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 年黑龙江省夏季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黑龙江省境内三江流域及支流发生大洪水的原因,并对盛夏降水异常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黑龙江省境内三江流域及其支流发生大洪水的原因为前期降水偏多,使土壤湿度大,流域内蓄水较大;同时,夏季降水偏多,降水时段集中,暴雨频次多于常年;多座大中型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为了保护水库堤坝的安全,泄洪量加大。黑龙江省盛夏降水偏多的主要原因为东北冷涡活动频繁且路径偏北;850 hPa水汽输送充足;200 hPa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异常,东亚夏季风偏强;500 hPa,欧亚纬向环流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异常偏北,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明显,黑龙江地区上空盛夏为负距平控制。  相似文献   

2.
1999年夏季上海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2012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艳姣  周兵  司东  孙丞虎  王启祎 《气象》2013,39(1):118-122
2012年夏季我国降水呈现雨带位置偏北,雨量偏多的异常特征.进一步对201 2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表明,2012年夏季东亚夏季风显著偏强,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将大量的暖湿水汽持续向我国北方地区输送,而欧亚中高纬大气多短波槽活动,短波槽带来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频繁在我国北方地区汇合,造成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此外,前期拉尼娜事件和太平洋PDO冷位相是造成我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条件.  相似文献   

4.
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再分析全球海温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60站降水量资料,在回顾2007年夏季中国降水分布及其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2007年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2007年前期对热带太平洋海温、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主要物理因子冬夏演变的分析接近实况,但主要多雨带位置仍比预测的偏南。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异常维持可能是造成200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比预期偏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和暴雨频繁发生的天气气候条件.指出导致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环流特征是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偏强、少动,形成长时间维持的阻塞形势;这种形势阻挡西部移来的低压槽,使东北冷涡停留在110~120°E不能东移.之所以会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归纳起来有以下天气特点:①亚洲中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异常稳定;②长时间受东北冷涡控制;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时间北进,且与东亚阻塞高压同位相叠加,位置适中;④盛夏影响北方的季风短时强盛  相似文献   

6.
7.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珠江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及其成因。6月中、下旬珠江、长江、嫩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 局部地区下了大暴雨; 7月下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二度梅”, 湖南、湖北和江西省普降暴雨; 8月上半月嫩江流域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频繁的强降水使长江、嫩江、华南西江等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 支流河水不断涌入干流, 使得干流洪峰迭起。雨水和洪峰迭加,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998年7月副热带高压南落是造成长江流域“二度梅”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冷空气和从青藏高原东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等4个因子的最佳组配, 有利于长江流域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资料、常规观测降水资料以及历史梅雨特征指数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11年梅汛期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季风和对流系统等的演变特征,以揭示2011年梅雨期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表明: 2011年入梅和出梅均偏早,旱涝急转迅速,降水集中,梅雨总量异常偏多;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500 hPa西风带环流的调整、西南季风北涌至长江流域的时间均早于常年是2011年入梅偏早的原因。ITCZ的北抬伴随强热带风暴“米雷”北上引起副热带高压的北抬东退是出梅偏早的主要原因;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迅速调整,同时中高纬度环流也快速调整,西南季风和水汽输送也由弱转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受冬季风控制迅速转为冷暖气流的汇合地,且此期间大气层结不稳定,降水强度大。以上原因导致该区域出现迅速的旱涝急转;梅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偏强,强盛的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对流扰动东传的有利配置导致了2011年梅雨总量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9.
针对1999年夏季辽宁出现少雨干旱气候异常现象,通过对其进行气候背景及物理因子分析,总结出导致夏旱的物理成因,进而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 1999年夏季辽宁出现少雨干旱气候异常现象 ,通过对其进行气候背景及物理因子分析 ,总结出导致夏旱的物理成因 ,进而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夏季亚欧中高纬度环流的集合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NCEP集合预报资料, 对亚洲中高纬地区2003年6—8月500 hPa高度场的集合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环流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时效大于5 d时, 集合平均预报明显优于单一预报; 使用相同模式分辨率时, 集合平均能将可用预报时效延长12 h以上, 达到7.5 d; 通过集合预报可获得真正意义的概率预报结果, 取得较单一高分辨率预报好的预报效果。阻塞过程的个例分析也表明集合平均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确定性预报; 特征等值线可反映集合成员的不一致信息和少数集合成员的异常表现, 以此为基础, 可估计分析对象出现与否的概率, 达到提高预报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16年6月哈尔滨地区降水出现异常,比历年同期多一倍,全市月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位。本文利用地面月降水量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哈尔滨地区2016年6月降水异常特征、成因及30年来该地区6月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鄂霍茨克海以西位置的阻塞高压的出现和发展是造成哈尔滨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2)中高纬度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水汽输送的环流配置特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该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3)850hPa风场存在风向和风速的强辐合区,该动力结构特征更有利于产生强降水。(4)30年来哈尔滨地区6月降水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13个区、县(市)除了通河和依兰逐年减少外,其它区、县(市)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3.
In previous statistical forecast models, predic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in North China relies heavily on its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the blocking high in higher latitudes, and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stable before the 1990s but have changed remarkably in the recent two decades. Before the 1990s, precipit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WPSH, but the correlation weakened rapidly after 1990,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mmer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the WPSH also changed from weak negative to significantly positive. The changed relationships present a big challeng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seasonal prediction models.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e could be attributed to expansion of the WPSH after around 1990. Owing to global warming, increas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ndered the WPSH stronger and further westward. Under this condition, more moisture was transported from southern to northern China, leading to divergence and reduced (increased) rainfall over the Yangtze River (North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WPSH was weaker, it stayed close to its climatological position (rather than more eastward), and the circulations showed an asymmetrical feature between the stronger and weaker WPSH cases owing to the decadal enhancement of the WPSH. Composit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the moisture transport before and after 1990 appeared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This asymmetric influence is possibly the reason why the prev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soon circulations and summer rainfall have now changed.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夏季中高纬度环流与淮河流域降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振淞  王永光  许力 《气象》2004,30(2):30-33
研究了 2 0 0 3年夏季中高纬环流特征以及乌拉尔山、鄂霍茨克海和贝加尔湖三个地区阻高指数逐候的变化情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东亚中高纬出现“双阻”形势 ,造成淮河流域持续一个多月的集中强降水 ,但是在 7月底 ,鄂霍次克海阻高再度建立并持续 ,致使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南 ,所以雨带的位置也未能北移。因此 2 0 0 3年夏季主要雨带维持在淮河流域  相似文献   

