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1世纪入航运行的GPS新型工作卫星,将为动态用户提供稳定的厘米级实时点位精度,将给海洋测量提供一种应用更广的高新技术。本文论述了GPS新型工作卫星的主要特点,展望了GPS卫星测量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广泛应用,提出了监测海洋灾害的技术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何书镜 《海洋测绘》2011,31(6):69-71
介绍了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在水下测绘的应用及技术优势,并与常规测绘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FJCORS进行的水下测绘应用及采用的CORS定位精度检测法,结果表明满足精度要求,验证了其在水下测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传统抛投验潮仪及常规GNSS方法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星站差分技术的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思路,对OmniSTAR系统进行收敛时间及高程精度测试,并在营口、锦州倾倒区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OmniSTAR系统经过25 min收敛,高程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OmniSTAR水位测量结果与验潮仪水位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锚定状态下的水位测量结果优于在航水位,在2级海况下,精度能够达到一般精度指标要求,验证了星站差分系统在海洋倾倒区水位测量的可行性,达到3级海况时,在航水位存在误差较大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磊  张荣文  张超 《海洋测绘》2009,29(1):46-48
在实际观测中发现北斗系统定位误差中有系统误差存在,通过对定位模型的分析发现,这种误差是由于北斗系统几何观测图形不好所造成的。基于VRS技术的思想,提出利用位置差分法提高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邵关  刘翀 《海洋测绘》2008,28(3):63-64
H/HCZ-02型水深测量自动化系统集测量定位、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和处理于一体,其工作模式适合新时期海道测量的需要。立足发掘现有设备的潜力,介绍了该型设备的主要特点及在海洋重力、磁力等海洋综合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GOCE数据特点;基于三个不同的重力场模型,采用不同阶次,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高模型分别推算出全球海面地形,并对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在海洋科学各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前景,指出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为海洋科学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外该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成功应用,结合目前技术发展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展望了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洋灾害对海洋环境及近海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海洋灾害,采用ArcGIS JavaScript API、Java、JSP技术,结合HTML、JavaScript、CSS等网站开发语言,建立B/S体系结构的辽宁沿海地理信息系统。此系统中嵌入了海上搜救、海上溢油等数值模型,建立了辽宁沿海的灾害模拟系统,对极端海况下的灾害环境进行模拟等,为近海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海洋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上和水下环境的区别,系统论述了各种海洋定位导航技术及组合定位导航技术,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它们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差分概念在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传递、水位改正、重力场和磁场向下延拓等方面的应用模式。差分技术在卫星导航定位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在海洋测量中举一反三,还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应用领域,有效消除系统误差,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获取与处理精度或者降低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4 - 2005年对天津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 4 次监测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利用"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对监测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除沉积物环境和生物残毒指标监测项目评价结果显示处于健康状态外,虽然水环境评价结果为健康,但部分海域水环境严重恶化,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海洋生物质量生物指标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底线;栖息地环境为不健康,主要是由于滨海湿地的大量减少和大量海岸工程建设造成的.综合以上 5 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最终判定:天津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形势下着重考虑了浙江省椒江区如何进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设,介绍了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影响及其海洋灾害情况,指出目前椒江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推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增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联动协同能力,建立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四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CIRC模型,建立了1套适用于舟山市普陀区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对历史上影响该海域最严重的台风——9711号"维尼"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以9711号台风路径为基础,构造了对普陀区沿海最有利增水的台风路径,并设定了5个不同强度的天气系统,充分考虑海堤对风暴潮淹没的影响,模拟得到了不同强度等级下普陀沿海风暴潮的最大可能淹没范围。结果表明,将风暴增水叠加到当地的天文高潮位上时,普陀区本岛区域和六横岛地区都存在着风暴潮淹没风险,水位均超过了当地的警戒潮位线,由于其近岸区海堤内的高程普遍较低,一旦出现海水漫堤的情况,将在普陀主城镇区发生大面积的淹没,淹没水深最大达2.5m左右,淹没面积达到26km2。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浙江省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工作,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文章在浙江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重点防御区划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炼重点防御区划定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提出划定技术环节、流程和有关技术要求。该技术方法可为浙江省其他县(市、区)划定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提供参考,对沿海地区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对于浙江省努力打造海洋碳汇交易“浙江样板”、抢占全国海洋碳汇交易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分为海水养殖碳汇与滨海湿地碳汇2个部分,分别测算当前碳汇能力和未来碳汇增长潜力。其中,海水养殖碳汇采用2010—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数据,基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测算碳储量;滨海湿地碳汇采用碳密度与湿地面积乘积法测算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浙江省海洋碳汇的主体,而滨海湿地碳汇规模较小;贝藻类养殖碳汇近年来增长较为稳定,而滨海湿地碳汇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贝藻类养殖碳汇可以通过优化经营规模等方式提高养殖产量,滨海湿地碳汇可以通过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等方式提高碳储量,从而增强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功能区划分与海洋产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乐清湾为浙江省重点海湾之,资源的多宜性与不同行业开发利用的矛盾冲突是当前海湾可持续发展面I临的主要障碍。本文从乐清湾海岸带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出发,探讨了开展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必要性,提出了区划的基本方案。在分析乐清湾海岸带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该湾近期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最后,讨论了实现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特呈岛所面临的海洋灾害及采取防灾措施的调查,总结特呈岛经验,提出对其他沿海社区预防海洋灾害的借鉴意义.包括:依靠政策扶持,解决社区防灾的瓶颈问题;在社区建立经济发展、管理完善的长效防灾机制:充分利用社区的条件参与市场合作,以求多渠道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海洋灾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绪良 《海洋通报》2004,23(3):66-72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山东省沿海发生的海洋灾害分为海洋气象灾害、海洋水文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生态灾害4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将山东沿海分为3个海洋灾害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沿岸风暴潮、赤潮和海水内侵海洋灾害区,龙口-成山头海岸侵蚀、海水内侵和海雾海洋灾害区,半岛南部-鲁南台风、暴浪和海岸侵蚀海洋灾害区。提出了山东省沿海各海洋灾害区防御海洋灾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基岩海岸海蚀地貌发育,因其组成物质抗冲蚀能力强,岸线后退不明显;砂砾质海岸普遍发生侵蚀,尤其是无计划的人工挖沙,造成沙滩减小或消失;淤泥质海岸大多处于缓慢的淤涨状态,但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某些岸段发生侵蚀,特别是受到台风暴潮的影响,岸线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后退和滩面下蚀。侵蚀岸段主要见于杭州湾北岸澉浦至金丝娘桥岸段,杭州湾南岸临山至西三岸段及瓯江口北岸盘石至黄华岸段。淤泥质海岸后缘为滨海平原,组成物质为粘土质粉砂,抗冲蚀能力弱,为防止和减轻海岸侵蚀,沿岸建造各类海岸工程(海塘、丁坝、导堤等),提高防潮抗浪能力,在朝滩种植大米草,互花米草,消浪促淤明显。另外,在海岸开发活动中,应加强海岸侵蚀监测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认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需求,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突破传统的监测方式和评价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2014年,面向浙江沿海进行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需求调查,分析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评价、海洋环境监管、海洋监测机构发展模式的认识和需求情况等,给出了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