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鞍山地区太古宙地壳地构造演化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约占90%)和表壳岩(含铁岩系)组成。其中花岗岩包括铁加山花岗岩和弓长岭花岗岩,表壳岩由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绿泥石石英片岩组成。表壳岩沉积年龄大于3000Ma,铁架山花岗岩侵位于2900Ma,稍后却发生第一幕韧性变形,在铁架山花岗岩中发育了NE走向片麻理,在表壳岩中形成同斜被迫褶皱及轴面片理S1。2600Ma左右弓长岭花岗岩侵位,稍后又发生第二幕韧性变形,产生  相似文献   

2.
阜平地区的太古地壳,主要由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组成。变质表壳岩即阜平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下部叠卜安岩组;上部宋家口岩组。变质深成岩分为钠质和钾质两个系列。  相似文献   

3.
4.
鞍山地区的铁矿体主要处于三条巨大的韧性变形带中。在这些韧性变形带的形成过程中,组成铁矿体的磁铁石英岩经历了两次糜棱岩化作用的改造,早期磁铁矿为塑性变形,晚期磁铁矿为脆性变形,与此同时,在构造置换、剪切分异和流体参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磁铁石英岩中的条带状构造经历了两期从破坏到形成的旋回,组成条带的矿物组分重新迁移和分配,形成一系列反映其形成阶段和变形特点的条带状构造。  相似文献   

5.
孔兹岩系事件与太古宙地壳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兹岩系是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中较为常见的变质沉积岩石地层单位 ,它以富铝(含墨 )的矽线榴云片麻岩为特征 ,伴有石英岩、钙硅酸盐岩及富镁大理岩等组合而成的一套岩石地层。内蒙古大青山地区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之一 ,是对发育在该区的孔兹岩系进行了系统构造地层学研究 ,提出了由下至上三个岩层单位组成的地层序列 :即榴云片麻岩岩组、含黑榴云片麻岩岩组及大理岩岩组或透辉片麻岩岩组 ,下与兴和岩群的麻粒岩系 ,上与浅变质的古元古代美岱召岩群呈不整合接触。根据侵入孔兹岩系中的单斜辉石斜长角闪岩的Sm Nd同位素年龄 2 80 0Ma(杨振升等 ,另文发表 ) ,确定孔兹岩系时代应属中太古代 ,按区域太古宙地层构造格架 ,在大青山—乌拉山及色尔腾山地区孔兹岩系应位于新太古代色尔腾山群之下。大青山地区所建立的孔兹岩地层层序及其在太古宙地层系统中的位置 ,无疑对相邻地区高级变质区的岩石地层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联系到全球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中相当于孔兹岩系的组成分布的广泛性与其惊人的相似性 ,作者建议使用孔兹岩系事件一词来表达 350 0~ 2 80 0Ma时期地壳上曾经存在超洲际规模的克拉通大陆 ,这规模巨大的克拉通的富铝 (含黑 )碎屑岩—石英岩—碳酸盐岩 (钙硅酸盐 )的沉积事件 ,即孔兹岩系事  相似文献   

6.
辽东半岛较大面积出露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富含铁、铜、金等矿产资源。历经3.8 Ga始太古代最古老的奥长花岗岩就位,3.3~3.77 Ga古太古代多期变质深成杂岩就位和3 376~3 357 Ma表壳岩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其后为中太古代2 962~3 142 Ma两期花岗杂岩侵位和3.0 Ga表壳岩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构成了太古宙早期古陆核,此时构造造演化特点主要以垂直增生为主,并出现原始古洋盆;进入新太古代,原始陆壳裂解为3个古陆块。即:建平—龙岗微古陆块、绥中—鞍山—本溪微古陆块、城子坦微古陆块。3个古陆块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2 500~2 400 Ma)碰撞拼合,形成早期太古宙克拉通基底。  相似文献   

7.
孔兹岩系事件与太古宙地壳构造演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孔兹岩系是太古宙高级变质岩区中较为常见的变质沉积岩石的地层单位,它以富铝(含墨)的矽线榴云片麻岩为特征,伴有石英岩、钙硅酸盐岩及富镁大理岩等组合而成的一套岩石地层。内蒙古大青山地近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对发育在该区的孔兹岩系进行了系统构造地层学研究,提出了由下至上三个岩层单位组成的地层序列;即榴云片麻岩岩组、含黑榴云片麻岩岩组及大理岩岩组或透辉片麻岩岩组,下与兴和岩群的麻粒岩系,上与浅变质的古元古代美岱召岩群呈不整合接触。根据侵入孔兹岩系中的单斜辉石斜长角闪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2800Ma(杨振升等,另文发表),确定孔兹岩系时代应属中太古代,按区域太古宙地层构造格架,在大青山-乌拉山及色尔腾山地区孔兹岩系应位于新太古代色尔腾山群之下。大青山地区所建立的孔兹岩地层层序及其在太古宙地层系统中的位置,无疑对相邻地区高级变质区的岩石地层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联系到全球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中相当于孔兹岩系的组成分布的广泛性与其惊人的相似性,作者建议使用孔兹岩系事件一词来表达3500-2800Ma时期地壳上曾经存在超洲际规模的克拉通大陆,这规模巨大的克拉通的富铝(含黑)碎屑岩-石英岩-碳酸盐岩(钙硅酸盐)的沉积事件,即孔兹岩系事件。  相似文献   

