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叠合型沉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四川盆地具有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盆山结构,二者的构造样式存在明显差异,对盆地及周缘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解析盆地及周缘地质构造,明确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样式;详细对比分析已有的地热勘查案例的异同性,提出了褶皱型、单斜型和褶皱—断裂复合型等3大类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构造成因模式;认为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与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1)频繁不均匀升降运动导致构造—沉积格局分异,控制着地热储盖层岩性、组合及区域展布;2)构造抬升形成的不整合面和古岩溶作用极大改善了地热储层的孔渗物性和流体输导能力,形成了优质的碳酸盐岩孔洞型热储;3)断裂可能是地下热水的补给通道和输导系统,亦或是阻隔屏障,取决于断裂类型和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4)地下热水易于沿具走滑分量断层和张性断层进行补给和输导。  相似文献   

2.
阜新盆地东梁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东梁区DR-1与DR-2地热井及以往地质资料,对控制本区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热储层、控热构造及盖层)作了研究后认为,该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受控于热储构造、热储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和盖层条件,而热储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及与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又决定了本区地下热水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是指在某一未来时间内能被经济而合理地取出来的地球表面以下的地下热能.其表现形式可为蒸汽、热水及高温岩体等。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以地下热水为主。地下热水形成需有热储层、盖层、流通通道及热源4个因素;可划分隆起带地下热水和沉降带地下热水2种成固类型。1地热资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些年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部分已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情况,对南阳市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南阳断陷盆地为“热盆”,南阳市位于“热盆”的边缘。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第三系及以下的砂砾岩沉积层和大理岩裂隙中。成因是在沉积盆地型地热径流传导基础上,叠加以沿深大断裂带深部热水(汽)上升对流和放射性蜕变热的附加值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热资源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对西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典型温泉开展野外调查、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地温温标与硅-焓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与地热资源赋存特征,评价了地热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热资源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通麦-通灯断裂、嘉黎-察隅活动断裂带三个水热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区内地下热水具有高温度、高TDS、高偏硅酸和偏硼酸含量等典型特征,符合理疗矿泉水认定标准,可作为理疗矿泉水开发应用。区内地下热水为大气降水起源,补给高程为4309~4988m,循环深度为1403~7202m,热储温度为65.5~303.2℃,受热对流影响,沿构造薄弱部位向上径流,接受72%~96%比例的冷水混合,于地表形成不同类型地热显示。区内地热能资源总量为173.42×1018J,可采地热能资源量为26.013×1018J;地热水资源总储量为2.191×1010m3,可采地热水资源量为3.286×109m3,现状开采系数仅0.86%~27.84%,极具开采潜力。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和集成应用措施与技术是该地区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淮南煤田地热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发育及地层组合关系,本文探讨了淮南煤田的地热分布、成因及所属地热资源类型(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由本区地下热水水质、同位素等测试结果,笔者对地下热水的形成水源、在储热层中温度、循环深度及热水的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及计算。并结合区内简易及稳态测温孔反映出的地温梯度及热水点抽水钻孔的实际情况,初步评价了淮南煤田的基础地热资源量。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聊城市东部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奎峰 《中国地质》2009,36(1):194-202
山东省聊城东部地热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质构造条件、热储地质条件都比较有利,是开发地热资源的有利地段.通过对已有钻探资料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聊城东部地热田属于岩溶裂隙层状传导型地热田,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为聊考断裂和茌平断裂,热储层主要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本区地热田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小,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并且根据开发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薇  王贵玲  刘峰  邢林啸  李曼 《中国地质》2019,46(2):255-26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点,对主要热储层分布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热储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是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约占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的89%,具有储集空间广、厚度大,地热资源热储类型多、储量大,赋存中低温地热水,资源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沉积盆地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一般由补给区HCO_3-Na型、HCO_3·Cl-Na型等低矿化水,逐渐过渡为Cl·HCO_3-Na型,最终到排泄区或封闭状态下变为Cl-Na型等高矿化水。沉积盆地中热盆地热资源储存量较大,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储存量的54%,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可开采量的59%,温盆地热资源储存量占到42%,可开采量占到40%,冷盆地热资源储存量仅占到4%,可开采量占到1%。应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回灌,保证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建立地热资源监测网。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郴州市地下热水资源的特征及储量,本文选取许家洞地区两个典型地热田,通过地热地质调查、水质测试等方法调查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地热流体场特征、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基于上述研究开展了许家洞地区地热资源储量的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地下热水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入渗地下水沿着断裂构造在深部循环过程中吸收隐伏岩体中的热能形成的;(2)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Ca·Na型或HCO3·SO4-Ca·Mg型,为低温、无色透明的弱碱性水;(3)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分入渗后主要沿区内发育的北东向断裂构造(F24、F7、F25、F8)运移到一定深度,地下水逐渐增温变成地下热水,在断裂交汇处沿着不均匀发育的岩溶裂隙系统向上运移,以温泉形式出露于地表;(4)研究区地下热水每年可提供热能约3.23×108MJ,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资源约1.18×104  相似文献   

