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愈来愈多的人习惯于将微博、微信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各类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应运而生。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微博、微信公众号正以其高效性、快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发展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平台。霾天气是近几年来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天气现象之一,在霾天气的公众气象服务中,各级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央气象台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霾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的特点,并针对微博、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得出:(1)"中央气象台"微博账号霾天气微博中,霾预报及实况相关的原创短微博(140字内)受公众关注度最高;(2)"中央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中,霾天气微信关注度较台风类微信明显偏低,与其他类天气基本持平;(3)"中央气象台"微博与网友互动能力上较为薄弱,需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3.
喀什地区开展气象短信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短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获得气象信息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气象短信用户受天气、季节、营销的变化而波动,大力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短信宣传和营销,是推广、增加气象短信用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移动互联、大数据的视角出发,以气象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对比微博、微信两种新媒体的特点,基于新媒体平台对用户行为、习惯以及气象服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对贵州省微信用户群体使用需求社会调查分析结果,对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力求为气象服务方式的变革创新提供更为深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讨论,从微信适合气象服务的特点,如服务内容丰富、功能选择更多、无收信压力、一对一的互动、跨平台沟通无障碍、无资费困扰更加免费、盈利模式的扩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再根据不同的微信平台进行区别,推荐简单气象信息服务可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更加完善且内容丰富的的气象业务服务则可选择公众平台的服务号;通过"扫一扫"二维码、提高服务质量绑定忠实用户、与朋友圈微博进行互动等方式对气象微信进行推广使用,使微信的群发与后台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使气象服务提供者更便予与公众交流,更好地向公众推广。  相似文献   

6.
从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3个方面:传播力、服务力和互动力出发对广州天气微博运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天气采用主动推送与人工采编相结合的方式运维。实用性及时效性强的信息采用自动发布的方式,充分发挥预警类信息的防灾减灾作用;科普类及天气预报类信息采用人工采编的方式,恰当运用网络语言,做公众喜爱的气象服务产品。(2)实用性强的信息固定时间发布培养公众定时获取气象信息的使用习惯;而具备一定趣味性的信息如科普类信息,抓住用户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发布,在天气转折用户关注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实况追踪、实况播报。(3)互动力的提升包括官博与粉丝的互动及小编帐号的互动,联合政府部门扩大气象官博的影响力,官博及认证小编对粉丝的互动可以及时满足粉丝的个性化需求,特别小编账号让互动变得灵活及主动,粉丝也非常愿意回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信的"点对点"、"互动交流"的优势,探索微信在开拓气象服务发布新渠道的发展思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广州天气微信挖掘微信平台本质,按"有用"且"能玩"的建设思路,以用户感知习惯为导向,以格点预报、自动站数据、精细化雷达等丰富的产品资源为基础,打破微信传统布局,通过前台菜单与后台管理的巧妙配合,实现"点菜"功能,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交互式气象服务微门户,并结合用户需求对气象数据进行挖掘和包装,创新设计出"我的晴雨钟"、"实况大PK"等好用又好玩的产品,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将气象服务从"有什么给提供什么"向"用户需要什么就给用户提供什么"的转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8.
陈聪  陈慧  李晓娜  林江 《广东气象》2021,43(4):65-67
为增强天气短信用户黏性和产品吸引力,探索广东天气短信公众号的建设,介绍了公众号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品牌logo和名称标识、菜单栏、短信内容卡片式展示等,通过对短信接收数、菜单展示数和菜单点击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天气短信公众号平均短信接收量为1 701万条/月,月短信接收量随时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天气短信用户量的下降趋势较为一致;短信平均月打开数为317万次,平均月打开率为18.64%,说明大量用户经常忽略查看天气短信;平均月菜单点击数为39 400次,平均月菜单点击率为1.27%,点击率在5月之后保持平稳状态,说明用户使用菜单形成固定习惯。  相似文献   

9.
根据交通气象服务的特点,研究开展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组网原则及站点选择规则,建成交通气象观测网。采用降水、能见度、路面温度、大风等高影响气象因子,建立高速公路通行气象条件模型,根据基础地理数据、气象监测实况数据、精细化模式集成预报数据、灾情调查等数据,利用Flex Builder 4. 6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 GIS技术的以精细化预报为核心的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高速公路的实况天气监测、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三大功能,实现了全自动、智能化的精细化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服务信息,为公众交通出行提供了及时的气象服务。研发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已正式对外服务,并在春运期间为公众用户便捷、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新浪云服务器SAE(Sina App Engine)及PHP编程,采用C/S架构,以"江门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微信企业号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微信企业号开展川岛航线专业气象服务,重点介绍川岛航线小时极大风超阈值自动推送原理,实现移动端专业气象信息发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气象实况信息的监测和发布效率,从而满足专业用户实际需求,达到气象防灾减灾目的,也减轻业务工作压力,使专业气象服务增值。  相似文献   

