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用动植物油为原料制得的正十八碳胺(或十八碳第一胺,以下简称十八胺)为浮选 KCl的有效捕收剂。但动植物油多为民用油,如牛油、羊油、猪油、菜子油、棉子油……等。为适应钾肥工业的发展,特寻找十八胺的代用品。根据国内浮选药剂研制生产情况,选择了混合胺代替十八胺的路线。所谓混合胺是以石蜡氧化制取的合成脂肪酸(简称合脂酸),切取 C_(10-20)馏份(称皂用酸)为原料,经氮化脱水得腈,再加压氢化制得的混合脂肪伯胺(也叫第一胺,或叫合成混合胺,以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一九五八年,青海省察尔汉盐湖建立了察尔汉钾肥厂。其生产工艺是采用冷分解一洗涤法加工光卤石矿生产氯化钾。但由于该法氯化钾收率低,一九六○年后,曾试用全溶法加工光卤石制取氯化钾未获成功。一九六八年改用浮选法进行加工,目前生产能力已达2万吨/年。可是浮选法所得 KCl产品结晶细小,质量较低,易结块,不利于贮存,运输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前言浮选法生产工业氯化钾的工艺中,以脂肪族伯胺作为浮选捕收剂。其中最常用的为十八烷基胺。在生产过程中捕收剂最后大部分富集在产品氯化钾中。如产品作工业用(例如,用于电解法制取氢氧化钾的原料),少量有机胺的存在将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测定氯化钾产品少量脂肪胺。尾矿主要为氯化钠,如作食用,测定有机胺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美国矿业局与大盐湖矿物和化学公司提出了一种从约含6%K_2O 的大盐湖蒸发盐中富集钾盐的泡沫浮选法。主要为岩盐(NaCl)并带有少量钾盐镁矾(KCl·MgSO_4·2.7H_2O)和软钾镁矾(K_2SO_4·MgSO_4·6H_2O)的粗蒸发盐在饱和卤水溶液中调和,以便将不可浮的钾盐镁矾转化成可浮的矿物软钾镁矾。所得的软钾镁矾用中等分子量的脂肪酸进行选择性地浮选。连续的小规模中间厂试验表明:80%的钾可以从粗蒸发盐中回收到约含13%K_2O 的浮选精矿中。  相似文献   

5.
用差热分析和目测法重新测量了KF KCl系相图 ,差热分析和极限斜率法计算都证明KF在KCl中有显著的有限固溶度。据此对前人所作的KF KCl系熔盐溶液的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作了修正。分子动力学计算也证明 :在KCl一侧KF KCl系熔盐混合为弱放热过程 ,而不是前人根据KF KCl系无固溶度的假定所算出的吸热过程。我们的计算结果与Kleppa的精密量热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硫酸钾镁肥防结块剂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刚  王雪萍 《盐湖研究》2009,17(3):60-62
分析了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安"牌硫酸钾镁肥产品在生产和运输中产生的结块现象,针对硫酸钾镁肥产品产生结块的原因,开发研制了一种主要成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活性部分有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如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酸盐和脂肪酸铵盐等)的防结块剂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细粒高钠光卤石为原料,研究光卤石中的细粒氯化钠对氯化钾品位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光卤石中含有的细粒 NaCl会严重降低 KCl品位,细粒 NaCl浮选夹带不是导致 KCl品位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光卤石中的细粒 NaCl溶解速度较快,溶液中 NaCl浓度很快达到较高值,随溶液 MgCl2浓度不断升高,新生 NaCl晶体析出量增加, NaCl和 KCl之间的共生晶体数量增加,新生 KCl和 NaCl晶体之间的共生现象是导致 KCl品位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引言1958年以来,上海化工研究院和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先后曾对察尔汉地区进行过沟槽日晒光卤石矿和天然沉积光卤石矿经淡水分解后得到的粗钾用浮选法加工成精钾的试验研究。浮选过程基本上是在含 MgCl_2量  相似文献   

9.
王卫东 《盐湖研究》2006,14(4):38-39
293 K时测定了KCl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电导率,根据公式求得KCl的摩尔电导率λ值;应用Kohlrausch经验规则,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KCl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0=138.44(S.cm2.mol-1)。  相似文献   

