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潜山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胡-庆断阶带是东濮凹陷的主要含油气区,也是潜山构造的发育区,后其东倾断层的强烈改造,使之形成了“断阶-斜坡”式构造特点,潜山构造是在后期改造中产生的“后成潜山”。油源主要为下第三系,集集层主要为古,中生界碎屑岩。预测发育有潜山 部,潜山内幕,潜山披覆三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应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和储层烃类成藏化石记录资料,比较并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不同台阶带的成藏流体历史,为研究区的勘探评价与部署提供了重要参数及依据.生排烃史模拟表明,I台阶沙三段主力烃源岩的生烃史曲线表现为早期生烃型,Ⅱ台阶为持续生烃型,Ⅲ台阶为二次生烃型;从Ⅰ台阶→Ⅱ台阶→Ⅲ台阶,同一层位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开始排烃的时间逐渐变晚,生排烃能力逐渐减小.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西部斜坡带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一期发生时间相对较早,以液态烃形式充注于Ⅰ台阶和Ⅱ台阶的沙三段储层之中;第二期发生时间晚,但涉及范围广,以气态烃形式充注于Ⅰ、Ⅱ和Ⅲ台阶的沙三下亚段储层之中.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滚动勘探开发,分析本区沙三中亚段油气聚集条件特征,结合沉积相与砂体展布预测了洼陷有利油气聚集区.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发育巨厚的砂体展布,具有断陷湖盆分布体系多物源、多期次演化密切相关的特点,为油气聚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构造的研究,钻井岩心和测井的综合分析,认为濮卫洼陷具有多种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即广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砂体展布提供了重要储集空间,多套盐岩的沉积形成了良好的盖层分布,多种成因类型的圈闭是油气藏聚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沙三中亚段8、4、3砂层组的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认为4砂层组情况最好,洼陷西翼中部和西北部为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4.
5.
东濮凹陷原油、油砂抽提物与油气包裹体地球化学对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东濮凹陷桥口构造Q27井和Q55井原油、油砂抽提物和油气包裹体族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对比.可以发现:(1)油砂抽提物由于含蜡量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低,其饱和烃、芳烃含量甚至比原油高,非烃、沥青质含量甚至比原油低;(2)Q27原油样与从同一井段内采取的油砂抽提物甾、萜烷分布特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表明采油井段的原油地球化学组成是不均一的;(3)两口井的油气包裹体甾、萜烷分子指标,包括油源指标和成熟度指标,与油砂抽提物和原油也均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油气注入过程中原油的油源和成熟度是不断变化的。尽管该地区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但在不同时间注入的原油可能来自不同“亚层”或“不同分布区域”的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7.
砂体作为东濮凹陷浅层发育的主要输导体之一,其微观输导特征,决定了输导性能的优劣。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下的Scandium孔径测量软件,从微观尺度,较为系统地测量了东濮凹陷浅层砂体的孔隙、喉道大小,并总结了它们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层段砂岩的输导性能及其纵向变化,这为研究孔隙结构和砂岩输导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热储地热井, 存在出砂严重和回灌困难的问题. 为了弄清东濮凹陷西斜坡带优质砂岩热储层地热地质特征, 综合考虑构造、储层和地温情况, 开展区域构造、地温场分布规律及热储精细解剖研究, 优化探井设计. 研究表明,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新近系构造稳定, 馆陶组底板埋深2 000~2 200 m, 优质砂体发育在馆陶组下部1 800~2 200 m, 温度65℃以上, 热储物性较好, 具备地热资源开发潜力. 东濮凹陷西斜坡带长垣地区优化部署的馆陶组砂岩热储地热井试水结果与预测一致, 进一步证实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地热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蕴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对研究物源区性质与沉积环境的重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泥岩和盐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微量元素Sr、Ba丰度高,其他Rb、V、Ni、Mn、Fe、Cr、Br等元素含量较低,多数微量元素含量比同类岩石克拉克值偏高;∑REE为47.1×10-6~268.02×10-6,平均值为181.55×10-6,接近于后太古宙页岩(PAAS)的平均值,高于大陆上地壳(UCC)平均值。轻稀土与重稀土总量的比值为7.96~11.46,平均值为9.71,其分配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整体特征为"右倾斜型",但重稀土元素为较平坦。铕(Eu)具有明显的亏损(0.48~0.70),铈(Ce)轻微亏损(0.89~0.97)。而盐岩样品中所含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普遍很少。通过对样品中Sr/Cu、V/(V﹢Ni)、(La/Yb)N、Sr/Ba、δCe和Ceanom等特征参数的分析,总结出沙三段属于陆相沉积,处于还原、厌氧、咸水沉积环境;根据La/Th-Hf和Co/Th-La/Sc源岩判别图解、Eu、δEu以及REE—La/Yb等组合特点,显示源岩主要为中酸性长英质岩石(花岗岩)和混合长英质岩/基性岩,古老沉积岩对其贡献不大,主要来自内黄隆起和鲁西隆起的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11.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
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 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
