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6.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华北克拉通两类早前寒武纪麻粒岩(HT-HP和HT-UHT)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3,他引:12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09,25(8):1753-1771
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高级变质的早前寒武纪岩石,其中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和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并将它们视为探讨早前寒武纪大陆演化的关键课题。HT-HP麻粒岩主要是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它们以透镜体或强烈变形的岩墙状出露于片麻岩中。HT-UHT麻粒岩主要是富铝的变质沉积岩系,俗称孔兹岩系,其中有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等矿物组合,指示部分岩石的变质温度高于900~1000℃。本文探讨了这两类麻粒岩的出露状况、变质过程与变质历史、原岩与变质年龄。初步研究表明: ①两类麻粒岩在变质的峰期温度和压力上有很大的重叠区间,都经历了一个近等温-略升温的降压变质; ②两类麻粒岩很有可能在峰期和随后的降压变质阶段是同时的或有关联的; ③HT-HP和HT-UHT麻粒岩的分布特征是线状或面状分布仍有待进一步查明; ④高级变质的麻粒岩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的最下部地壳,它们变质的温压体系、岩石的刚性程度、分布特征、岩石组合以及抬升速率等具有与显生宙明显的不同。本文从而指出两类麻粒岩是否有成因联系是今后研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深入研究将会对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构造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8.
南岭东段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报道了在南岭东段闽西南中元古代桃溪组变质岩中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岩。其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显示这些变质岩的原岩是沉积岩。成岩格子和温压计算限定它们的峰期变质作用发生在750-880℃和1.1G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表明这些表壳岩由于构造作用曾经成为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并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等温降压的P-T-t轨迹指示它们很可能是在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快速抬升到浅部。这些麻粒岩的成分显然与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不同,暗示这两地区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可能存在差异,也许这就是造成两个地区花岗岩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颖  郑建平  苏玉平  马强 《岩石学报》2013,29(7):2281-2294
怀安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出露太古代-元古代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高级变质岩,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复杂的地壳形成和演化史.本文对其中的镁铁质麻粒岩和长英质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及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过程及所反映的华北北缘古老下地壳的增生再造过程进行讨论.镁铁质麻粒岩主要矿物组合为Cpx+ Pl+ Qz±Opx±Hb±Grt,粒状变晶结构,局部发育石榴子石的“白眼圈”现象,表明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及后期近等温减压退变质作用过程.选择其中矿物组成为Cpx、Pl和少量Qz的单斜辉石麻粒岩进行锆石定年获得2461±20Ma的原岩形成年龄.这些岩浆锆石的εHf(t)为+2.1 ~ +9.7,最高值接近当时的亏损地幔值,其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集中在2.6~2.7Ga之间,最小为2412Ma和2461 Ma,接近原岩形成年龄.长英质麻粒岩主要组成矿物为Pl+ Kfs+ Cpx+ Qz+ Opx,粒状变晶结构.锆石测年获得2458±46Ma的原岩形成年龄.这些锆石εHf(t)范围为+2.9~ +5.3,锆石Hf两阶段模式年龄(t.ust)集中在2.8 ~2.7Ga之间.怀安麻粒岩的这些特征显示怀安地区在~2.5Ga发生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为单斜辉石麻粒岩提供了原岩物质,同时可能引起了先存(≥2.7Ga)地壳的重熔,即存在地壳再造,进一步为长英质麻粒岩提供了原岩物质.单斜辉石麻粒岩和长英质麻粒岩原岩都形成于~2.5Ga.  相似文献   

