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司幼东  黄舜华 《地质科学》1963,4(4):169-176
在花岗岩浆侵入活动过程中,于岩浆期后气热溶液交代作用阶段,往往伴有某些稀有元素的矿化现象。如铍的矿化已经许多资料说明,概与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等交代作用具有密切关系。据 A.A.别乌斯等阐述铍在高温气热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极大可能是与氟合成络离子([BeF1]2-)进行运移。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在花岗岩浆侵入活动过程中的气热溶液交代作用阶段,往往伴有某些稀有元素的矿化现象。有以下几点事实可以说明铌、钽矿化与岩浆期后气热溶液作用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矿床成因学--是地貭学的年青分支之一,它是矿床学的一个方面,专门研究矿化分布規律和控制这种分布的地貭因素。成矿研究主要涉及的問題是矿化作用在地壳某一个地段内的空间分布和以地貭条件为轉移的矿化作用在地壳的发展史中的发生时間。当然这就涉及到矿床的成因問题,即矿床生成的原因和形成的过程。但是对于这些問題也是从矿化分布的观点来研究的。从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矿床成因研究在提高找矿效率上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慶丰  杨柏林 《地质科学》1965,6(3):284-294
緒言热液充填脉状矿床的成矿过程往往是长期的、多阶段的,而且构造断裂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正确划分矿化阶段和查明每次成矿构造空间的规律性,对理解成矿过程和生产实际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当构造的间歇活动和成矿溶液的脉动作用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统一起来时,才能形成单独的一次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近期表层渗流水作用下的去白云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庆安  潘正莆  王尧 《地质科学》1979,14(4):378-384
去白云化作用是交代作用的一种,最早由莫尔劳特(Morlot,A.von,1848)起名“Dedolomitization”。它是与白云化作用相反的成岩作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盐沼土壤有机质分布与矿化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口崇明东滩两类植被(互花米草、土著植被)区域分别选择一条纵向剖面,在高潮滩、中潮滩及光滩取得柱状样,利用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土壤C/N比与颗粒组成等资料,研究盐沼有机质的分布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纵向剖面的相同高程部位柱样之间,颗粒有机碳δ13C与POC含量的深度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个柱样的δ13C与POC含量的平均值均相差较大。互花米草对高潮滩柱样有机质的含量与组成均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中潮滩柱样有机质组成已有一定影响;土著植被对高潮滩柱样有机质组成的影响显著。盐沼植被对土壤有机质的分布与矿化均产生了明显影响。高潮滩柱样矿化阶段不同的有机质组分混杂,中潮滩柱样有机质的组成相对简单,矿化程度较弱。柱样粘粒含量与含水量在垂向上变化频繁,盐沼原始沉积层序对柱样的物质分布特征具有本底制约。不同高程部位柱样之间,有机质的深度分布特征以及矿化程度差异显著,盐沼碳动态受到潮滩特征性动力沉积过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燕山期不同矿化花岗岩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南方,广泛发育各种酸性岩浆侵入体,蕴藏着丰富的稀土、稀有和放射性元素等矿产资源。找矿勘探及地质研究证明,其中大部分与燕山期花岗岩体有密切关系。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燕山期花岗岩体中,上述有用元素能富集成矿,而在更多的燕山期花岗岩体中,并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床。铌钽矿化与钨矿化可在一地存在,也可在不同岩体中出现,但铌钽矿化、钨矿化与铀矿化经常不在一地。上述现象纯属偶然的巧合,还是某种内在联系的反映呢?含矿花岗岩与不含矿的花岗岩在化学元素组合上有没有差异?研究这个问题对今后的找矿和勘探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某区磁铁矿床中钠质交代作用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某区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床与燕山期角闪闪长岩-闪长岩和闪长岩-二长岩两个岩石系列的中性侵入岩有成因联系。磁铁矿体主要赋存在这些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与铁矿床的形成有密切联系的蚀变现象主要是钠长石化和矽卡岩化。本文仅就钠质交代作用予以较详尽论述,对矽卡岩化等顺便提到,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9.
有金属花岗岩型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认识——岩浆熔体结晶和自交代作用。本文从如下四方面讨论岩石成因:1.稀有金属矿化地段位于岩体顶部,呈似层状、似脉状分布;2.矿化岩石具溶蚀、穿切、假象及变晶结构;3.矿物包裹体测温和稀有金属矿物形成温度低;4.斜长石为 An<3的钠长石。文章认为大多数稀有金属花岗岩是由自交代作用形成,只有极少数——近地表产物,是由岩浆熔体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陶意  林锦荣  胡志华  王勇剑 《地质论评》2019,65(Z1):177-178
正鹿井矿田是诸广岩体中部热液型铀矿重要产出区,矿田内发育酸碱两种类型热液蚀变,形成了以不同铀矿化类型为主的铀矿床。文章选择以碱交代矿化为主的高昔矿床与以酸交代矿化为主的牛尾岭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矿特征对比分析,阐明酸碱两种类型交代作用特征,为揭示成矿流体特征、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本刊1959年第12期上登載了“云南某地基性岩岩石学上的一些問題”一文,本文将继續扼要地論述此种与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銅鎳矿床。一、地质概述硫化銅鎳矿床与該区的第二期基性岩侵入体有密切关系。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硫化銅鎳矿矿化現象有三种类型:(Ⅰ)浸染状;(Ⅱ)純硫化物脉;(Ⅲ)綠泥石硫化物脉。按矿化规模及工业价值而言,第一、二类型較重要。 1.浸染状硫化矿的矿化現象前文已述及該区第二期基性岩体分异良好,自岩体的底部至上部可分为四个岩相带:(1)輝綠岩,(2)橄欖苏长輝长岩,(3)苏长輝长岩,(4)閃长岩。  相似文献   

