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有效开展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行动,文章在明确海洋塑料垃圾研究历程、特征以及总结颁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专门法律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存在的法律困境,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经验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具有数量多、来源广、危害大等特征;目前我国存在缺乏专门针对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相关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国际治理体系不尽完善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为顺利开展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行动提供法律保障,应出台专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法律,设立调解委员会,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污染者负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经营者责任制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岩雪松 《海洋世界》2019,(1):104-107
一个来自荷兰大学学生的发明,一个长达600米的海洋垃圾收集器,将会在来年对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进行收集,它能够起作用吗?太平洋上存在着很多塑料垃圾,人们对垃圾的清除尝试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3.
金希 《海洋世界》2012,(5):34-37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国际海滩清洁日,起始于1985年。在这一天,全球都会举行大规模的海滩清洁活动(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简称ICC活动。截止到2011年,全球共有11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百万人参与了国际海滩清洁日的清洁海滩活动。  相似文献   

4.
海洋垃圾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话题,尤其是塑料垃圾对于海洋环境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我国目前还缺少海洋塑料垃圾的统一管理机制,对海洋塑料垃圾的防治还未有专门的战略规划,使得目前的污染防治成效不甚乐观,因此,整合 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对海洋塑料垃圾防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是关键。本文在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海洋塑料垃圾政策搜集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入海塑料垃圾的处理、海洋中已有垃圾的处置三方面与我国进行了对比,并从海洋塑料垃圾的法律体系、行动计划、全过程管控、监测防治技术、宣传教育手段和全球治理等方面为我国加强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10年前海洋法专家称,深海底采矿问题是当今海洋法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而第二个最具争论的问题无疑是沿海国海洋边界的划分问题了。如今海底采矿争论已烟消云散,海洋边界划定问题作为海洋管理的重中之重之事提到议事日程上。专属经济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海洋边界划界实践。据统计,世界半封闭海区有24个,其周边国家超过80个。地  相似文献   

6.
7.
8.
作为新型海洋污染物,海洋塑料垃圾入海通量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源汇过程、迁移途径、输运过程等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工业高速发展的厦门湾为研究对象,考虑潮流、入海径流、风等因素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的生物仿真模拟技术(Agent Based Modelling),模拟研究了漂浮及悬浮塑料垃圾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并提出经验公式对沉积塑料垃圾的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漂浮塑料垃圾在不利风、常风向和最大风的作用下集中堆积于岸线处。而悬浮塑料垃圾由海面向下呈现指数式下降的分布特征,且其水平迁移分布与潮流运动密切相关;流速小的区域悬浮塑料垃圾更容易堆积使局部浓度升高。悬浮塑料垃圾的扩散速率也与塑料颗粒的物理性质有关,沉降速度小的塑料颗粒在水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更容易被传输到距离污染源更远的地方。同时,研究发现沉积微塑料通量的增长规律近似为线性变化,通量大小与厦门塑料产量和厦门湾的水动力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刊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座到此就要结束了。在最后一讲里,我们谈谈海洋公约和我国的海洋管理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海洋法公约是我国加强海洋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海洋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问题。一、扩大了管辖海域沿海国家实施海洋管理,首先要确定管辖的范围。确定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一是  相似文献   

