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看煤田地质工作的深入,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已发现了数十个晚中生代内陆断陷型聚煤盆地。这些盆地在形成、发展、沉积诸方面均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阜新盆地是一个典型代表。该盆地位于辽宁西部,其所在区域为北北东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构造带相复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楚雄盆地是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 研究了楚雄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 得出楚雄盆地存在3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 2 0Ma)、6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 0 0Ma)、9.5个三级沉积波动周期(4 5Ma) 以及高频波动周期(1 0Ma、5Ma).通过对不同波动单元的波动曲线对比, 得出楚雄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规律: 在古生代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东部的云龙凹陷; 中生代早期, 沉积中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 由盆地边缘向中心迁移的规律, 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 沉积中心有自东北向西南回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侏罗系为碳酸盐岩沉积和碎屑岩同时发育的混积型盆地,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古构造及构造事件对盆地的沉积演化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不同时期,盆地经历了四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古气候、古水深、古生态也随之改变,各期沉积相呈继承性发育,在整个侏罗系统积时期中央隆起始终为羌塘盆地的主要物源区。根据羌塘盆地侏罗系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建立了适合于本区的侏罗系统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联合柱状对比图和重矿物组份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与重矿物变化主要记录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两期构造活动。第一期构造活动发生在安居安组沉积时期,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和什拉甫剖面、英科1井表现为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而南部的甫沙2井中则并未观察到,这一事件可能反映了喀什-叶城走滑系统在和什拉甫剖面附近的中新世构造启动。第二期构造活动发生在阿图什组沉积期间,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全区域出现了一套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反映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在上新世以来大规模向北楔入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构造带,它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中部发育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两侧发育向外扩展的多条逆冲断裂,剖面上呈向北偏心的花状构造。自古近纪中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早期的北东边界,其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两侧的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形。在构造带南侧滩歌盆地自古近纪中晚期堆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砾岩和砂岩地层,但未见新近纪地层;沿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部在中新世形成具有剪切拉张性质的武山—漳县盆地,沉积了厚度超过千米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序列;在构造带北侧陇西盆地从古近纪中晚期至中新世晚期一直处于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连续的新生代地层序列。在中新世晚期以后,整个构造带遭受挤压变形,逆冲活动强烈,中部的武山—漳县盆地和北侧的陇西盆地相继消亡,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位于构造带南侧的滩歌盆地也同时发生轻微缩短变形。第四纪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方式,而逆冲断裂活动则迁移到了北东方向的海原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又称中卫—同心断裂)等构造带之上,实现了大区域范围内的应变分配。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阿什里地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阿什里地区紧邻北天山造山带前缘,受北天山造山系逆冲构造作用的影响,区内构造变形十分强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勘探证实,该区逆掩推覆构造现象普遍,阿什里地区头屯河构造西侧较大范围的石炭系露头为逆冲推覆、遭受剥蚀后残留的外来岩块.结合前人对准南地区侏罗纪沉积演化、盆地格局和三叠系、侏罗系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析研究成果,笔者建议对准南地区盆地边界南扩,以侏罗系分布范围划定盆地南界.除前人普遍认识到北天山前缘存在三排背斜构造带之外,证实紧靠北天山盆山结合部还存在一排以头屯河背斜为代表的背斜构造带,对提升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陇县地区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积-构造演化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等地层岩相、地层原始沉积厚度、残留厚度的对比与分析,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翘翘板”式的沉积-构造演化规律。