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鲆鲽鱼类品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动植物育种的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建立起来[1]。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遗传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扩大了生物遗传改良的范围,除了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还发展了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单倍体、多倍体、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抗性、染色体工程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2]。上述育种技术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禽畜和农作物品种改良、创造新品种和产业开发应用中成果显著。但是在水产领域取得的遗传育种成就还很有限,系统选育的优良品种很少,绝大多数的养殖对象是野生品种,大约仅1%~2%的水产品得益于品种的遗传改良[1]。  相似文献   

2.
星斑川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以我国培育的星斑川鲽肾脏细胞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星斑川鲽的染色体为48条,全部为端部染色体,核型公式:2n=48t,染色体总臂数NF=48.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和海水污染的日益严重,诸多鱼类疾病相继出现,导致用药成本上升和死亡率提高,对渔业养殖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27家鲆鲽类养殖企业单位成本变动分析,研究鱼用疫苗使用的直接经济效用和间接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鱼用疫苗的使用不仅节约鱼药的使用量,同时降低鱼苗的死亡率,给鲆鲽类养殖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借助透射电镜分别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和牙鲆(Paralich- thys olivace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测定了石鲽和牙鲆精子的基本生理特性,并研究了17℃和4℃保存精子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3种鱼类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不同之处包括:成熟精子的核致密度不同,以石鲽最高,大菱鲆和牙鲆则较低;在大菱鲆和牙鲆精子头部,核前端侧面都有一缺刻状结构,石鲽精子未发现此结构;头部核膜与质膜之间的细胞质含量以大菱鲆的最多;精子中段的线粒体数量不同,大菱鲆较多(10个左右),石鲽次之(8个左右),牙鲆最少,仅为5个左右;中段植入窝深度不同,以大菱鲆陷入核中最深,其他2种比较接近。石鲽和牙鲆精液的pH值比较接近。精子密度以牙鲆较高,为10.18×10~9个/mL±3.37×10~9个/mL。牙鲆和石鲽精子活力的保存时间在17℃下分别为48 h和36 h,4℃下分别为7 d和8 d。精子活力完全失去之前,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激活率和寿命逐渐下降,而涡动时间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鲆鲽网箱结构在海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作用会发生运动与变形,针对鲆鲽鱼特有的栖底习性,为确保网底结构的稳定有必要对其进行动力分析。为此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流场中网箱受力和变形的数学计算模型,运用该数学模型对底框中加有支撑管结构并装配方形网目网衣的鲆鲽网箱整体位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网箱的网衣部分在水流作用下形态变化比较大,网底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网箱的底框架在不同流速条件下均能保持在水平位置,且未发生明显的倾斜。由此可见,此类鲆鲽网箱具有较好的耐流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相应引物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和石鲽(K.areiusbicoloratus)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均得到了590bp的碱基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牙鲆线粒体全序列相应片段和川鲽(Platichthysflesus)相应片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鲽和石鲽序列差异很小(核苷酸差异数为7,同源性为98.8%);而牙鲆与川鲽和石鲽的序列差异明显(核苷酸差异数为90~93,同源性约为84%),且大多数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序列中部大约200bp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牡蛎的染色体及操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宁  姜国良  李立德 《海洋科学》2003,27(10):22-27
牡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贵海产品 ,为世界性的贝类 ,目前已发现有100多种 ,全世界濒海各国几乎都有生产。我国沿海所产的牡蛎约有20多种 ,作为主要的养殖种类有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crould)、褶牡蛎(CrassostreaplicatulaGmelin)、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大连湾牡蛎 (Crassostreatalienwhanensis)和密鳞牡蛎 (OstreadenselamellosaLis chke)等。日本的牡蛎大部分与我国相同 ,欧美各国的牡蛎主要有食用牡蛎 (OstreaedulisL)、美国牡蛎[Ostrea(Crassostrea)virginicaGmelin]、欧洲牡蛎[Ostrea(Crypheu)angul…  相似文献   

