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朱海红 《地理教学》2007,(12):25-26
一、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法制教育的元素,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知道几部法律的名称,记住几条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红芳 《地理教学》2014,(20):36-38
在新课改形式下,让地理课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形成高效的地理课堂。以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氛围营造,到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等的巧妙设计,构建快乐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3.
地理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把课改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谢军 《地理教学》1998,(6):32-32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能合理地引用成语,能起到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既不是一门历史课,也不是一门社会课,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社会、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知识。而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知识,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人文地理,而且知识量比重又很小。但是,纵观教材的整体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夯实学生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既不要拔高,又不要过分拓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雷 《地理教学》2014,(2):63-64
正一、幸福课堂应该秉持"快乐大本营"的快乐理念和生活理念人不能没有灵魂,教学不能没有理念。教学改革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而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牢固树立快乐观、幸福观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构建的幸福课堂。"黄河的治理"一课,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其核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交流、有互动、有碰撞、有生成、还有延伸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充满激情的,是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课堂。打造这样的一种新型课堂,主要环节在教师,  相似文献   

8.
黄雷 《地理教学》2015,(1):32-34,20
一、教学立意唐代画家张彦远认为:"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呢?"农业"一节究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笔者起初的设想是"站在系统的高度,纳入知识的海洋"来设计本节课的。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精心创设了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建构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块,培植学生对地理的好奇之心,对地理思想和观点的探究之意,对地理课堂的享受之乐,是我们对本节课  相似文献   

9.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既包括地理教师教的行为,也包括学生学的行为。如果单从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来看,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汪红艳 《地理教学》2014,(12):47-50
从电子白板、三维GIS地理案例、数字星球系统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归纳得出结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恰当地整合,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创设高仿真的地理学习背景,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包鹰 《地理教学》2008,(4):22-23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地理试卷、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学生应试有效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组织教师编辑出版了《地理学的探索与耕耘——刘南威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以庆贺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刘南威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该纪念文集由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协名誉主席、原广东省科学院院长谢先德教授撰写序言,华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与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融合,使得地理教育活动的方式与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屏幕上出现了标准、规范的字迹,丰富形象的符号、精美的图形等,给学生感官上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但是纵观目前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有些问题不容忽视,不少人逐渐形成一种片面的认知方式和评价机制:凡是不用多媒体的地理公开课都是传统的、守旧的;凡是不用多媒体的地理示范课和观摩课都不具示范性和现代性;凡是不用多媒体的地理优质课都不是“优质”的。  相似文献   

14.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11,(11):56-57
中考地理试卷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主干知识,贴近教学实际。试卷主要考查初中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也是重点和难点。二是难度适中,注重能力,梯度明显。地理试题难度适中,题目内部及题组之间均设置了一定的梯度,试题平和。三是以热点为背景,综合题没有回避所谓的“热点”。试题的设置不是“就热点考热点”,而是以热点区域或热点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热点区域的综合地理特征、人地关系,坚持中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今年地理中考主要有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15.
郭万里 《地理教学》2011,(12):39-40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教师有目的的激趣生疑、激思导学、激潜提能,是教师带有策略与技巧性的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推动着地理课堂教学的进程,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胡海侠  吴祺 《地理教学》2011,(13):17-20
洋流的成因和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历来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洋流的成因并非孤立的,而是多种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密切相关,其流向受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及季风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高级地理思维水平,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置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主要由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部分组成,由于这三块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各不相同,教师在提问设计时应该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郑明进 《地理教学》2009,(8):32-33,4
基于课例研究的地理区级教研活动,以地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实际的例子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通过活动的开展,实现同建互助,专业引领,使教师体会和领悟具体的教学课例所蕴含的课程发展理念,真正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于课例研究的地理区级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福俊 《地理教学》2011,(13):36-37
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形象直观的地理板图在辅助地理教学及改进教学方法上,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广泛的实用性。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画板图讲知识、谈规律,运用板图方便讲授、便于理解,所以有人说“板图始终是支撑地理课堂教学的‘骨架’。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适当地以板图板画辅助教学,那么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要充分地理解一门学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查阅和渗透地理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教材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发现过程,明确地理学习的内容不是机械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的、并在人类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