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消除青藏高原重力异常与地形高程呈负相关关系所引起的假异常,提出了均衡校正和残余负相关校正相结合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正方法,并对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重力异常数据进行了处理,效果明显,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山区重力测量的山形异常是影响山区重力勘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行之有效的山形异常改正是提高山区重力勘探效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山形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统计方法消除山形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聪  闵志 《物探与化探》1985,9(5):347-350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东南部约300万km2范围内的布伽重力异常和地形高程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布伽异常和高程关系的讨论,提出了一种分离重力异常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某区与高程有关的重力异常和因地壳地质构造引起的剩余重力异常进行分解,编制了相应的图件。这为不同构造单元的密度结构特征及其可能的深部构造轮廓的推断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
西藏羌塘地区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西藏羌塘地区的六个地质构造问题。包括冈瓦纳与欧亚大陆古特提斯界线;羌塘地区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或更古老基底;羌塘地区的地层系统及其对比;狮头山、黑熊山一带蓝片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龙木错─双湖蛇绿岩的性质、成因及年代;羌塘盆地中三叠世以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还是分属两大陆的边缘海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完整地认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184-186
重力异常解释主要依据1:25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结合航磁以及区域地质、区域化探等资料,以剩余布格重力异常为基础,划分出82个局部重力异常,包含重力高40个,重力低42个。其中火山岩和沉积岩引起的异常59个;酸性侵入岩和中性侵入岩引起的异常22个;基性岩引起的异常1个。并通过定量计算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局部重力异常的产状参数。以重力场反映的构造—岩浆条件和局部异常找矿程度为基础,结合成矿地质环境、化探背景,总结了已知矿点与重力异常的关系,即多金属矿产多分布在石炭系永珠组地层和花岗岩接触带上,对应剩余重力高值异常以及零值线附近和剩余重力异常梯级带上;金矿应选择在推覆构造带内或石炭系地层分布地段,且剩余重力异常表现为高值区。通过以上分析,将该区划分成矿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康滇地轴及其东部地区属均衡补偿平衡区,西部属强烈上升的异常区。上升的原动力为板块碰撞的构造力与均衡调整力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84-193
重力异常解释主要依据1:25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结合航磁以及区域地质、区域化探等资料,以剩余布格重力异常为基础,划分出82个局部重力异常,包含重力高40个,重力低42个。其中火山岩和沉积岩引起的异常59个;酸性侵入岩和中性侵入岩引起的异常22个;基性岩引起的异常1个。并通过定量计算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局部重力异常的产状参数。以重力场反映的构造—岩浆条件和局部异常找矿程度为基础,结合成矿地质环境、化探背景,总结了已知矿点与重力异常的关系,即多金属矿产多分布在石炭系永珠组地层和花岗岩接触带上,对应剩余重力高值异常以及零值线附近和剩余重力异常梯级带上;金矿应选择在推覆构造带内或石炭系地层分布地段,且剩余重力异常表现为高值区。通过以上分析,将该区划分成矿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8.
孙争  王俊  丁鹏  谭鑫 《物探与化探》2023,47(1):162-170
向上延拓方法是重力异常分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应用时如何定量地选取合适的延拓高度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二乘误差的曲率分析方法来定量地给出相对合理的延拓高度。该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相邻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并用二乘法估算相邻高度延拓值的二乘误差,在各相邻高度延拓值二乘曲线中存在一个曲率最大值,在这个点最大程度地使局部异常衰减并尽可能地保留区域异常,可近似视为最佳延拓高度。利用理论模型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定性给出较合适的延拓高度,从而为实际应用中延拓高度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美国家高程基准面及重力异常计算方法的重大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以及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的重力数据库进行了两项重大修改:采用国际上接受的地球椭球面,而不是习惯使用的大地水准面或海平面作为重力测点的高程基准面;改进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对北美国家现在使用的高度校正、布格校正、地形(海洋深度)校正、间接影响校正、曲率校正、大气校正,以及均衡补偿校正,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10.
根据蚀变岩的TM波谱特征,在日土县以东地区进行了蚀变岩遥感信息提取。通过对研究区羟基(OHA)和铁染(FCA)两种异常的分析,为下一步地质调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羌塘地区火山岩主要见于第三系石坪顶组,主要岩石类型是呈熔岩被产出的火山熔岩,包括辉石粗安岩、角闪粗面岩、角闪英安岩、黑云母英安岩等,其次可见次火山岩相的黑云母英安质碎斑熔岩和黑云母粗面质碎斑熔岩,以及辉石黑云母花斑岩.它们均为陆相中心式喷发的产物.岩石化学上属钾玄岩组合,可进一步分为钾玄岩系列和高硅钾玄岩系列,具非常典型的二元岩浆混合成因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其REE及微量元素特点表明二元岩浆混合前两个端元岩浆分别来自幔源和壳源.这些火山岩岩浆热事件对盆地有机烃类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有利的,而破坏作用仅仅发生在火山机构附近  相似文献   

