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勘探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2004年第六届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SEG年会是全球地球物理界的顶级专业学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小范围的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大会.会议主要交流、展示各国在地球物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新仪器.本次会议共有国内外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代表1200余名参加.会议共设立了5个分会场和软件、仪器展区,同时举办了由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总裁参加的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协会(SEG)联合举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于1989年8月22—26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这次国际讨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SEG联合举办的。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的赞助与协助。无论会议规模、参加人数、论  相似文献   

3.
1992年7月27—31日,曾在莫斯科举办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勘探与开采博览会与物探技术展览会.会议由国际SEG(地球物理学会)及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的学会成员共同组织.会上俄罗斯科研生产国营企业(Hпгп)石油地球物理部门的专家ю.M.萨尔基索夫和B.M.库得莫夫合作发展了题为“大陆地壳的新动力模型是提高地球物理方法地质工效的基础”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指出:当前地球物理工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们提供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的论坛,增进国际同行们的合  相似文献   

5.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学会(CPS)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举办的北京’93国际地球物理研讨会,于1993年7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6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列席代表200人。4年一度的物探装备技术展览在国际贸易中心隆重展出。13日上午,王涛总经理和SEG主席Marion R.Bone为展览剪了彩。4天中,约1.5万人参观了48家石油公司的展台。  相似文献   

6.
1992年11月18—2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2届地学层析成像(Geotomography)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由日本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J/SEG)共同组织,来自美国、日本、中国、朝鲜、澳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会议将交流近几年勘探地球物理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重点是:①寻找隐蔽油气藏及深部隐伏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②直接寻找油气和间接寻找各种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③寻找复杂地质条件下各种矿藏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1届国际会议与展览于198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美国洛杉矶的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菲利波恩(Walter R.Fllippone)的开幕辞中继续提出“地球物理学家:探索地球与空间的新领域”为年会的口号。会议中提交的论文共计314篇。会前举办了有关海洋和地震勘探偏移技术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举办了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勘探仪器展览会”,309家石油公司和厂商展销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以刘光鼎为团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和美国面向地学的计算机学会(COGS)于1991年9月2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ISCAG).该会得到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学会(AAPG)及联合国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察协调委员会(CCOP)的支持,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们的热烈响应.出席会议代表500余人,分别来自全球不同地区十八个国家,提交论文250余篇,  相似文献   

10.
由会长巴曼先生率领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代表团一行十二人及四位夫人于1982年9月18日到达北京,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及其所属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的热烈欢迎。 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负责人就发展今后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进行了会谈。双方对1978年以来互相学术交流和友好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区的气象效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其中尤以大工业城市引起的气象效应和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城市的兴起改变了下垫面的状况,使城市和郊区的地面辐射平衡产生明显的差异;城市建筑物林立,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多,使下垫面的粗糙度、蒸发和热量平衡不同于郊区。此外,城市工业和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热量、二氧化碳和飘尘都会影响城区近地层大气的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过程。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城区上空的气象要素值和大气物理量与郊区明显地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区小区域地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研究了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历史地震和地震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基岩运动的参数。众所周知,局部地质、地形和土质条件等许多因素对给定场地的地面运动特性都是有影响的。本文着重考虑了土层的特性对地面运动的影响.作为分析工作的基础,我们研究了北京地区典型土层的动力特性。为了分析市区各场地上的地震反应,我们将它分成面积大体相等的许多网格,对于每一网格都分析了相应土层柱状在指定输入运动下的地震反应,通过电子计算和绘图装置将结果用许多图件表示,从而给出了不同场地上地震反应谱和强震地面运动的地区分布。这些图件可用来作为制定土地利用和防震规划的参考。我们根据市区每一地点的计算反应谱和典型结构的平均周期确定了相应结构的地震系数,结果已绘成等值线,这些图件可作为典型结构的震害预测和抗震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位于北京市西北侧的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否存在、走向与活动性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新近开展的北京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的物探数据与钻孔联合剖面分析,认为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存在的,为一条隐伏断裂,长约40km,走向NNE,倾向SE。以南口-孙河断裂为界,该断裂东北段称之为小汤山断裂,西南段称之为东北旺断裂。小汤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期以来不活动。东北旺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北京地区构造演化、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新资料,认为本区南、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南段新构造活动较北段弱,未来地震危险性亦然  相似文献   

15.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1977年10月10日至1978年5月3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得出北京地区主要潮波的振幅系数δ和相位滞后κ为: δ(O_1)=1.1639±0.0086,κ(O_1)=0.44°±0.42° δ(M_2)=1.1593±0.0027,κ(M_2)=-0.40°±0.13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等特征并对有关特征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本区易发生地震的地点主要与主活动断裂及新生代断陷盆地有关,且活动断裂数目愈多,判定为强震可能发生地点的概率就愈大。地形高差似乎与本区强震发生的地点无关。FH实验,即未来历史实验(future history test)结果表明:预测是成功的,1882年至1983年中发生了M6.0地震的五个地区均被识别为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点。   相似文献   

18.
京津唐张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33  
采用作者最近新提出的频谱参数化方法,对北京电信传输台网2447个远震P波到时残差数据进行了反演,说明新的参数化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数据.反演结果表明,京津唐张地区深部100多km内存在明显的速度横向不均匀性;50 km以上部分的结构与地表的地质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燕山隆起区下部表现为高速异常区,而凹陷区下部则呈现低速异常区;深度100 km以下,地表构造的痕迹逐步消失,异常蝠度也相应降低.研究区域范围内存在三个大的低速异常块体,其中以天津、唐山附近的水平尺度为100 km左右的低速异常区幅度最大,向下一直延伸到约100 km的深度,而且在100 km以下存在一低速异常构造与之对应.研究区域内发生的强震大部分都位于低速异常区边缘向高速区过渡的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近断层强地震动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有关资料和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震源模型和传播介质模型。利用Graves的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的地面峰值速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获得了近断层强地震动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盆地效应等基本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反映了我们所设定的震源和传播介质参数的合理性,以及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分析处理中所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的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北京台(磁纬29°N)1975年12月到1978年8月期间的吱声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低电离层等效高度和高阶模出现率的初步结果,即:(1)等效高度,白天约为85公里,夜间约为100公里;(2)高阶模出现率,白天小于27%,夜间大于89%。并且还对地磁扰动的影响作了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