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碲金矿及其热液蚀变实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锋 《现代地质》2001,15(2):197-201,T006
通过实验合成出了碲金矿 ,并对其进行了 2 0 0℃、80℃温度下不同 p H溶液中的蚀变实验。对碲金矿及蚀变产物分别进行了 X-射线粉晶衍射、矿相显微镜鉴定及电子探针和光电子能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在中性、偏酸性和碱性溶液的实验条件下碲金矿基本保持稳定 ,而在碱性稀溶液实验条件下可观测到少量含 Fe、 Te、 Au新相的生成及碲金矿表面氧化态碲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新近发现一种含钡和稀土的氟碳酸盐矿物,经电子探针、矿物化学、X-射线粉品、X-射线能谱、电子衍射、扫瞄电予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偏光显微镜和反光显微镜光性鉴定,差热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比重和其他物理性质测定,确定是一种新矿物。  相似文献   

3.
铌和钽在特殊合金鋼、噴气工业、无綫电技术以及其他工業部門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因此寻找铌和钽的矿物原料资源应該是我們目前的迫切任务之一。铌和钽的重要矿石是钶铁矿-钽铁矿族矿物及黃綠石-細晶石族矿物,至于其他多数的铌钽酸鹽矿物或钛铌钽酸鹽矿物,如褐钇钶矿、钶钇矿及黑稀金矿等,一般只是作为钇族稀土类元素的资源来进行小規模开采。因为象褐钇钶矿这些矿物,一般比较分散,很少形成規模巨大的矿床;同时由于这些矿物的化学組成相当复杂,在分离及冶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困难。尤其象黑稀金矿或复稀金矿等含钛高的矿物,铌、钽和钛的分离、提取,是一个尚待研究的問題。  相似文献   

4.
绥远省地域内露出的片麻岩质花岗岩中,各处有伟晶花岗岩脉的侵入,十数年前,在此脉中已发现有稀元素矿物的存在。后经确认者,计有:褐帘石,钶酸钇矿,褐钇钽矿、钶铁矿、黑稀金矿、绿柱石、锂云母及锆英石八种。而作者所存者,仅褐帘石及钶酸钇矿二种。兹将此二种矿物的研究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评我国近年来发现的铂族元素新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展铂矿的普查勘探工作过程中,为了弄清楚铂族元素存在的形式以及阐明矿床的成因等目的,开展了铂族矿物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用光片矿相学的方法研究矿物的形态特点、反光性质、显微硬度等,用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来测定矿物的化学成分,用X-射线粉晶分析方法测定矿物的结构型式。工作中,找到了不少有意义的矿物,丰富了铂族元素矿物的内容;将这些成果恰当地整理发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潼关金矿田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次为银金矿,少见黑铋金矿。金以包体金、晶隙金和裂隙金三种形式赋存于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中。黄铁矿分三个世代,从Ⅰ至Ⅲ世代,破碎程度加强,粒度变细,矿物共生组合由简单变复杂,含金性随之变好。载金矿物除黄铁矿外,还有方铅矿、黄铜矿和石英等。  相似文献   