12.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CENTRE OF QIANGTANG,TIBET  相似文献   

13.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 ,侏罗山式褶皱样式 ,反映出盖层浅层滑脱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及邻区广泛分布的漂砾层、杂砾岩、含砾板岩是一种特殊的冰海相沉积岩,称为冰海杂砾岩(Ice-seaMix-conglomerates)。它们和一起产出的冷水型动物群、耐冷植物群视为这一地区冈瓦纳相最典型的标志,代表着冈瓦纳大陆上塔尔切尔(Talchir)冰期所影响的时间和空间。除“标准型”冰海杂砾岩外,羌塘腹地发现了蛇绿质和钙质冰海杂砾岩。这两种冰海杂砾岩的发现,不但丰富了冰海杂砾岩的家族成员,同时也为冰海沉积、物质来源问题、冈瓦纳大陆北界及特提斯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经研究,冰海杂砾岩中的砾石来自印度半岛──冈瓦纳大陆本体,以冰筏为载体融冰落石成因。  相似文献   

16.
西藏羌塘地区中部混杂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杂堆积(Mélange)②不是孤立的地质现象,它是一种在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特定地质条件下的特殊地质体。它的分布范围与陆间海盆和板块缝合带密切相关,形成时期与缝合带附近的俯冲活动(包括海下俯冲在内)有关。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有过关于它的诸多报道,但羌塘地区中部发现混杂堆积(图1)尚属首次。它的发现对确定羌塘中部地区冈瓦纳与欧亚古陆的界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Qiangtang Basin located in northern Tibet is a Jurassic foreland basin, whereas the sedimentation for the arc\|basin system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Paleomagnetic sampling sites and sections include the Lower Jurassic section in Juhuashan, Shuanhu district, the Middle and Upper Jurassic section in Nadigangri Mountain and the Lower Cretaceous section in Abushan, Shuanhu district. The Lower Jurassic Nadigangri Fm. is composed of tuffaceous volcanic rocks and turbidite (lower) and purple clastic rocks. The Middle Jurassic consists of Quemocuo Fm. purple clastics , Buqu Fm. carbonates and Xiali Fm. gypsum\|bearing varicolored clastics.The Upper Jurassic includes Suowa Fm. carbonates and Xueshan Fm. purple clastics. The Lower Cretaceous Abushan Fm. is lacustrine clastics.1723 oriented paleomagnetic samples of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trata were collected in 1997.The sampling sections is located in Shuanhu district of northern Tibet. Although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sections studied formed by constant and continuous deposition, field evidence indicates no major breaks in the Jurassic sedimentation, except early Bajocian stage. Based on sections of actual survey, all sampling was done using a portable gas\|powered core drill, and cores were oriented with magnetic compass and inclinometer. Samples were obtained at common stratigraphic spacing of 0 5~5m, partly 5cm at some important geological boundary\|surfaces and beds/members. 25mm diameter and 20~50mm length paleomagnetic core samples were drilled in cropping field. The measuring of most samples was completed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Geosciences Paleomagnetic Laboratory using a type DSM\|2 digital rotational magnetometer (its sensitivity of reaching 10 -5 A/m) made by SCHONSTEDT Company of U.S.A., and SCHONSTEDT TSD\|1 for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The apparatus used for AF demagnetization was a commercial (SCHONSTEDT GSD\|5)instrument, capable of reaching 100mT peak field. 10% of total measuring samples were completed at the Beijing Geological Institute Paleomagnetic Laboratory of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using a type 2G\|755R magnetometer made by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for weak magnetized samples (sensitivity of reaching 10 -8 A/m). Most samples were stepwise thermally demagnetized, at 50℃ intervals from 100 to 700℃.  相似文献   

18.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湖-努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60,000km2。盆地内发育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尤以侏罗系分布最广、发育最为齐全。在侏罗系的中统和上统下部广泛发育白云岩,并构成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这些白云岩按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可归为两类即I型和II型白云岩。I型白云岩是在蒸发条件下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故与膏岩层关系密切。它具有白云石晶粒细小、化学组成中相对富Ca2+、晶体有序度相对偏低等特点;II型白云岩则是在海水与大气淡水的混合水中生成,因而与膏岩层无关。与I型白云岩相比,其具有白云石晶粒较粗且自形程度较高、化学组成相对富Mg2+及晶体有序度较高的特点。I型白云岩在形成之后基本无明显后期改造,因而其在储集物性上保持了原始的中低孔和低渗的特点,可构成区内的II~III级油气储层;而II型白云岩则在形成后的晚成岩~表生阶段,经历了明显的重结晶、溶蚀和方解石充填交代等后期改造,由于其(尤其是地下未经表生改造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因而常构成区内的I~II级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9.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QIANGTANG BASIN IN NORTHERN 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