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曲流河储层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微相级别,叠置点坝的划分对比研究还稍显薄弱。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出现不连续河间砂体、过井地震剖面的波形差异、平面上的砂体厚度差异等四个方面,有效地在复合河道中划分出单一河道。通过对砂体垂向沉积层序、砂体厚度分布及废弃河道位置的分析可以识别出点坝沉积;利用“砂顶泥岩厚度法”可以快速识别地下废弃河道,确定点坝沉积的边界;根据Leeder计算河流满岸宽度经验公式及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相关公式可以确定点坝沉积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针对研究区曲流河储层横向变化快,井少难以控制横向展布的问题,充分应用地震属性对曲流河河道的约束能力,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应用井-震结合研究该区储层展布规律。通过井与平面地震属性结合研究河道的展布方向及规律,利用连井剖面与地震属性剖面结合认识河道边界,进而掌握了曲流河河道在平面展布和纵向上叠合规律,明确了该区主力储层的发育特征,有效解决了井少条件下难以控制储层横向变化的问题,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该区的开发井部署。  相似文献   

3.
基于前人对无植物河道河相关系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本文遵循仙农熵(Shannon Entropy)理论,利用最大熵原理和变分法,给出考虑植物因子影响的河相关系系数动态表达式,并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所观测的数据对该公式进行敏感性分析和验证,得到比较满意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前人对无植物河道河相关系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本文遵循仙农熵(Shannon Entropy)理论,利用最大熵原理和变分法,给出考虑植物因子影响的河相关系系数动态表达式,并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所观测的数据对该公式进行敏感性分析和验证,得到比较满意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5.
河道体系是侵蚀和沉积物搬运的重要通道,控制了大陆边缘源汇体系中砂体总体的输送和分布格局,并可有效指示古代构造活动、物源供给、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等丰富地质信息。研究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钻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划分方法和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揭示了南海北部珠一坳陷早—中中新世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的类型和展布特征,并且以典型层序为例精细揭示了海平面变化控制下河道类型由辫状向曲流的转换。同时,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识别到多处异常下切现象,经研究可解释为辫状河道内的汇流冲刷,其典型特征为:① 下切深度局部增大;② 平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③ 内部为砂质充填。虽然汇流冲刷结构在地震剖面特征上与“传统”意义的下切谷极易混淆,但在沉积特征和成因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它的识别有助于避免层序界面的错误判别,并且其后期充填的河道砂体具有局限分布的特点,易于在后期海侵泥岩的覆盖下形成潜在的岩性圈闭新类型。  相似文献   

6.
以张村河堤岸整治工程为例,介绍了河道内蓄水构筑物的蓄水、溢流、美化及防洪等功能的创意设计,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体系;水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蓄水构筑物建成后能满足5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要求,小流量时,基本实现了蓄水建筑物间水面相连、过流动感和美学效果。张村河蓄水构筑物多功能设计概念将对北方间歇性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婷  张杰  王红霞  张晰  纪永刚 《海洋科学》2014,38(10):12-16
海冰边缘线是南极海冰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ENVI RA-2(ENVISAT Radar Altimeter 2)高度计数据开展了南极海冰边缘线提取方法研究。首先根据海冰和海水后向散射系数的不同,利用其各自方差对两者进行区分,获得了冰水分界线;其次通过ENVISAT-ASAR(ENVISAT-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和冰况图对提取的海冰边缘线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简要分析了误差存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度计数据在提取大范围海冰边缘线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块山西组山1、山2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东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山1、山2段发育了洪泛曲流河沉积体系,主要沉积微相有曲流河道、边滩、河漫滩、河道间等微相类型。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2沉积期:发育曲流流河道砂体,储层以褐色含砾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细砾岩为主,并且沉积期为近物源区的冲积平原河流相沉积,受潮湿气候及弱水动力沉积环境的影响,大面积发育河漫沼泽沉积,为煤层提供了温床,纵向上形成了3~5套煤层,物源供给相对充沛,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曲流河道块状砂体沉积;山西组山1沉积期: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广泛发育湿地河漫湖泊、河漫滩沉积。  相似文献   

9.
测井和录井资料表明于奇地区舒善河组具有褐色泥岩夹透镜状砂岩的富泥低弯度河特点,于奇西三维地震分频技术识别出了该组中部不同厚度的南北向直线状河道带的展布,其中40 Hz频率的振幅平面图反映了该层主河道带最大累加砂岩的展布,60 Hz和80 Hz频率的振幅平面图所反映的14.6 m及11 m左右的单河道砂岩展布与主河道位置相同,但宽度变窄。这些河道砂岩与雁列式断裂组合可望形成砂体断裂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10.
海水和淡水之间的显著电性差异使得直流电阻率法可用于识别和监测海水入侵。洋戴河平原不同海水入侵程度含水层,其电阻率呈现出显著分异,一般规律为:严重入侵(<5 Ω∙m),轻度入侵(5~13 Ω∙m),未入侵(13~150 Ω∙m)。结合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依靠含水层电阻率分布识别海水入侵。结果表明,洋戴河平原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进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由于农灌开采地下水导致6月海水入侵程度较为严重,3、11月海水入侵程度相对较弱。研究区滨海浅层地下咸水(微咸水)区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并向周围抽水灌溉区发展,其主要来源是海水沿河床入侵后形成的混合咸水以及灌溉回归水。现有的措施已经对海水入侵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但仍需加强典型地段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马杰 《海岸工程》2014,(2):45-51
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是当地港口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小清河河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研究了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的措施和主要方案。研究表明,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必须采用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办法;整治防沙堤宜采用双导堤;航道轴线采用北槽与南槽方案技术差别不大,应结合环保、海域使用等非航运条件综合确定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运动学模型 ,研究了弯曲急流控制参数为定常和发生周期扰动时的流体质点运动轨迹以及混沌现象的产生机制。发现弯曲急流控制参数为定常时 ,流体质点的运动为规则的周期运动 ;而控制参数发生扰动时 ,可以发生流体质点在不同特征区的穿行 ,流体质点的运动具有混沌特性。弯曲急流的相速、振幅发生周期扰动均可使流体质点的运动出现混沌特性。作者从运动学上对弯曲急流区的漂流浮标混沌特性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闽江河口地区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之传统的调查方法,利用遥惑技术进行岸线解译具有范围大、多时段、省时、省力以及快速等优点。根据多时相TM遥惑数据,对闽江河口地区岸线进行解译,结合20世纪60年代地形图和2001年海图,分析了河口地区河道演变情况.对河流岸线和浅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闽江口南部水道多呈淤积状态,北边水道则为弱侵蚀型岸线;南部水下浅滩有新发育,原有的浅滩面积有很大的扩展,北边水道变化较小;文章最后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广利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和河口航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获取了广利河口拦门沙水动力特征、海底地形和底质特征,对拦门沙的动态发育和波浪作用下拦门沙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广利河口的航道选择方案。分析结果认为,广利河槽外航道宜从东偏南向入海。  相似文献   

