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方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沙漠化灾害是影响重大的全球性灾种之一,其危险度分区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分区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出发,制定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以此对我国北方的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进行了分区评价,共区分出15个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区,其中包括6个轻度危险度区、5个中度危险度区和4个重度危险度区,并对每个危险度区的基本概况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沙漠化危险度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6,16(2):127-131
利用文中建立的沙漠化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首次对我国沙漠化涉及的212个县的沙漠化危害进度进行了评价,结果其危险度为76个轻度、93个中度和43个重度。依据危险度对沙漠化未来发展程度的特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南省是中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对危险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内容。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为例,应用泥石流沟危险度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接着应用流域背景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在这些数据和已构建的东川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生成了以上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图,研究成果为东川城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牧交错带沙漠化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国定 《中国沙漠》1994,14(3):76-78
在农牧交错带沙漠化灾害遥感监测评价中,我们着手建立了沙漠化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就该系统已完成的研究与设计作简要论述,包括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查询、数据维护等模块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沙漠化灾害监测评价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类编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熙章  吴薇 《中国沙漠》1994,14(1):41-44
介绍本系统空间数据分类编码设计方案、原则及其特点,探索沙漠化灾害监测评价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途径,为沙漠化灾害信息的计算机存贮、管理、识别及提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沙漠化灾害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周龙 《中国沙漠》1993,13(4):14-19
论述了沙漠化灾害遥感信息增强、特征提取、信息分类等技术方法,建立了沙漠化灾害信息数据库,利用不同的数据接口可与地理信息系统(PC ARC/INFO)相连接,实现与各种专题要素的复合、匹配和更新,进行沙漠化灾害动态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引入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的概念,通过数学模型、实例计算和数据分析, 得到了定量的沙尘暴发生危险程度评价指标,并绘制了中国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 ①新疆南部地区沙尘暴发生的危险度最大(气象危险度最高达到4级),其次是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部分地区(气象危险度最高达到3级)。 ②大风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驱动力,每次沙尘天气过程中都伴随较强的风速,但是,沙尘暴天气过程越强,风速越大的现象并不明显。 ③通过绘制中国沙尘暴发生的气象危险度区划图,可以更好地刻画沙尘暴发生危险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也为沙尘暴预报和灾害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究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规划提供科学支持,对保障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防治及预警角度出发,根据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发生的机制,选取高程标准差、坡度、植被覆盖度、降水、河网密度、泥石流沟密度6个影响因子,以Arc GIS和IDRISI为平台,构建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多准则决策支持模型,完成了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图。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山洪灾害危险度与6个危险因子是函数关系。其中,高程标准差、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与危险度呈多项式分布,降水、河网密度和泥石流沟密度则与危险度成正相关性;河西走廊山洪灾害极高度危险区4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2%;高度危险区1383.7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4%;中度危险区2166.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6%;低度危险区154 787.6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01%;极低度危险区33 847.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07%。  相似文献   

10.
滑坡灾害评价原理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唐川  JorgGrunert 《地理学报》1998,53(B12):149-157
本文论述了用于建立判别和定量划分滑坡危险性和灾害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滑坡灾害评价程序包括四个层次:①基础信息分析;②精坡危险体评价;③滑坡危险性评价;④滑坡灾害评价。研究区选择在德国渡恩地区,评价结果表明大量复杂的信息能有效地通过GIS集成和分析,确定研究医滑坡危险性和灾害的等级并作出其分区图。本文由地貌学家提出的滑坡灾害评价为规划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对区域规划和建筑工程非常有价值的拄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沙漠化程度判定与分区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董玉祥  陈克龙 《中国沙漠》1995,15(2):170-174
依据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遵循综合性、主导性和县域完整性原则,制定了包括沙漠化土地占地率等6个评价指标的沙漠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利用最新数据对我国的沙漠化现有程度进行了程度判定与分区,共划分出8个轻度区、7个中度区和5个重度区。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扇形地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数学统计方法探讨了泥石流扇形地危险性评价方法,根据专家综合调查,确定了泥石流堆积厚度,最大石块粒径,扇面沟道位置,扇面纵比降和扇面糙率五个主导因子参与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应用德菲尔分析方法计算了和因子的权重,由此建立了泥石流扇形地危险度分区的简易模型。  相似文献   

13.
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乔建平  赵宇 《山地学报》2001,19(2):157-160
滑坡危险度区划是滑坡研究发展到一定深度所提出的新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既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评价理论体系,也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区划制图方法。因此,该项工作异常薄弱,这是造成预防不及时,措施不力,从而导致广泛、严重滑坡灾害的原因之一。滑坡危险度区划的主要目的是:①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②滑坡信息库;③评价区域滑坡的危险性;④提供标准化危险度区划图件;⑤减灾防灾的决策依据。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动态评述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度区划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区划分为四个步骤:1.单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制成图;2.复合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图;3.专项指标分级、分区,并作图;4.泥石流危险度指标分级、分区,并作成“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图”(见刊前).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评价基本理论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沙漠化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紧密联系。沙漠化研究内容决定其评价内容。沙漠化地图的合适信息负载量,决定各种比例尺的沙漠化评价指征的详细程度,也决定沙漠化分级数与分类数。分级数的下限是沙漠化允许值。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风灾害灾度和危险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祎萌  何清  李军  刘艳 《中国沙漠》2012,32(4):1025-1028
对新疆1980年到2000年的大风灾害信息和各地区县、市的统计年鉴及105个气象站53 a的资料进行分析。新疆的大风灾害事件多出现在夏季的5月和6月,这时候也正是新疆大风最多的时节。灾度分析得出新疆大风灾害均为轻灾,救灾以县级为主;并且各地区出现的最大灾度跟各地区出现的大风灾害事件的次数大体上一致,只有石河子市、巴州地区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危险度分析得出,新疆没有极重度危险地区,大部分属于中度危险地区。通过对新疆的大风灾害的灾度和危险度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并加以讨论,为各地州、县、市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防治大风灾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次生滑坡灾害的影响是震后较长时间里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对其开展敏感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取5.12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北部作为研究区,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提取地震滑坡信息,在全面分析滑坡与高程、坡度、坡向、岩性、断裂带、地震烈度以及水系等7个影响因子相关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信息量法与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灾害敏感性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极轻度、轻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危险5个级别,并对不同模型的适用性开展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模型在描述区域滑坡灾害危险度总体特征方面稍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雪崩危险指标是评价雪崩对公路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用已有资料对伊焉公路巩乃斯沟口至艾肯山隘段的雪崩危险指标进行了分段计算,结果表明,该路段雪崩危险指标在0.022-2.685范围内,与国外资料相比,属于小量级,其主要原因是车(人)流量小。同时,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该路段的雪崩危害史,进行了雪崩灾害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在该路段灾害程度划分图上。  相似文献   

20.
雪崩危险指标是评价雪崩对公路危害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用已有资料对伊焉公路巩乃斯沟口至艾肯山隘段的雪崩危险指标进行了分段计算,结果表明,该路段雪崩危险指标在0.022-2.685范围内,与国外资料相比,用于小量级,其主要原因是车(人)流量小。同时,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并结合该路段的雪崩危害史,进行了雪崩灾害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在该路段灾害程度划分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