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弹涂鱼不同组织器官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技术,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眼睛、心脏、肝脏、肌肉、脾脏和鳃等6种组织器官中的13种同工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四唑氧化酶(TO)和酸性磷酸酶(ACP)没有检测到酶带;三梨醇脱氢酶(SD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仅在肝脏中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所有组织中均存在,部分组织中存在差异;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P)、酯酶(EST)、醇脱氢酶(ADH)、D-葡萄糖脱氢酶(GcDH)、甲酸脱氢酶(FDH)、谷氨酸脱氢酶(GDH)则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象山港蓝点马鲛8种同工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生化遗传特征,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6尾象山港蓝点马鲛个体(3雄,3雌)的9种组织(心脏、鳃、肠、肌肉、胃、肝、眼、肾和性腺)中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山梨醇脱氢酶(SDH)和苹果酸酶(MEP)等8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同工酶呈现出组织特异性,LDH、MDH和G6PDH在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GDH在肝脏和眼中弱表达;在各种组织中,肝脏中同工酶表达最广泛,8种同工酶均有表达,其中EST的酶条带比较丰富,GDH和G6PDH在肝脏中活性较高。各种同工酶表达谱在雌雄个体组织间无差别。研究结果可为象山港蓝点马鲛的种质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于2004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滩涂采集野生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30尾,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方法,分析了乳酸脱氢酶(LDH)、甲酸脱氢酶(FDH)、谷氨酸脱氢酶(GDH)、D-葡糖脱氢酶(GC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酯酶(EST)等10种酶在大弹涂鱼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同工酶表型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10种同工酶中除CAT外的另9种酶都得到了清晰的酶谱。该9种酶共记录了23个基因座位,筛选出LDH-1,FDH-1,G6PDH-1,ME-1,SOD-1,EST-1,EST-2,EST-3等8个多态基因座位。澥浦大弹涂鱼多态座位比例(P)为34.78%,平均杂合度(H)为0.0594,与其他海水鱼类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文蛤呼吸代谢的影响,本实验设置5个盐度(‰)梯度(11、18、25、32、39),检测不同盐度对文蛤(Meretrixmeretrix)耗氧和排氨的影响,以及文蛤的外套膜、鳃、肝胰腺三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不断升高,文蛤耗氧率先升后降再升,在盐度18时达到最大值;排氨率先升后降,在盐度32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盐度不断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文蛤的肝胰腺中乳酸脱氢酶活力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P0.05),酶活力在盐度39时为最高;随着盐度不断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文蛤的外套膜中Na+/K+-ATP酶活力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0.05),在盐度32时为最高;文蛤的外套膜和鳃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以及鳃和肝胰腺中Na+/K+-ATP酶活力受盐度影响不显著(P0.05),酶活力变化也多呈现"W"形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文蛤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 4种不同类型无裂栉江珧Atrinapectinata的肾脏、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乳酸脱氢酶 (LDH)、苹果酸脱氢酶 (MDH)、苹果酸酶 (ME) 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 4种类型的酶谱表达有差异 ,特别是肾组织的EST ,后闭壳肌的EST、SOD和鳃组织的SOD、MDH的酶谱表型差异明显 ,其特征谱带可作为区别无裂栉江珧种内差异的一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硬壳蛤5种组织(足、外套膜、闭壳肌、鳃和肝)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 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酶谱表型及位点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上述组织的EST和M DH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而LDH没有组织特异性。在EST酶谱中,肝组织染色最深,说明其EST活性最高,这与肝脏为重要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相适应。