15.
In terms of Kuo-Qian p-sigma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five-level primitive equation spheric band (70oN-30oS) model with the Ural high’s effect introduced into it as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study is made of the high’s in-fluence on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dryness / wetness, of eastern China bated on case contrast and control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the blocking high produces a SE-NW stationary wavetrain with its upper-air atnicyclonic divergent circulation (just over a lower-level trough zone) precisely over the middle to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nhancing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a situation that contributes to perturbation growth, causing an additional secondary meridional circulation at the jet entrance, which intensifies the updraft in the monsoon area. As such, the high’s presence and its excited steady wavetrain represent the large-scale key factors and acting mechanisms for the rainstorm over the Chamgjiang-Huaihe River catchmen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land.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和1999年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及其季风流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6、7月长江中游雨量集中,两月总雨量734.7mm年6月长江中下游雨量分别为325.5、636.2mm,安庆、上海月雨量均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南亚高压东北侧存在一高空急流,中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为一低空急流,两急流轴线间为宽广的近东向垂直上升运动区,并伴为湿舌和涡旋存在,构成季风流管。长江流域受季风流管影响,产生大到暴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和2005年的5月云南分别出现了严重的洪涝和干旱天气。通过分析研究表明,这两年在大尺度环流形势、季风爆发的早晚和强弱以及ENSO背景的影响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2001年5月对流层中层的东亚槽位置偏西且强度偏强,同时南支槽稳定维持且较强,致使冷暖空气易于在云南地区交汇,这可能是在该地区产生较强降水的主要环流形势,而2005年5月东亚槽位置偏东,南支槽较弱,致使云南地区几乎没有水汽来源和缺乏冷暖空气的交汇,这是产生干旱的主要环流形势;同时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和强弱与云南5月降水也有着较好的关系,2001年5月南海季风爆发偏早且强度偏强,而2005年5月南海季风爆发偏晚且强度偏弱,这两年5月的降水差异较大;对水汽分布的分析还表明,2001年5月云南地区为水汽辐合区,且较常年平均偏大,水汽通量为西南向,且强度较强。而2005年5月云南为水汽辐散区,孟加拉湾的水汽向东进入南海,云南地区非常干燥;从ENSO大背景对其影响的分析可知,2001年5月的洪涝和2005年5月的干旱与这两年的前期海温变化似乎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董金湖 《气象》1993,19(12):41-43
1992年初夏西藏中部沿江河谷地区、昌都地区及那曲西部出现严重干旱。分析表明,副高位置偏南,北跳偏迟,高原及周边地区从春到夏的环流调整偏迟;印度季风低压初上高原时间推迟;切变线系统偏弱、位置偏北等,是造成初夏干旱的主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初夏黑龙江省异常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夏6月黑龙江省气温异常偏高,为1954年以来历史第1位;上旬和下旬出现两次高温过程,高温的强度和日数突破历史极值,降水偏少.分析成因主要是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欧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在本省为明显的正距平,亚洲区极涡面积偏小,鄂霍次克海没有建立稳定的阻塞形势,对应的东北冷涡活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