8.
辽北太古宙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福元 《辽宁地质》1991,(2):148-157
  相似文献   

9.
10.
凡是关于早前寒武纪地球陆壳形成和演化的设想,必须能说明至少自35亿年以来相当大面积的地壳块段的独立的且在方向上具有连贯性运动的原因,这个运动的最小速度可与现代的运动相比。自刚性地壳块段产生以来,板块构造就控制了岩石圈的演化,这似乎是已为大家所承认,并且现在的一种推想即:是板块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而并不是基本机制有什么改变,决定了向目前的威尔逊旋回的非均变地壳演化。要有根据地恢复太古宙构造环境,存在着一些不定因素,它们系由这些原因所引起:可能使原始岩浆面貌消失的低温岩石蚀变;在产生双峰态的和钙碱性的组合中可能的物质源与溶融过程的多变;以及利用“初始”同位素特性鉴别岩石时存在的不一致性等。文中提出,岩浆板块底侵作用(underplating)在岩石圈生长中起了主要作用,同时认为,在地壳大规模分异期间的陆壳再造对太古宙来说要比大多数现时流行模式所承认的要重要得多。最先形成并被保存下来的陆壳被认为与冰岛的演化过程相类似,而后来的绿岩带的发育可能大部分是在大陆内进行的,随后遵循因地壳重新排列而导致的分裂—沉陷模式。大多数高级变质地体被认为比邻近的或上覆的绿岩组合要更老,并且是由于低角度的逆冲而被带至地表位置的。太古宙岩石圈的生长造成了稳定的克拉通它们在早元古宙几乎没有经受什么内部变形。不大稳定的地壳,通过在地壳重新堆积到转换剪切的范围内变化的机制,主要经由伸展又拉长的盆地形成物和对大规模变形起反应,“内硅铝”造山作用,最终会形成活动带。在局部地区,现代类型的汇聚板块边缘,大约在22亿年前就已变得可辨认了,而威尔逊旋回则是到晚元古宙期间才最后确立。  相似文献   

11.
1994年,由出版《前寒武纪研究》杂志(“PrecambrianResearch”)的著名出版社Blsevier推出了一部前寒武纪研究的新书:欣古亩地壳的演化》(“ArcheanCru-stalEvolution”)。该书不是一部个人的专著,而是由多位从事太古宙研究的学者分别执笔涉及太古宙各方面重大地质问题的文集,书的主编是著名地质学家K.C.Condie。全书计十二章,五百余页,篇幅较大。所涉及的内容有:科马提岩问题、太古宙绿岩带特征及构造环境、绿岩带随时间的演化、与绿岩带有关的沉积岩、太古宙克拉通、TTG成因、太古宙的花岗质深成岩、外长岩、高级区与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质调查和显微镜下观察方法,研究了辽南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包括上壳岩、古老片麻岩和变基性岩脉,它们在小黑山变质岩体中呈包体出现。上壳岩由黑云变粒岩、条带状闪石磁铁石英岩组成;古老片麻岩为条带状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变基性岩脉为斜长角闪岩和角闪石岩。上壳岩堆积之后有英云闪长岩侵位,基性脉侵位于上壳岩和英云闪长岩(古老片麻岩)。小黑山区太古宙岩石经历了2幕变形:D1幕变形主要表现为褶皱构造(DF1)、与褶皱轴面平行的面理(DS1)、矿物线理(DL1);D2幕变形在叠加褶皱作用下形成斜歪倾伏褶皱(DF2),面理和线理不发育。小黑山区太古宙变质岩中发育的变形序列、构造特征、变形特征、变质条件表明,这2幕构造形迹群属于中部构造相。D1幕变形形成逆冲推覆构造,D2幕变形形成第Ⅲ型叠加褶皱,它们都是在同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新资料的大量累积使得有可能对地壳的演化及地史时期决定其构造的作用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地壳的演化受下列因素制约:由于天然放射性元素源的减少而引起热流的逐渐降低、深部重力分异速度的降低、随地球-月球距离的增加而引起的地球潮汐规模  相似文献   

14.
吉南板石沟地区前寒武纪构造韧变序列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5万吉南板石沟幅地质填图,查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内发育一套韧变序列,前阜平旋 中构相;阜平旋回第一幕浅-中构相;阜平旋回第二幕中-浅构相;吕梁旋回早期浅构相;吕梁旋回晚期表-浅构相。各期面状构造特征韧变标志,反映出近东西向龙岗古陆核是由声望性-脆性、动向中稳定演化的一大产构造堆积体组成的。  相似文献   

