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勘察设计》2004,(10):51-51
建筑是人为的艺术,需要建筑师们敏锐的把握对建筑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上的体会;建筑又是综合的艺术,是人与社会互动的物化与升华。对于这门实践的艺术,不同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诠释,但他们都用灵感赋予了建筑飞扬的灵魂。为此我们开辟了“青年建筑师之窗”栏目,并从本期开始从《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Ⅰ、Ⅱ》中撷取一些佳作,展现优秀建筑师风采的同时,感受建筑灵感的碰撞,以期引起共鸣。另外,《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第三卷收录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收录其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5,(2):55-55
建筑是人为的艺术,需要建筑师们敏锐的把握对建筑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上的体会;建筑又是综合的艺术,是人与社会互动的物化与升华。对于这门实践的艺术,不同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诠释,但他们都用灵感赋予了建筑飞扬的灵魂。为此我们开辟了“青年建筑师之窗”栏目,并从本期开始从《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1、11》中撷取一些佳作,展现优秀建筑师风采的同时,感受建筑灵您的碰撞,以期引起共鸣。另外,《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第三卷收录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收录其中。  相似文献   

3.
就中国当代建筑实践而言,现在和将来都将是一个吸收和发展的时期,目前作为建筑师还必须容忍空间形态杂乱、建筑景观质量低下的建造现象在城市的许多角落蔓延。通过鸿业豪庭的创作体会来表明:在今天的建筑实践中,建筑师更多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各种限制中去折中,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去表达其应有的秩序。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04,(9):66-72
建筑是人为的艺术,需要建筑师们敏锐的把握对建筑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上的体会;建筑又是综合的艺术,是人与社会互动的物化与升华。对于这门实践的艺术,不同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诠释,但他们郡用灵感赋予了建筑飞扬的灵魂。为此我们开辟了“青年建筑师之窗”栏目,并从本期开始从《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Ⅰ、Ⅱ》中撷取一些佳作,展现优秀建筑师风采的同时,感受建筑灵感的碰撞,以期引起共鸣。另外,《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第三卷收录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收录其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04,(11):67-67
建筑是人为的艺术,需要建筑师们敏锐的把握对建筑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上的体会;建筑又是综合的艺术,是人与社会互动的物化与升华。对于这门实践的艺术,不同的建筑师有着不同的诠释,但他们都用灵感赋予了建筑飞扬的灵魂。为此我们开辟了“青年建筑师之窗”栏目,并从本期开始从《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Ⅰ、Ⅱ》中撷取一些佳作,展现优秀建筑师风采的同时,感受建筑灵感的碰撞,以期引起共鸣。另外,《当代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选》第三卷收录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建筑师及其作品收录其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07,(4):42-43
孟建民大师简介 孟建民,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山东章丘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1985年7月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11月在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10—11月赴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心进行联合研究。历任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助理,东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城市规范委员会建筑与环境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师资格互认考官,《建筑学报》、《建筑师》、《风景园林》、《城市建筑》、《城市环境设计》编辑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97年荣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2001年获选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传统建筑应该走怎样的再生之路?这是一个摆在当代建筑师面前的严肃问题。在近日举办的"当代新中式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代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但在传统建筑保护上投入却不够。"如今,"所谓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04,(3):28-31
每项工程由于其特定的时代、场所和使用者而要求其自身,特定的答案。建筑师的角色就是了解每个建筑问题并引导其设计走向一座美观、健康的大厦,并巧妙地其特定的环境相适应。建筑师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其所处时代最新的科技成果、思想观念与建筑学相结合,以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推动建筑学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勘察设计》2005,(10):27-31
圣地亚哥建筑师乔纳森·西格尔在12年中只有他自己一个客户。但他并未抱怨。担当自己的客户、设计建筑师、开发商、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和房地产经理,西格尔已在这个城市蓬勃开发的市中心地带建了16个家庭/办公用项目。现在他仍拥有其中的8个,并向150个单位收取租金。你可不要小瞧这位建筑师,认为他不过是那种懂点儿建筑工作,一天下来兜里只留着够买支好雪茄的零花钱的人罢了。事实上,就在圣地亚哥市中心外面的一个以前环境脏乱、名为“小意大利”的地方,西格尔在那里建了一处特点鲜明的建筑。正是因为他在小得不起眼的地方购买并建造房子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7,(4):48-49
胡越大师简介 胡越,男,汉族,1964年1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86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现正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二所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建筑师、院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任、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理事,建筑师分会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土木学会理事,《世界建筑》、《建筑创作》杂志编委,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