10.
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浮选法除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青海察尔汗盐湖水采光卤石矿生产氯化钾工艺中浮选除钙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浮选法除钙率平均达88.16%,接近原矿的理论可除钙离子量91.58%。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 298 K下三元体系NaCl/KCl - PEG400 - H2O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相应的相图、密度-组成图和折光率-组成图。研究发现:298 K下,两个三元体系均无分层现象,只存在固液相平衡关系,其平衡相图由不饱和液相区(L)和一固一液区(S+L)构成。PEG400对NaCl、KCl有一定的盐析作用,随着溶液中PEG400含量不断增加单盐溶解度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使用多道能谱仪探测卤水中~(40)K放射出的γ射线,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得到卤水中钾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采用该测量方法,可提高钾盐生产企业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低品位固体钾矿溶解转化率与品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缺钾大国,探明的可溶性钾盐十分有限,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盐湖钾盐的聚集地,含水层骨架中含有数亿吨低品位固体钾矿,开发出这些低品位固体钾盐对增加国内钾肥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十年开发出低品位固体钾盐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方法,试验表明,固体钾盐的溶解转化率随固体钾品位的增加而增加,累计溶解转化率为56%~98%。该技术在柴达木多个盐湖得到推广应用,察尔汗盐湖保有固体钾盐达2.96×10~8 t,平均品位KCl为1.24%,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溶解转化率77%,可溶解转化出钾盐(KCl)约2.28×10~8 t,柴达木盆地盐湖保有3.43×10~8 t固体钾盐,平均品位KCl为1.25%,溶解转化率78%,可溶解转化出钾盐(KCl)2.68×10~8 t,大幅度增加了钾盐储备量。  相似文献   

14.
KF-862氯化钾防结块剂实际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玉龙  赵亮 《盐湖研究》2010,18(1):46-48
氯化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无机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氯化钾产品85%直接用作肥料,其余部分作为生产苛性钾、硫酸钾、硝酸钾和磷酸钾的原料。针对察尔汗盐湖生产的氯化钾产品,进行了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防结块问题试验研究,并给出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钾光卤石溶解和氯化钾结晶动力学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易溶性复盐钾光卤石(KCl·MgCl_2·6H_2O)的溶解机理及动力学。利用相图控制在固相光卤石饱和区的情况下研究改变温度、浓度、搅拌速度及成块压力对光卤石溶解过程的影响,发现MgCl_2、KCl首先以近相等的速度且出现KCl:MgCl_2的摩尔比值>1进入溶液,随后KCl从溶液中结晶出来。KCl在整个溶解过程中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以溶解为主导的过程和以结晶为主导的过程;在溶解时,MgCl_2受扩散控制,KCl属化学溶解过程,KCl结晶受扩散控制,获得了动力学的方程计算出MgCl_2的溶解活化能和KCl的溶解和结晶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L27(9×39)混合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天青石矿浮选的捕收剂和优化的工艺条件,具有试验次数少、考察因素充分的优点。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捕收剂种类和捕收剂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原矿来源和捕收剂种类对精矿品位的影响最大。通过试验选择出对天青石矿捕收效果好的捕收剂,即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单烷基磷酸酯,初步得到一些关键工艺条件:浮选时间(10~15 min)、叶轮转速(2 340 r/min)、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25%)和药剂与矿样的质量比(2∶1000)。  相似文献   

17.
食盐抗固结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结块的特性是影响食用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生产、销售与消费过程中的头痛问题。我国制盐企业防止盐粒结块的主要办法是向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对防止食盐结块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许多国家对食盐品质的严格要求,使得添加亚铁氰化钾防止食盐固结的方法受到了限制。通过实验,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结剂并确定添加量、添加方法,使产品具有了更好的防结块性和使用性,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用盐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地发现的钾盐主要是海相成因,即在海水盆地干化后期形成的。但是海水蒸发的物理化学并不认为钾石盐(KCl 和 NaCl)可以在任何条件下直接结晶出来,并且还要形成大量较次要的矿物硫镁矾(MgSO_4·H_2O)。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来解释这种反常现象。这种理论认为太阳蒸发的、封闭的海水盆地,经受了广泛的湖沼层理作用。正常结晶出的钾盐(如介稳溶解度关系所要求的那样)软钾镁矾(K_2SO_4·MgSO_4·6 H_2O),钾镁矾(K_2SO_4·MgSO_4·4 H_2O)和钾盐镁矾(KCl·MgSO_4·2.7 H_2O),当通过或留存在浓的下层卤水中时,则会转变成光卤石(KCl·MgCl_2·6 H_2 O);而光卤石在钾盐阶段盆地的最后淹没时,又转变成钾盐(KCl)。泻利盐(MgSO_4·7 H_2O)则是在较浅的地带于较冷的夜晚或冬季从卤水中结晶除掉的,并与光卤石中氯化镁溶出的同时最后从沉积中再溶解和冲洗出。因为岩盐(NaCl)是连续结晶出的,它将与光卤石一起发现,而且在最后的混合物中形成了钾石盐。由于这种沉积顺序的简单变化还可能形成其他的钾盐矿物或混合物。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常规浸取法和协同浸取法对青海某矿浮选尾矿进行浸铜的研究。使铜的浸取率由常规法的40%提高到协同浸取法的60—70%。这对于解决含结合氧化铜较高的金属尾矿的湿法冶金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常规浸取法和协同浸取法对青海某矿浮选尾矿进行浸铜的研究。使听浸取率由常规法的40%提高到协同浸取法的60% ̄70%。这对于解决含结合氧化铜较高的金属尾矿的湿法冶金无疑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