7.
从江翁浪金矿是黔东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前人对翁浪金矿的研究仅限于宏观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同时对该金矿床容矿岩石及矿石物质组分作过初步研究探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矿相鉴定、化学分析、单矿物试金分析、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多种物理化学分析手段,对翁浪金矿床中金矿物类型、形态、成色、嵌布特征以及金的赋存状态、载金矿物等做了细致的微观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等多种测试方法,对某碱长花岗岩型铌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特征及铌的赋存状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Nb_2O_5品位为0.094%,主要铌矿物为褐钇铌矿、黑稀金矿-复稀金矿,其矿物含量分别为0.07%和0.14%,褐钇铌矿粒径一般为0.01mm~0.02mm,黑稀金矿-复稀金矿粒径一般为0.01mm~0.03mm;铌矿物与伴生矿物的嵌布关系复杂,单体解离难度大,磨矿细度在-200目占87.21%,褐钇铌矿和黑稀金矿-复稀金矿单体解离度分别为57.17%和37.03%,主要与石英、正长石、钠长石、云母、金红石共生。铌元素主要有两种赋存形式,一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形成褐钇铌矿、黑稀金矿-复稀金矿和易解石,在独立矿物中铌元素的总分布率为90.69%;二是以类型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金红石、云母、锆石及锡石等矿物中,而以分散状态分布的铌元素所占分布率为9.31%。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及赋存特征,推荐采用重选-磁选-浮选-湿法冶金流程实现铌矿物的回收,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驾鹿金矿床首次发现的40种含氧金矿物,呈褐、紫、黑等不同色调,多为不规则粒状及微细晶集合体,粒径0.01~0.5mm;条痕紫、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反射多色性显著;摩氏硬度2~3.这40种含氧金矿物主体与黄铁矿、碲金矿和石英共生,属于内生热液成因.依据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区内含氧金矿物富含Te(10%~20%)和不等量Mn的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Au)主要是在碲酸及硫酸溶液中,在有氧化剂MnO2存在的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通过细致的电子探针分析,初步确定了驾鹿金矿床中16个类型40种含氧金矿物,主要成分为Au、Pb、Fe、Te和O.这些矿物在主要成分上虽与前苏联发现的别斯麦特矿、毕利宾矿、博格丹诺夫矿以及我国东坪金矿床发现的金的碲酸盐矿物有类似之处,但因其普遍含不等的Mn、Ca或Al、As、Co、Ni等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是一系列新的矿物种或新(亚)种金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准晶态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姜瑛 《辽宁地质》1996,(3):217-226
桃园金矿成因比较复杂,岩矿测试和电镜扫描研究表明,金矿矿物组合可划分为金-石英-细粒黄铁矿-毒矿型,金-石英-银-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石英-自形黄铁矿3种类型,通过对矿石的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以及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认为桃园金矿的矿石属于金矿矿物极细,而矿物组成比较复杂的矿石类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天柱县主山冲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东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是一种研究程度较低的新类型金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X射线面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进行了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研究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金矿物主要是含银自然金,平均成色约884.45.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三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河口金矿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介绍了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生成顺序。发现三个金矿组,大小9条金矿(化)体,其中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铜矿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成矿温度200~400℃之间,矿床属中温热液型岩浆矿床。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英+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最后确定了找矿标志。对今后在该地区寻找类似的金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产钶钽铁铀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钶钽铁铀矿是一种单独矿物,不是钶铁矿和黑稀金矿或钶钇矿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与钶铁矿类似,为一种偏铌钽酸盐,惟其中有大部分的 U~(4+)置换了钶铁矿中的 Mn~(2+)和 Fe~(2+),可以用{Fe,Mn,(UO)}(Nb,Ta)_2O_6的化学式来表示。2.一般含铀的铌钽酸盐矿物中,都含有相当量的稀土类元素,而含稀土类元素很少的矿物只有三种,钶钽铁铀矿是其中的一种。这三种矿物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才能生成,即当岩浆残液中 Nb,Ta 及 U 的含量很高而稀土类元素含量相当低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所以这三种矿物比较是很少见的。3.钶钽铁铀矿产于白云母型和两云母型的花岗伟晶岩中,与绿生石、金绿宝石、独居石、柘榴石及黑色电气石等矿物共生。其光泽介于钶铁矿和钶钇矿之间,可以溶解于磷酸,溶液呈淡绿色。根据这些性质可以与钶铁矿区别。在黑云母型的伟晶岩中很少可能发现这种矿物。  相似文献   