8.
中国鲽形目鱼类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庆泰 《海洋与湖沼》1963,5(4):346-352
鲽形目为海洋底层鱼类,多栖息于陆棚浅海水域,仅有少数种类在索饵期进入江河。有些种类在生殖期作短距离移动,其游泳力不强,一般皆不作长距离洄游。鲽形目鱼类对水温的适应随种类不同而异,例如,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Bloch & Schneider),冠汉鲽Samaris cristatus Gray等,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海区;相反,另一些种类如光鲽Liopsettaglacialis Pallas,棘鲽Acanthopsetta nadeshnyi Schmidt等,则生活于寒温带与寒带。因鲽形目鱼类活动范围较狭,对水温适应的要求比较严格,故为研究鱼类区系与地理分布的良好资料。  相似文献   

9.
杂交鲆(牙鲆♀×夏鲆♂)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人工调控促使亲本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夏鲆(Paralichthysdentatus)♂的性腺发育,人工干法授精获得杂交受精卵。杂交受精卵在温度为16.5~17.5℃,光照为100~400lx,微充气条件下孵化。对杂交鲆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与牙鲆及夏鲆的胚胎发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鲆卵裂方式与其他大部分硬骨鱼类一样,属于盘状卵裂。受精后经过2h30min进入2细胞期,7h45min进入囊胚期,15h10min进入原肠胚阶段,25h30min进入神经胚期,49h左右进入尾芽期。授精后63h左右发现初孵仔鱼,68h左右50%的仔鱼孵出。在杂交鲆的胚胎发育中,主要有2个发育特征与母本类似而与父本不同:视囊的出现要早于体节的分化;孵化前,仔鱼在卵膜内环绕卵黄囊不到1周。但是在其孵化时间上却与父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测定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与其他7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口鳒线粒体控制区全长大约1601bp,5'端和3'端分别存在56bp和8bp的串联重复序列.除此之外,其控制区结构和其他种类相似,分为终止相关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SB-D、CSB-E、CSB-F)、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同时在CSB-D后还识别出鲽形目保守的Poly-T结构.比较了8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全序列和去除重复序列后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前者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后者,变异系数约是后者的两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重复序列的异质性如长度及其拷贝数不同、碱基组成不同所造成的.基于控制区部分序列对鲽形目12种鱼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鲽形目内部大口鳒分类地位最原始;鲽亚目先与鳎亚目聚在一起,后与鳒亚目聚在一起,这个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系统关系相符.  相似文献   

11.
十足类甲壳动物多倍体育种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十足类甲壳动物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及诱导方法的进展,并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和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养殖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群体各取鱼30尾,并从7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两个群体共扩增出218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大小为250~1500 bp,其中圆斑星鲽185条,条斑星鲽183条.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56.76%和64.48%,Nei的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的信息指数分别为0.232 2和0.278 1、0.339 1和0.398 9.这两种星鲽养殖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672 0和0.397 5.  相似文献   

13.
以马粪海胆胚胎为材料,提出染色体制备方法。并指出马粪海胆染色体数目为2n=46  相似文献   

14.
星斑川鲽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 ℃,S 27~31,光照度500 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星斑川鲽初孵仔鱼全长1.80~2.08 mm, 1日龄仔鱼平均全长2.89 mm;3日龄开始摄食;5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15~16日龄全长8.84 mm,开始伏底变态进入稚鱼期;20日龄全长10.12 mm,稚鱼右眼完全迁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星斑川鲽仔鱼变态发生日龄与培育水温有关,在12~15 ℃需24~27 d;15~16 ℃需18~20 d;17~19 ℃需15 d.开始变态仔鱼全长9 mm,变态完成时全长11 mm.幼鱼期鳞被形成,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习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制片法初步研究了5种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鲻鱼、鲈鱼和黄姑鱼2n=48t,NF=48,其中鲻鱼的t1染色体、鲈鱼的t12染色体及黄姑鱼的t3染色体均为具明显次缢痕染色体,矛尾复虎鱼2n=44,2m+42st、t,NF=46,其t18染色体为具次缢痕染色体;绿鳍马面2n=40t,NF=40,其中t14染色体具次缢痕。  相似文献   

