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 12年的Lageos 1卫星激光测距资料 (1990 - 2 0 0 1)解算得到了地球定向参数 (EOP) ,将该序列的结果与同期的EOP(IERS)C0 4进行比较 ,其外符精度为 :极移XP— 0 .4 0mas,YP— 0 .4 2mas ,日长变化Dr— 0 .0 35ms。  相似文献   

2.
用lageos1和lageos2激光测距资料联合解地球定向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响应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IERS)和国际激光测距服务中心(ILRS)的呼吁,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参加了对激光测距卫星lageos1、lageos2的资料的分析、计算,提交了关于地球定向参数(EOP)(1998—2001)的联合(1ageos1、lageos2)解算结果报告:(SHAO)2002L01,利用更精细化的和改正了的计算EOP的模型,获得了EOP(SHAO)2002L01系列,该系列与同时期的IERS的EOP(IERS)C04相比,符合程度:极移Xp、Yp好于0.35mas,日长变化Du好于0.030ms。  相似文献   

3.
利用上海天文台多星定轨的软件(COMPASS),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的Lageos-1、Lageos-2卫星的激光测距资料重新归算了地球定向参数EOP(COMPASS),并将结果与同期的EOP(IERS)C04进行了比较,得到其外符精度为:极移Xp-O.32mas,Yp-0.34mas,日长变化Dr-0.025ms。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地球定向参数(EOP)序列和对应的地因参考架,得到了依巴谷输入星表(HIC)和临时星表H37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基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建立的河外天球参考架(ICRF)之间的旋转参数。在J2000.0历元,HIC和H37至ICRF的旋转分别为[7.4±1.1mas,70.0±1.2mas,86.8±6.9mas]和[-27.4±1.0mas,10.4±1.0mas,70.3±4.6mas]。由于光学仪器位置坐标精度较低,第三个旋转角的可信度较差。  相似文献   

5.
用中国卫星激光测距资料解算地球定向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SLR网卫星Lageosl的激光测距资料独立测定地球定向参数EOP的可能性和可达到的精度,选取了2001年4月19日—5月30日,2001年9月1日—10月30日这两时段国内SLR网对Lageosl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用SHORDE软件估算地球定向参数,并在同样的时间段内用全球的Lageosl卫星的激光测距资料也测定地球定向参数,分别将两序列的地球定向参数与IERS的EOPc04序列进行比较,其外符精度分别为:X_p、Y_p4—5mas、D_r-0.32ms(用目内资料解算的),X_p、Y_p1—0.35mas、D_(r1)-0.03ms(用全球的激光资料解算的).  相似文献   

6.
无先验基准方法在SLR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LR(satellite Laser Ranging)资料处理一般来说总是由各SLR测站构成的从标框架里进行。为了克服在SLR资料处理过程中对坐标框架的重复定义,利用全球1999年1月到12月的LAGEOS-1的SLR资料以无先验基准方法解算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和所有SLR站的坐标的试验。在SLR资料处理中用无先验基准方法与GPS(Gla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不太一样,由于SLR的资料不能把SLR观测站连结成非常牢固的空间多面体(GPS的资料在每一瞬间可以拟测站联成一完整的空间多面体),因此需要加一些约束,以避免法方程出现秩亏。解得的测站从标用7参数转换到ITRF97坐标系,rms为1.3cm。EOP与IERS的eopc04序列相比,Xp、Yp、的rms分别为0.37mas、0.30mas,LOD(Length Of Day)的rmas为0.019ms。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际测地/天体测量学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Service for Geodesy and Astrometry, IVS)组织机构及下属分析中心概况.系统归纳了目前IVS发布的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产品类型及不同观测类型的用途.利用2010—2019年公开发布的观测资料,对IVS不同分析中心的EOP日常监测和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构造观测台站所构成的几何体积,分析了EOP精度与测站数量、测站网分布的关系,统计了IVS不同观测类型的EOP解算精度.此外,综合公开发布的美国、欧洲等区域网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区域网的常规及加强观测结果与IVS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EOP的解算精度与观测台站的分布密切相关, IVS常规观测确定的极移分量的外符合精度优于0.2 mas,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1)与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之差(UT1-UTC)的精度在0.015 ms左右,加强观测的UT1-UTC值与国际自转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IERS)的C04之间存在0.02–0.03 ms的差异.区域观测网的精度受观测网形和基线长度制约,总体劣于IVS观测精度,其中,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 VLBA)的常规及加强观测结果与IVS全球观测结果最接近.  相似文献   

