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中显微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归纳了大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以煤岩学、构造地质学研究为基础,依据煤中显微裂隙的形态,大小、排列组合等发育特征,将内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失水裂隙,缩聚裂隙、静压裂隙,将外生裂隙进一步划分为张性裂隙,压性裂隙,剪性裂隙,松弛裂隙,描述了各类隙的发育特征,探讨了裂隙的演化,识别和影响裂隙发育的因素,裂隙成因类型的研究,有助于判断不同裂隙对煤储层渗透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全文论述三个方面:(1)对比不同剖面熔岩层单层厚度的统计特征值,确定其频率分布均为对数正态型式;根据内部结构构造将每一熔岩层划分为四个亚层。(2)讨论了裂隙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指出:同时发育有构造裂隙和成岩裂隙,但以前者为主;不同构造盆地中的裂隙参数与熔岩层厚度具相反的线性相关关系,分别反映了构造裂隙和成岩裂隙的分布特征。(3)将所有裂隙分为四级储容—渗透空间,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含水系统模型及其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樊庄区块主力煤层煤体结构和煤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分布规律以及现代构造应力场模拟,深入分析了构造作用对煤储层裂缝非均质性的控制机理。研究区褶皱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轴向近NS的宽缓褶皱,褶皱轴部构造裂隙发育,对煤储层有利;煤层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正断层为主,越靠近断层,煤层破碎越明显,裂隙越发育,但在寺头断层附近为强烈变形的软煤发育带,对煤储层不利。运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垂直主应力大小与煤层埋深正相关,随垂直主应力增大,裂缝则趋于闭合;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主裂隙发育方向平行,所以主应力差值越大,越利于煤储层裂隙的开启。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是天津地区目前开采层最深、开采强度最大、流体温度最高的主力开采层。钻遇该层的所有地热井均能开采出地热流体,反映了该热储层在区域上具有相对均一的发育特征。但通过钻探、井下物探及流体特征分析发现,因岩性不同、结构差异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溶蚀、构造、风化等多种因素对岩石裂隙改造的程度不同,导致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埋深的岩溶发育特征有较大差异,从而将岩溶分为裂隙型和裂隙孔隙型两大类。了解和掌握雾迷山组热储层深部岩溶发育特征,对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评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库拜煤田煤层气开发区块近似直立岩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大比例尺构造裂隙填图和井下煤层对比解剖技术,验证了在同一构造层的地表和井下煤层及围岩中发育相似的裂隙特征,建立了围岩与煤层裂隙发育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裂隙发育方向和程度,提出了一种预测煤层裂隙系统和煤体结构的新方法,划分出研究区煤层气布井有利区和不利区。  相似文献   

6.
对柯坪块隆发育的不同类型裂隙进行半定量或定量的研究,探讨裂隙与岩性、岩层厚度和岩层倾角之关系,发现不同岩性中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地层倾角与裂隙密度成正比例关系,绝大多数的裂隙与地层层面夹角大于70°,具地台区裂隙发育特征。尽管裂隙率很小,但其渗透性很好,是理想的油气运移通道。本区裂隙发育主要由志留纪末期北北东(13°)向和二叠纪后期北北西(350°)向的挤压作用形成,初步建立了柯坪块隆地表上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中裂隙分布模式,可望对构造演化相近的塔北块隆区地下裂隙分布情况进行推测,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7.
贾德旺 《江苏地质》2020,44(3):318-325
以鲁南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及特征,提出找水定井示范方法,评价及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研究显示,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裂隙充填情况等影响,不同地区地下水赋存特征也不相同,鲁南地区蓄水构造主要包括岩溶蓄水构造和裂隙蓄水构造两大类,针对不同地层岩性找水定井方法也不相同。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变鲁南山区的缺水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有限元法模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F指标法、构造主曲率法、地震层速度法并结合实际观测、测试资料对区内海相中、古生界岩石裂隙在纵、横向上的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覆盖区岩石裂隙发育的有利部位及其在不同类型构造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岩心构造裂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岩心观察与统计分析,从线密度、倾角、充填程度等方面对裂隙的特征进行讨论,明确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以及构造裂隙的基本特征,最后讨论了裂隙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井田内 天然气水合物绝大多数赋存于粉砂岩、暗色泥岩、油页岩中,其中62.5%赋存于构造裂隙中;研究区构造裂隙以低倾角(占50.37%)、未被充填裂隙为主(占73.68%),且水合物上覆地层裂隙 密度均不同程度减小。研究区裂隙的发育特征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区73.68%的裂隙为未充填,为烃类气体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空间;50.37%的裂隙为低倾角,垂直方 向上的渗透率值较小,不同层位的连通性差,极大地限制了烃类气体向上扩散,使其得以聚集保存;最后,裂隙发育程度的降低,同样抑制了烃类气体向上扩散,起到了相对“盖层”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0.