12.
足洞和关西岩体分别为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轻稀土矿床的原岩。足洞岩体的∑REE1)为264ppm,LREE/HREE2)值为0.81-024,平均的钇对∑REE占有率为35.8-54.5%。这主要是由于岩浆结晶演化及晚期有交代钠长石化、白云母化和萤石-氟碳钙钇矿化的结果。这些蚀变产生了钇族稀土氟碳酸盐、硅酸盐和砷酸盐等内生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昆仑白干湖钨锡矿田矿化体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干湖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属构造导控的高温热液型,矿化体几何形状取决于导控构造及容矿岩石的性质.该矿床容矿岩石有绢云石英片岩、石英透闪石岩、变质辉长岩、蚀变花岗岩等区内所有岩石类型.矿化是以均匀的微细脉浸染为主,矿化岩石与同类型未矿化岩石特征差别无几,矿化期交代作用十分微弱.矿石类型属于微细脉浸染及富细脉型.矿化体模型是在基本了解矿床地质特征,成控规律以及地表主要矿体形态数据基础上拟建的.理论上,矿化体是以导矿构造为骨架的简化板状矿化体,与易矿化岩层贯通所形成的似层状矿化体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即使在高精度矿产勘查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取得相对准确的数据.因此,准确识别矿化体性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区域背景、构造岩性、矿化等几个方面对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新类型的金矿床进行了研究。该矿床为热液交代型矿床,赋存于晚海西期的古绿岩层中,受区域逆掩断层所控制,在围岩遭受热液交代作用的同时伴随着金矿化的产生,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有着垂直分带性。  相似文献   

15.
王中剛 《地质科学》1964,5(3):264-275
花崗岩中賦存有稀有元素副矿物,已早被人們所熟悉,然而,作为稀有元素矿床或矿化現象来加以对待和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自从在尼日利亚发現了含钶鉄矿及烧綠石的花崗岩及其风化壳,扩大了铌精矿的資源以来,世界各国对花崗岩中稀有元素的矿化現象給予了极大的注意。如苏联就先后在哈薩克斯坦、烏拉尔及外貝加尔等地区发現了含钶鉄矿花崗岩、含黑稀金矿花崗岩及含綠柱石的花崗岩等。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静县乔霍特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乔霍特铜矿是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一个中型铜矿床。似层状矿化体赋存于上志留统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中 ,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侵入岩的多重控制。火山岩属于发育不成熟的裂谷环境中的中基性岩类 ,赋矿火山岩与无矿火山岩的稀土元素组成近似 ,而与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的脉状矿化体的稀土元素组成有较大差别。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等 ,呈粒状和浸染状分布。成矿温度为 130~ 140℃。矿化溶液含岩浆水和变质水 ,属于酸性的富含钾、氯和二氧化碳的流体。矿化过程经历晚志留世火山热液充填 交代作用和海西早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玻利维亚塞德里克银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德里克(Cerro Rico)银矿床位于玻利维亚的波托西省,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床。矿床赋存在页岩区内,产生矿化作用的主要岩石是流纹英安岩岩体,其地表分布面积为1 700m×1 200m,在500m深处缩小至100m×100m。该银矿有多种类型的矿化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脉状矿化。矿区内2个流纹岩岩穹和1套熔结凝灰岩中的透长石和黑云母的40 Ar/39 Ar测年结果表明,银矿是在与岩浆有关的热液活动时期形成的,这段时期开始于(13.77±0.03)Ma,并持续了至少0.2Ma。明矾石的K-Ar测年结果显示表生氧化作用开始于13.5Ma,断续地持续了7.5Ma。研究区内流纹英安岩主量元素的分布清楚地反映了交代作用带的层次性,交代作用的全部发展过程涉及的空间范围大,时间长。微量元素的分布显示出F-V-Ga-Be-B-Cu-Nb-Sr-Pb-Zr-Sn-Co-Ba的元素沉淀顺序。  相似文献   

18.
李坝浊积岩型金矿床赋存于西秦岭北带中泥盆统李坝群浊积岩建造中,赋矿围岩蚀变主要为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且蚀变分带明显。通过对该矿床各种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元素在碱交代-K交代及酸交代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iO2含量,Fe2O3含量,LREE/HREE,∑LREE,(La/Lu)cn,(La/Sm)cn,(Tb/Yb)cn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随着K交代作用强度的增强,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最后讨论了K交代作用及酸交代作用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早就发现中西伯利亚的金矿床产于一定成分和相从属关系的变质岩发育区。H.B.彼得洛夫卡斯娅在40年代研究该区矿床的矿物学并否定矿化与变质作用的成因联系之后,仍然根据围岩的变质作用程度进行了金属矿床的分类。矿化与一定内生作用的关系目前尚未得到公认。有关矿化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的关系存在多种见解。在进行找矿工作时有必要考虑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变质改造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穆隆套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学和矿物学资料,提出了能解释其金矿化发育范围大、金的成色高的成因观点。矿床产于通过内生作用富集碳和金的陆源岩石建造中,形成于流体-岩浆交代陆源岩石的过程中,此过程伴有金的富集及其淋滤净化。金矿石以花岗质和花岗正长质煌斑岩所固有的矿物共生组合(黑云母+斜长石+石英+正长石)和成分为特征。伴随煌斑岩的侵入,陆源围岩层发生了碳质交代作用、黑云母化、进化变质作用和分散状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