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2021,41(4):801-811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岩溶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综合岩溶地质调查结果,分析了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面塌陷分布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存在大面积的隐伏岩溶分布区,岩溶发育程度严重不均;区内岩溶发育往往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控制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内的夏茅、金沙洲和大坦沙3个典型重大岩溶塌陷区进行调查,结合现场情况和地质背景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3个地区的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金沙洲塌陷区的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大坦沙塌陷区受影响人数最多,而夏茅塌陷区受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2)覆盖型灰岩是引起3处塌陷的主要物质基础,各地岩溶在纵向上的规律及溶洞的发育各具特点,其中夏茅塌陷区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其余两地为中等―强发育;3)3个地区地质断裂普遍发育,断裂构造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断裂切割使岩石破碎,增加地下水与可溶岩的接触面积,同时地下水的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在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地段,岩溶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ArcGIS软件,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数据并结合已有成果,对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地区内的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孕灾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共计35处,其中发育滑坡20处,崩塌11处,泥石流1处,地裂缝2处,岩溶塌陷1处,以滑坡和崩塌为主。主要分布在纳雍县义中大河、扯瓜河及支流两岸陡斜坡地带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附近,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点集中发育在峡谷地貌、河流切割强烈的地区,以软质岩类和硬质岩夹软质岩类分布的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洛凡碳酸盐岩区地形地貌、地质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该区多层状岩溶模式及水文地质条件。洛凡地区整体地形南西高北东低,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断层构造南西-北东走向。地表及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影响,自南西至北东流向,地下水受碳酸盐岩多层岩溶的作用影响,明暗相间出露于地表,河流两岸出露不同地层及不同高程干涸溶洞,多数溶洞能见流水遗迹。该区碳酸岩溶区深部岩溶带地下水较丰富,分布极不均匀,深部地下水以洛凡河为该区排泄基准面沿四条伏流排泄于洛凡河;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缺乏,地下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包气带中,出露于其上泉点流量较小且季节性缺水。根据其含水层特征、水循环特征及水动力特征,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岩溶水系统及深部岩溶带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6.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的研究,对比不同的泉域或岩溶水系统中岩溶的发育与分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具有一致的岩溶形成模式,为逆冲断层带岩溶发育模式,与盆地东缘、南缘的岩溶形成模式不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本区可溶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在影响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中,构造为主导因素。本区南北向逆冲构造带呈东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但由于各地所处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地质体岩性、作用力强弱不一,各地的构造特征也有所差异,对岩溶水动力条件影响也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岩溶水动力特征。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区岩溶主要在每个南北向可熔岩条带中发育,并在靠近倒转向斜一侧发育强岩溶带。另外,在白垩系与奥陶系接触带发育古岩溶,往往形成富水带,使该古岩溶埋深几百米,仍形成富水带。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地区频繁发生岩溶塌陷,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查明岩溶塌陷区地下隐伏土洞或溶洞的空间分布形态十分重要。在城市岩溶塌陷区,通过二维地质雷达探测,较准确推断出隐伏岩溶的分布,但在外在干扰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探测精度明显降低。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提高了对外在干扰的分辨能力,较准确地推断出隐伏土洞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岩溶塌陷的监测和防治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溶区路桥基础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是目前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目前,对溶洞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塌陷发育机理及预防等定性评价方面,少见定量评价.在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地基中溶洞洞壁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判别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再利用莫尔一库仑强度准则对溶洞地基稳定性计算模型进行改进,最后,以沪蓉国道主干线K198 189.85花石板1#大桥桥基稳定性评价为例,验证了该改进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基础底面尺寸、埋深、溶洞洞体形状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溶洞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该类溶洞塌陷破坏的机理.研究表明,改进模型是可行的,基础底面尺寸越小、埋深越浅、洞形越尖、地下水位埋深越浅,溶洞稳定性系数越大,越有利于溶洞地基的稳定,且地下水位对溶洞稳定性影响较为敏感,地下水位小幅度下降就可能导致溶洞由稳定变为破坏失稳.因此在溶洞地基稳定性评价中,应重视定量评价,尤其是地下水环境下的溶洞地基,同时计算所得的溶洞基础最大尺寸、临界埋深、最大水位埋深对溶洞地基的治理与设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东碳酸盐溶洞发育的控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碳酸盐溶洞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两市。基岩岩性、地貌位置、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是该地区溶洞发育的主要控制因子。广泛分布于华南岩溶山区、多级台地、山间盆地的晚古生代厚层碳酸盐岩是溶洞发育的物质基础 ;充沛的降水和活动频繁的地下水是溶洞发育的动力因子 ;褶皱核部、近翼部以及深大断裂的两侧是溶洞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0.
以岩溶地貌发育的云南省师宗县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岩溶塌陷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值,并划分岩溶塌陷评估因子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岩溶塌陷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按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实例验证分析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求取的可行性,实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云南省师宗县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评估.结果显示:师宗县岩溶塌陷高易发区(4≤R≤5)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中部,占总面积的39.22%;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