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间因子分析与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引用地矿部“七五”东北太平洋CCA121柱状沉积物的8个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利用空间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两种周期度(D1=65cm,D2=105cm)内的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并据此探讨多金属结核成矿与物源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小尺度周期(D1=65cm)对应的元素组合:Ud1(Mn,Co,Cu,Al2O3,SiO2和Ud2(Fe,Ca,Co,Cu)与大尺度周期对应的元素组合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纳污海区沉积物样品释放有机物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沉积物释放耗氧有机物(COD)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宁波海域沉积物释放COD的范围在0.15×10-3~0.80×10-3之间,释放速率平均为103.9mg/(m2.d);舟山沈家门附近海域沉积物释放COD速率平均为253.1mg(m2·d)。沉积物释放COD的量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成正比,而其释放速率与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DDTs,HCHs和PCBs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含量范围:HCHs为0.14-1.12ng·g(-1),DDTs4.45311ng·g(-1),PCBs0.05—7.24ng·g(-1)。与香港维多利亚港表层沉积物含量进行比较,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的PCBS含量低于维多利亚港,DDTs含量则高于维多利亚港。  相似文献   

4.
铜对鲫鱼血清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鲫鱼血清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Cu对鲫鱼的致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血清Na^+,Cl^-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水中Cu浓度为3.91μmol/L时达到最大值,而血清K^+不受Cu影响。(2)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和GOT,ALP酶活性均在Cu浓度为0.78μmol/L时达到最高值,若再增加Cu浓度,血清胆固醇,球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GOT,ALP酶活性却  相似文献   

5.
大窑湾海域水化要素分布及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6.
六横大岙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4月对码头工程区附近海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场调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区水质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水质中无机氮严重超标,超三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一类标准的超标率达100%,有个别测站超二类标准。COD、pH、DO、油类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潮间带水质基本符合一类水质要求。底质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虾养殖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的数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总量波动在7.56 ̄19.76mg.L^-1(TCO)或4.76 ̄6.25mg.L^-1(COD),平均为13.05±2.85mg.L^-1(TOC)或5.52±0.40mg.L^-1(COD)。总有机质中,溶解有机质所占比例为76%(DOC/TOC)或82%(DCOD/COD);溶解有机质与颗粒有机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河口污染沉积物中生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围隔生态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东 Wong  CS 《台湾海峡》2000,19(3):276-283
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加拿大False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模拟了4种环境条件:(1)高生产力;(2)低生产力;(3)高悬浮物含量;(4)还原环境,结果表明,污染沉积中重金属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既取决于元素自身性质,亦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还原环境能抑制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降出水柱,低生产力条件下,Pd、Zn表现出释放行为,而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d、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Cu则呈现出相反的图象。研究了实验期间4种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净通量,表明氧化条件下Cu、Zn净释放通量比Cd、Pb高1~2个量级。研究表明,添加粘土及向还原环境倾倒均有助于减轻污染沉积物倾倒后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东部CC48孔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样品于1988年采自太平洋东部CC48孔。通过对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1)各种类型深海沉积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以稀土元素总量而论,深海粘土>硅质软泥>硅钙质软泥>钙质软泥;沉积物中的自生矿物、硅质生物成因的非晶质SiO2及碎屑矿物对稀土元素起富集作用,而生物CaCO3则起分散作用。(2)稀土元素含量随深度发生变化。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应用元素地层学方法将岩芯分成5个层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文章并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超华 《台湾海峡》1994,13(1):14-20
对近江牡砺作为监测广东岸海域Cu,Zn,Cd,Pb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广东沿岩海域14个站点的近江牡盛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受Cu,Zn,Cd污染的地理分布类型与广东沿海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和表层沉积物的Cu,Zn,Cd含量分布相一致,因此,近江牡蛎可作为监测研究Cu,Zn,Cd污染的可靠生物指示种,但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实验测定了海水中氨基酸存在下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等温线、Cu(Ⅱ)%--pH曲线和Cu(Ⅱ)%-氨基酸深度曲线。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氨基酸对Cu(Ⅱ)在r-MnOOH上吸附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氨基酸却起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海水中Cu(Ⅱ)-氨基酸络合反应与r-MnOOH竞争Cu(Ⅱ)所致。此外,海水中较高浓度氨基酸只使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稳定常数Ki(i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营口鲅鱼圈港倾废区8个航次的疏浚物监测和追踪调查数据,深入了解了倾废海区中悬浮物、浊度、COD和pH等指标随潮汐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虽然该倾废区实施疏浚物倾倒已达4a,但该区中除悬浮物含量略有增加外,其他指标(如COD,DO,pH等)基本处于一类海水正常值范围。疏浚物倾倒后20min内可引起水中悬浮物和浊度含量的急剧上升,对海水的pH和COD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面浑水团主要随表层流和风向运移,悬浮物和浊度降至海区背景浓度的时间约需35~45min,迁移距离可达1.3nmile,影响面积通常可达0.3km2.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海域COD浓度场数值计算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D作为有机污染物,是影响近海海域水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分步杂交数值计算方法,在模拟计算了胶州湾海域M2分潮潮流场的基础上,根据胶州湾沿岸青岛市排污口的COD排放量,对胶州湾海域中的COD浓度分布作了数值计算对基未来的水质状况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Bauer  JE 《海洋地质前沿》1996,(2):10-12
深海沉积物和海水碳交换的同位素示踪J.E.Baner等海洋沉积物含有较多的有机碳,对上覆水体中有机质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普遍认为,海底沉积物可能是深层水中老而难已测定的溶解有机碳(DOC)的来源;另外,放射性C同位素值(△14C)和稳定C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19.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DDTs,HCHs和PCBs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含量范围:HCHs为0.14-1.12ng.g^-1,DDTs4.45-311ng.g^-1,PCBs0.05-7.24ng.g^-1。与香港维多利亚港表层沉积物含量进行比较,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的PCBs含量低于维多利亚港,DDTs含量则高于维多利亚港。  相似文献   

20.
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6月和11月对象山港海域进行的综合环境(水文、生物、化学)调查资料,分析了水体(包括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的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运用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该区的水动力因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沉积环境对重金属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