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地质前沿》1994,(7):F004-F004
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调查船已于5月8日从广州启航再赴东太平洋海域,开始了“八五”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开发计划的第三个航次--DY85-3航次的航行。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16—30日,中法合作"南海深部环流CIRCEA"航次(又称MD190航次)在南海北部海域顺利实施。该航次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合作,共同出资,利用法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季风环流、沉积构造以及丰富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航线固定的考察航次进行持续观测以及逐年数据积累.自2004年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设置了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这对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地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推动重大成果产出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2004-2010年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考察的进展及成果,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考察的主要方向,期望更多单位及科学家积极参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考察.  相似文献   

4.
因为北太平洋对北美洲西部的气候有强烈影响 ,所以研究加利福尼亚边缘的大陆和海洋常见地层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没有高分辨率的常见区域地层 ,就很难描述从全球冰量影响中分辨出的北太平洋区域影响的重要性。直到ODP167航次 ,开发这种地层才被缺乏恰当的更新世海洋沉积物所限制。ODP167航次中高沉积速率剖面的连续恢复使运用海洋氧同位素地层学定标陆源层序成为可能。对ODP167航次的沉积物运用了各种技术将海洋和陆地两者联系起来 ,这些技术包括 :对ODP沉积物运用氧同位素地层学来定年回收火山灰层、经氧同位素校正的花…  相似文献   

5.
海洋钻探计划 1 95航次业已结束 ,并于2 0 0 1年 5月停靠中国台湾基隆港进行补给、保养以及 1 96航次人员的更换等。1 95航次任务是在西太平洋台湾东北海域、南冲绳海槽 RS— 1钻位钻 3口井 ,最深钻孔岩心深度达 41 0 km,3口钻孔的岩心总长超过 60 0 km。此航次是首次在台湾邻近海域钻探 ,所钻岩心将首次揭示 :( 1 )过去 2 Ma以来西太平洋黑潮的变化史 ;( 2 )南冲绳海槽南端张裂史 ;( 3 )台湾东北及东海陆架近 2 Ma以来的环境变迁史海洋钻探计划信息@陈颐亨…  相似文献   

6.
航次报告(voyage report)是海洋学科出海科学考察过程和科学数据生产过程的纪实性原始记录,可为日后查询、统计、溯源、分析问题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改善航次报告的提交与评审工作目前基本全部由人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和出错率高的现状,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的航次报告管理系...  相似文献   

7.
国际 Argo 计划由“核心 Argo”向“全球 Argo”的拓展和国产北斗剖面浮标的成功研制,为西北太平洋重要边缘海———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介绍了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的总体设计,以及利用相关调查航次在南海布放了首批北斗剖面浮标,初步建立了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 此外,利用调查航次获得的船载 CTD 和实验室盐度计分析结果以及周边海域历史资料验证了国产北斗剖面浮标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9月航次,在船上对35个样品进行了pH、Eh、Fe^3 /Fe^2 等项目的现场测定。在室内对6月和9月航次的样品进行了CaCO3、CaO、MgO、Fe2O3、MnO、P2O5、有机碳等项目的测定。分析方法均按海洋调查规范第四分册《海洋地质调查》(1975)进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海洋调查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分别对海洋调查项目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化描述,其中准备阶段包括成立调查项目工作小组、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编写调查项目质量保障方案和组织航前海试,实施阶段包括制订航次实施计划和质量保障计划以及开展航前、航中和航后检查;提出内业分析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并对调查航次结束后质量控制的报告和资料成果的归档进行说明,为我国规范化开展海洋调查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9月航次,在船上对35个样品进行了pH、Eh、Fe~(3+)/Fe~(2+)等项目的现场测定。在室内对6月和9月航次的样品进行了CaCO_3、CaO、MgO、Fe_2O_3、MnO、P_2O_5、有机磷等项目的测定。分析方法均按海洋调查规范第四分册《海洋地质调查》(1975)进行。  相似文献   