10.
洪泽县老子山地热矿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老子山地热矿区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本地区地热资源受构造裂隙控制,属于深循环成因的浅埋型中低温地下热水资源,具备了地热资源系统的覆盖层、热储层、热源以及传热通道等条件,为进一步勘查和开发老子山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宗军  曹红  王敏  赵俐红 《地下水》2009,31(1):78-83
作为巨大的清洁能源,地热水资源已被大量开发及利用。但是清洁能源并不清洁,其由地下深处带到地表的一些化学物质等对地面环境势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即危害。在介绍了地热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及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特别是地面沉降、热污染及地热水资源衰减等,并分析了这些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机理。对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并为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勘查评价工作,提高利用效率等五余个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胡秀艳 《江苏地质》2014,38(2):339-342
江都区位于宁通隆起与苏北坳陷接合部,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开发利用前景。地热资源主要为传导型,分为孔隙型和岩溶裂隙型2个地热系统。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分为北部、中部及南部3个地热资源分区。北部以孔隙型为主,中部、南部以构造裂隙型为主。预测可采地热水资源总量约11.18万m3/d,地热水温度40~68℃。  相似文献   

13.
兀少波  邵睿涛 《地下水》2020,(1):112-115,282
扶风县城位于渭河盆地咸礼凸起西部,地热资源包括新生界碎屑岩类孔隙型地热资源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类岩溶型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条件较好。以扶风佛文化休闲产业园R2地热井为研究对象,采用钢齿牙轮钻头、PDC钻头和镶齿牙轮钻头分别对新生界松散地层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进行钻进,建立成井深度为1 900m的二级成井结构,对区域地热资源条件与成井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可知:该地热井取用的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热储层、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和下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层为目的层,取水段为923. 3~1 874. 2 m,经产能测试,该井抽水降深40. 8 m时,出水量64. 11 m^3/h,井口水温66℃。按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扶风县城地热资源属于较适宜开采区;地热资源温度分级属于热水,可用于采暖、理疗、洗浴、温室等;地热水中氟、偏硼酸、偏硅酸、氡等矿物含量具有医疗价值,其中氟含量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可命名为氟水,具有较高的理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甘肃陇东盆地属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包括西缘冲断带、天环向斜与东部斜坡带等次级地质构造单元,赋存白垩系自流盆地型地下热水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水,盆地内大地热流值普遍偏低。本文就平凉地热资源勘查和钻探验证的基础上,从区域地热地质构造、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地温场特征对地热赋存条件、影响温度的因素和热源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地热资源开发前景进行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酒东盆地是典型挤压造山型盆地,在以往石油勘探和水文地质普查中已发现有地下热水存在。肃州城区一带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和石油普查直流电测深资料重新解释,结合以往石油勘探成果,认为酒泉凹陷具备地热资源形成的储、盖、通、源条件,属中低温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具有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兰州市主城区勘查发现地热异常以来,先后实施了6眼热水井。根据热水水化学特征分析,兰州市城区地下热水以温热水和热水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热储层中可能含有石膏夹层;热水中多种微量组分均达到具有医疗价值的浓度,部分地热水井可作为锶型饮用矿泉水开发利用;地下热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以溶滤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保持原始的水—岩平衡状态,水质较好,人类对该区域地下热水基本无开采扰动。  相似文献   

17.
云南景洪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保珠 《地质与勘探》2011,47(5):929-934
景洪盆地隶属滇藏地热带之滇西中-高温地热区,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活动性断裂较为发育,拥有形成地热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表明,以澜沧江断裂(F1)为界,盆地内可划分出嘎洒-曼达-曼迈和曼贺蚌-曼养广东西两个地热田。西部地热田的热储层为临沧-勐海花岗岩体,东部热储层为南联山杂岩体。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区内地热资源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分析认为,锦州市辖区为高地温场区,地热资源主要赋存在1400m以下,深部热源是由地幔隆起地壳变薄热传导所致,区域构造体系控制了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分布,凡是深度超过1400m且赋存地下水资源的地方,都能形成地下热水资源。在充分分析区内岩石的含水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分布和赋存深度,探讨寻找地下热水的区段及其方向,为区内地热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山 《吉林地质》2014,(1):105-107
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水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利用水源热泵提取水中的热能,或用于空调制冷产生的能量转换。地下水源热泵地热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一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的新型能源,逐渐为人们认识,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条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问题,需发挥地质工作基础先行作用—积极拓展清洁能源领域,在大气治理行动中发挥作用。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主要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占总量的99%。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寒武-奥陶系,元古界。对京津冀地下热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是我省乃至京津冀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