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藏达雄群的化石新资料和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和  陶晓风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84-786
在达雄群中新发现的双壳Ludbrookiadaxungensis,L.daxungensis,Rasatrixcf.suzulii,Arcticasubextensa及腹足Biplicaobliqu等化石,具早白垩世动物群组合面貌,表明该群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阿尔布期(Hauterivian-Albrian),而不是前人划归的中—晚侏罗世,与区内的早白垩世则弄群上部相当。  相似文献   

2.
西藏措勤地区达雄群时代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25万措勤县幅区域地质调查自2000年开展以来,对测区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和剖面测制工作,收集了大量野外第一手资料。根据测区地质特征分析及原侏罗纪达雄群剖面上的古生物化石鉴定成果,笔者认为测区内所建的群级地层单元———达雄群(J2-3D)的时代及地层归属等尚存在诸多疑问。1达雄群概述侏罗系达雄群的创名剖面位于测区内措勤县达雄地区朗弄沟口—雪上勒,系西藏地矿局区调队在1983年1∶100万日喀则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所命名。此套地层在测区仅见于达瓦错北,呈一三角形状分布,周围以断层与白垩系则弄群(…  相似文献   

3.
李日俊  吴浩若 《地质论评》1997,43(3):250-256,T002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叠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桑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北区的龙瓜沟群和鸡西群中部,由含有侏罗纪化石的海相与非海相岩层组成.龙爪沟群属中,上侏罗统,鸡西群可能全属上侏罗统,其中部的城子河组产有启末利阶的带化石细线雏蛤Buchia tenuistviata(Lahusen).非海相的热河动物化石群中的软体动物分子与上侏罗统启末利阶海相双壳类化石在城子河组中同组共存,进一步核实了热河动物化石群的侏罗纪年代.  相似文献   

