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磁频率测深是研究在大地中人工激发的交变电磁场的变化规律而达到地质勘探目的的一种交流电法。我队于1978年4月组成频测方法试验组,重点在吴兴县南皋桥矿区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磁频率测深是研究在大地中人工激发的交变电磁场的变化规律而达到地质勘探目的的一种交流电法。我队于1978年4月组成频测方法试验组,重点在吴兴县南皋桥矿区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湖南省地质局遥感地质队与国家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队、四机部十七所协作,在湖南省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区、汝城县地下热水试验区进行了找矿和圈定地热异常区的有效性试验。使用仪器为国家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队负责研制的JHY-1型红外扫描仪,运载工具为国产运五型飞机。试验工作在湖南省民航  相似文献   

4.
我队仪修室研制的用于交流电法勘探的PC-G-78型变频测深仪,供电机主体部分为多频点可控硅逆变器,接收机实质上是一台高灵敏度选频微伏表。本文专门介绍接收机的锁相环部分。   相似文献   

5.
计算了宽频带多偏移距层状大地电偶极~偶极装置的复电阻率,用高频和低频二个频率的复电阻率计算了频散率,并用各道最低频的复电阻率(频率相同),计算了道间复电阻率变化率.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诸如逆重复m序列等宽频带信号激励,多偏移距同线偶极~偶极同时观测,计算的频散率及相邻道间低频复电阻率的变化率,可作为物性参数来检测大埋深高阻或低阻薄层的存在.低频接地偶极产生的传导电流,有利于检测到埋深较大的高阻薄层.多偏移距同时观测方法是一种几何测深法,如果有高阻极化体存在,在适当的收发距上,道间低频复电阻率道间变化率或频散率的变化率,就会出现极大值.它所对应的收发距可用来估计极化体埋深,约为极化体埋深的2.2倍~3.5倍.  相似文献   

6.
林继清 《岩土力学》1982,3(1):109-1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频率域上对爆破加速度测量系统的低频响应误差和高频响应误差的详细分析过程,并对输入、输出波形采用频谱分析及计算幅频曲线,用幅频曲线所包围的不同面积来计算经过测量系统后所引起的误差.其次介绍了采用傅里叶变换法如何在频率域上标定冲击加速度计,给出了确定加速度灵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斯林格兰姆法和突拉姆法一样,都属于低频电磁感应法,不过斯林格兰姆法采用偶极的发射线框,是一种动源的感应法,在苏联称作偶极剖面感应法.目前所用的标准仪器有瑞典的探矿枪、电磁枪、有加拿大的SE-600电磁水平(垂直)线框探矿仪.仪器的结构都相同,只是仪器的电子线路和工作频率有少许差别.仪器包括两只轻便的线框.一只是发射线框,另一只是接收线框.两只线框按不同方式排列,构成各种不同的线框系统.其中最常用的是共面的水平线框系统,即两线框相隔一定距离平行地面在同一水平内安放,在此情况下发射线框建立的一次场垂直地.面地下导电矿体中产生的涡流在空间形成二次场.此二次场的垂直分量可以分解成一个与一次场相位相同的分量(即  相似文献   

8.
低频电磁法是一种寻找良导性矿体的普查手段.国外早在四十年代就已广泛采用了,并且得到良好的地质效果.多年来我国科研单位和地质院校为开展此方法,曾研制了多种低频电磁法仪器,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得到推广.近二年,我队应用武汉地质学院研制的DDW-1型无参考线虚分量仪,在几个矿区作了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该方法理论比较成熟,仪器轻便灵活,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并有对异常分辨能力强和不受接地条件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空间自相关法是一种传统的微动勘查方法。笔者在双重圆形观测台阵中不同半径组合方式下,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分别求出自相关系数以及频散曲线,对比不同半径的频散曲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出大半径组合方式在低频部分的可靠性更高,小半径组合方式在高频部分的可靠性更高,进而提出了分频段拟合贝塞尔函数、分半径平均频散曲线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可用频率范围,提高了探测精度。通过场地实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频电磁波法在低吸收剖面上探测良导电金属矿,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有效地用于高吸收剖面勘查导电性差的小矿体,在我国这是第一次。本文介绍部分成果。这是地质部物探所和武汉地质学院物探系共同协作,从77年开始在新疆某铬矿区所做的试验工作。该矿区的低导电铬矿(井下直流电阻率大于500欧姆·米)产在高导电(井下直流电阻率值小于50欧  相似文献   