15.
1∶5 万吉南板石沟幅地质填图,查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内发育一套韧变序列:前阜平旋回中构相;阜平旋回第一幕浅—中构相;阜平旋回第二幕中—浅构相;吕梁旋回早期浅构相;吕梁旋回晚期表—浅构相。各期面状构造特征性韧变标志,反映出近东西向龙岗古陆核是由韧性—脆性、由活动向稳定演化的一套构造堆积体组成的。  相似文献   

16.
鞍山陈台沟地区出露有大量太古宙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层状岩系,是研究太古代地壳形成与演化的经典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区岩石单元、构造特征研究,较系统地划分了岩石单元,具体分析了各单元组构及构造变形特征。细粒奥长花岗质糜棱岩、似斑状花岗质糜棱岩和中--细粒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古太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点,共同经历地壳中--深部层次的韧性变形改造。细粒奥长花岗岩为中太古代岩浆事件的产物,表现为非透入性的变形方式和部分韧--脆性形变组构。鞍山群层状变质岩石主要记录了新太古代中--浅部地壳层次的强烈变形事件。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就位,标志早期不同的构造变形作用在新太古代末期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太古宙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详细的构造-岩性填图研究表明,恒山变质区存在五台群的基底杂财,该区晚太古代-早元古宙经历了表壳岩形成-沉成岩体侵位事件,并且涉及多期构造变形(褶皱、剪切作用)较变质,其中,大规模近水平剪切变形造成基底杂岩的不同单位构造叠置和重熔。地质事件序列记录了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生长、分异的克拉通化过程及大陆裂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至少从3.3Ga起,大陆运动的速度就相当于其现今的最小平均速度,这一点毫无疑问地表明,前寒武纪的构造样式本质上相当干显生宙的板块构造,并受大陆板块边缘及内部的变形作用控制。然而,这些运动的详细机制仍然是一个值得争论的关键问题。对于早太古宙,印从4.2Ga前到大约3.9Ga期间,因为岩石圈既薄又软,不可能出现板块构造;但高温热流可能有利于全球热点活动,并伴有岩浆垂向增生的冰岛型大陆增长。大致在3.9~2.5Ga期间,形成了花岗岩-片麻岩-绿岩地体,伴生有大量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浆,其构造环境尚不清楚,但板块边缘和板内情形是可知的。绿岩和紧邻的、具潜水表壳岩组合夹层的高级变质正片麻岩,它们的变形型式表现出强烈的水平缩短作用和地壳堆叠作用。这可能起因于早在3.9Ga的碰撞作用和(或)旋转运动,并引起了重要的壳内熔融作用。至太古宙末,局部可能更早,地壳厚达35~50km或更多,大约在2.8~2.5Ga期间,非常高的全球地壳增生速度可能起因于与消减作用相关的侧向增生作用和板下强烈的岩浆垫托作用,最终导致形成大面积稳定的克拉通。大致在2.5~2.2Ga的早元古宙期间,全球明显缺乏大的构造和岩浆活动,这是由于精确年龄数据的缺乏而人为造成的;只是在局部地区,形成了陆内岩浆岩和岛弧型岩浆岩。约在2.1~1.8Ga发生的大面积全球性的地壳形成事件为最早的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提供了证据,许多岩浆岩,例如在加拿大Trans—Hudson造山带和芬兰西南部的Svecofennian,都具有岛弧型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且最近又发现了逆冲的蛇绿岩和蓝片岩组合。此外,元古宙还以长线型活动带为特征,但其起源和演化还处在探讨中。它们大都具有与显生宙碰撞带相当的构造特征,但澳大利亚和南非部分地区的一些元古宙活动带明显发生地壳的伸展作用,而不伴有岩石圈的分离,剥离作用和地壳俯冲作用导致了后继的收缩作用,从而引起造山带的变形作用。至元古宙末期,通过对岛弧增生作用、蛇绿岩消减作用、前陆逆冲作用、褶皱带和外来地体的认识,现代模式的板块构造证据越来越充足,这一构造环境在文献上最好的例子之一便是Arabian—Nubian地盾。虽然对现代板块构造组合是否能照搬到整个前寒武纪的构造样式中尚存疑虑,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早太古宙以来,全球地壳演化是受许多板块的运动控制的,它们经反复聚集而形成超大陆,然后再次分离。不过,在弄清如何解释现代大型地壳变形和起因之前,我们将不了解前寒武纪地壳构造的详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详细的构造-岩性填图研究表明,恒山变质岩区存在五台群的基底杂岩,该区晚太古代一早元古宙经历了表壳岩形成-深成岩体侵位事件,并且涉及多期构造变形(褶皱、剪切作用)与变质。其中,大规模近水平剪切变形造成基底杂岩的不同单位构造叠置和重熔。地质事件序列记录了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生长、分异的克拉通化过程及大陆裂谷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变质作用演化、构造变形作用演化方面探讨了处于冀东与密云之间的兴隆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