16.
九龙江口的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钵水母类和栉水母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九龙江口水母类的研究,早期有Vanhoffen(1913)在厦门港记载了2种水螅水母;徐锡藩(1928)在厦门港发现了1个新种;Stia(?)ny(1933)和金德祥(1936、1948)在厦门港记载了1种钵水母和2科管水母。解放后,先是丘书院(1954a—b、1957)在厦门港记载了19种水母,其中栉水母3种;接着,许振祖、金德祥(1962)在福建沿海水母类的调查研究一文中,又记载了厦门港的水母类12种;许振祖、张金标(1974)在厦门又记录了20种水母;丘书院(1962、1980)在厦门港又记载了2种栉水母;最近,张金标、吴玉清(1981)在厦门港的锺宅又发现了一个新属新种。以上所记录的种类共有62种。这些种类绝大部分是在厦门港采集的,而在九龙江口中,低盐区的鸡屿以东、海(?)、玉枕洲采集很少,仅报导6种。上述这些研究,为九龙江口水母类的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生态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  相似文献   

17.
鲱、鲽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产沉(粘)性卵的鲱(Clupea harengus L.)和浮性卵的鲽(Pleuronectes platessa L.)为代表,对这两类海洋鱼类在卵和卵黄囊期仔鱼发育阶段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作了比较研究。实验于1987年春在苏格兰完成。结果发现:1)鲱的含水量在三个阶段有明显增长,受精时从75%—85%,卵发育期从85%—87%,孵化后从85%—90%;通过这一成功变化,最终使仔鱼获得浮性,上升并进入浮游生物水层摄食;鲽卵含水量在这三个阶段均保持在90%—92%,并一直保持相应的浮性,至摄食期。2)两种初孵仔鱼含水量的差别,主要由卵黄囊含水量不同引起,而身体其它部分含水量没有显著种的差别。3)鲱在钠、钾含量上的增长和波动,大致同这三个阶段湿重和含水量的增长和波动一致。4)脂肪和蛋白质对卵和仔鱼的浮性几乎不起作用;两种鱼在卵和卵黄囊期发育阶段,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呈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丝指鳒鲆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编写中国鲽形目鱼类志过程中,发现鳒鲆属(Psettina Hubbs,1915)一新种,现予描述。模式标本分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海洋研究所。 丝指鳒鲆(新种)Psettina filimana sp.nov.(图1) 鉴别特征 本种与日本南部的土佐鳒鲆(Psettina tosana Amaoka,1963)很相似而后者较大,体长70—183.2毫米;左胸鳍较圆,第三鳍条不突出;体长为头长3.9—4.5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同工酶的组织表达和群体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4种同工酶共记录31个基因座位,各同工酶的表达均有明显的组织差异,基因座位SOD^*,GDH^*,G3PDH~2^*和ADH-2^*仅在肝脏中表达,SDH-1^*,MDH-1。和ADH-1。仅在肌肉中表达,LDH—B^*和LDH—C^*仅在眼睛中表达,MDH-2^*,GPI-3^*和SDH-2^*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余酶的表达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差异,与各组织完成特有的生化代谢活动有关。选取肌肉和肝脏对中国青岛、威海石鲽2个地理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青岛群体和威海群体的多态座位比率分别为29.17%和25.00%,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28±0.014和0.040±0.019;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39±0.017和0.052±0.022。结果表明,两群体间的群体分化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012和0.0011,表明石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与其它鲽形目鱼类相比,石鲽群体的多态座位比率和平均杂合度均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