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文化是指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体现的一种教学状态,如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精神风貌等。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因此,智慧型教师既关注根据学科内容科学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许多教师已经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不能只强调讲授,必要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中有些小组互动形式看似热闹,但效果并不好,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互动而互动.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成为当下地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教师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如何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以高二年级新授课(选修地理班)中的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常常是通过双方“说话”而实现的。即不但教师要说话,而且学生也要说话,才能实现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曾参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很有感触。一、多思考一些课标课标是新教材的灵魂,它规定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中有课标,才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将课标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心中有课标,才能与教材作者进行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学的一切都是设置好的,有一份完整的教案,教学目标是设置好的,每个教学环节设置几分钟,突破重点难点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叫几个学生回答,最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教学都是围绕教师如何教展开的,却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在教师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6.
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课堂提问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呢?地理上讲到节水技术时有一种叫“滴灌”技术,其实在课堂提问中,我们可以借鉴“滴灌”的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味。 相似文献
9.
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为此,笔在实践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的地理课堂,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舞台。相比教师按照教参或教案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行为的传统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变数。它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教育智慧,时刻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让课堂显现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立足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本分,而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则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充分体现。笔者这里所说地理课堂的“实”是指常规教学,一般教学,教师操作起来方便,如参照教科书,或者从网上下载几个案例,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是瞬间产生的一种思维反应。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故没有(或不能)按原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授课,由教师随机自由地组织教学,或者是课堂上的即时信息或突发事件创造了一种最佳教育契机,促使教师变通性、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这便是“即兴”教学。教师根据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生求知欲望、自我实现欲望、审美欲望和创新欲望等表现,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乃至可能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习,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进行议论、评论或辩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最近,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学效益。课堂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展现教师智慧的场所。新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6.
17.
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然而,许多地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或只被用在教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人,或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运用了很多互不相干的情境。对此,我们认为,若能让某一教学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在逐步地扩展这种情境内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改形势,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只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教育家布鲁姆的这席话告诉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永恒的。实际地理教学不应该仅有教师的预设与实施,还应该有学生的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两者相辅相成,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传统教学是预设导向的课程,提倡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按部就班、原封不动地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乡土地名文化教育,通过地名文化中传说和故事反映生活面貌的本真。这样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情绪,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