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崔玉哲 《现代地质》2014,28(4):867-874
裂缝型储层是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复杂,识别难度大;然而裂缝形成机制和地震反射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采用蚂蚁追踪裂缝识别、吸收衰减属性分析和多属性聚合分析等技术对潜山储层进行预测,细化处理流程,多种预测相互印证,减少单一预测方法存在的多解性和局限性,提高了潜山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在辽河坳陷滩海区海月潜山裂缝型储层进行实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潜山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叠前裂缝预测方法主要针对垂缝和高角度缝,而川西新场须四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以低角度缝为主,叠前方法在本工区不再适用;而单一叠后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可靠性差,因此,笔者提出了一套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新方法:首先基于多属性聚类分析进行裂缝地震相分级,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多属性、多尺度裂缝综合定性预测;然后对滤掉基质相的曲率数据计算蚂蚁体,减小基质相对蚂蚁追踪的影响,从而得到能识别小尺度裂缝且裂缝形态更加清晰的高精度蚂蚁体;最后,基于高精度蚂蚁体建立三维裂缝模型,对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半定量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叠后资料的新一套裂缝综合预测思路在新场地区应用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低角度缝难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数据构造曲率属性预测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预测岩层裂缝发育与分布,利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在纵弯变形作用下地震数据构造曲率属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裂缝预测。具体方法是:利用petrel软件分析研究区的地震数据,追踪主要层面和断层并提取目标层面曲率和建立构造模型;考虑层面曲率对裂缝预测的局限性,通过“蚂蚁追踪”进一步提取目标层三维曲率属性而提取裂缝分布规律,将提取的裂缝与构造模型相结合。实例表明,上述方法可以简单、高效、全面地预测裂缝发育与分布,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等特点,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赋存于泥页岩及其砂岩夹层的裂缝、孔隙、有机质中,且裂缝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页岩气藏的品质和产量。储层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裂缝识别与预测的难度,且受限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以重庆渝东南地区为例,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波形相似性、倾角、方位角、曲率等信息,采用叠后三维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如相干体技术、蚂蚁自动追踪技术、最大曲率等属性综合识别与预测页岩气储层天然裂缝,并对比区域断裂特征、岩心识别、FMI测井解释的结果,认为叠后地震属性在页岩气储层裂缝识别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震资料进行裂缝带识别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的关键,而曲率属性反映了地下构造起伏特征,可间接地用于裂缝带的检测.为了进一步提高曲率属性提取精度,这里将基于三维表面旋转的分析方法与曲率属性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三维旋转曲率属性计算方法.首先在一个地震体的每个样本上,用以目标样本为中心的局部反射倾角拟合一个二次或...  相似文献   

6.
构造曲率与振幅曲率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曲率属性的分析对比,寻找适合研究区的曲率,从而提高解释的精度和效率。振幅曲率与构造曲率在数学上是相互独立的,通过对地震振幅数据的二阶微分求取可以得到振幅曲率属性。针对断层以及地质异常体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变化、扭曲、振幅突变等特征,利用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进行断层以及地质异常体的识别,同时总结了曲率属性在解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振幅曲率不但能反映构造特征,同时能够突出由地质因素造成的振幅差异,从而反映地质特点,对刻画地质体的轮廓、分层结构、断裂系统等非常有效。应用实例表明,曲率属性能够有效识别出断裂发育分布,利用振幅曲率断层的轨迹,沉积体边界刻画得清晰、连续,利于解释,可减少解释多解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曲率类属性,本文提出预测"裂缝发育带—裂缝发育方向—开启裂缝"的一套流程,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曲率运算预测裂缝型储层发育带;然后对曲率数据体计算玫瑰图属性,用成像测井的玫瑰图与曲率体计算的玫瑰图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裂缝的发育方向;根据裂缝发育方向优选2个主要裂缝发育的主方向,然后根据裂缝发育的主方向对曲率数据体计算2个主方向方位强度属性;将2个方位强度属性分别与产能交会,其中相关性较好的方位为裂缝的开启方位。上述方法在哈萨克K油田应用,预测了K油田区东部地区为缝洞型储层发育带,西部地区为裂缝型储层发育带;主要发育NE向和NW向两组裂缝,其中NE向裂缝北部地区开启性好,NW向裂缝南部地区开启性好;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2口钻井获得了商业油流。  相似文献   

8.