11.
仿真技术可在物探仪器的设计、评价和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降低仪器开发的风险、周期和成本。以MATLAB的SIMULINK作为仿真工具,对在我国取得广泛应用的双频激电仪建立了仿真模型。分析了双频激电仪的动态响应过程,给出了仪器各部分从启动到进入稳定状态的输出波形。在已知参数的激电模型上,频散率在其仿真结果与模型理论值之间的绝对误差为0.11%,这说明双频激电仪的仿真模型是可行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开始的几个低频周期中,仪器的观测值比真实值要小,其差距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在快速变小。在七个低频周期后,仪器已无法分辩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分析两个测点间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相位差,是在所有频段,特别是高频段上,提取到稳定可靠的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技术关键.本文利用不同频段的瑞雷波对大型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质量、顶管工程对公路路基的影响、故宫汉白玉栏板风化程度等不同尺度的工程问题进行了探测研究,探索了瑞雷波在不同尺度的工程介质体探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和相应的激发、观测和解释方法,构成了由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探测方法的系列,为瑞雷波法在各类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WDD型伪随机多功能电法发送机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伪随机多频激电法的原理及对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了WDD型伪随机多功能电法发送机的智能化控制方案,即以MCS-51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编制了可产生多种电流的控制程序;以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作为大功率输出器件,输出最高电压为800 V,最大电流为0 A,功率可达6 kW.试验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多道瞬态面波勘探频散曲线唯一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在频率-波数域提取频散曲线会出现多解性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利用3种不同的激震方式在多处进行了对比试验,给出了不同激震方式在频率-波数域提取频散曲线唯一性的深度范围,认为频散曲线的唯一性是进行正确地质解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声速测井在国内外油田和国外煤田勘探中已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测井进行定性定量解释不可缺少的主要方法之一。 六十年代初,我国的煤田测井工作者曾对声速测井方法与仪器进行过研究和试验,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成效。近年来,湖北125队和陕西131队以及辽宁103、155队等单位,在研制和引用声速测井仪器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两  相似文献   

16.
潘荫琦等同志在水城队对U形钎头阶梯形钎头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地质部生产技术、机械会议上,水城队张继武同志向与会山地工作代表介绍了该队U形钎头的试验效果。但这种形式的钎头仅在水城队进行了初步试验,因此,在不同条件下如何使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试验。现将“U形钎头的试验”一文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煤体静载破坏中低频磁场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矿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研究了煤体静载破坏中低频磁场时、频谱特征,并结合微震信号提出了低频磁信号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煤体静载破坏中所产生低频磁场信号强度为19~156 nT,信号最大幅值、能量与试样强度、加载速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垂直于裂纹扩展面磁场最强,平行于裂纹扩展面磁场最弱。并结果微震信号提出了低频磁场产生机制。低频磁场与微震信号具有时、频域同步性,带电裂纹面随微震信号同频振荡为低频磁场产生机制。现场放炮破煤低频磁信号由簇状脉冲信号及小幅震荡信号组成,其中簇状脉冲成分产生于炮后振动波带动带电壁面的同频振动,而小幅震荡成分是巷帮煤壁趋向新应力平衡状态时发生的横向拉伸破坏及带电煤碎屑运移、摩擦及转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利用天然电磁场进行勘探的方法原理,简述了该仪器在软、硬件二次开发后进行水资源、矿产资源勘探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仪器有效测频范围为200 Hz~100 kHz,勘探深度达400~500m.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制金刚石复合片和复合片钻头。国内近二、三年也获得较大进展,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自1984年起,和有关工厂协作,共同进行了金刚石复合片新型钻头研究。截止1985年10月在湖南468队煤田、陕西八队煤田、湖南405队汞矿区和浙江三队多金属矿区分别试验了φ76普通双管、φ75绳索取心、φ56绳索取心和φ56普通双管四种复合片取心钻头,完成了两千多米的试验任务。在5—7级软—中硬地层中钻进,取得了平均钻头寿命116.3米,平均时效2.62%米/时的好效果,其中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20.
前言瞬变电磁勘探法(TEM)由于在以前认为不适于电磁法勘探的地区,寻找导电异常很成功,所以它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现在使用的仪器(SIROTEM,UTEM,CRONEPULSE EM等)大多是采用电压测量,即测量磁场的时间导数.不过,以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为基础的接收系统在许多领域取得成功,使得有些研究单位(例如,澳大利亚的矿物资源局)已着手研究把SQUID用在TEM上,以便直接测量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