通过构造控煤作用分析,预测出该区存在南北两个含煤有利区,并得到地震勘探验证。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分布受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作用显著。本文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盆地西部多期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发现现今的盆地结构是造山带与盆地的相互作用下多期成盆演化与构造叠加演变的结果。根据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与空间展布特征,将该区构造地层层序划分为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6个构造地层层序。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为车排子、中拐凸起和玛湖、沙湾、四棵树凹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二叠世为伸展构造环境,形成玛湖、沙湾及四棵树3个沉降、沉积中心,盆地西部重要烃源岩形成。中二叠世形成坳陷型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由山前向盆地内迁移。中二叠世末构造运动导致了西部山前沉积地层反转与隆升剥蚀,断裂向盆地逆冲。晚二叠世—三叠纪大型坳陷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在沙湾凹陷,受车排子凸起北翼断裂控制,地层向北、西超覆沉积,相继将中拐凸起、玛湖凹陷及山前断裂带埋藏。三叠纪末的构造运动在乌-夏和车排子地区形成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构造带。前侏罗纪,造山带与盆地表现出不同方式、不同强度构造耦合作用。侏罗纪—白垩纪,西准噶尔的构造活动弱,湖盆地不断扩张,沉积地层不断向造山带方向超覆;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再由东向西,最后向南迁移演化。新生代,北天山山前强烈拗陷,盆地整体南北向掀斜,形成新近纪前陆盆地。盆地的多期翘倾掀斜作用与后期沉积地层向造山带的超覆沉积作用控制了油气的聚集,被后期埋藏的冲断带成为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原盆面貌、岩性岩相组合、物源分析和厚度分布特征等的综合研究表明,从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南向北、再向西南发生逆时针迁移;在盆地西部,早白垩世沉积前没有统一或规模较大的堆积中心,仅存在孤零分布或彼此分割、规模不大的局部堆积中心。盆地西部多个时期出现的地层较厚分布区带,是该区距盆地西界较近,物源供给充足、水动力作用强所致,故代表局部堆积中心。早白垩世,沉积、堆积和沉降中心才在盆地西南部“三位一体” 叠合分布。直到中侏罗世末,在黄河之西的今盆地残留区,总体仍呈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构造格局。盆地中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各期的沉积中心在位置上大体一致,上下大部重叠;该沉积中心及近邻,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热演化程度为盆地最高,显示该区深部作用较为活跃。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各期沉积中心的叠置及其与高热演化地区的重合,反映为总体受沉降中心控制所致,可作为盆地沉降中心的代表。大型鄂尔多斯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各期沉积(沉降)中心在位置上偏于盆地南部,与秦岭造山带同期强烈的会聚造山活动产生的前陆挠曲沉降相关。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北缘山前带是我国目前油气勘探的一个重点领域.为了深入探讨山前带沉积研究中存在的疑问,以准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山前春晖探区为对象,综合利用岩芯、钻测井资料及大量沉积学实验手段,对其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物源方向进行研究,证实了该区粗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北西方向的哈山山区,属于典型的近源沉积.通过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与现代沉积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了山前带近源砾石高磨圆度的两类成因,分别对应于砾石形成期的滨海环境以及再搬运沉积期的湿地扇环境,最终建立了春晖探区八道湾组湿润型冲积扇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杨庚  陈竹新 《地质科学》2023,(2):347-37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逆冲带由西部近东西方向的喀什逆冲构造带和东部近东西方向柯克亚—和田逆冲构造带以及中间喀什—叶城走滑断层系组成,而北西—南东走向的喀什—叶城走滑断层带及其东侧齐姆根构造则为呈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构造。齐姆根弧形构造在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均表现为向盆地方向倾斜的单斜形态。而且在塔西南地区,该弧形构造上从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东西两侧逆冲带同时代地层厚度,表现为异常增厚的特征。为了探讨齐姆根弧形构造特征及地层厚度异常增厚等原因,依据前人的地表地质填图成果,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地区及邻区完成的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成果,对该区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解释,提出齐姆根弧形构造单斜之下存在3个隐伏逆冲构造楔形体,即棋盘楔形构造、齐姆根楔形构造和英吉沙楔形构造。地震剖面解释的生长地层指出棋盘楔形构造形成最早,为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时期;其次发育齐姆根楔形构造,为更新世西域组底部沉积时期;最晚发育英吉沙楔形构造,时间大约在更新世西域组中-上段沉积时期,据此认为齐姆根中深层逆冲构造位移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而且地震剖面解释上也揭示了白垩系到新近系地层厚度异常增厚发育的构造部位及发育...  相似文献   

12.
