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天气形势、GRAPES模式产品、FY2反演产品、雷达回波、降水资料等,从作业条件、作业潜力、作业监测预警、作业效果评估4个方面对2018年5月3日14时25分—16时20分的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次增雨作业后,作业区内雷达回波强度和覆盖面积明显增强,降水量明显增大,作业区内普降小到中雨。  相似文献   

3.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27日甘肃永昌实施了火箭人工增雨作业,XDR数字化天气雷达对这次增雨过程进行了跟踪探测。通过分析这次人工增雨前后天气学背景和雷达回波演变情况,证明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通过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增强、回波范围和地面降水频率增大,作业后24 h地面雨量的分布情况也佐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气象》2022,(1):44-48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锡林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分析了2020年6月21—22日锡林郭勒盟一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以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1)在天气形势和作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系统云系播撒催化剂,促使大量的人工冰核迅速形成冰晶,使云中过冷水转化为降水。(2)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作业区及下风方向的降水回波强度稳定或加强,回波面积明显扩大。(3)自动气象站雨量观测资料分析得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使得飞机作业区及下风方向区域的降水范围及降水量均增大,增雨效果能维持3~6 h。(4)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K指数为22~28℃,SI指数为0~2℃,比湿为8~12 k·kg-1,云顶温度在-15~-50℃,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时间段内,云体较厚,含有丰富的过冷水,这种低能量高湿度且有较厚云体,具备了好的增雨潜势,适于开展飞机人工增雨催化作业。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14日河南省飞机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图资料、河南省自动站降水资料、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分析了2010年3月14日影响河南省的降水过程,以及当日飞机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由于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冷暖空气在河南交汇,且水汽输送良好、不稳定能量小,因而河南全省范围内产生了稳定的层状云降水;层状云降水,具备了飞机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此次增雨作业后,作业区及下风方向的雷达回波强度增强,面积扩大,降水范围及降水量均增大,且增雨效果能维持3 h左右。说明河南省春季,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K指数在20~24℃,沙氏指数在6~10℃,雷达基本反射率在20~35 dBz,水汽条件较好时,在降水云系发展的区域进行飞机增雨作业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探空资料、宏观记录、FY2卫星反演资料、雷达资料等,利用多参量动态对比方法,经作业合理性分析、作业催化剂扩散分析、作业影响区的计算、作业对比区的选择4个步骤对2018年5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个例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得出:影响区雷达回波K值、地面小时雨量K值在作业后3h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作业后有一定的效果,表明该效果检验方法适用于贵州飞机增雨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8.
唐林  魏鸣  王治平 《气象科学》2007,27(1):95-100
对湖南主要人工增雨对象——积云和积层混合云作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与判别,发现对流云在不同发展阶段回波特征有明显差异,而积层混合云持续时间长,回波特征变化小。综合分析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含水量、云顶温度、回波移速、回波面积等参数,得出湖南的人工增雨指标和评分规则,并依此建立地面人工增雨多普勒天气雷达指挥系统。它可实现实时指挥,发布作业预警信息以及作业方位角、仰角、用弹量等作业参数指令,结合作业点GPS信息及GIS地理信息将指导产品通过网络分发到各作业炮点。试验表明,它能有效提高对作业时机的预判能力、对作业对象的选择能力以及对实时作业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四川省2010年度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统计每次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面积、回波高度、垂直累积液水含量等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适宜作业云系的一些雷达回波统计特征和催化影响的物理效应,得到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和效益评估提供了客观证据,对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技术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山东省人工增雨随机试验区2016年6月23日火箭增雨作业个例,在作业层水平1 km×1 km和垂直100 m网格内,利用跟踪作业云和对比云的方法,对比分析作业前后作业云和对比云区不同层次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谱分布和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后作业云的基本反射率观测像元总数逐渐增加,最大值出现在作业后约22 min。催化对强度较小的雷达回波先起作用,对作业层内VIL的影响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3 ~1998 年河南省春秋季31 例人工增雨天气过程54 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回波的特征及作业效果,确定了有利于河南省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判据和最佳作业时机及最佳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13.
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雷达回波参量自动选取对比云并进行效果分析的方法,研制了对流云人工增雨雷达效果分析软件.在此基础上,对2008年湖北省12次对流云增雨试验进行了效果检验:发现其中10个个例催化效果良好,具体表现为增雨作业催化后,目标云的物理参数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回波强度、回波顶高、液态含水量、强回波面积等均增大,约半小时内达到峰值,而相应的对比云回波参量增长幅度比目标云小,或者没有继续发展,大部分对比云的生命史比目标云短.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基层作业站点适宜开展人工增雨的催化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凉山地区防雹作业雷达回波判据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四川凉山地区三类雹云降雹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对各类冰雹个例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强回波中心高度以及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主要特征参数及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云回波强度、回波云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参数的跃增、骤降是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回波强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出现减小趋势维持时间一般为2个体扫后(约12分钟),地面将发生降雹,这一分析结果为本地区人工防雹可能的最佳作业时机和雷达回波判据指标的选择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英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91-93,I0002
采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广西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数据,结合作业期间的相关气象资料,分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影响广西的天气系统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出现明显增强,降雨明显增加,降雨实况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偏多程度在1成~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河南飞机增雨作业时机和区域的短时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查2002-2006年3-5月和9-11月河南省5站以上连片日降雨量为小到中雨的133个降水日的天气形势,对其中69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多普勒雷达强度、速度场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春秋季降水回波主要为层状云降水和以稳定性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强度30 dBz左右、分布均匀的连续性片状回波和以稳定性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有明显增雨潜力,其回波分布区域也是很好的作业区域;根据RHI回波高度和0 ℃层亮带高度变化可制定飞机飞行的最佳高度;速度场上出现暖平流辐合、冷平流辐合、近地面东北风辐合3种类型时有利于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7.
1前言在短期天气预报中,天气雷达是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图不可替代的云雨探测工具,尤其是在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防雹作业中越来越充分显示它的探测优越性。众所周知,应用它可以监测天气系统、判别人工增雨潜力、检验人工增雨效果。本文主要对后边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用省台“713”数字化雷达资料,对1997年5月7日(以下简称19970507)和1997年5月14日(以下简称19970514)两天的人工增雨飞行作业进行了事后个例分析。2天气雷达的人工增雨潜力指标在自然层状冷云降水机制中,无论是微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 2004年6月17日利用沈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演变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过程 ,并进行了增雨效果物理检验。  相似文献   

19.
陇东冰雹天气特征分析及预报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3年常规观测资料、区域站和自动站资料以及灾情资料,对收集到符合标准的陇东地区53个冰雹个例进行了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建立了陇东冰雹天气概念模型,通过对物理量及雷达产品特征的分析,确立了预报指标,并利用2014年部分个例进行了效果检验。结果表明,700 h Pa与500 h Pa温差、K指数、SI指数、LI指数、θse_(500)-θse_(700)、-20℃及0℃高度层、0~6 km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指标对陇东地区0~12 h冰雹的潜势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45 d BZ强回波顶高度、H45d BZ-H0、最强回波对应的高度等雷达产品预报指标则对12~30 min冰雹临近预报预警提供了定性甚至定量化的判据。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春季山东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旱情。针对4月25—27日全省性降水天气过程,山东各级人影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利用天气实况、卫星、雷达等实时观测资料和多家数值预报资料开展对增雨作业条件的提前预报分析、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的临近监测识别以及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组织开展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情况,为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