在M DH酶谱中发现了s-M DH和m-M DH所形成的谱带,闭壳肌的M DH谱带染色很深,这与肌肉需要由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ATP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彩虹明樱蛤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和同工酶特异性染色方法,对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的斧足、肝胰腺和外套膜3种组织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酶在上述3种组织中均得到了表达,不同的酶既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又有相似性的特点,EST在3种组织中分别产生7-8条酶带,分为4个带区,其中EST-3和EST-6在3种组织中均为保守存在的强带,而斧足中缺失EST-1、EST-8和EST-9,肝胰腺中缺失EST-1和EST-2,外套膜中缺失EST-2和EST-8;MDH在3种组织中有4~5条酶带,MDH-2在斧足中缺失,MDH-3在外套膜中缺失,而处于s-MDH的MDH-4和MDH-5在3种组织中保守存在.SOD在3种组织中共表现为4条酶带,酶谱无明显变化,组织间无明显差异,这一特殊性可以用其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对彩虹明樱蛤进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在不同程度的盐度降低下对驼背鲈(Cromilepptes altiveli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幼鱼)摄食、抗氧化和消化生理的影响,本实验设置盐度突变组:5×10~(–3)、10×10~(–3)、15×10~(–3)、20×10~(–3)、25×10~(–3)、30×10~(–3)(对照组);盐度渐变组(每天盐度降低5×10~(–3))。在第0、3、7天时分别取样,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力;胃组织中的胃蛋白酶、肠道中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中,盐度降低幅度越大对酶活性的影响越大,尤其5×10~(–3)~15×10~(–3),3种抗氧化性酶活性在肝脏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清中的SOD、CAT在第3、7天活性相似,均显著高于其他同时期各组,MDA在第7天显著升高;3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盐度越低,下降幅度越显著;其他各组的抗氧化性酶和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盐度突变组各组的摄食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5×10~(–3)组最低。盐度渐变组SOD、CAT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MDA先上升再下降,胃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是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持续下降;其摄食量下降后又恢复至胁迫前。综上,鼠龙斑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当盐度突变为较低的水平(15×10~(–3))时,对鼠龙斑的抗氧化性及消化生理的影响较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系统具有损害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逐渐降低盐度的方式对鼠龙斑进行驯养,以达到降低应激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长鳍篮子鱼精子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精子内GR活性显著升高(P<0.05),酶活性从冻前的163.54 U/L±17.14 U/L上升到239.33 U/L±22.24U/L;其余7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超低温冷冻对长鳍篮子鱼精子内不同酶活性和精子活力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 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 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面鲀的96 h半致死盐度, 随后分别设置低盐组(15)和高盐组(40), 分析盐度胁迫不同时间后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 观察肝脏、鳃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显示, 绿鳍马面鲀96 h半致死低盐度为10.74, 半致死高盐度为42.95。低盐组和高盐组鳃Na+-K+-ATP酶活呈上升趋势, 且高于对照组, 在96 h时各组差异性显著(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96 h时均低于对照组;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在96 h时低盐组显著低于高盐组(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96 h达到最大值,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 低盐组和高盐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固缩的现象, 且高盐组更为严重; 鳃丝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坏死, 低盐组鳃丝变宽, 鳃小片变长, 高盐组鳃丝萎缩, 鳃小片间距变大; 肾组织低盐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囊腔膨大, 高盐组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的现象。本研究探究了盐度对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可为绿鳍马面鲀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Pb(0.5mg/L)和Cu(0.1mg/L)的相互作用对Cd(0.05mg/L)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与重金属的种类、数量、染毒时间及组织器官性质有关,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顺序为肝〉肾〉肌肉。研究发现,Cd在组织器官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GC-FID建立了草鱼血清、肝胰脏、小肠及肝细胞培养液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同时检测方法,并利用LC-MS/MS方法进行了DEP、DBP、BBP及DEHP在草鱼脏器中的代谢规律研究,以揭示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  相似文献   

13.