6.
碧口群是一套发生在台地与裂谷之间的裂谷边缘型沉积,各类岩石之间具有规律性的相变特征,按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群不整合在志留纪茂县群或水晶组之上,被中泥盆统—石炭系略阳组连续沉积覆盖,以及自身所产化石(Amphisitespulcher,Bairdiasp.,Desquamatiasp.,Schizophoriasp.等),将其时代确定为早—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7.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8.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9.
上黑龙江盆地中上侏罗统二十二站群的地层划分与时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兴安岭北端上黑龙江盆地内的原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的时代被重新厘定为中、晚侏罗世Bajocian─Tithonian期并改称为二十二站群。根据岩性特征和化石组合,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下部称大西尔根气河组,其下部岩性以砂岩为主,上部以泥质粉砂岩─砂岩为主,含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的双壳类动物群化石,可划分为Sibireconcha─Cuneopsis,Margaritifera─Unio,Fergannoconcha3个生物组合;上部称马林组,主要由粉砂岩组成,夹有少量砾岩和粉砂质灰岩,含晚侏罗世中晚期的介形类动物群化石,可称为Eoparacypris─Rhinocypris─Yanshanina组合。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裴德组砾石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德组原指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下部、中生代海相化石层之下的一套含煤的陆相火山碎屑岩地层,所含植物化石一般认为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中侏罗世组合。裴德组下部的砾石中发现了放射虫化石,鉴定和对比的结果表明这些砾石来自东部的那丹哈达地体。对佳木斯地体和那丹哈达地体拼贴时限和拼贴地点的进一步分析则建议将“龙爪沟群”解体、裴德组形成的时代修正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11.
对松嫩和嘉阴盆地的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进行了总结,重点论述了松花江群和嘉阴群的特征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和燕山北部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侏罗纪早中期为含煤地层,晚期为以兴安岭群为代表的火山堆积;白垩纪早期为火山-沉积含煤地层,晚期为红层。第三纪以二连盆地合大量哺乳动物群的杂色沉积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措勤地区进行的1∶25万区调中,地层古生物的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在原来被认为属上新世陆相沉积的“乌郁群”上部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根据有孔虫化石组合,这套地层应属阿普特期至赛诺曼期的滨浅海沉积;在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角砾凝灰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硅化木化石,表明在此期间西藏气候温暖湿润,并有大量森林被毁于频繁的火山喷发;在拉果错-川巴断层南、北两侧的下二叠统中存在不同的化石群落,其南侧为代表浅海环境的珊瑚-群落,北侧为深浅海的菊石群落。由此可以看出古生物化石研究在区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银额盆地西北部洪果尔吉乌拉山间盆地内首次发现早白垩世叶肢介化石1属2种,包括:Diestheria yixianensis Chen,Diestheria longinqua Chen,植物化石5个属(种)Podozamites sp.,Equisetites sp.,Baiera sp.,Nilssonia sp.,Czekanowskia sp.。上述叶肢介化石均为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植物化石也是中生代晚三叠世—晚白垩世的常见分子,确定这套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划归巴音戈壁组。上述化石的发现,丰富了银额盆地中生代生物地层学研究内容,为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对比提供了最新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在原划寒武一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东部白垩纪含煤地层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的分布特点是西部含煤层多、厚度大,向东含煤层数量减少、厚度减薄,大型矿区也主要分布在西部。该区的含煤盆地多为向斜盆地,含煤情况比较好的大型矿井都在向斜的北翼,而向斜南翼基本没有形成较好的煤层。在含煤盆地内,距断陷中心较远且沉降幅度不大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聚煤条件,而在沉降幅度较大、沉积地层较厚的沉降中心地带反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可采煤层。含煤地层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本区成煤期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的演化历史。根据生物地层学证据,可将鸡西群和龙爪沟群进行对比,它们的时代无疑应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
非海相白垩系年代学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00年代初最早确定的白垩系定义起,白垩系就包括了海相和非海相白垩纪的地层和化石。白垩纪是一个全球性气候温暖、海平面高、构造和火山活动强烈的世界。此时,多块大陆分解,几乎所有海洋都已打开,形成了与现代相近的海陆分布的地理图案。这一变革导致了全球生物群的区域化,给全球对比带来了困难。白垩纪的全球年代地层表是主要依据菊石和微体生物(有孔虫和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化石,并与已完整建立的全球极性倒转年表和很多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相结合的产物。从孢粉到恐龙等各类非海相化石均已用于白垩纪生物地层学。此期专刊的特色是聚焦于区域或全球的孢粉(包括沟鞭藻)、大植物、甲壳类(包括叶肢介和介形类)、软体动物(包括腹足类和双壳类)和脊椎动物(包括硬躯体和足印)非海相白垩纪生物地层学和生物年代学。这些研究大大扩展了非海相白垩系对比的内容,并强调了将能取得更多进展的研究方向。非海相地层和化石群中直接夹有海相地层和化石的剖面/地区的非海相生物地层学更精确的研究,高分辨率的微体化石,特别是既出现于非海相又见于海相地层中的微体化石的微体生物地层学的进展,更多的直接与非海相生物地层学相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古地磁年龄的测试,非海相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和旋回地层学分析及与非海相生物地层学对比的化学地层学的发展等,均将促进全球非海相白垩纪地层时代和对比,甚至以国际地质时标为准绳的全球非海相白垩纪地层对比框架表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洁居纳卓组:西藏措勤地区的上新统岩石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于措勤县城一带的一套地层在1:100万日喀则幅区调中被划属上新统乌郁群,由下部火山岩和上部沉积岩组成。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中,根据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已将下部火山岩地层划归古新统的典中组,而上部的沉积地层中含圆笠虫等有孔虫化石应属下白垩统。在这一地区还新发现一套陆相碎屑地层,根据其岩性组合、ESR年龄值及区域地层对比,本文将其新命名为上新统洁居纳卓组。  相似文献   

19.
浙江白垩系上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浙江白垩系上部地层可划分为永康群、天台群和衢江群 ,长期以来 ,认为天台群和衢江群不整合覆于永康群之上。通过对代表性盆地岩石地层层序、古生物、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分析 ,发现三个群的下部地层 (馆头组、中戴组和天台盆地的塘上组 )为下白垩统 ,上部为上白垩统 ;天台盆地塘上组与仙居盆地小平田组为同物异名的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层 ,覆于小平田组之上的“塘上组”是两头塘组的下部层位 ;永康生物群和衢江生物群的主要生物化石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 ,但就两个生物群所涵盖的永康群和衢江群生物化石总体而言 ,其时代均应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永康群、天台群和衢江群是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时期的同期异相堆积 ,不存在相互叠覆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泰宁白垩纪红层盆地由朱口、梅口、龙安3个盆地组成,盆地内出露的岩石地层为沙县组和崇安组。近期工作,首次在龙安盆地沙县组采获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梅口盆地崇安组采获孢粉化石。根据植物化石及孢粉组合特征,沙县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相当于赛诺曼期-土仑期(Cenomanian-Turonian);崇安组为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康尼亚克期-马斯特里赫特期(Coniacian-Maastrichtian)。依据泰宁梅口盆地崇安组孢粉组合特征,建立晚白垩世晚期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 minor组合,以代表福建白垩纪第Ⅵ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