14.
在陕西秦岭驾鹿金矿区发现了16个类型40种含氧金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Au、Pb、Fe、Te和O.虽与前苏联发现的别斯麦特矿、毕利宾矿、博格丹诺夫矿以及我国东坪金矿床发现的金的碲酸盐矿物有类似之处,但因其普遍含不等的Mn,Ca或Al,As,Co,Ni等而又有所不同,因此很可能存在新的矿物种或新(亚)种金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大部分的晶体结构可能是由Au,Ag,Cu,Fe或Pb等金属互化物组成的假立方晶格与一个由β-TeO2(可能包括PbO或CaO)组成的斜方晶格的混晶,但不排除它们是含金氧化物的可能性;还有些可能是玻璃质或纳米级矿物,少部分则呈现准晶态物质的特征.这40种含氧金矿物主体与黄铁矿,碲金矿和石英共生,显然属于内生热液成因.依据金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区内含氧金矿物富含Te(10%~20%)和含不等量Mn的成分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Au)主要是在碲酸及硫酸溶液中并有氧化剂MnO2存在的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 (NYF) 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揭示了稀有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结晶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石室寺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有铌钽矿物(铌铁矿、铌锰矿、重钽铁矿、细晶石等)、钇矿物(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物(黑钨矿、 白钨矿、铌钨矿物)、铈矿物(独居石、氟铈矿、氟碳铈矿) 和钍矿物等。(2) 铌钨系列矿物的WO3含量在8.30~70.51 wt%之间呈规律变化,可能为铌铁矿与黑钨矿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多体矿物。(3) 铌铁矿LA-ICP-MS U-Pb 定年结果显示,石室寺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33±2 Ma,与河桥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4) 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过程与其岩浆的结晶演化密切相关:岩浆阶段,锆石、钍石与独居石等矿物最早晶出;岩浆—热液阶段,黑稀金矿、铌铁矿、褐钇铌矿、氟铈矿等稀有稀土矿物逐渐结晶;热液阶段,黑钨矿、铌钨矿物相继形成,同时早期的独居石、氟铈矿受晚期热液交代形成次生铈矿物。  相似文献   

16.
我国黑色岩系中硒矿资源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色岩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黑色岩系赋存有石煤层、镍相矿、磷块岩、钒矿、银钒矿和金矿,并伴生有硒、铜、锌、铀、稀土、铂族元素等,硒还可形成有工业意义的独立硒矿床。自然界中已发现91种硒矿物和含硒矿物。目前仅发现三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黑色岩系的硒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能谱元素像分析技术(EDS-Mapping)可直接观察岩石光片中目标元素的分布特征。本文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及配置的X射线能谱仪综合分析技术,对山东归来庄金矿中碲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规律进行研究,定性确定含碲矿物、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中含碲矿物有棱角状碲金银矿、碲化铅等,以浸染状形貌他形镶嵌于主矿物他形石英和片状云母之间,颗粒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极不均匀。对典型含碲矿物的微区成分进一步精确测定,得到碲金银矿和碲化铅的化学式为Ag_(0.85)Au_(2.55)Te_6和Pb_(0.52)Te_(0.48),其中碲金银矿成分明显异常。本文研究为稀散分布微细矿物的成分、形态分布及与围岩关系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表征方法,可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 (NYF) 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揭示了稀有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结晶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石室寺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有铌钽矿物(铌铁矿、铌锰矿、重钽铁矿、细晶石等)、钇矿物(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物(黑钨矿、 白钨矿、铌钨矿物)、铈矿物(独居石、氟铈矿、氟碳铈矿) 和钍矿物等。(2) 铌钨系列矿物的WO3含量在8.30~70.51 wt%之间呈规律变化,可能为铌铁矿与黑钨矿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多体矿物。(3) 铌铁矿LA-ICP-MS U-Pb 定年结果显示,石室寺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33±2 Ma,与河桥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4) 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过程与其岩浆的结晶演化密切相关:岩浆阶段,锆石、钍石与独居石等矿物最早晶出;岩浆—热液阶段,黑稀金矿、铌铁矿、褐钇铌矿、氟铈矿等稀有稀土矿物逐渐结晶;热液阶段,黑钨矿、铌钨矿物相继形成,同时早期的独居石、氟铈矿受晚期热液交代形成次生铈矿物。  相似文献   

19.
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谭运金 《矿床地质》1994,13(4):308-321
根据矿床产出的区域域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的岩性特点和沉积环境、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以及标型矿物的成分特征等,将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金-锑-黄铁矿型矿床、金-汞(铊)型矿床和金-砷-(锑)型矿床;并分别做了。  相似文献   

20.
1963年6月我们在某盐湖湖滨工作时,发现一种透明无色-浅褐色具完好尖菱面体状晶形的矿物。加冷的稀盐酸溶解时,矿物剧烈发泡,并结晶出大量六方片状的硼酸晶体。经过矿物学、化学和X-射线的研究,确定该矿物和文献上所有已知的硼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不同,是一种新矿物。其化学分子式为MgCa2[CO3|B2O5]·10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