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它们在所有鲸类中潜得最深、最久,因此号称为动物王国中的"潜水冠军"。可能只有喙鲸科的两种瓶鼻鲸在潜水方面能与之相比。除了过去被视为头号目标的捕鲸时期以外,抹香鲸可能是大型鲸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经典名著《白鲸记》,书中那头神勇的大鲸莫比·敌克就是一头抹香鲸。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  相似文献   

2.
莫知 《海洋世界》2007,(4):50-53
抹香鲸和它的猎物大鱿鱼虽然在种属划分上相距甚远,但它们有两个相似特征,一个是两者都体型庞大,另一个就是它们在大洋里面都是高明的潜水者,通常都生活在900米以下的海水深处。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4名潜水员在加勒比海岸的多米尼加岛附近潜水时偶遇一群抹香鲸,令人诧异的事情发生了,在潜水员饶有兴趣地为鲸鱼拍照时,抹香鲸们突然喷出了粪便。喷射粪便是鲸鱼一种正常行为,只是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很罕见。潜水员们很快就被30米宽的粪潮吞没了,鲸群用力拍打尾巴使得他们无法游走,只能待在原地。最糟糕的是潜水员们只带了蛙镜和呼吸  相似文献   

4.
正海鸟海鸟是一种能够适应海洋气候环境的鸟类,而无论于生活习惯、处事态度、生理运行等皆与其他鸟类大为不同。不同的海鸟有不同的获得食物的方式。企鹅、鸬鹚和海雀等海鸟特别善于潜水,它们的潜水深度可达10~15米,帝企鹅甚至可潜入265米深处,并在水下停留18分钟之久,堪称是海鸟中的潜水冠军。潜水类海鸟的腿经常位于体后,羽毛的防水性很强,蹼发达,不善  相似文献   

5.
在天之涯、海之角的三亚,近年来搞了海底漫步潜水项目,这里是国家潜水基地,是中国水下运动协会三亚分会和中国国际潜水俱乐部三亚分部所在地,世界跳水冠军高敏就曾在此训练,由这里走向世界体坛,从而拿到70万元的冠军奖金。到三亚旅游的我们,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大东海潜水。当时,散客价是320元一位,团队为280元,我们花的是特价260元。我们到更衣室换上松紧弹力很强的紧身潜水衣,拉链在背后,由同伴相互拉上;然后是选择鞋,裤管要放在鞋子外边。全身武装后,最明显的是我的大肚子凸现出来,看来减肥是势在必行。接下来是在人工游泳池里接受潜水培训。每人戴上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游泳时,若有人间:“您在水中能潜多少时间?”也许不能准确的回答吧。据说,职业海女(潜水采贝的女子)是30秒。可是,体重只有人类十分之一的阿德利企鹅的潜水时间是惊人的,是2分钟。但是,这也不是用肺呼吸的动物的最长潜水时间。据研究,南极威德尔海豹能潜水9~16分钟,其深度可达300米!这真谓是“潜水冠军”了。人的闭住气潜水,是从医学的立场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1977年3月24日,在我国胶州湾内首次获得成体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 Linnaeus1758)已在本期发表(1977第l期)。但遗憾的是未留下完整的标本。今年,又在我国黄海沿岸胶南县沿海,获一更大的抹香鲸雄体。这不仅弥补了去年的不足,而且对科研和生产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抹香鲸的生物学和形态学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研究抹香鲸的季节分布和洄游路线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这次抹香鲸的获得和研究还将为我国“动物志”的编写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深潜技术是海洋开发中具有通用性的高新技术。它包括直接潜水和间接潜水两类。直接潜水用于水下施工、救捞等活动,但受潜水生理学和装备的限制。目前直接潜水中,饱和潜水人体最大模拟实验深度已达686m,实海实验深度达520m。动物实验最大深度达1500m。现场作业多在200m以浅,个别已超过300m。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实现450m以内安全作业是有可能的。在间接潜水方面,可以使用耐压潜水服,常用的有J1M和WASP两种,最大潜水深度可达605m,更深的则使用潜水器。目前潜水器包括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类。  相似文献   

9.
抹香鲸是鲸的有齿的一类,背色红黑,长约15-20米,头占体长的1/4;额骨中有半液体,名鲸头油,可供工业用;肠消化道中的分泌物,为灰褐色的蜡状物质,谓之龙涎香,具有令人喜爱的麝香气味,是一种极好的固香剂,几乎与黄金等价,很久以前就被作为高级香料,用于高档香水制造业。抹香鲸消化道所分泌的龙涎香,早在11世纪,就从海洋中由海水冲到了岸边,被人们发现,并引  相似文献   

10.
饱和潜水的实验室摸似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海上现场实验始于六十年代初.由于饱和潜水技术不但能大大提高潜水作业效率,而且被认为是进行大深度水下作业的必要手段,所以各国竞相发展.现在,国外已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开始应用.我国在七十年代才进行动物摸拟实验,1976年10月海军六所首次进行了人体20、30米空气饱和潜水摸拟实验;11月上海救捞局等单位又进行了人体10米空气饱和、30~40米巡回潜水16昼夜的摸拟实验.  相似文献   

