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区、带的划分直接影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选取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它是地震区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龙门山地震带位于南北地震带中部,地震活动相当强烈.目前编制的五代图,根据最新研究的资料,对龙门山地震带与长江中游地震带、巴颜喀拉山地震带东南边界以及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的边界做了相应改动,将成都盆地、龙日坝断裂划归龙门山地震带,将日月山断裂划归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  相似文献   

2.
马边地震带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忠权  汪一鹏 《中国地震》1993,9(4):373-383
北北西向的马边-盐津隐伏深断裂是马边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尤其被东西向甘洛-沐川深断裂和盐津-叙永深断裂转限的段落是强震多发段。地壳表层有北北西向马边-盐津断裂组和地面微隆起带,但地表断裂与陷伏深断裂并不连通,且地表断裂走向与结构复杂多变,这是造成马边地震带强震地面破坏效应及地震影响场特点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震区地震带划分的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镇寰 《华南地震》1998,18(2):10-15
对华南地区地震带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认为北东东向断裂是控制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同时东部有北西向巴士系裂交汇,迭加。  相似文献   

4.
汶川8.0级地震与断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龙门山断裂.在南北地震带上(含渭河断块)目前共布设跨断层水准测量场地116处,监控区域为:23.6°~40.0°N,97.2°~110.4°E;所跨行政区域包括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控制的主要活动断裂有:①龙门山断裂;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基本特征及区域稳定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南海北部陆缘断裂构造的格局及其活动性,提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与邻区其它地震带有别的新观点,对该区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强震构造与活动断裂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将该区划分为强活动、中等活动和微弱活动三大区域。  相似文献   

6.
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强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跃期.从汶川8.0级地震以来ML≥5.0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近期南北地震带北段与中、南段存在较大差异.由南北地震带强震前孕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当前5级地震活动情况,认为应同时关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北段的强震危险性.甘东南地区出现的4级地震空区被2011年2月23日迭部-岷县交界ML4.4地震打破后,2011年11月1日空区周边又发生了青川Ms5.4地震,表明该空区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类比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前的空区演化过程,认为甘东南地区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结合对甘东南地区主要大型断裂7级地震复发周期的综合分析认为,需关注南北带北段毛毛山断裂和金强河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东段、黄河断裂灵武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六盘山-宝鸡断裂和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沁-玛曲段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东濮拗陷地区地震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拗陷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东南部,南邻河淮地震带,东与郯庐地震带相望。东濮拗陷受控于新北东向的聊兰断裂、黄河断裂和长垣断裂,对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震特征、震相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指出,东濮拗陷区的地震属浅源地震,该区有康氏面存在,地震台可记到清晰的康氏面反射波P^*。  相似文献   

8.
南北地震带中段西秦岭交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交接复合部位,区内发育一系列与西秦岭构造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走向断裂系统,历史上沿上述断裂系统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甚至大地震,预示着断裂系统的最新活动特征,同时也表征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断裂活动的差异性.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迄今为止,对该地区活动构造的基本格架,主要活动断裂的最新活动性及部分发震构造和发震机制等诸多问题都不十分清楚,是亟待研究的空白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纵贯中国大陆的南北地震带以其巨大规模和频繁的大震活动而长期备受关注,然而它延向何方?终止于何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关乎能否全面、完整地了解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的特征,进而能否不断深化对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动力学过程与机理的认识。处于南北地震带南段的中国—东南亚毗邻区,展布着一系列与大震活动相关的大型走滑断裂带,跨越中国、越南、老挝和泰国国境的奠边府断裂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国内外对奠边府断裂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但以鲜水河—小江—奠边府断裂为外边界,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存在大规模顺时针旋转运动的现象被揭示以来,关于奠边府断裂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小江断裂、红河断裂的关系等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区域大地构造基本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晚新生代活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浅表运动状态与深部介质性质等方面,本文对与奠边府断裂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以往相关研究的积累,认为奠边府断裂可能是南北地震带的南端边界。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为,地震是楔块运动引起的,楔块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楔块内部的隐爆一均衡作用。“两堑夹一垒”是楔块运动系统的基本形式。研究发现,大洋中脊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以郯庐断裂地震带为例)均位于“两堑夹一垒”楔块系统中,其中一垒的活动,即倒楔的运动与地震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青海及邻区强震迁移活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了青海及邻区Ms 6.8强震在不同地震带之间的迁移规律;6级地震在各个地震带内部不同地段的迁移特征及不同时段。强震集聚区在各个地震带的相互迁移规律和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存在北东方向的迁移规律。同一个地震带内存在沿规模宏大的主活动断裂自西向东或者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利用马尔科夫过程讨论了其迁移概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北地震带北段构造活动强烈,强震频发。近年来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震防形势严峻。利用GPS速度场、跨断层速度剖面以及基准站基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运动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断裂具有较高的应变积累;六盘山断裂存在闭锁,静宁、平凉、陇西以及定西地区闭锁程度较深;2004—2009年六盘山断裂闭锁程度加深。2009—2013年与1999—2004年、2004—2009年相比,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运动减弱,且呈现出一些特征:1)祁连山断裂—海原断裂—六盘山断裂附近减弱较显著;2)祁连山-海原断裂以北区域较以南区域减弱显著,造成了2009—2013年祁连山断裂挤压逆冲变形增强以及祁连山断裂和海原断裂带左旋剪切变形减弱;3)六盘山断裂西侧50km以西区域较以东区域减弱显著,导致六盘山断裂2009—2013年闭锁范围扩大到断裂带附近100km以内,而此前六盘山断裂的闭锁范围在断裂带附近50km内。GPS基线时间序列分析还显示银川地堑正在持续拉张,且西部拉张强度强于东部。  相似文献   