10.
徐武家麻粒岩相糜棱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中部土贵乌拉南徐武家早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中发育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其中发现有宽达5km 的麻粒岩相糜棱岩剖面,成分相当于紫苏辉长岩、钠质花岗岩和泥质岩的麻粒岩相糜棱岩出露齐全,保存完整。二辉斜长麻粒岩中紫苏辉石、斜长石、钾长石和透辉石斑晶普遍发育强烈的塑性形变;细粒重结晶相矿物组合 Hy+Di+Pl+Kf+Hb+Bi+Scap+Q 显示糜棱岩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二辉石矿物对给出温度 T=710℃。该糜棱岩带与麻粒岩相变辉长岩和地壳熔融型石榴子石花岗岩密切共生,这一事实既确证了韧性剪切带在麻粒岩变质过程中发育,为研究该区麻粒岩相岩带构造演化找到了一个构造标志,同时,也为深入探讨下地壳的实际构造过程,包括麻粒岩相条件下剪切形变发生的饥理以及克拉通化提供了地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总结了90年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北缘高压粒岩的研究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华北克拉通北缘高压麻粒岩的空间分布、地质产状,概述了高压庥粒岩在原岩恢复、矿物组合及变质温压条件、矿物组合转化反应、成因假说和大地构造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高压麻粒岩在板块的构造/岩石圈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将来绎高压麻粒做进一步工作时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主要坚果类淀粉粒形态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坚果类植物在农业起源中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器物上附着的淀粉粒进行鉴定,我们对中国北方现代主要坚果类栗属(Castanea)中的板栗(C.mollisima)、栎属(Quercus)中的槲树(Q.dentata)、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iriabilis)、蒙古栎(Q.mongolicus)和胡桃属(Juglans)中的胡桃楸(J.mandshurica)共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形态对比分析,以求为建立北方坚果类淀粉粒的鉴定标准积累资料。实验结果发现,除胡桃楸未发现淀粉物质以外,其他6个样品的淀粉粒不仅可以与其他科、属进行区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种间的区分。板栗的脐点是闭合的,有层纹,无裂隙;   麻栎脐点是偏心的;   槲树栓皮栎的淀粉粒近乎80%都具有裂隙特征,但栓皮栎的淀粉粒中会出现横裂隙和相当数量的星形裂隙而只有槲树的淀粉粒才具有相当数量的纵向裂隙;   蒙古栎的淀粉也大多具有裂隙(70%)而且纵向型裂隙占主要地位,但是蒙古栎淀粉粒表面有细密的放射线;   60%的槲栎淀粉粒不具有裂隙特征。所有样品的淀粉粒均由大小不一的各种卵圆形组成,而且6个样品的长轴最大值(约20μm)和6个样品的平均值(约10μm)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
认识华北与扬子克拉通太古宙时期是否属同一岩石圈块体以及大别造山带的归属对研究中国大陆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新太古代斜长角闪岩和TTG片麻岩组合样品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太古代扬子崆岭与华北陆块存在岩石圈地幔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其TTG片麻岩的岩浆形成环境与条件也区别显著.湖北大别杂岩在一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出与扬子崆岭不同的特殊性,而与扬子北缘后河杂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崆岭斜长角闪岩、TTG片麻岩和华北TTG片麻岩的U,Th元素组成特征符合其Pb同位素填图成果,但华北斜长角闪岩U,Th元素组成特点与其Pb同位素填图成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华北三重构造层的沉积演变和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华北地区的构造层可划分为地槽构造层,地台构造层和地洼构造层。本文研究了这三个构造层在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沉积速率和岩石化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自中元古代以来的各系地层的沉积速率和岩石化学成分的演化规律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华北前寒武纪紫苏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东南、华北及藏北三个地洼区的重力、地震、地热等深部和浅部地球物理资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及其存在的差异,论述了上述三个地洼区现阶段的大地构造运动中,东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弱,藏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强,华北地洼区的地壳运动强度居于前两者之间。研究表明,地壳运动的强弱变化与地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 生物 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 ,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 ,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 ;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早古生代弱差异升降亚阶段和晚古生代强差异升降亚阶段。其间发生了 3次划时代的构造运动 ,即芹峪运动、蓟县运动和秦皇岛运动 ,这些运动均影响板块全域 ,成为划分板块构造演化阶段的标志。每次构造转换后均出现特征鲜明、近乎覆盖全域的同期、近同期的沉积标志层。分析表明 ,华北板块在中元古代至古生代长达 15 0 0Ma间 ,似乎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水平挤压运动 ,即没有与毗邻大板块有过大规模的碰撞与对接 ,而是长期独自发展 ,漂移、徘徊于赤道两侧低纬度区或在中低纬度区。  相似文献   

18.
华北裂陷盆地不同块体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华北裂陷盆地内不同块体的深地震测深资料处理 ,得到与构造演化过程相关的、不同性质块体的地壳结构特征。盆地隆起区块体地壳一般呈均匀成层 ,速度随深度逐层增加 ,保留了古大陆地壳块体的稳定结构特征 ;盆地坳陷区块体地壳松散巨厚的表层沉积、通常低速占主导的壳内构造、强反射的下地壳和高低速相间的薄互层壳 幔过渡带 ,反映了上地幔物质上隆、侵入、地壳增温、张裂等塑、脆性变形改造的新生地壳构造。讨论了这两类截然不同块体地壳构造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及形成。裂陷区内中强地震的孕发和深源矿产、油气生贮存等都与这两类块体地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相似文献   

20.
Sm-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地台太古宙构造体制与地壳生长可分为二个发展阶段:2800Ma以前,地壳以幔源物质垂向增生为主;进入2800Ma以后,地壳物质开始进入地幔,并以水平运动为主要构造体制,反映板块构造机制在太古宙晚期地质演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