渤中26-6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品质受风化程度与裂缝发育共同控制,为实现储层评价与储量动用,形成基于断-貌双控的太古界潜山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潜山上覆地层时代关系与沉积厚度决定了潜山风化剥蚀程度,基于此通过古地貌恢复实现储层风化程度平面分区.印支期形成的近东-西向高角度断裂与印支至喜山期长期活动的边界正断层对油田裂缝发育起重要控制作用,基于Radon变换与蚂蚁体技术实现裂缝发育平面预测.以风化程度平面分区为低频,裂缝发育平面预测为高频,利用高阶小波变换技术实现高、低频信息有效融合,综合表征储层品质.基于融合属性将储层划分为I类、II-1类与II-2类,I类储层品质最佳,为东营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同时裂缝带发育区域. II-1类储层品质次之,为沙河街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同时裂缝带发育区域. II-2类与II-1类储层品质接近,为东营组地层沉积之前太古界潜山持续出露但裂缝带一般发育区域.分类结果与测井及测试资料认识吻合,指导建立了油田储量动用策略,证实基于风化及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开展地震储层预测,并基于属性融合方法实现结果综合的太古界潜山储层技术思路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地质勘探领域,蚂蚁属性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断裂系统的快速识别,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于三维地震数据提取的蚂蚁属性,不论是沿层切片(平面)还是剖面上往往显示杂乱无章,对断裂系统的刻画与地震同相轴的分布特征并不对应,致使实际应用效果较差。针对此普遍存在的现状,研发出一套蚂蚁体断层快速识别的技术系列:首先,根据地质目标,优化蚂蚁属性的终止标准值,应用蚂蚁细线体的信息素二值化技术使蚂蚁体聚焦和收敛;然后,通过断层自动分离对断面的尺度与偏角等参数进行分析,有效定义生成断面的规则及断面间的关系;最终,利用三维可视化平面-立体联立解释技术,直观判断出研究区断裂系统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断面细化编辑与调整,自动按所需间隔提取断棱数据,从而实现断层的自动追踪解释。通过应用此技术系列,在研究区断裂系统识别,尤其是大尺度断层快速自动追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了研究区断层解释格架。应用蚂蚁属性进行断层识别是一套技术系列,利用典型剖面进行试验、优化计算参数是关键,遵循这一思路计算出的全区蚂蚁属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断层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储层厚度薄,非均值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其储层发育受沉积、构造、成岩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勘探难度极大。以桃7区块马五31段为例,结合风化壳储层发育特点及储层段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应用现代体属性分析技术对古岩溶风化壳储层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其中包括应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提高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体曲率和蚂蚁追踪技术综合预测微断裂;应用地层切片及体融合技术精细刻画古岩溶沟槽。预测结果表明,现代体属性分析技术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风化壳储层精细描述,减少预测多解性。多种技术方法通过实钻井验证,吻合度较高,为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线性体密度是一种反映断裂裂缝带等线性构造密集程度的参数,最初用来分析探测矿产及能源赋存和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的构造条件,后用来预测现今岩溶系统中连接落水洞和岩溶泉的洞穴路径。针对目前地震属性预测洞道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反映断裂信息的蚂蚁追踪属性为基础,裂缝的各向异性和地层倾斜方位为约束条件的线性体密度法,在地震振幅属性预测洞道的基础上,通过线性体密度验证并修正该结果,使岩溶洞道的预测更准确且有据可循,最终将有效地指导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泸州页岩气区块位于四川盆地内南部,经历多期构造演化,不仅发育非常复杂的断裂,垂向上还发育多套滑脱层,因此构造具有多期次、多走向、多层系等特征。针对研究区的构造解释难点,集成了一套地震多属性技术组合,即地震多属性优选和属性融合技术辅助断层解释、构造异常值属性识别微构造、地震属性沿层切片技术分析构造时空演化特征、多次叠加蚂蚁追踪属性技术预测裂缝发育。应用该技术组合,完成了区内复杂断层的精细解释,有效刻画了微构造发育特征,捋清了区内的构造期次和展布,提高了裂缝预测精度,描述了裂缝发育特征,为下一步的平台部署提供坚实的数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Petrel和OpendTect两个软件平台,总结出一套在倾角和方位角控制下的蚂蚁体追踪技术,并在油田和煤田进行了微裂缝预测的实例研究。研究认为,蚂蚁体技术在油田勘探上能有效地识别普通方法显示不出的微裂缝,实现断裂系统精细分析和裂缝性储层的有效预测;而在煤田勘探中对小断裂有较好识别,并可对煤层导水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陈常乐  刘洋  刘财  汪春江 《世界地质》2011,30(4):660-665