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
“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 三环萜烷/C23 三环萜烷(0.10~0.18)、低C24 四环萜烷/C26 三环萜烷(0.49~
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 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
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
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
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
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12.
库车坳陷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利用回剥技术对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4个井点和邻区的两个井点进行沉降史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基底总沉降曲线与构造沉降曲线相似,沉降曲线呈上凸式。克拉苏构造带和拜城凹陷的沉降史特征与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总体相似,只是各阶段的沉降速率、沉降量不同,反映了构造运动从北向南传递,沉降中心从北向南迁移的过程。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主要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的曲线形态由缓到陡,反映了新生代以来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一直处于挤压的应力环境中,且挤压程度由弱到强,直到第四纪最终定型,为典型的前陆盆地沉降特征。亦反映了天山造山过程中,库车冲断褶皱带由北向南推进,并最终到达秋里塔格构造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Petroleum migration process of Bamianhe oilfield of Dongying depression, East China i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our detailed work on geochemistry of the crude oil and the source. Molecular tracers, especially nitrogen compounds, are employed in assessing style of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dditionally, absolut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heteroaromatics including dibenzofuran, dibenzothiophene and fluorene with similar basic frames to pyrrolic nitrogenic compounds are also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ntity of petroleum migration. According to apparent migration effects of the pyrrolic nitrogen compounds, it 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Bamianhe oil was derived from potential source kitchen-Niu-zhuang sag, migrated and accumulated at Bamianhe fault belt through selective paths according to a main filling point displayed. Generally, upward migration trend from the main point along the south slope is noted. There are observable migration effects from Guangli subsag to the north Bamianhe and Yangjiaogou oilfields showing Guangli subsag was a secondary kitchen accounting for the oils in the north portion. Significant vertical migration effects shown in several cross sections demonstrate that faults well developed in the are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Unforma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distributed locally also suggest important fairways in connecting sources with traps. The tectonic and a combination of tectonic and lithological mechanism are identified as the critical mechanisms in entrapping hydrocarbons. Migration trend suggested by nitrogenic compounds agrees well with analysis of lateral compositional variety and thermal maturity gradient. This study also confirms well with our previous studies. It is the location of source rocks,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at have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on the model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Bamianhe oilfield.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ils are mostly derived from the deep parts of the Niuzhuang and Guangli sags within normal oil window.