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GIS的梁北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60%的煤矿不同程度地受到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威胁,尤其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水量大、水压高,已经发生多次重大突水事故.底板突水的控制因素很多,主要有矿山压力、含水层水压、隔水层阻水能力、原始导高、构造复杂程度等,本文以梁北煤矿突水为例,在分析矿井突水因素基础上,综合选取上述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定量化,利用ArcGIS平台,构建了底板突水危险性多因素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在现有疏水降压条件下,从2008年8月,矿井东部采区11111,11151,21031工作面由中等危险区转为安全区.疏水降压取得显著效果.研究表明,GIS可在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栖霞滑石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以及63线井-200中段工作面发生矿井突水造成的灾害分析,综合研究分析了矿井突水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井突水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人类干扰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系统化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分析的模式,通过GIS网格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多属性特征分析,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以网格单元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带压开采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影响等多个因素影响,而底板富水性是突水与否的前提,掌握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无疑是分析评价突水危险的关键,不同的矿井甚至不同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差异较大,因此即使同等地质条件也会出现差异性突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及构造带富水性,结合突水因素分析评价底板危险性对安全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屯煤矿17煤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底板奥灰突水问题,应用模糊突水系数法和无量纲信息融合法进行综合预测评价。评价结果确定了17煤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和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突水危险区主要在矿区的东北部,安全区在矿区的西部边界位置,其余地区为突水较危险区;采深和含水层水压为17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滨湖煤矿16煤开采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涌(突)水现象,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全面分析16煤开采的充水条件,才能排查出水患威胁的各种原因,从而制订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对保障滨湖煤矿16煤层的安全顺利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对滕县煤田其他煤矿16煤的开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依据生态脆弱性的内涵与成因,针对江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GIS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生态脆弱度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该省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85.36%,低度脆弱面积占14.64%,整体上属中度脆弱区;脆弱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五河上游山区大多属于强中度或中中度脆弱区,五河中下游丘陵地区大多属于弱中度脆弱区;而低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平原区和吉泰盆地。研究结果揭示了江西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导致生态脆弱性的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其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矿区各类水体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研究,阐述了地表水与矿井各开采水平及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矿井上覆白垩系砾岩含水层与73003#突水点的联系.研究表明: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及其他开采水平差异较大,而与白垩系砾岩水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相似.根据同位素、水化学特征及混合计算发现,突水点的水是白垩系地下水与第四系地下水的混合,且自垩系砾岩水占67%,占主导作用;矿井突水通道为活化的F1断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木瓜矿矿井突水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该矿突水原因是9号煤层采空导致地面变形,从而产生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地表解冻后浅水层顺地裂缝与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带孔隙水、裂隙岩溃入采空区,造成具水溶水一起.  相似文献   

10.
水害已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不仅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还会给煤矿的经济造成重要的损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影响因素较大,使得水害的类型繁多,特别是对隐伏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能力不足,使其成为了矿井水害的重要导水通道。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发生突水灾害,虽然该区域位于三维地震范围内,但受地震技术手段的限制,3煤层之下岩煤层分辨率很低,三维地震精细报告及井下瞬变电磁成果均未解释此区域内有陷落柱发育。通过对矿井内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水文地质概况等资料的研究以及对突水后的水质、邻近奥灰长观孔水文观测、水温的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为奥陶纪灰岩含水层,通过后期的注浆钻孔漏失深度及注浆情况,能够确定该处存在一个半径约为9.00m的陷落柱,发育高度约为116m。据此综合判断该次矿井突水的通道为隐伏在3煤层底板之下的陷落柱构造。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苍山县沟西-西官庄地区赋存有隐伏的鞍山式低品位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型。对勘探施工的51个地质孔全部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编录,9个水文地质孔进行分层抽水试验,查明了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条件模型,采用承压—无压完整式巷道双边进水水平坑道计算公式,对坑道各水平涌水量预测。预测结果与相邻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开采矿山涌水量分析对比,基本与当地相邻矿山涌水量实际相符,能够为矿山开发利用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沂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矿坑突水及地下水污染等。通过对其发育现状及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认为除部分灾害由不利地质条件诱发外,大部分灾害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此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是煤矿防治水方案至关重要的环节,该文以吉新煤矿为例,在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与原则,最终划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对同类型矿山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依据栖霞香夼地区地质勘查及矿区开采成果资料,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阐述了地下水对灰岩层开采的影响,分析了矿坑充水因素,并对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认为随着深度增加,水动力条件会发生变化,对矿井开采及防治水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大汶口矿区石膏矿产资源丰富,经过近30年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定数量规模、结构相对稳定的石膏矿房地下空间。该文通过对大汶口矿区现有石膏矿床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在调查了解矿山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石膏矿房地下空间特征,认为其埋藏深度适中,呈层状分布,矿房空间结构稳定且密闭性好,空间规模潜力大并易于监控;并就影响开发利用因素进行了分析,围绕石膏矿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对策,石膏矿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石膏矿山开发转型升级,实现矿业持续、绿色发展。同时,在石膏地下空间利用的思路下,拓展了煤炭、岩盐等其他矿产地下采矿空间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金阳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认为该矿井开采2,3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为山西组3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通过分析研究井下多年水文观测数据和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抽水试验获取的基础数据,采用“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出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为矿井今后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矿产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加剧了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传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已经显得乏力。该文以济南市矿山地质环境航测调查为例,提出了基于三维GIS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利用三维GIS的高性能空间数据引擎、直观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整合济南市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数据、DEM数据、倾斜摄影数据和历年的监测图斑数据,重建航测调查区真实的三维地貌。结合矿山开采信息,进行航测调查区矿山开采现状图斑的提取及拓扑处理,查明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地质灾害隐患情况,有效监测矿山地质环境,加强重点矿山开采区的监测与管理,推动济南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露天矿山对区域土地与环境产生了复杂多样的负面影响,已成为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研究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诊断、识别了废弃露天矿山修复目标、存在问题及特征,归纳总结了常用的治理模式;厘清了废弃露天矿山治理思路与方法,创新构建了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的技术体系;针对废弃露天矿山典型现状,归纳总结出研究区几种典型修复方法。旨在为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参考,同时,对我国类似矿山开采区的恢复治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了地下水失衡,地下水失衡又给矿产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通过对内蒙古鲁新井田典型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采矿导致地下水失衡机理,深入剖析矿井开采充水条件及矿山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合理提出了促进矿产开发与地下水保护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为实现"采矿保水"协调统一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为类似地区矿产开发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保障生产安全,保护地下水环境安全,实现资源绿色开发有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