急性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大规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军曹鱼在急性低氧应激时体内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机能状态变化,分别测定低氧胁迫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1)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电解质含量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钠、氯和钙离子浓度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钾离子浓度与胁迫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各异。其中,白蛋白含量与胁迫前略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胁迫前略有上升,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则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碱性磷酸酶极显著低于胁迫前(P<0.01)。(3)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清葡萄糖和肌酐浓度均呈升高的变化,且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4)急性低氧胁迫后,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呈升高变化,肌酸激酶活性与胁迫前差异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与胁迫前差异极显著(P<0.01)。(5)低氧胁迫后,军曹鱼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各异,其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极显著降低的变化(P<0.01),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显著升高的变化(P<0.05),甘油三酯浓度略有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急性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着肝脏、肾脏及心脏组织造成损伤,使其机能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低氧水平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溶解氧为0.5 mg/L和2.0 mg/L的低氧海水环境,以溶氧水平为7.0 mg/L的天然海水为对照组,研究了低氧胁迫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的时间越长的条件下,乳酸脱氢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逐渐降低,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逐渐增大;对于相同的酶,对照组的酶活力高于处理组的酶活力;在溶氧DO越低的情况下,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栽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成熟藻体假根、茎、叶(气囊)和生殖托(雌托和雄托)四类器官的组织形态特征,运用石蜡切片法,对栽培羊栖菜成熟藻体各器官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横切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宽度差异显著;假根,茎,叶,雌、雄生殖托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近表皮、皮层和髓部组织,而气囊无髓部组织结构,但具有内皮层。此外,雌、雄生殖托还包括生殖窝、卵和精子结构。栽培羊栖菜各器官表皮细胞均呈栅栏状排列,宽度顺序为:雄生殖托茎雌生殖托气囊叶假根;表皮和近表皮细胞含淀粉粒最多,内含色素体;皮层和髓部细胞的淀粉粒含量相对较少;皮层组织的细胞腔最大,具有典型植物细胞形态和发达的胞间隙;髓部细胞致密,细胞腔多数较小。有关文献报道表明,羊栖菜不同器官响应光照、水温、干出与沉水及低盐胁迫等环境信号表达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深度解析栽培羊栖菜各器官之间的亚细胞结构差异,不同器官生理代谢响应环境信号表达差异,不同器官组织对微量元素或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储藏机制分析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两性个体的有效鉴别是曼氏无针乌贼高效繁育及养殖模式(如单性养殖)建立的基础。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了160只F1代曼氏无针乌贼的19项可测量性状及13项标准化性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同生群两性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两性间可测量性状和标准化性状各有10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标准化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两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辅助交配器官特征,头部特征,捕食器官和肥瘦特征以及体型特征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3项,即左3腕长/胴长、左4腕长/胴长及左触腕长/胴长,建立了雌雄的判别方程:雄性:F1=223.42X3+165.85X4+7.951X5–108.06;雌性:F2=151.48X3+92.71X4+19.19X5–60.38。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样本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到95.00%。利用F2代亲体测量数据对判别函数进行识别验证,综合判别率达到85.34%。在判别方程中的3个标准化性状中,左3腕长/胴长和左4腕长/胴长在两性亲体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雄性在性选择的作用下,交配器官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秦松  林光恒 《海洋与湖沼》1993,24(5):542-546
于1989年3月-1989年9月,利用极谱测定法研究了无机诱变剂Cd在3级实验食物(链从褐指藻经中国对虾至欧氏六线鱼)中的传递,并对积累Cd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肌肉和内脏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测定。结果表明,Cd浓度在传递中依次减少;经过6d喂食,Cd从褐指藻到中国对虾的传递比例为66.6%;经过7d喂食,Cd从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比例为29.9%。t测验发现,处理组对虾内脏灰样与肌肉灰样之  相似文献   

18.
李迎  米铁柱  乔玲  甄毓 《海洋与湖沼》2019,50(6):1241-1251
探究微藻的氮代谢通路对了解其对不同氮源利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种氮素营养条件下(硝酸氮和尿素)多形微眼藻的转录组进行分析,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研究了多形微眼藻细胞内氮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检测出15种参与氮代谢的酶,对应76个编码基因,构建了多形微眼藻的氮代谢通路图。其中10个酶编码基因在两种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存在差异表达,最显著的是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相关基因。有机氮源(尿素)实验组中,多形微眼藻细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基因的差异表达明显高于无机氮源(硝酸钠)实验组,表明当环境中的氮源为尿素时,会对多形微眼藻细胞内硝酸盐的转化和利用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初步阐述了硝酸盐、尿素的吸收转运对多形微眼藻细胞内氮代谢的影响机制,可为硅藻在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的吸收利用机制及氮代谢响应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A multiple biomarker approach was adopted in a seasonal study carried out in the Lagoon of Venice, with the double aim of evaluating the natural and anthropic stresses influencing the biological responses of mussel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and of assessing the effects due to spatial rather than temporal variations.Biochemic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cellular (neutral red retention time) and physiological (survival in air and condition index) biomarkers were determined in mussels collected in four differently impacted lagoon areas.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ample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according to temperature and four seasonal groups were identified. The combina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information enabled us to distinguish physiological variations due to natural causes from those due to anthropic stress, and to identify the sampling period when several biomarkers are less influenced by both natural and endogenous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