8.
利用22个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跟踪站(IGS05)的连续观测资料估算地球自转参数ERP(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地球自转参数在测绘和卫星导航中是一组关键的参数),并与IGS地球定向参数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UTC 12:00:00)和IERS(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C04(UTC 00:00:00)同时刻的结果相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与IGS EOP比较,极移在x方向差值的RMS为0.0214 mas,极移在y方向差值的RMS为0.0662 mas,UT1-UTC差值的RMS为0.0260 ms;与IERS C04比较,极移在x方向差值的RMS为0.0203 mas,极移在y方向差值的RMS为0.0354 mas,UT1-UTC差值的RMS为0.0016 ms。以上差别均在IERS C04精度范围之内,我们解算的地球自转参数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中国SLR网的实测资料,以SHORDE软件独立解算卫星的轨道和地球定向参数(EOP),并与全球SLR网解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SLR网30天弧段观测拟合轨道的中误差优于2cm。与全球SLR网解算结果相比,定轨的位置精度可优于50cm;5天弧段测定EOP的精度,Xp、Yp可优于5mas,Dr优于0.2ms。  相似文献   

10.
本将1988-1992年期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地球定向参数快速服务和预报值与IERS终值作了比较,得到快速值与终值偏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8mas(X)、-0.9mas(Y)和 0.11ms(UT),均方差分别为±1.4mas(X、Y)和±0.32ma(UT)。分别按5、10、…、90天的预报长度得到预报值与终值偏离的均值和均方差。在各种预报长度下均值的变化范围不大,只有约1mas(X)、3mas(Y)和3ms(UT)量级,而当预报为30天时均方差分别为±11.2mas(X)、±8.6mas(Y)和±6.0ms(UT),当预报长度为90天时均方差达到±20.8mas(X)、±19.2mas(Y)和±14.7ms(UT)。  相似文献   

11.
依巴谷星表在建立时已做到与以河外射电源定义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相符合,而ICRS系统与由FK5星表实现的由J2000.0平赤道和平春分点定义的赤道坐标系统相一致。估计依巴谷星表的系统误差小于0.1mas,因此,依巴谷星表成为描述光学观测确定的地球定向参数(EOP)的一个更为均匀的参考系。本文主要讨论了FK5和依巴谷星表之间的星表系统差(FK5-Hip),并用中国光电等高星表来检验(FK5-Hip)星表系统差的结果,并估算了星表系统差(FK5-Hip)对E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空间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振宇  王家骥 《天文学报》2000,41(2):163-171
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两期共14张球状星团M3底片的PDS扫描结果,以ACT星表中的24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5.5x1°.5天区内534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进行估算,得到这个星团的赤经方向绝对自行为-0.3±0.3mas/yr,赤纬方向绝对自行为-3.1±0.3mas/yr.使用该自行值,结合已知的M3的距离和视向速度,计算了其在给定的银河系引力势中的运动轨道.  相似文献   