10.
海洋塑料作为一类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污染物,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大到数米的塑料垃圾,小到微米级的微塑料,塑料污染物以各种形式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因能长期以固体形式赋存于海水和沉积物中,塑料污染物比溶解性污染物更难在海洋介质中均匀分散;但近年来,各项调查活动却在远离塑料来源的大洋、极地和深海中均发现了塑料污染物,这显然与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息息相关。一方面,海洋中塑料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受到塑料自身性质以及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海洋塑料污染物设计监测方案时,有必要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判,规范和优化采样方案,有效提高采样代表性。另一方面,了解海洋塑料污染物迁移和归趋的影响因素,也是预测塑料污染物蓄积和富集的海域或层次,推断其在海洋生境中的暴露情况,进而预测其潜在风险的必要前提。本文归纳了海洋塑料污染物迁移规律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影响海洋中塑料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因素,总结并列举了在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介质中塑料污染物监测活动的常用采样方法,分析了塑料污染物监测活动方案的制订依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4月20日上午,日本自民、公明和民主三党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以多数赞成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构筑物安全水域设定法》。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7,(5):5-5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4月20日上午,日本自民、公明和民主三党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以多数赞成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构筑物安全水域设定法》。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我国生效已经十年了,但我国海洋地理教育远远落后于国际海洋形势的发展.为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新形势要求我们在海洋地理教育中改革现行地理教材,要求受教育的群体多样化,要求在教育中重新树立海洋意识,加强海洋国情教育,加强海洋资源观教育,加强海洋法权意识,加强海洋道德教育,让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保卫海洋国土的意识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7,(4):5-5
为能对中国进行牵制,提高谈判的“要价”。日本方面“临阵抱佛脚”,采取了抓紧通过新法律等措施。3月13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和在野党民主党等主要党派就一项确保日本在开发东海天然气时其船只安全的议案——“海洋建筑物的安全水域设定相关法案”的内容达成一致,并决定把该议案和此前三党达成的一项旨在强化海洋政策的法案——“海洋基本法案”一起提交国会,想在3月底前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该法案主要针对日中两国存在对立的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保证日本船只在东海海域实施试采作业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海洋微塑料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和挑战,然而目前海洋微塑料从源到汇的输运和沉积过程及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发现微塑料颗粒的垂向沉降过程受到海洋雪等水体悬浮物质的影响,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只局限于定性的观察分析。在实验室中模拟含有海洋雪的近岸水体环境,使细颗粒微塑料(PS微球、PVC颗粒)与海洋雪产生碰撞、聚集,观测微塑料或微塑料-海洋雪聚集体的沉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含有海洋雪时,一方面海洋雪会促进微塑料颗粒自身的聚集,形成更大的聚集体;另一方面由于海洋雪包裹微塑料形成松散的聚集体,导致平均沉速减小。50 μm以下的微塑料其沉降过程受海洋雪的影响较大,平均沉速减小35%以上;微塑料密度越大,受海洋雪的影响越小,平均沉速减小10%以下。沉降速率的减缓,意味着微塑料在水柱中的停留时间增加,处于不同深度的水生生物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概率与微塑料接触,增加了鱼类等水生生物摄入微塑料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粒径5mm的塑料)作为海洋环境中一类新型污染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微塑料来源、分布和生态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结果表明,海洋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在阳光、风浪和海流等作用下的海上塑料垃圾的分解,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是海洋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海洋微塑料分布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已有研究表明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微塑料不但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甚至会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微塑料自身含有和表面富集的污染物会在水动力作用下影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并对海洋生物产生复合毒性影响。为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海洋微塑料污染并为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保护海洋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今后的研究方向将主要包括:不同粒径微塑料的快速分离和在线鉴别方法的建立;水动力对微塑料全球迁移变化的影响;微塑料复合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及机制;管理和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西部海岸线曲折,沿岸多岛屿、海湾、边缘海、内海。其中,西北部共有5个海域。从北向南分别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和东海。下面简单介绍各海域的分布与法律地位。1.鄂霍次克海鄂霍次克海是一个闭海,被西面的亚洲东海岸、东面的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日益恶化对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众既是海洋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海洋垃圾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更可以成为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的参与者。文章阐述公众参与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南海区海洋垃圾污染状况、提升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降低政府治理南海区海洋垃圾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必要性,分析南海区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存在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意识薄弱、公众海洋垃圾治理参与方式不足、知情权和参与权未得到充分保障、海洋环保NGO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美国墨西哥湾、厦门五缘湾等国内外区域海洋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实践经验,提出培育参与意识和技能、开发新兴参与方式、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发展海洋环保NGO等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洋法律的实施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海洋法律的宗旨和意图,即海洋法律的主体将海洋法律所制定的规范正确地贯彻应用到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的全部活动中,使书面的法律变成现实的海洋活动秩序,从而实现其立法宗旨和社会价值。“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静止的社会规范,不能自动对社会关系起调节作用,只有将法律作为管理社会的机器,运用到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时,法律才能由静态变为动态。法律的制定并不等于法律及其法律制度的形成,必须要经过法的实施,让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实现,其法律精神才能真正在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