11.
潜水三宝     
《海洋世界》2005,(2):42-43
要潜水就会需要用到潜水装备,简单来说,潜水装备可以分为轻装备和重装备两类。轻装备指的是面镜、呼吸管和脚蹼--潜水三宝,在浮潜时有这几件装备就可以了。而水肺潜水则还需要有重装备,指的是浮力调节装置(BCD)、呼吸调节器、潜水仪表、气瓶等。潜水装备有无数的款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食饵而进入海洋的企鹅、鲸类、海豹等海鸟和海兽是高度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但它们还没有从必须用肺呼吸的困境中得到解放,它们既要进行潜水摄食,又必须在水面上进行呼吸。一般动物的潜水能力,取决于体内氧气的贮存量和消耗量。依靠呼吸吸进体内的氧气作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被贮藏起来。海鸟、海兽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量非常多,单位体重的血红蛋白是人的3倍,肌红蛋白是人的10倍。这些动物体内贮藏氧气的能力高,而且在潜水时又具有抑制氧的消耗量的功能,即在潜水时一边减少心搏数,一边限制部分血液的循环,潜水时  相似文献   

13.
津沙 《海洋世界》2011,(10):76-77
在宁静的海岛小镇上,雅克和恩佐的友谊和较量从一枚硬币开始,童年愉快地穿梭于白色和蓝色之间,在希腊闪烁的阳光下,他们纵身一跃,各自寻找梦想.成了世界潜水冠军的恩佐心里清楚,只有童年的伙伴雅克才是他真正的对手.因为他们两个人,是离海最近的两个人.雅克和恩佐就这样在蓝色的背景下,一次次地潜入深海,恩佐为了征服海洋和雅克,而雅...  相似文献   

14.
鲸目动物传统上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鲸须鲸(小露脊鲸除外)和抹香鲸;第二类包括小齿鲸和海豚。鲸目动物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都有。有些品种是全球性的,其中包括较大的第一类鲸和商业上重要的品种——蓝鲤鲸、驼背鲸、长须鲸、鳁鲸、小鳁鲸、抹香鲸和虎鲸。海洋哺乳动物资源最容易捕捞过度,因为  相似文献   

15.
带缆单人常压潜水服是潜水装备中的一种,它是具有人体形状的带缆常压潜水系统。操作人员穿着后,能够在海底弯腰、行走、倒退、攀爬阶梯、控制前、后倾姿态和利用简单机械手进行各种作业。由于它是带缆单人,结构比较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在水面母船或钻井平台上占用的甲板面积小,吊放回收设施也较简单,它又是常压,毋需设置庞大的甲板加压舱,后勤支持系统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成本低,潜水作业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它是带缆单人间接潜水与无人遥控潜水器两种技术的结合,也是载人自航式潜水器与带缆海底爬行器两种技术的结合,是目前世界上潜水装备中的最新成就之一。本文介绍我国第一代带缆单人常压潜水服本身运动时阻力试验的研究,包括上浮、下沉、前进、后退和侧向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饱和潜水技术能提高水下作业效率,还可藉巡回潜水来增加水下作业深度,因此从六十年代以来在世界潜水技术先进国家中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进行潜水作业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空气潜水中,脑功能的变化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高压氮会引起人体象酒精中毒样的麻醉症状,因此,一些水下生理和医学家们不但把脑电图作为潜水员选拔的体检指标,而且还用作潜水时健康检查和监护的重要手段.关于长期暴露于高气压环境下人体脑电图变化的研究尚属少见.本工作系统地记录了模拟36.5米氮氧饱和和潜水26昼夜各时期及进行不同深度空气巡潜时的脑电图,以探索长期暴露于高压氮氧环境对人体脑电图的影响以及适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引言在近海油气开发工程中,需要经常的潜水服务工作,在较深的水域中,则还须以潜水钟潜水为主。例如英国的Shell—Expro公司在所属油田区租用的半潜式多用支持船Uncle John,在29000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潜水钟潜水达11500小时,空气潜水仅500小时,另外一个遥控潜水器RCV 225的潜水时间为4447小时。可见潜水钟潜水约占整个潜水服务时间的70%。尽管如英国、挪威和美国等近海工业先进的国家对潜水安全作业已制订有各种条例或规定,潜水员的职业培训标准也很高,但在大量的潜水钟作业中,事故仍不时有所报导。特别是脐带断裂的失钟事故,此时不再能由水面潜水支持船供应呼吸气、热  相似文献   

18.
荆公 《海洋信息》1994,(2):15-16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1971年。成立之初,该中心业务活动的中心是深海载人饱和潜水。当时认为,饱和潜水是支持海上石油业的最重要的深海研究技术。后来发现,日本没有海上石油,因而,科学界普遍主张研制无人遥控潜器和载人潜器。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也改变了它的工作重点,转而研制潜水器和无人系统。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潜水技术专著,作者哈乌克斯是西德著名的潜水专家,他主持了潜水装备、加压舱、水下居住舱、深潜器和水下开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为海洋开发作出了贡献。书中详细介绍了现代潜水技术的各种技术装备,内容新颖、丰富,大量的插图更有助于读者对现代潜水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