13.
Regular high-precision determinations of the Earth’s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s) on the Quasar VLBI Network were begun in August 2006. The observations are perform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wo national programs: daily sessions at three observatories of the Network to determine all five EOPs (the RU-E program) and 8-h sessions on the Zelenchukskaya-Badary and Svetloe-Badary baselines to determine the Universal Time (the RU-U program). The observations from August 2006 through May 2007 are analyzed. The rms deviations of the EOP values obtained in the RU-E program from the IERS C04 series are 1.1 mas for X p and Y p, 37 μs for UT1-UTC, and 0.7 and 0.6 mas for X c and Y c,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closely match the prospective requirements of GLONASS. The rms deviations of the Universal Times obtained in the RU-U program from the IERS C04 series are 146 μs. We consider the immediate prospects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EOP determinations in daily sessions and for implementing the e-VLBI mode for an online determination of the Universal Time. Original Russian Text ? A.M. Finkelstein, E.A. Skurikhina, I.F. Surkis, A.V. Ipatov, I.A. Rakhimov, S.G. Smolentsev, 2008, published in Pis’ma v Astronomicheskiĭ Zhurnal, 2008, Vol. 34, No. 1, pp. 66–76.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原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CSAO) (现已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物理技术和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VSNIIFTRI)之间签定的科学合作协议 ,陕西天文台光电等高仪 1型在伊尔库茨克进行了为期近 5年的星表观测。根据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共编算出包括 81 7颗星的无赤纬盲区的等高仪星表 (其中首批 2 0 0颗已在欧洲《Astronomy&Astrophysics》上发表 )和 2 2颗射电星的光学位置表 ,后者在本文中给出。此外 ,这几年的测时测纬资料还同时发往莫斯科 ,参加俄罗斯的地球定向参数 (EOP—earthorientationparameters)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对三个不同的EOP序列作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对采用不同相对论时延模型的VLBI EOP序列和采用τ i与τ实验资料的EOP序列也分别进行了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球自转表征了固体地球与大气、海洋、地幔和地核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耦合过程,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地球定向参数(EOP)(主要包括极移两个分量和日长变化)来描述.EOP是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在深空探测、卫星精密定轨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由于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获取的EOP存在几天至两个星期的延迟.现代空间导航等对EOP预报值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寻求高精度EOP预报方法成为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从1988-1999年的现代技术测定的高精度极移序列EOP(IERS97C04)推导出激发函数χ^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CNEP/NCAR)提供的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χp和χib^p,使用几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气对极移高频振荡(12-42cpy)激发贡献,复数小波变换和功率谱分析表明,χ^m和χ^p序列在高频段内呈现比较强的谱峰,它们具有相似的谱特征,比较而言,χib^p在这个频率段内比χ^p要弱些,χ^m和χ^p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逆向)和0.6(顺向),两个序列之间的平方相关谱的估计值分别在0.5-0.9之间(负频)和0.4-0.6(正频),相位谱表明χ^p(AAM)超前x^m一天左右,这些大气是极移高频变化的主要激发源,特别是在逆向运动上具有更大的贡献,由于它们之间位相差和振幅变化的不稳定性,说明可能存在AAM以外的其他激发源,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χ  相似文献   

18.
使用移动式亚毫米波望远镜(POST)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200米的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射电天文观测站址测量地球大气492GHz频率处天顶方向的不透明度(τ0)的结果.在1999—2000年冬季和2000—2001年冬季的两个观测季节内累计共进行了约870个小时的测量,取得了25842组τ0的有效数据.对数据的统计表明,观测季节内τ0值主要分布在1.5—3.0之间.观测时段内大气不透明度τ0≤1.0的时间比例约占3%.在给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将所测量的亚毫米波不透明度与国际现有亚毫米波台址的不透明度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描述不同参考架转换参数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太阳系行星历表资料估计了近代不同DE(Development Ephemeris)历表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脉冲星计时观测与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观测得到的毫秒脉冲星位置资料,估计了基于DE历表的动力学参考架与河外射电源参考架(ICRF)之间的转换参数.给出的不同参考架之间转换参数包括旋转矩阵的3个旋转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率,参考历元为MJD51545.结果表明:DE200到DE405历表转换参数的旋转角最大绝对值为13 mas,其随时间变化率为-0.0007 mas/d.DE414到DE421历表转换参数的3个旋转角的绝对值均小于0.1 mas.估计得到的DE421到ICRF转换参数的旋转角最大绝对值为3 mas,旋转角随时间变化率也是必须计及的.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李金岭  王广利 《天文学报》2004,45(3):320-329
利用实测资料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在天测与测地VLBI数据处理软件CALC/SOLVE中,剩余钟行为连续分段线性拟合的局限性和周期函数拟合的可行性.对CALC/SOLVE系统增配了周期函数拟合模块,并选取了1990年至2001年的1567次天测与测地VLBI实验,进行了剩余钟行为两种拟合模型情况下的实测资料综合解算.结果表明,在获得同等水平的时延拟合残差加权均方根(wrms)的情况下,对剩余钟行为采用周期函数拟合,使得解算参数的个数相比于连续分段线性拟合有显著减少,提高了解算的自由度.虽然在两种模型情况下的台站和射电源坐标以及地球定向参数等的解算精度无显著差异,但周期函数拟合存在可以识别的优势,85%以上的台站坐标和74%以上的源坐标以及51%以上的EOP精度均有所提高,均值分别为0.02mm、0.3μas和1.5μ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