14.
张艺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6):2181-2199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01-2014-06)及部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二期(2013-02-2015-12)的流动地震台阵记录到的小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SAM)方法,分析南北地震带的地壳各向异性,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所反映的区域应力环境及构造特征,以及区域内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分布的关系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由NE向逐渐转变为NNW向,与南北地震带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变化具有一致性.区域内分布的大量NE及WNW或NW向断裂构造同样对快波偏振方向有比较大的影响,位于走滑断裂附近的台站,其快波方向与断裂走向大致平行,部分位于走滑断裂附近的台站其快波方向几乎垂直于断裂走向,而与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性较好.个别台站表现出复杂快波优势方向特征,反映出研究区内构造环境的复杂性.慢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北段,反映了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南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更大,构造变形更加剧烈.对比南北地震带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推测在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可能存在复杂的壳幔耦合现象,地壳剪切波分裂除了反映区域应力特征,还可以揭示出区域构造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及周边地区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的4 115个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了初始定位精度,得到了更加准确的3 46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信息,并对比分析了重定位后的地震与活动断裂的关系。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地震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并且以研究区东部的唐山震源区最为集中,从水平方向来看,小震事件更加集中于断裂带附近,呈现出较好的条带状分布特征,从地震震源深度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5~15km深度范围内,且不同地震带区的小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存在差异;(2)张渤地震带小震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而渤海海域地震带的小震发震层为上地壳;(3)张渤地震带的小震震源深度由西向东呈现出逐渐变浅的趋势,且唐山断裂带东侧存在一个NE走向、倾角较陡的小震活动带。  相似文献   

16.
康来迅 《华南地震》1993,13(1):48-58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地壳厚度和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的分析、讨论了本区构造块体运移格局、强震分布特征和成带机理等问题。指出所论区内各断裂强震带是藏北地壳浅部块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北东方向滑移造成的,并指出海源-天水-松潘强震活动带系属地壳结构型地震带而非断裂型地震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地震局"陆态网络"GPS基准站和流动站观测数据,利用MIT的开源软件GAMIT/GLOBK解算南北地震带北段(33°~42°N,97°~110°E),特别是六盘山地区、祁连地块、银川地堑1999年以来在欧亚框架下、以鄂尔多斯块体作为参考的GPS速度场。计算南北地震带北段5条断裂两侧50~350km范围内各站垂直/平行于断裂走向的速度投影,以及14个基准站18条基线2010年以来的长度时间序列,试图进一步估计关心区域的应力积累情况,探索断层闭锁段。结合地震活动性,认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未来50年有发生M8地震的可能性;该段1900年以来的第4个M6、M7地震活跃期可能已经拉开序幕,未来2年有发生M7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祁连断裂带、海原断裂、西秦岭北缘地震带具备发生M6和M7地震的优先条件,尤其是海原断裂。  相似文献   

18.
伊兹米特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耳其地震构造具有新生性。东安纳托利亚地震带和北安纳托亚地震带的活动断裂都是晚第三纪以来开始出现、演化和发展的,而土耳其西部地震区的张性断陷盆地出现的时代更晚。土耳其活动构造类型丰富:东部发育压性或压扭性构造;北部为走滑型断裂;西部则是拉张型正断裂;中部为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块体,即安纳托利亚块体。土耳其是研究块体与周缘断裂构造相互关系以及断裂力学相互转换的一个理想场所。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是一条典型  相似文献   

19.
1.前言桌子山断裂是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区内的一条长期活动的大断裂带。1989年,在为石咀山电厂扩建工程区作地震危险性分析与断裂活动性评价工作中,笔者对桌子山断裂带进行了较系统的实地考察,并取得了大量断层新活动方面的资料。本文是对该断裂带主要活动特征的简单介绍与初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00,20(3):45-51
东南沿海地震带可被划分为4条次级的NE向地震活动带,分别为滨海、汕头-惠来、河源-阳江和吴川-四会等地震带。分析了这些地震带上Ms≥4^3/4级地震的迁移方向和速率,发现地震沿带的主体NE方向作定向或往返迁移,但各带迁移路线和速率各异,这可能与断裂活动的均匀性、差异性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