在多样性,尚未达成共识.通过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在四川盆地桐梓组识别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含石英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石英砂岩等与白云石相关的岩石类型.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不同类型白云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白云石化机理,晶粒白云岩的MgO含量与CaO含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具有相对高的δ18OPDB值、δ13CPDB值、Sr值及较高的Mg/Ca比值,Fe、Mn含量较低,为准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成因;A类含石英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石英砂岩具有与晶粒白云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也主要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成因;颗粒白云岩的MgO含量与CaO含量表现出弱负相关性,δ13CPDB值和δ18OPDB值与同期海水碳、氧同位素值分布范围基本一致,Sr含量相对较高,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成因;B类含石英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石英砂岩只在研究区靠近物源的局部地区发育,其MgO含量与CaO含量呈正相关,δ13CPDB值和δ18OPDB值表现为明显负偏,与其他两类白云岩相比具有较高的Al2O3、Fe、Mn含量和相对较低的Sr含量,且受到陆源碎屑混入的影响,认为是混合水白云石化成因.四川盆地桐梓组具有3种白云石化机理共存的特征,总体继承了上寒武统白云石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白云鄂博“白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云鄂博"白云岩"位于华北板块的北缘,宽沟背斜的南翼。蕴藏着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还是大型—超大型铌、铁和钍等矿床赋存母岩。"白云岩"不是层状岩石,无明显的层理和固定的层位,而是一套大小不等,串珠状的"白云岩"带。"白云岩"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关系。表现在"白云岩"切割H4石英砂岩、H5板岩和花岗岩脉,并有许多分枝脉插入到H4石英砂岩和H5板岩中。"白云岩"中存在H4石英砂岩的残留顶盖相,捕获了H4石英砂岩和H5板岩的捕掳体,并引起围岩的强烈蚀变。板岩的黑云化,石英砂岩的钠闪石化,花岗岩的碱交代。"白云岩"含有大量铌、稀土、钍等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晶体。硫、碳、氧、锶和铁等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深源特征。说明白云鄂博"白云岩"不是沉积岩,而是岩浆碳酸岩。  相似文献   

20.
神府解家堡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1段、太2段、山2段和千5段等多套致密砂岩储集层.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自下而上储层石英含量呈递减、岩屑和长石含量呈递增趋势.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最大孔隙半径总体偏小,孔隙中值半径较小,排驱压力中等,储层孔隙以小孔—微孔为主.本溪组海相障壁—潮坪沉积、太原组浅水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三角洲沉积和石千峰组陆相辫状河沉积演化序列下,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自下而上降低,储层空间展布呈层多而薄、砂—泥—煤岩交互特征.成岩作用类型以压实、胶结、溶蚀作用为主,局部发育高岭石化和微裂缝.以沉积相带、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作为3个控制端元,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标准,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可划分为4个大类和10个亚类,优势相和强溶蚀、弱胶结作用下的Ⅰ类储层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5 mD,是最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