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水纵向变化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层水是孔隙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变化上受控于流体动力场,时间演化上主要受控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川西坳陷300余个地层水化学数据的系统分析,对研究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川西坳陷上侏罗统到须家河组可分为地层水交替阻滞带和地层水交替停滞带2个水化学作用带,大气水作用的范围在530 m以上地层;黏土矿物大规模脱水的淡化作用是地层水交替阻滞带离子浓度随深度变大而变小的主要因素,而该带中HCO3-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原因则可能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中CO2的加入有关;盐岩溶解可能是交替阻滞带地层水Na+富集的主要因素,Ca2+的富集则可能主要由蒙皂石的伊利石化和少量碳酸盐岩的溶解造成;钙长石的钠长石化是研究区地层水交替停滞带的一项重要的水—岩作用过程,同时存在的成岩作用类型还包括绿泥石化、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钠长石的溶解。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探讨了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预测优质储层提供依据。文章以东濮凹陷庆古3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RD、核磁共振冻融法及三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联用等综合分析,研究了东濮凹陷二叠系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以岩屑长石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值介于0.2%~12.8%,渗透率值介于0.0016~5.7 mD,属于特低孔致密型储层。溶蚀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是东濮凹陷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都是次生成因,各层段几乎未见原生孔隙留存,裂缝相对不发育。次生孔隙主要由长石颗粒和岩屑(包括凝灰质)溶蚀形成,在石千峰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中较为常见。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石千峰组砂岩属于内陆河流相沉积,砂体发育,是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最有利的储集层系,长石的溶蚀是石千峰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下石盒子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由于沉积时期火山作用,导致大量的凝灰质沉积,凝灰质蚀变形成的高岭石晶间孔是该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山西组主要三角洲沉积,也是主要成煤期,煤系酸性流体导致溶蚀,但强烈的石英次生加大使砂岩致密化。 相似文献
17.
判断能否运用声波时差法进行地层剥蚀厚度估算的标准应该是依据抬升剥蚀前地层的压实效应是否被后来的沉积地层所改造;在适当的条件下,声波时差法也可能适用于地层沉积厚度过补偿的情况.综合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和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对东濮凹陷单井的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多口井的东营组残余地层厚度与地层剥蚀厚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绘制了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构造部位不同,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也不同:从凸起(或边缘隆起)-斜坡-凹陷中心,地层剥蚀厚度顺次减小;洼陷中心及斜坡部位,新近纪以来沉积过补偿厚度较大,沙四上亚段-沙三中亚段烃源岩自新近纪以来发生了二次生烃过程,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油气就近发生聚集,并得以有效地保存,预示着东濮凹陷环洼斜坡深层仍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阿尔金构造带对塔东南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尔金构造带包括阿尔金碰撞造山带和阿尔金逆冲-走滑断裂系。阿尔金造山带是塔里木盆地周边已知的最古老的碰撞造山带,以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为标志的峰期碰撞造山作用发生于晚寒武-早奥陶世,这次碰撞造山作用很可能引起相邻塔东南地区的大幅度隆升,导致塔东南地区的中-上奥陶统遭受剥蚀,并使塔东南地区在志留-二叠纪期间总体处于不利于沉积的地质环境,隆升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从中生代开始的阿尔金逆冲-走滑断裂系错移并改造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并在阿尔金山和塔东南地区造成了一系列的侏罗纪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中沉积了塔东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阿尔金断裂系的压扭特性容易在断裂两侧形成次生的构造圈闭,隐伏的车尔臣断裂两侧是这种次生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它们应该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带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从侧面说明,塔东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应该加强寻找山前冲积扇-水下扇储集体内发育的油气藏,并且在地面油砂附近寻找残存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盐岩成因探讨及层序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濮凹陷北部中央隆起带及周边沙三段自下而上发育了三套盐岩层,每套盐岩层由若干个小盐岩韵律组成。盐岩层和油气的运聚有密切的关系。关于东濮凹陷盐岩的成因有很多的解释,笔者在对前人的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盐岩层的地球化学、岩心观察、构造、古气候资料对盐岩的分析,结合各盐岩韵律层的地层对比分析及各盐韵律纵向及横向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认为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为深水蒸发成盐,盐岩层为最大洪泛面。在此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将东濮凹陷的古近系的地层划分为两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总结出盐岩的成盐模式和层序地层模式,为沙三段沉积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寻找盐岩有关的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