刘朝荣  张健 《新疆地质》2002,20(Z1):31-37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以南,喀喇昆仑山、西南天山和麻扎塔格所夹持的地域,油气勘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找到柯克亚、巴什托普、和田河等油气田.经过近年的研究,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几点新认识.包括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是影响该区沉积和构造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两侧不对称;深浅层次构造差异较大;区内断裂和背斜多形成于喜玛拉雅构造运动.此外,根据大量野外实地考察和地震资料,对克里阳和乌恰地区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玉立群背斜存在与否提出怀疑的意见,并对帕米尔前缘的的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解剖,提出帕米尔山前存在3个相互叠覆推覆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含煤盆地煤中共伴生的镓、锂、稀土等微量金属元素是当前煤炭地质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鄂尔多斯盆地是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的热点之一。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角度,分析了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平面上看,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其中以东北缘准格尔煤田、河东煤田河保偏矿区最为富集,其次为南缘渭北煤田;从含煤地层看,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富集于石炭二叠纪的煤层中,主要以锂、镓的富集为主,在盆地东北缘、贺兰山煤田太原组煤中可见稀土元素的富集。侏罗系煤中微量元素主要呈分散分布,仅在盆地南缘黄陇煤田黄陵矿区发现有煤中镓富集,其余在盆地西南缘发现煤中锶、钡等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构造背景、野外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和总结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相带分布范围和沉积特征。洛河组主要沉积了冲积扇相、风成沉积相、辫状河相和沙漠相;而在环河华池组主要沉积了湖相、三角洲相、曲流河相及风成砂岩夹层。平面上沉积相带的变化规律性较强,由盆地边缘的冲积相、冲积—河流相砾岩向盆内渐变为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特征受构造运动影响和沉积相带控制,洛河组是从山缘向盆地内砂岩厚度迅速变薄、尖灭;环河华池组岩性变化表现为北粗南细、东粗西细,在北部砂体呈现东薄西厚,东北向西南增厚,在南部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东薄西厚,南薄北厚。  相似文献   

15.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火山岛弧带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在上新世之前的沉积相主体由东北部的海岸平原向西南逐渐过渡到滨浅海,三角洲相对不发育,火山岩呈南北向断续分布在盆地的中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海平面升降决定了火山岛弧带的沉积环境。宽缓的构造背景是形成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环境的决定因素;岛弧带的火山活动自白垩纪至中新世整体表现出较持续的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不仅参与了正常的地层沉积,还对古生物的繁殖和化石的保存起到破坏作用。海平面升降也是控制沉积体系展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构造变形强烈。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编图,对该区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中心迁移特征及洼陷结构进行分析,认为番禺4洼古近系文一段沉积期发生了重要的构造事件: 文一段沉积之前,受NW—SE向伸展作用,近NE向断裂强烈活动,沉积中心近NE向展布,北部次洼具有“东西双断”的特征,中部变换带和南部次洼具有“东断西超”的特征;文一段沉积期,EW向断裂强烈活动,多个沉积中心发育,西南斜坡带具有“北断南超”的特征,同时北部次洼、中部变换带和南部次洼依次遭受由强变弱的剥蚀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的差异表明,文一段沉积时期是区域应力场方向由NW—SE向近SN向发生顺时针转变的过渡时期。进一步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汇聚运动使得区域应力场方向发生转变是控制该区构造变形的主因。这一应力体制转变所引起的构造变形不仅发生在番禺4洼,而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复杂.应用成盆动力学及盆山耦合系统的理论对盆地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全面解剖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同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不同阶段构造演化过程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以下重要结论与认识:(1)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哈拉阿拉特山有着密切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盆地雏形阶段(C-T)、盆地主要发育阶段(J-K)和盆地改造阶段(E-Q);(2)和什托洛盖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均较发育,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目前应以盆地西部为重要靶区,同时加强对于侏罗系低成熟气、煤成气生成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尼勒克坳陷位于我国砂岩型铀矿产基地伊犁盆地东北部,具铀源、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障等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由于构造变形较强、工作程度偏低,该区铀成矿潜力不明晰。以铀矿勘查钻孔岩心观测、典型钻孔剖面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伊犁盆地构造背景及断陷湖盆演化规律,分析尼勒克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及铀成矿作用。研究表明,尼勒克坳陷侏罗系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八道湾-三工河沉积期尼勒克地区整体处于浅湖环境,吉林台等局部地区发育有滨浅湖滩坝砂体;西山窑沉积期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发育有较大规模平原沼泽。尼勒克坳陷铀成矿潜力集中于构造相对稳定的吉林台及以西地区,铀矿体赋存于该区西山窑组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及控煤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域位于上扬子陆块之川中前陆盆地、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范围。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渝东北NW-NWW-EW向和渝西-渝东-渝东南NE-NNE-NW向形态特征。根据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分析了该区控煤构造样式,阐述了构造对煤系赋存的控制程度。研究认为,重庆地区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压缩构造为主,煤层大部分赋存于褶曲两翼。   相似文献   

20.
和什托洛盖盆地前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盆地西部基本为勘探空白区。通过在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周缘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测试分析工作,整体评价了该区烃源岩特征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和什托洛盖盆地发育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为盆地烃源岩的主要发育层段,泥盆系及石炭系为烃源岩的次要发育层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白杨河凹陷、南部斜坡区是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