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系统分析及其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论述了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下水的循环模式,由山前到沙漠边缘可分为三个带:水平径流带、溢出带和垂向交替带。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双层含水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阐明了模型中对混合开采井、泉和地下水蒸发等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给出了应用模型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进行定量研究的结果: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预测一定开采条件下的泉流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河南豫北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17000km2,自中更新世早期以来,黄河冲积扇的形成和演化,对其含水层的空间结构及迭置关系,起决定性控制作用。最新计算结果,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31 15×108m3 a,开采资源量为28 47×108m3 a,储存资源量为547 60×108m3;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9243×104m3 a,弹性储存量为42 93×108m3。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20 36×108m3,地表水实际利用量16 44×108m3。预测2010年河南豫北平原需水量为39 38×108m3,水资源尚有结余;2020年需水量为47 63×108m3,水资源缺口1 74×108m3,总体上是平衡的。评价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属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规划的6个城市应急水源地集中在沿黄地带,日开采浅层地下水达80×104m3,为城市供水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3.
河北山前平原地下水^32Si年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32Si是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约140a可以测定50~1000a地下水的年龄,本文用Fe(OH)3共沉淀法从天然水中提取SiO2回收率可达30%~98%,然后提取和纯化^32P,将H3PO4溶液和Pico-flour^TMLLT混合制备计数溶液,用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中^32P的放射性,本底计数为4.80cph,仪器效率为45.34%,然后用公式计算样品的^32Si放射性浓度和地下水的^32Si年  相似文献   

4.
山前平原天然河道人工补给地下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为几条巨大而年青的山系分割成许多大型盆地。这些盆地晚近自然历史的基本特点是适应于盆地地貌而呈现的自隆起山区到盆地中心的景观分带性。这里,构成自然地理景观的主要因素——水分与热量条件,虽因纬度、拔海高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6)
随着新疆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剧,需要对乌鲁木齐市山前砾质平原含水层富水性特征以及地下水水位变幅情况进行研究。本文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区内含水层的结构及富水性特征、埋深以及流量等参数,探讨了地下水补径排情况和水化学特征,并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及其外围主要出露的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南部河谷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入渗补给,而区域地下水的排泄主要用于农业开采,剩余地下水由南向北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至北部;研究区内地下水具有锅垢很多,有硬沉淀物及半腐蚀性水的特点,需处理后可用作工业锅炉用水,而根据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和灌溉用水危害类型的划分,研究区内地下水的灌溉系数为13.718,在潜水排水条件好时,适于灌溉。研究结果为后期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姚斐  周金龙 《地下水》1997,19(4):171-173
本文在简述新疆平原地下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新疆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从地下水资源角度提出了防治新疆生态环境劣变的五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若盲目开采势必造成地下水资源匮乏、水源污染和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分析乌苏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地下水超采、水质、河道淤积等问题,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以达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 一、自然地理条件 昆仑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分带性,气候亦随之变化。昆仑山由古老变质岩组成,为湿润的高寒气候,降水较多,据地处海拔2400米的黑山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4.95毫米,降水量随高程的升高而增加。如图1。5300米雪线以上分布有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是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源泉。随地势跌降,气候变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  相似文献   

10.
昆仑山北麓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地理条件 昆仑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分带性,气候亦随之变化。昆仑山由古老变质岩组成,为湿润的高寒气候,降水较多,据地处海拔2400米的黑山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4.95毫米,降水量随高程的升高而增加。如图1。5300米雪线以上分布有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是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源泉。随地势跌降,气候变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专家系统推理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论述,并对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专家系统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专家系统推理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论述,并对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专家系统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孙红霞 《地下水》2008,30(4):38-41
运用水文地质学理论,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特征,探讨了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为该区优化配置水资源及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决策帮助,并为我国西部地区其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人类与生物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而地下水是自然界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日益广泛,尤其在我国华北、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成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供水的主要水源。因此,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研究与保护越  相似文献   

15.
段永侯 《地质论评》1964,22(4):308-311
地质学报第42卷1期刊载了范锡朋同志所著“论干旱地区山前平原地下水形成的水文因素”一文(以下简称文中)。共中有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对此提出几点看法,如有不妥之处,希批评指正。一、某些概念及结论的商榷范锡朋在文中的第一部分写道:“这些盆地晚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迦辽金有限单元法对龙口市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按当地设计的开采量预报 ,本区未来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有所缩小 ,地下水位负值区面积基本没有变化。只有采取如下措施 :增开新的水源地 ,充分利用地表水及加强水库工程 ,合理布局开采井 ,再生水利用及引进容水 ,方能达到最优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符斌让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41-42,52
降雨量作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参数,长期以来,均采用多年平均值,但由于大气降雨的灾变性,这种平均值即不能客观地反映未来降雨量,更不能代表某一指定年份的降雨量,它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算术概率基础上的以数字表示的定性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对山东省滕州市西部平原地区不同年份的降雨量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建立该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①降雨预测系统;②水资源供需平衡系统;③水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演变情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水资源演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淮北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人文社会实际,采用100多个站点1956~2006年资料系列,提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定量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的需水预测、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平  王良超  杨东凡 《安徽地质》2007,17(3):198-202
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该省北部,平原西部阜阳市地面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1501mm,采水型地面沉降进一步扩大,推测平原西部地区已发生大范围的地面沉降.淮北平原区饮水型高氟地方病广布,地氟病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0%.其中轻病村17942个,占病村总数79.5%;中度病村4529个,占20.0%;重病村148个,占病村总数0.65%.病区乡人口总数1344.4万人,占淮北平原总人口的66%.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质量不断劣化.本文通过对以上主要水环境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平原区今后工作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自亭  刘玉忠 《地下水》2005,27(4):229-231
豫北平原隶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在平原区松散岩类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逐步升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显著.主要论述了浅层含水岩组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地下水开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天然资源量的组成,说明了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指出有开采潜力区和超采区的分布.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