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GPS伪距观测值中发现径速偏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GPS伪距观测值中,发现存在着随测站和卫星距离变化而产生的系统偏差。经过严密、系统的计算,证明它是中自然现象。它的主要部分和径向速度一性关系。在卫星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大,在卫星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大,在卫星背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小,并呈负,偏差最大可达60m。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GPS接收机进行实时动态差分时,相位观测值周模糊度的实时确定比较困难;而利用伪距观测值求解位置虽不存在解算整周模糊度问题,但观测噪声较大,将相位和伪距联合起来处理,给予相位和伪距观测值不同的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法方程的病态性质,解算精度高于单纯的伪距差分,接近单纯的相位差分精度,同时给出了相位与伪距联合算法的数学模型和数值结果,并讨论了动态定位中的周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了多系统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然后,对不同组合模式(BDS、GPS、GLONASS、BDS/GPS、BDS/GLONASS、GPS/GLONASS和BDS/GPS/GLONASS)的单点定位进行解算和试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多系统(BDS/GPS/GLONASS)组合单点定位与单系统相比,多系统组合具有更多的可视卫星,从而获得了较小的PDOP值,随着截止高度角的增加,可见卫星数逐渐减少,定位精度也会随之降低.然而,在观测条件恶劣、截止高度角较大情况下,单系统和双系统定位精度都较差,三系统组合仍能获得比较好的定位精度,1 d内的定位精度均在10 m以下,优于GPS单点定位精度.使其在建筑物密集区、山区和卫星遮挡较为严重的恶劣条件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BDS-3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定位性能评估问题,本文基于MEGX机构发布的多系统多频跟踪站实测数据,分析了BDS-3与GPS、Galileo、QZSS双系统、三系统、四系统B1C、B2a兼容频率组合伪距单点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BDS-3多系统组合能有效改善BDS-3单系统卫星可见数与卫星空间几何构型,能有效降低BDS-3单系统伪距单点定位误差,并且能有效提升BDS-3单系统B1C与B2a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其中四系统组合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四系统组合伪距单点定位水平精度优于0.2 m,高程精度优于0.4 m,使BDS-3单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提升都在70%左右,可为今后研究BDS-3与其他系统组合定位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铁路高架桥桥墩的周期性分布将会在高铁地震波场的特殊频率中产生多普勒效应,同时还分析了这种多普勒效应对波场频谱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在河北省容城县实际高铁地震波场记录中得到了验证.研究还发现,具有显著多普勒效应的波场成分沿传播方向振动,且传播速度单一,显示这部分波场以P波震相为主.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测速方法,并对该地区沿铁轨的介质波速进行了尝试性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李瑞浩 《地震》1989,(6):61-62
我们知道,高精度重力测量中必须顾及弹性地球的潮汐变形对重力场的影响,这种改正一般要采用固体潮理论值乘上潮汐因子δ来实现,它已被人们所熟悉和采用。但是地球在引潮力作用下,两极出现永恒低潮区,赤道附近则出现永恒高潮区。也就是说,弹性地球的潮汐变形存在一个非周期性的系统变化,它是纬度的函数。它满足下面两个等式:  相似文献   

7.
GPS测量大气折射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兴 《中国地震》1998,14(1):21-30
在精密GPS测量中,大气折射改正误差是最大的误差源之一。研究大的射理论,建立更加符合实地的模型,推导精确的改正公式,已成为GPS测量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大层折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新的在气层模型,推导出新的更精确的折射改正公式。  相似文献   

8.
岩石的初动隐伏效应对波速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提高波速测量精度,关键是测准波的到时,对波形曲线的试验表明,随着测量装置放大倍数的增加,除了波的振幅增加之外,还观测到波的到时前移现象,这就给波速测量带来了较大误差,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就隐伏效应和量化误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是隐伏效应和量化误差的共同作用,引起了波的到时的不稳定,而问题的实质是整个测量系统的阻尼衰减,最后就提高波速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岩石摩擦滑动中声发射的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文涛  马瑾 《地震地质》1995,17(4):311-317
在双剪摩擦滑动实验中可观测到声发射的多普勒效应。对于单个声发射事件,顺断裂扩展方向上的探头可记录到较短周期的初动波半周期,而在断裂扩展反方向上的探头记录则反之,在扩展过程中,声发射前续波由初始破裂引起的前激波、声源破裂扩展的扩展相和停止相组成,显示出声源破裂有一由静到动的加速过程。而在时间序列上,声发射事件存在着3个阶段:较强声发射事件发生初期,前激波时间超前较长,停止相不明显,声发射源的破裂速度较慢;第二阶段停止相突出,扩展速度加快,前激波到时超前量减小;最后,在原初始半周期处叠加了较大振幅的高频波  相似文献   

