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区域极端特大暴雨成因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观测资料、雷达探测资料以及自动站雨量资料等,对2010年6月28日广西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暴雨灾害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短历时降雨强及引发次生灾害特别重等特点;②亚欧中高纬度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西南季风活跃是暴雨的环流背景;高空低涡、地面干线是主要天气系统配置,属低涡暴雨型;③强不稳定能量及层结的存在、850 hPa以下低层辐合、700 hPa附近明显涡旋、整层大气上升运动、850 hPa以下层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主要物理量特征;④中尺度低压、低涡及气流辐合等是中尺度对流触发条件.FY-2E红外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重要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FY-2E的TBB值小于200 K可以作为短历时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雷达回波产生的列车效应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的强烈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突发性暴雨和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榆飞  杜继稳 《气象科技》2005,33(5):413-418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诊断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陕北地区4次突发性暴雨和2次系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①突发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东西移动不太明显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出现以前大气低层输送和聚集;上升运动是由于高层急流中心右后方的强烈辐散形成的,上升运动和突发性暴雨同步加强;低空能量锋生强度大,体现为雨区能量较环境能量突增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明显偏多,能量主要聚集在中高层;中尺度系统比较深厚.②系统性暴雨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性西进北抬或东退南压的形势下;水汽主要靠暴雨过程中的补充;垂直运动是由于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垂直运动在暴雨出现以前形成;能量锋区比较深厚,锋区相对弱,体现为低能气团代替高能气团的过程;不稳定能量聚集相对较少,能量主要聚集在中低层;中尺度系统较为浅薄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形成遵义地区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初步认为:500hPa的极涡位置偏南太平洋高压脊特定维持,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环流背景,低空急流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偶合,是产生暴雨的触发机制,而700hPa的低涡发展东移加剧了降水的强度。此外,还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物理量及实时资料的计算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对此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合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策 《广西气象》2006,27(A01):29-31
分别对西风带系统影响和热带系统的天气形势合成分析,得到两类致洪暴雨的平均环流图。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西风带系统影响和热带系统的天气形势合成分析,得到两类致洪暴雨的平均环流图。  相似文献   

6.
7.
李靖  于波  王华  卞素芬 《气象》2008,34(Z1):74-79
利用NCEP1°×1°的格点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日北京地区局地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用FY2C卫星逐小时的TBB资料,结合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局地暴雨的发生时段和落区,同时对过程发生期间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低涡的环流形势下,有利的不稳定层结和高低空动力配置条件下,3个对流云团共同影响,在城区合并后南压造成了这次局地暴雨过程;边界层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城市下垫面的热力作用以及冷暖空气的剧烈交绥,是城区和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过程中降水的强度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降水的分布与TBB值大梯度区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系统在城区合并、移动缓慢、维持时间长造成了北京城区和南部地区的短时强降水。  相似文献   

8.
何顶荣 《贵州气象》1997,21(1):19-20
通过1996年5~7月几次暴雨过程分析,得出造成我县5~7月暴雨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暴雨天气的前期水汽条件,湿有效位能及本站要素反映等,以期对5~7月暴雨预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蕊  贺哲 《河南气象》2002,(2):18-19
通过对河南省2001年汛期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同一环流背景之下的两次区域性过程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和不同特征;北方低涡的稳定维持对我省降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中尺度辐合的产生对于区域暴雨过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场数值分析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2001年汛期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同一环流形势背景之下的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和不同特征;北方低涡的稳定维持对我省降雨过程具有重大影响;中尺度辐合线的产生对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场数值分析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2008年7月12日广西全区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500hPa低压环流、850百帕低空切变线和低涡是此次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中尺度系统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25日夜间至26日白天,发生在鄂东南的局部特大暴雨是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闪天气尺度物理量场诊断暴雨落区,从卫星云图及地面小图跟踪特大暴雨的落时,落量,最后从业务服务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深秋季节一次对流性暴雨天气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杨波  孙继松 《湖北气象》2009,28(4):289-294
使用加密自动站、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仪等探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深秋季节(2007年10月27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局地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结构特征,探讨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表明,此次局地暴雨天气是在高空冷槽和地面冷锋系统相配合的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地形和热岛效应共同作用产生的中尺度系统造成的.前人对夏季暴雨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此次秋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理,低层偏东气流与北京西部山脉的相互作用使得气旋式涡度增加,产生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山脉迎风坡的降水增强.城市热岛形成的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水平温度梯度在迎风坡强迫产生的中尺度垂直切变是对流性局地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吹向迎风坡的风速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正反馈过程,这也是局地降水增强的可能因素.此次秋季过程主要是较强冷空气与较好的水汽条件配合造成,而夏季强对流过程则多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弱冷空气入侵造成.  相似文献   

14.
台风对远距离暴雨的作用形式复杂,容易出现极端降水,量级和落区的预报难度大。2014年8月8日江苏东部到浙江北部出现暴雨,通过研究数值预报形势场、再分析场和各类实况资料,发现暴雨的产生与远在1300km外的西太平洋上的台风"夏浪"有关。江苏东部暴雨主要由中尺度涡旋造成,台风通过北侧偏东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暖湿空气,有利于暴雨的形成与维持;浙江北部暴雨是中尺度涡旋与台风环流结合的产物,台风北上过程中,中心与中尺度涡旋逐渐靠近,台风外围环流对涡旋产生牵引,流场形势发生改变,引导弱冷空气在浙北近海附近与暖空气交汇辐合抬升引发暴雨,不稳定能量剧烈释放产生的中γ尺度气旋造成了极端强降水。  相似文献   

15.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动的典型致江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广西2012年前汛期3次暴雨过程环流和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广西自动站降雨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广西2012年前汛期3次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和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均有多次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影响广西,并有低涡配合,同时存在中尺度系统的3类触发机制,即500hPa存在干线;850hPa有温度脊配合;广西区域垂直高度上具有:200h Pa有分流区存在,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少动的上层辐散下层辐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运用常规高空资料和NCEP 1°×1°的6 h分析资料,选取2006-06-02—03陕北南部、关中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通过对此次大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物理量场特征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符合陕西暴雨特征,即此暴雨产生的前期干冷空气反映明显,基本物理量反应出低层有湿舌和水汽辐合,暴雨前有明显的能量聚集。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隆冬季节暴雨及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1月份广东省冬季暴雨过程的高低层环流形势的配置特点:200hPa西太平洋反气旋的西北侧和江南西南急流入口区南侧是强辐散场;500hPa副热带高压东移,西风槽逼近,槽前西南风增强;850hPa西南风和东南风两支气流汇合我省,增强低层辐合,中低层水汽量骤增;锋面再次过境。并且对2000年1月23-25日的暴雨过程从天气图、卫星云图、物理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空天气图、地面加密观测、多种物理量场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深秋发生在濮阳市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 hPa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有利于中低层中尺度系统的形成,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机制;500 hPa横槽不断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在中纬度地区产生小波动,每一个小波动与暖湿气流在濮阳市交汇,配合700 hPa低槽、切变线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了持续的阴雨天气;地面气压场上东南沿海气旋波北扩到35°N,既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供应,也阻止了北方冷空气的快速南下,使冷、暖空气在濮阳市汇合;物理量场的变化,对这次连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当地多年资料,总结出大-暴雨形成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并半影响系统分型,提出预报指标,为预报业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