铁法矿区煤储层裂隙系统评价与渗透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铁法矿区矿井实际资料的研究,依据围岩节理及煤层裂隙的宏观、微观统计分析,探讨了煤储层孔裂隙的发育特征,对该区储层渗透率进行了预测.认为区内褶曲发育,褶皱轴部地带为裂隙发育带,煤层裂隙发育,连通性好,具备储层渗透性好的优势;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裂隙发育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主裂隙发育的NW方向为渗透性优势方位.  相似文献   

11.
12.
分布于甘肃北山北亚带的奥陶纪火山岩是一套由浅变质的富碱玄武安山岩、粗面英安岩以及少量钾玄岩岩石组合。岩石稀土总量偏低,属轻稀土富集型,稀土分布模式为右倾曲线;微量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岩石富集K、Rb、Th等元素,而亏损Nb、Ti,表明火山岩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综合分析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带环境,为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地特别是松嫩平原的土地盐碱化趋势正在加剧,对黑土地粮食安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改良盐碱地土壤成为重要的工作.半干旱气候、地质条件、低洼地形及地下水位等都是引起东北黑土地盐碱化的因素,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尤为突出,其土壤盐分中主要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CO32-和HCO3-,具有高碱化特点.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能吸附盐碱土中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降低土壤pH值和碱化度,同时可增加土壤对铵根离子、磷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的保持能力,提高养分有效性,对于土壤改良效果显著.但由于沸石改性、用量及时效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更应注重因地制宜地利用沸石矿物开展盐碱地土壤改良、加强沸石矿物改性与再生的研究,使其在盐碱地脱盐降碱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冀东柳赞地区油气成藏中断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东油田柳赞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在面积约为40km2范围内;发育着30多条断层,而这些断裂是什么时期产生的,它们在油气聚集成藏中起着什么作用,是先有油气聚集、后有断裂,还是先有断裂后才发生油气聚集。这些问题不仅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焦点,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对该地区的评价和有利油气聚集带的确定。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本区断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柏各庄、溯河、高柳三条边界断裂活动的控制,并且断裂的产生是有次序的,不同时期形成的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综合物探方法在深部煤层采空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国明  李静  韩革命 《陕西地质》2003,21(2):62-69,76
通过某厂区煤层采空区的综合物探勘察,查明了厂区内的地质灾害情况,并提供了治理依据。文中分析了综合物探方法的工程应用前提、应用效果,为其它地质工程勘查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短时气象地质灾害预警的实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沿海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即雨即滑灾害频发,有必要实现短时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基于预警单元的划分,利用实时降雨、气象预报和群测群防点数据,建立归一化方程预警分析模型.并采用Arc-GIS平台,构建"广东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使用广东2009年至2010年地质灾害进行检验,该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我国北部季风气候区石笋的微生长层及其气候意义,在北京石花洞石笋中发现微生长层。通过年代测定、气候事件控制分析,初步提出了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及层厚变化主要响应降水变化的气候意义。试图利用微层的层厚-降水响应关系,重建北京地区最近1130年来干湿变化的年分辨率趋势,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136年、50年、16~18年、11年、5.8年的降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沉积环境成因煤显微组分的有机硫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微区测试对不同沉积环境成因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有机硫含量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煤中某一类显微组分的有机硫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煤中不同亚显微组分的有机硫含量也不同。综合分析发现煤显微组分有机硫含量主要受聚煤环境、组分凝胶化程度、氧化程度的影响,而聚煤环境为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流体包裹体在建立四川盆地古地温剖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刚  余晓锋 《地球科学》1998,23(3):285-288
根据四川盆地沉积-埋藏史、主要地热事件、井下R0部面及钻井测温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推算了四川盆地中部各地质时期地层的古地温,并建立了古地温梯度表,用此表可计算四川盆地各地期地层古地温。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的古地温表明:四川盆地地层地温梯度由古至今逐渐降低,现今地温状况对古地温状况有明显的继承性。东吴运动(地裂运动)峨嵋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时期是盆地地温梯度最高时期,推算其地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