11.
从公众公路出行前的气象服务需求出发,研究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开展公路交通监测、预报与预警气象服务。研究建立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网组网原则及站点选择规则,开展基于混合空间分析技术的道路反演、路径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综合利用能见度、天气、风3种高影响气象要素建立公路通行气象条件模型,研发实况、预报、预警3大类6种气象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直观、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研发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于春运期间通过中国天气网交通频道正式对外服务,有效促进了公众用户的便捷、安全出行。  相似文献   

12.
林江  俞宙  肖然 《广东气象》2014,(3):71-73
作为移动互联网气象服务的新渠道,全国气象部门陆续开通了提供气象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但微信公众号通用的菜单式服务存在排版生硬,功能分散等不足,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缓慢。本文阐述了通用微信公众号技术存在的不足,并以广东天气微信微门户(缤纷微天气)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HTML5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HTML5技术,把微信公众号打造成类似手机客户端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精、更细、更受欢迎的气象服务。全新推出缤纷微天气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显提高了粉丝的新增率、留存率和活跃度,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催生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新模式,阐述了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招聘宣传的优势,对相关气象类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气象人才"微信公众号的招聘宣传工作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缺乏用户直接意见反馈的情况下,由公众号文章所触发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公众平台传播途径分析最客观的信息来源,是评估公众号影响力的主要依据。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仅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传播信息的媒介,在气象服务需求日渐加大的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更加便捷现代人获取各种气象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用户,而且传播信息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其入门槛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公共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生态发展和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社会调查表明,电视一直是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天气预报电视节目以其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等特点,成为最受百姓欢迎的气象信息传播方式,是防灾减灾公众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气象社会化"的重要抓手。回顾了我国气象影视事业三十多年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历程,通过分析已经建立起的覆盖全国多频道、多频次发布、多类型节目、多媒体传播的服务格局,探讨了气象影视的公众传播价值。得出结论,气象影视在拓展公众服务,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行业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独特的支撑作用,并对未来气象影视发展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气象"12121"咨询电话是气象部门服务公众的重要服务窗口,是快捷查询到最新气象信息和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利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开发了伍豪"12121"系统播报内容自动更新软件。该软件采用TTS文本转换语音技术,通过实时读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天气实况及天气预报内容并转换成语音文件更新到系统中,让拨打用户能收听到最新的气象信息。同时,本研究的关键技术也可为其它厂商系统实现这一功能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对公众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气象部门传统的业务产品内容和格式是否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仍未可知。本文通过对2013年中央气象台官方网站的用户访问信息进行统计,以栏目和产品的浏览次数为依据,分析公众对气象服务产品的关注度,配合栏目内容和产品格式,初步得出公众关注度高的产品类型和内容格式。分析公众关注所在,发掘最吸引关注的产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各级气象部门制作发布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和短信平台互动评价的方式,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客观评价,对气象短信服务的用户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认为提升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感觉到"是")是提高气象短信服务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在引导用户期望方面,需要把握用户吸引和用户满意的平衡,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落实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度、用户价值为依归的服务理念,优化气象短信服务产品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达到提高用户使用服务的"黏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众气象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信息易得性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众气象服务用户需求差异问题。结果发现:1)用户的气象服务需求程度满足一定的"规律性",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首先是受到生理需要的驱动,其次是受到保障内在安全的需要驱动,最后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2)用户需求又存在"特殊性",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户需求与基本的需求规律有差异,也与气象部门认为的"理想需求"存在不一致的方面。详细地了解用户需求差异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能更好地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和改进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广州气象决策服务的方式及现状,针对决策信息传达与接收环节中的被动型与模糊性等不足之处,根据用户对APP的功能性与个性化需求,形成移动端的解决方案,重点体现气象实况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以及专项活动保障模块,就关键技术环节的处理提出了技术实现方式。APP功能全面,界面操作便捷,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约630名决策者或业务人员成为APP注册用户,在2019年汛期气象保障服务中,系统运行稳定,显著提升了气象决策工作的灵活性,用户反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