10.
11.
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测定及其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全球主要地震机构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参数的速报和修订情况,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通过对比198个全球地震台站测定的面波震级和面波周期,得出如下结论:测定面波震级偏大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的东北方向,测定面波震级偏小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的西南和东南方向,面波周期偏小的台站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由于此次地震破裂方向是以北东向单侧破裂为主,且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震中东北方向振动加强,因此该方向上的面波震级偏大,地震烈度衰减慢;而震中西南方向的振动减弱,此方向面波震级偏小,地震烈度衰减快。从而造成地震烈度沿中央断裂带的北东方向衰减慢,而南西方向衰减快的特征分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本构破坏准则的探讨,选取Mohr-Coulomb等面积圆屈服理论作为模型的破坏准则,将岩体的c、(φ)值进行修正,使其更适合于软土地区浅埋偏压的小净距隧道,进而建立有限元三维弹塑性数值模型,对米家寨隧道空间效应进行模拟,研究软土体中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并对其双线隧道开挖面的合理间距作出分析.以米家寨隧道为例,开挖面对纵向20 m以内围岩具有一定的空间约束作用、30 m以内围岩具显著的空间约束作用且塑性应变较大,左右线隧道开挖面纵向合理间距应控制在30 m左右,通过Matlab计算机编程和再进行工地现场的监测,分析数据证实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为实际的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建立电离层层析(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模型反演电离层的结构,并探测和研究电离层的活动及其变化规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相位平滑伪距(Carrier Phase Smoothing Pseudorange, CPSP)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是两种主要的电离层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获取方式,但这两种方法对电离层层析的性能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利用欧洲区域2017年9月7、8两日的GNSS数据,分别基于CPSP和PPP获取TEC进行电离层层析反演并分析比较其精度,这两种反演方法分别称为CPSP-CIT和PPP-CIT.其结果显示,CPSP-CIT与测高仪之间的RMSE均值为0.9292×1011 el/m3、PPP-CIT与测高仪之间的RMSE均值为0.6915×101...  相似文献   

14.
以往得到的断层滑动速度函数是通过理论研究获得,其计算结果与地壳介质等因素有关.由于目前人们对地壳介质和震源机制研究的局限性,使得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高.在系统提出用多普勒效应计算断层滑动速度函数的基础上,以汶川地震余震为例计算了地震断层的滑动速度函数.结果表明,滑动速度函数具有迅速上升,相对缓慢下降的特点,与Hisacla的研究结果一致.用多普勒效应计算断层断层滑动速度函数的结果与地壳介质和震源机制无关,应该是一种有前途的计算地震断层滑动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淑兰  江在森 《地震》2004,24(10):98-102
着重介绍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西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磁绝对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情况。利用地磁场等变线大台距差值法,在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多年的震例总结,在震前几天到几个月有中短期、短临异常显示,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8.6mm/a 的速度向北东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7.
18.
GPS测量的广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测量是测量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全国测量技术大会也曾以此为题召开过多次研讨会。由于测量仪器的不断开发、改进和完善 ,GPS在防灾、建设和气象等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扩展。目前 ,国土地理院正在备置电子基准点 ,实时动态测量便成为中心话题。下面介绍包括将来 GPS的可能性在内的有关多种GPS测量应用的见解。1 下世纪 GPS测量展望基本测量中的 GPS测量始于 1992年的 2次基准点测量 ,1995年引进了临时基准点测量。目前 ,国土地理院以 2 5 km间距的均等密度在整个日本列岛布设了约 10 0 0个 GPS连续观测点 (电子基准点 )。这…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8.6mm/a 的速度向北东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