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廷儒  孔繁德 《地理研究》1986,5(2):105-106
早第三纪古新世本区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潮湿,地表风化剥蚀形成准平原化夷平面,其表面发育了红色风化壳,矿物颗粒没有经过搬运与分选,属原生残积风化壳类型.特征与目前南亚热带类似,生长热带、亚热带常绿林. 始新世初EW向断裂活跃,北部上升为丘陵山地,中部稳定,南部下沉为渤海盆地.中新世渤海盆地尚有火山喷发.达时北部某些河段下切与地壳抬升速度大致平衡,开始形成嵌入曲流,气候由始新世 的南亚热带演化至中、上新世为北亚热带.早更新世初NE向断裂活动,东西分异,柳江盆地形成.石河水系沿断裂袭夺扬河上游.山间河谷有棕灰色泥砾堆积.古生物资源反映当时已演化为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2.
红花尔基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东南部,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红花尔基盆地为大型断陷型含煤盆地,盆地的总体走向近北北东向。早白垩纪持续稳定的盆缘同沉积断裂活动与沉积补偿相对平衡,在长期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巨厚的煤层。盆地内的沉积岩层具明显的旋回特征,反映了在区域地质背景下盆地沉积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广东博罗县小金河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强  陈邦余 《热带地理》1995,15(4):350-361
本区计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科、532属、978种(包括变种、变型)。发现2新种,1新变种和3个广东新记录种。本区系的表征科为山茶科、壳斗科、桑科、芸香科、紫金牛科、樟科等,这些科大都是热带-亚热带分布式的,代表了本区系的性质。在属的地理成分中,本区以热带成分173属(占总数的35.2%)和热带-亚热带成分169属(占总数的34.4%)为主,说明了本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南亚热带特征。本区与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地域分异及综合自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纬度地带性使四川盆地呈现出亚热带景观,因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气流“死水区”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中亚热带北界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偏北三至四个纬度。盆南更具有南亚热带色彩。盆地内部非地带性分异,更使盆东、盆中、盆西的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及农事活动等具有鲜明的个性。 本区划将四川盆地划分为两个亚地带段、六个自然州和十四个自然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范围包括小秦岭山地的河南部分,三门峡盆地西段南半部和朱阳盆地。小秦岭山地是华山山脉的东延部分,西从省界一直近东西向延伸到灵宝以南,长达40多公里,南北两侧均以大断裂与盆地相邻,呈一反”S”型的断块构造隆起,成为河南最高山脉。其中最高峰老鸦岔为2413.8米。本区为汾渭地堑的组成部分,其反映内力作用的构造地貌十分典型,本文着重就这些构造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一、地质构造基础 小秦岭地区位于东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北缘,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褶带的西南端上;是华北陆台南缘,呈近东西向长轴状展布的前震旦纪古老地块。其中小秦岭纬向构造带与本区东部新华夏北东向构造带相交接,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局。小秦岭山地为一受侵入体破坏的复背斜构造:北侧三门峡盆地在本区受阶梯状断裂控制而形成了断陷盆地,南侧朱阳盆地受主干断裂影响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拗陷。  相似文献   

6.
以大连市金州七顶山、石河华农村和滨海假日花园红色风化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磁化率特征曲线。按照20 cm为间距在金州七顶山取样20个、50 cm为间距在石河华农村取样8个、20 cm为间距在滨海假日花园取样2个,进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的磁化率变化曲线均存在先增加而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难以得到相对统一的变化趋势,频率磁化率百分数变化曲线表现为相对一致的增加趋势,能够更清晰的反应红色风化壳成壤强度。辽南地区红色风化壳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同发育于新近纪。红色风化壳是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上覆黄土说明经历了热带或亚热带湿热气候随后变为干寒气候。  相似文献   

7.
中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庭颐 《地理学报》1996,51(3):224-229
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地区山多,高原广,垂直地带性的影响,给热量带的划分带来了困难,因为垂直气候都具有在该地区纬向气候带的基础上衍生而生的,因此,亚热带西部地区热量带的划分也应以纬向地带性为主,基带气候为中亚热带的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河谷仍应归属于中亚热带,青藏高原破坏了纬向地带性规律,其东侧应有一条亚热带西界,这一界线应是北、中、南亚热带遇到青藏高原后的中断界线,而不是北、中、南亚热带与青藏高原寒气候  相似文献   

8.
囊谦盆地晚始新世贡觉组厚层红色含膏盐粉砂质泥岩是研究青藏高原始新世古气候演化和含膏盐沉积环境的良好素材。采集囊谦盆地贡觉组约257 m含膏盐地层的碎屑沉积物,研究其粘土矿物成分和组合特征及气候与沉积环境变化。结果显示,粘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52.1%)为主,其次为绿泥石(8.1%)和高岭石(3.5%)。根据岩性特征及粘土矿物组合变化,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指示了暖湿—低盐度、冷干—高盐度、较暖湿—低盐度的气候和沉积环境。贡觉组气候与沉积环境受到青藏高原地区干湿交替变化大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宁盆地晚始新世泥岩地层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一套新生代(约55~17 Ma)地层,盆地内的水湾村附近出露的晚始新世石膏-红色泥岩旋回沉积序列,是研究晚始新世气候演变的理想地质记录。关于这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存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关于其中泥岩地层成因的争论颇多,主要有洪积扇远端沉积、咸水深湖沉积和风积成因3种观点,差别甚大,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沉积物的粒度可以用来反演其形成时的沉积动力及沉积环境,为了明确该段地层中泥岩的沉积环境,本研究选取水湾剖面代表性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粒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西宁盆地晚始新世泥岩沉积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类似,应为风积地层,而不是洪积扇远端或咸水深湖沉积。西宁盆地晚始新世风积地层的发现为盆地区域构造和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厂不浪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早白垩世明星沟火山断陷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地层简单,岩浆岩大致可划分两期,其中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密切相关。北西向大路-厂不浪断裂(F5)为本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带属容矿构造,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矿床成因类型属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低温热液脉型矿床。1、4号主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具有尖灭再现、膨缩现象。施工的ZK7-1号钻孔见到的4号矿体具厚度增大,品位变富的趋势,因此,深部找矿是本区未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