11.
海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精确的数据,然而各种海洋观测仪器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作业难免产生测量误差,导致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实时(或延时)质量控制。中国Argo计划在搭载多个航次布放剖面浮标的同时,对航次中获取的船载CTD(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仪观测资料、自动剖面浮标观测资料以及实验室高精度盐度计测量数据进行了实时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实验室高精度盐度计对现场观测数据尤其是船载CTD仪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于温盐数据(特别是深层)的实时/延时校正非常重要;如某航次未经标定的船载CTD仪所测1000dbar以深范围内海水盐度,与实验室高精度盐度计的差值达到±0.1左右,远远落后于国内海洋调查规范对盐度准确度±0.02的一级测量要求,该具体实例更加突显了船载CTD仪在航次前后送往权威部门进行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每个航次获取的CTD资料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进行深海大洋船载CTD仪观测时要进行现场实验室高精度盐度计的质量控制工作及比对试验,以提高我国深海大洋观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海洋高技术发展打造了坚实基础。海上试验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体现海洋强国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成为各沿海国家竞相发展的一项海洋科技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规范化海上试验平台和体系不断优化,制定了一系列海试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完善了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为航次管理、航次船时共享提供了保障。本文从海上试验平台、船时共享平台和制度规范等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在"十三五"期间的总体进展,分析了我国规范化海试工作中有待提升的5个方面,并结合发展需要围绕多试验平台协作试验机制探索、试验场体系完善等工作提出了后续建设考虑。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7,(1):5-5
《中国海洋报》消息,12月20日,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简称“908专项”)水体环境冬季航次准同步调查任务在沿海全面展开。近海海洋水体环境调查是“908专项”中最重要的综合调查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开展我国近海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  相似文献   

14.
“八五”期间,地矿部,海洋地质系统科技人员完成国家攻关项目(课题)5项、大洋专项3项、国家南极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3个、部局级项目22项及大批省市级和横向科技项目;大洋调查3个航次、南极调查1个航次、南沙和东海综合地质调查3个航次;获国家自然科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勘查一等奖1项、找矿二等奖2项、勘查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18日下午4时,"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经过108天连续奋战,完成返航途中的最后一个环境监测站的作业。这标志着"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了大洋第27航次的科考任务。"海洋六号"船于6月2日起航,整个航次历时119天,航行1.2万海里,共分3个航段。全体科考队员经受了8个热带气旋的袭扰,克服了作业海区海况差、远离祖国大陆等困难,出色完成了为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特定海区海山富钴结壳和富钴结核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项目对国家"十三五"自主研发海洋仪器设备海上试验的线上管理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个规范化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呈现了规范化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功能、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根据规范化海上试验的主要环节,合理划分用户角色和系统功能,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基于J2EE技术体系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开发了适用于规范化海上试验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船时需求汇总分析、航次发布、课题维护等功能,加强和完善了海上试验大纲评审、航次申请、海试回航验收的一体化流程。规范化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规范化海上试验组织方落实海上试验航次计划和海上试验移动平台,确定航次参试课题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海上试验平台资源,实现航次的开放和共享,为推进"十三五"期间规范化海上试验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IODP360航次是一个多期钻井项目的第一个航次(slomo-1),旨在钻透超慢扩张的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地壳/地幔边界,研究莫霍地震不连续性(莫霍面)的性质。该航次预计钻至1 300m可达下地壳的辉长岩,穿透地壳-地幔过渡的大量橄榄岩的可能性不大。钻井位于亚特兰蒂斯滩的亚特兰蒂斯II东翼的一个海蚀平台上。以前的钻井和图件表明亚特兰蒂斯滩是一个大型的海洋核杂岩复合物,海洋滑脱断层下盘是深部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剥蚀出露的一个构造窗。亚特兰蒂斯滩最浅的部分水深700m,包括一个25km2边缘为薄  相似文献   

18.
本次综合调查共计四个航次,海洋沉积调查参加了第一(6月)、第二(9月)航次,本章只限于表层沉积物的取样及拖网取样。在现场进行了pH、Eh、Fe~(3+)/Fe~(2+)的测定。由于测定过程中样品与空气接触达半小时以上,Eh值受歪曲。  相似文献   

19.
海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千米潜标测流系统,于今年四月初至五月底在南中国海(N19°,E113°30′附近)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布放回收试验。试验共分三个航次进行,第一航次是在向阳红14号调查船上对本所研制的释放器进行可靠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器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6月22-24日,IODP 344航次(哥斯达黎加发震带,CRISP)第二次航次后会议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12个国家的40余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IODP办公室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同济大学赵西西教授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