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震社会学初探》一书近期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总论、地震灾害的社会学分析、震灾防御研究、灾时社会行为与社会问题、结语五部分。全面探讨了震灾与社会的关系、震灾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和人类为战胜震灾而作的努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地震防灾对策提供了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本书由唐山工  相似文献   

2.
地震社会学是本世纪70年代才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应用社会学,反映我国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第一本专著《地震社会学初探》,近期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总论、地震灾害的社会学分析、震灾防御研究、灾时社会行为与社会问题、结语五部分,全面探讨了震灾与社会的关系,震灾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和人  相似文献   

3.
震灾保险研究融会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联系震灾保险的社会属性,分析并指出这一险种的非强制性质;保护应用的权益与责任;对社会不规范投保行为的制约;正确理解“与国际惯例接轨”、地震系统的协作模式、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启示人们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从而加快我国该项研究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震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近500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地震灾害记录的系统分析,揭示了云南震灾的基本特征:(1)震灾具有空间差异性,红河断裂以东地区的震灾重于以西地区;(2)震灾随着强震平衡期、活跃期的交替而表现得轻重不一;(3)震灾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趋严重。这些特征的形成,与云南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省内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人文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与灾害抗争     
前言阪神·淡路大震灾已经过去 5年了。在这5年里 ,日本各地又发生了暴雨、台风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早在阪神·淡路大震灾发生的同时就开始修改防灾计划并研究防灾对策。那么 ,震灾教训在应付后来的灾害时是否被有效利用了呢 ?每一个市民是否都意识到自己必须从那次震灾中学到最宝贵的东西了呢 ?兵库县把创造性的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工作作为奋斗目标 ,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共存的社会为基本理念 ,制订了“兵库凤凰计划”。该计划的完成期限恰逢大震灾后的第 1 0个年头 ,即 2 0 0 5年。将震灾后的 1 …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发生在城市及邻近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的震灾损失,占同期震灾损失的85%。因此,城市应是地震防灾的重点地区。针对地震灾害的损失不可避免性;广泛的社会性;“一灾引起多灾”的综合性;复杂的多因子性等主要特点,防御及减轻城市震灾的主要对策应是:做好地震区划和城市地震烈度小区划,开展城市震灾预测与防灾规划,提高短、临地震预报水平,加强城市预报的管理与决策;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减少和控制灾害隐患;提高全民族的防灾意识;震后迅速抢险救灾;充分发挥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7.
从震灾防御的社会视角出发,分析了地震风险的特殊性及现行保险体制对于震灾保险的非适应性,进而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合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覃子建 《华南地震》1999,19(4):72-76
综合有关资料显示,地震灾害造成城市人员重大伤亡,经济损失惨重,是毁城之首。城市震灾具有许多特点,是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城市的综合防震减灾对策,可减轻未来震灾损失,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日本地震社会心理调查研究和震灾调查研究的汇编,介绍了此类调查的方法、内容、结果和总结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强地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惨痛经验表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不足的城市往往在强震中毁于一旦。实现我国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切实防控和消除地震灾害风险。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太平庄井详细观察观测与研究了井水位、水温、流量、水化学离子、溶解气与逸出气及井区土壤气与气象因素等37项地下流体及其影响因素的短期动态。根据试验观察结果,本文初步解释出以地固体潮、大气大无畏民不动力条件的变动为共同基础的该井各测项短期-动态的内在联系,文中还对比分析了溶解气-逸出气-土壤气,水温-地温-气温等同类测项动态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中的反问题与不适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地球物理中的某些反问题与不适定问题。其内容如下:场的延拓与偏微分方程的不适定Cauchy问题;不适定问题稳定性的性态;线性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算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连续观测了虎皮鹦鹉、小白鼠和鲫鱼等动物的习性及季节、气象和饲养环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各自的昼夜活动节律,并与季节、气象等变化密切有关.这为进一步分析动物的习性异常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Sq发电机电流的UT变异性及其地面磁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不同经度的7对中低纬台站水平磁场分量H,求得1965年随世界时(UT)变化的Sq指数(一种描述Sq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强度的地磁指数).结果表明,Sq发电机电流不仅有显著的逐日变化,而且有很大的UT变化.UT变化主要表现在电流总强度的强弱和电流涡焦点纬度移动两方面,这意味着决定发电机过程的太阳潮汐风场和电离层电导率随UT而变.用求得的Sq指数重新构造出的Sq变化与观测值符合得较好,它不仅显示出Sq幅度逐日变化的特点,而且还能复现出Sq形态的某些逐日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The wetting–drying and warming–cooling behaviours of rock and stone are known to influence the nature and rate of weathering. The way materials warm‐up and dry‐out also influences their suitability as biological substrata. While rock thermal behaviours have been measur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previous experiments have largely been restricted to terrestrial simulations due to practical constraints. Wher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imulate intertidal conditions,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rocks or rates of breakdown (i.e. sediment production and weight loss) have been measured, while 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thermal and drying behaviours have rarely been made. A simple, semi‐automated procedure is described that enabled measurement of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desorption (evaporative water loss) for different material types (rock and concrete) under simulated semidiurnal tide conditions.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presented illustrating the types of data that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temperature data collected on a rock platform in the UK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the procedure to adequately represent field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含切口岩体模型在差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表明:岩体不同部位的应力应变曲线按斜率变化特征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根据对切口岩石破裂过程的对比,各阶段的变形机制分别与岩体内原微裂纹闭合、孔隙和颗粒弹性变形、宏观张裂剪裂以及剪切、张-剪主破裂相对应,但各阶段的发展进程在时间、空间上却不一致,这一差异均与切口分布和岩性变化相关。最后讨论了应力应变特征与发震断层孕震过程的关系,对地震预报可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震活动的自组织和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余震活动资料,说明了地震活动中的自组织行为和分形现象.对于地震断裂系统,利用地震频度作为序参量,并应用绝热消去法建立了代表地震活动演化规律的序参量所满足的主方程.通过主方程的解,很好地解释了一次大地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震活动现象和有序性变化.像许多物理系统一样,包括大地震震源在内的地震断裂系统,在临界点处涨落会自行扩大并对系统状态的突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系统内部不可预测的行为,正确对待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壳运动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穆朗玛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碰撞地带.近30年来,中国对珠穆朗玛峰及其北部毗邻地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其中包括天文、重力、平面、高程和大气折射等测量工作.根据这些大地测量结果,对该地区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这一板块边缘地区的若干地球动力学问题,诸如碰撞地带地壳运动的特点、板块碰撞和挤压力的不稳定性。张性山谷冰川、地壳厚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宁夏沙坡头地区黄河弯曲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传正 《地震地质》1996,18(1):91-96
在宁夏沙坡头地区,黄河出黑山峡进入中卫盆地处形成一个异常的“Ω”型的弯曲。这不是一般的蛇曲,而是一个穿过两组不同方向与不同性质的活动走滑断裂的河流位错现象。它的出现与此处近东西向的中卫-同心断裂系的左旋走滑和北北西向的常乐-兴仁断裂系的右旋走滑活动的双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徐宝山 《地震研究》1994,17(4):389-395
本文根据江苏省东台市Jiang港农场综合地震测报点微观观测虎皮鹦鹉的实验资料,详细介绍了1985年以来记录到的两次地震前鹦鹉异常反应。并对观测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异常指标的确定,地震前兆异常与非震异常特征及其鉴别方法等分别作了介绍和讨论,还对动物的微观观测可能成为监视地震的一种有希望的短临前兆手段,进行了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