15.
大量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资料显示长江口外的广大海域分布着大量埋藏古河道,据区域浅层地质特征及地震相特征,可把研究区埋藏古河道断面划分为对称、不对称和复式三种类型;河道内充填的沉积物复杂多样;古河道主要存在于晚更新世晚期沉积层中。60个古河道断面串联成长180 km的古长江河系以及长64 km的古舟山河和长近100 km的古钱塘江河两条支流河道系。长江古河道宽深比较大,盛冰期时深切81~109 m,河底纵比降为0.82×10-4,平均古流量约为535.24 m3/s,最大断面的古流量为20 433.72 m3/s。按比降河宽法判别,当时古长江河道为辫状分汊河型。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外陆架区埋藏古河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资料显示长江口外的广大海域分布着大量埋藏古河道,据区域浅层地质特征及地震相特征,可把研究区埋藏古河道断面划分为对称、不对称和复式三种类型;河道内充填的沉积物复杂多样;古河道主要存在于晚更新世晚期沉积层中。60个古河道断面串联成长180km的古长江河系以及长64km的古舟山河和长近100km的古钱塘江河两条支流河道系。长江古河道宽深比较大,盛冰期时深切81~109m,河底纵比降为0.82×10-4,平均古流量约为535.24m3/s,最大断面的古流量为20433.72m3/s。按比降-河宽法判别,当时古长江河道为辫状分汊河型。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南港航道沙波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Innerspace449热敏式双频测深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长江口南港和南北槽主航道走航观测结果,确认南港(吴淞口以下)上段航道在洪季正常风况下存在尺度较大的沙波群,并对沙波的几何特征、形成条件、迁移速率以及台风后的变化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在统计的652个沙波中,平均和最大波长分别为21m和105m.平均和最大波高分别为0.8m和2.7m,波高和波长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沙波中72%为单一沙波,复合沙波的波长和沙波指数较大;单一沙波最大、最小和平均沙波指数分别为36.5、11.2和21.8(复合沙波最大可达69.3);随着沙波度的增大,沙波指数呈增大趋势;绝大多数沙波(波高<1m)是对称或近于对称的,但波高>1m的沙波通常向海倾斜.(2)沙波沉积物为分选好的细沙,Φ50为2.70.(3)沙波现场水流费劳德数Fr小于0.2,与某些理论相符而与某些水槽实验结果相冲突.(4)大潮和寻常潮一个涨(落)潮过程沙波来回迁移的距离约为1~5m;小潮期间沙波的迁移距离接近0;落潮迁移距离总是大于涨潮.(5)台风后沙波有被掩埋的迹象.结果包括:①沙质床底是形成沙波的重要基础.南北槽虽具有沙波形成的动力条件,但因最大浑浊带发育而造成淤泥质床底,故沙波不发育.②潮汐河口双向流环境下沙波的对称性较好,频繁的水动力变化使沙波的消长和迁移过程更加复杂,但沙波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与单向流河流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new methods of ship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GPS-R correlation power spectra. Both the principle and the algorithms for recognition are given in detail. The architecture of Doppler Delay Mapping Receiver (DDMR), signal-processing chain, and correlation power spectra discriminant of the reflected signals from the ship object are discussed. Real-time data collection campaigns were done near the sea at Sanya with the Doppler delay mapping receiver mounted on an airplane. Some prelimina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DMR could work well and can be used in ship object detecting.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库人工补给的模型研究--以大沽河地下水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地下水库在丰水季节获得足够补给,利用Visual Modflow 软件,在分析地下水库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概化出该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准三维地下水水流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对地下水库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拟合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模拟出的地下水流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利用校正好的模型,分析了橡胶坝渗漏补给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针对橡胶坝的补给,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坝内蓄水因工业开采而激发的渗漏补给量.结果显示,橡胶坝的渗漏补给量在枯水期(2~5月份)逐渐增大,而在平水期(9~12月份)逐渐减小;激发补给量与激发开采量的比值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随着激增补给量的迅速增大,激发补给量与开采增加量的比值随工业开采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说明傍橡胶坝取水可使更多的地表水入渗补充地下水,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