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骨盆骨折17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17例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且可消除某一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盆某一组成骨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教学等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CT最显著的特征是X线球管围绕病人旋转时,扫描床上病人连续通过机架,由于滑环技术的发明螺旋CT于1989年投入临床应用,它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检查。由于产生容积数据,螺旋CT产生较少的呼吸遣漏扫描且可行允许重建,提高了Z轴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对在体胸部各组织CT值的影响。方法: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测量人体胸部的气管、血管、肺、椎体与肌肉的CT值。分别设定6组不同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S1层厚5 mm、50%多模型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低剂量;S2层厚5 mm、滤波反投影(FBP)、常规剂量;S3层厚1.25 mm、50%ASIR-V、低剂量;S4层厚1.25 mm、50%ASIR-V、常规剂量;S5层厚1.25 mm、FBP、低剂量;S6层厚1.25 mm、FBP、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两种噪声指数(NI)来进行控制,包括低剂量(NI=40)和常规剂量(NI=10)。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的两个组之间CT值的差异。结果:扫描剂量仅对气管CT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他组织CT值无影响;扫描层厚与重建算法对胸部各个组织CT值的影响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人体胸部组织CT值受CT层厚、重建算法和CT剂量的影响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3-DCT作为2DCT的重要补充,对腰椎创伤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SSD及MPR既有良好形态学又有密度层次的图像,可协助三维显示椎间盘碎裂、突出和膨出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多平面(MPR)、三维(3D)重建在距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2例距骨骨折患者的X射线平片、16层螺旋CT-MPR、3D重建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32例距骨骨折中,16层螺旋CT-MPR、3D重建骨折和脱位全部显示,X射线平片查出骨折99例,脱位31例。骨折X射线平片检出率75%,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100%,脱位X射线平片检出率87%,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和脱位,对术前诊断和治疗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对距骨细微骨折和半脱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120例拟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患者,都进行了胸部多排螺旋CT术前检查,并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自体肋软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部分病例进行了术后CT复查评估。结果:CT准确评估肋软骨无钙化(1级)28例和轻度钙化(2级)62例,均可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中度钙化(3级)23例中12例可用自体肋软骨行隆鼻术,剩余7例全部重度钙化(4级)患者直接放弃肋软骨而采用耳软骨等替代进行隆鼻术。同时还发现叉状肋3例、肋软骨部分融合7例,镜面右位心伴内脏扭转1例,肺部占位病变2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及多种三维重建对拟选择自体肋软骨行隆鼻术的患者是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自体肋软骨是否存在钙化及程度,并能精准测量各肋软骨实际走行、长度、宽度及厚度,能够为肋软骨隆鼻术提供可靠的术前影像信息,同时还可以用于术后评估移植效果及排查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是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为105例三维重建检查人分为三组:血和性病变,骨骼病变和肺内结节,扫描技术和造影剂参数按受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具体设计。三维重建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或/和表面成像显示。结果;得到全部病例都能清晰显示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锥束CT扫描Grangeat-型 Katsevich-型的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锥束图象重建算法正在快速发展,并用于重要的生物医学和工业应用中。在本文中,主要讨论有效的精确的、可能用于动态研究的算法,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Grangeat类和Katsevich类的算法。这一选择是基于CT和显微CT的定量的和功能的应用需求。2002年,Lee和Wang提出了圆周和螺旋情形Grangeat类的半扫描锥束算法,解决了短物体重建问题。原理是利用在Grangeat类重建公式中的Radon空间信息,在阴影区域进行适当的数据插值,从而抑制Feldkamp类重建算法的亮度,减低伪影。在圆形和螺旋半扫描情形,首先我们确定位于不同采样冗余区域之间的边界。然后我们导出相应的加权函数以用于特征点的计算。就亮度减低伪影而论,Grangeat类半扫描重建算法优于Feldkamp类半扫描重建算法。2001年Katsevich推导了第一个理论上精确的螺旋锥束滤波反投影型重建公式。其局限性是探测器窗口较大和待重建物体的半径较小。2002年Katsevich改进了他的第一个公式。新的公式对病人的尺寸没有多少限制,而且相对旧公式假设了较小的探测器阵列。最近,Katsevich将他的方法推广到一般的扫描轨迹,证明了早期的两个公式是他的一般结果的特例。针对长物体的动态体成像,我们极其需要改进现有的Grangeat类和Katsevich类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1)CT机的进展:CT机器自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探测器技术、X线技术的不断及发展以及新的微电子和显微技术不断的应用于CT机,从而提高了CT机的性能,标志着CT扫描从层面扫描到螺旋扫描的换代。2)图象后处理技术:螺旋CT的出现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导航技术做出具有3D仿真内窥镜的图象,既(VE),这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与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骨与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骨与关节创伤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MPR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种MPR及3D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螺旋CTMPR及3D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骨折线、关节脱位、关节内及椎管内骨碎片移位情况,术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内固定物的形态、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螺旋CT3D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生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MPR及3D重建作为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情况,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性显示骨与关节创伤的最佳方法,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体积CT中的图象重建算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积CT是继断层CT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它具有获取投影数据的速度快、X射线利用率高、成象结果空间分辨率各向同性等优点,因而将成为用于医学影象诊断、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更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对体积CT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算法分类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的图像重建算法一直是CT成像前沿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实际中常常遇到的有限角度重建问题则是其中的难点.Terence Tao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稀疏信号恢复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应用策略.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这个理论并给出了在锥束CT重建中应用的初步结果.这种理论和策略的实现对很多应用情况都有重要的意义,为该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必将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二维和三维CT图象重建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粒子技术与辐射成象”国家专业实验室在二维和三维CT图象重建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在核领域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高密度差多层球状物体的角度稀疏投影CT重建问题,进行基于FBP算法的仿真研究。参考特殊工件材料结构特征设计建立检测对象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完成平行束圆周扫描FBP重建仿真软件平台。分别采用直接补零和紧邻填充两种方法补全缺失的稀疏投影数据,并进行仿真重建和比较分析。对重建图像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基于边缘和区域的增强处理方法研究,使缺陷特征得以凸显。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CT无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