中国的火山岩储层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尤其在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火山岩广泛发育,如何有效识别火山岩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属性是一种有效的储层特征分析工具,是研究火山岩空间分布的参数。频率、地震倾角和曲率等属性是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山岩的敏感特征。笔者提出利用局部地震属性方法,通过计算地震剖面的局部频率,在局部频率数据体上画出低频的区域范围,对同一剖面计算曲率,在曲率数据体上将高曲率值区域圈出,在地震剖面上将这两个区域进行叠置显示,能够自动识别出火山岩体的可能分布区域,为进一步识别火山岩储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震数据计算的地震曲率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属性,它与尺度不同的断层和裂缝密切相关。实验建立了在未知层位数据下的一种多尺度体曲率计算新技术,是基于相干算法的曲率联合计算新技术,利用相干算法寻找数据体中某一点与周围相干性最大的其他点形成一个局部曲面,在最小平方意义下进行曲面拟合,并采用窗口技术,再计算曲率就能得到不同尺度的体曲率。这种曲率联合计算技术,具有简单易实现、抗噪能力强和稳定好的特点,避免了层位数据拾取误差带来的影响,是曲率法的一种新发展,能为识别尺度不同的地质结构特征提供丰富信息。利用建立的基于相干算法的曲率联合计算技术,对海上W地区50km2的双方位地震数据进行了曲率计算,获得了T61和T62a储层的最大曲率和最小曲率等,T61和T62a储层的最大曲率和最小曲率等详尽地刻画了T61及T62a储层不同尺度的断层和裂缝以及裂缝对增加裂缝孔隙度的作用,为储层预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外YS1井区经历多期构造演化,发育的断裂具有多期次、多走向等特征,在已钻井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井漏。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方法,较难达到精细刻画断裂的要求,也难以捋清断裂期次和展布。针对研究区实际情况,引进蚂蚁追踪技术来进行裂缝预测,并通过降噪、增强连续性、突出断层边界、剔除假构造等手段提高裂缝预测的精度。首先对输入的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导向滤波和不连续探测等预处理,之后通过对比优选出蚂蚁追踪参数设置,最后进行产状控制下的蚂蚁追踪,得到一套高精度的蚂蚁追踪体。使用该数据体不但能辅助精细刻画断层展布,还为接下来的断裂期次发育分析和水平井位部署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渤海某区的潜山为碳酸盐岩地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该潜山埋藏深,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地质情况复杂且钻井较少,常规相干技术或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大尺度的裂缝发育带,但是对裂缝的精细刻画却无法做到。为此,作者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地震属性处理技术,针对研究区复杂的潜山裂缝进行了精细识别与刻画,为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裂缝对页岩储层的开发和勘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裂缝相关的储层参数有很多。通过研究这些与裂缝相关的储层参数,可以预测裂缝密度的分布和状态。介绍了利用曲率属性估算地应力的地震预测方法,根据预测裂缝密度的扩展曲率方法,选取某工区的裂缝型页岩储层对该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曲率属性进行地应力地震预测,可以评价地层中易于产生裂缝的区域,指导页岩储层的水力压裂开发。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单一测井或地震方法识别裂缝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了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基于岩石物理分析,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以及井点裂缝解释成果,建立了分层段测井井点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FISP)模型;以基于地质和测井多井解释结果划分的优质裂缝储层为判别依据,优选井旁道地震属性,以测井井点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为参照,构建了基于井旁道地震属性的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FISPSA)模型;建立了基于测井、地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储层裂缝预测技术路线和方法流程,实现了裂缝发育三维地震预测,形成了适用于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方法。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埕岛潜山油藏实际应用取得了与实钻裂缝吻合一致的预测效果,表明了基于井震裂缝识别敏感性参数模型的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在同类地区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检测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蚂蚁+RGB属性融合解释方法将基于颜色空间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引入属性分析中,克服了单一属性在准确反映地质体赋存形态及异常的不足。该解释方法对于突出各分频属性中能量近似区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突出共性、弱化差异。以淮北QD矿的解释为例,利用蚂蚁数据体提取了方差属性、倾角属性体、及相干属性体。通过比较,三种属性无论对大断层还是小断层,都存在着不足,如反映不清晰、或不连续等。将通过蚂蚁+RGB属性融合后,其断层在数据体上的形态与边界反映清晰。该项技术在该矿共解释断层149条,其中与常规解释一致的为99条,新解释断层50条。解释成果经矿方实际采掘验证,吻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