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平利大磨沟-闹阳坪萤石矿床主要产于受区内近东西向F1断裂控制的次级断裂中,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伟晶方解石阶段(Ⅰ)、粗粒萤石(脉)-方解石萤石脉-石英萤石脉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闪锌矿)阶段(Ⅲ)、方解石细脉-萤石细脉成矿阶段(Ⅳ).岩相学观察表明,包裹体的主要类型有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CO2-H2O三相包裹体及含子矿物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大磨沟萤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95~340℃,闹阳坪矿区萤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89~329℃.大磨沟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6.16%(NaCl质量分数).利用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对硫化物阶段成矿压力估算,结果为22.072~25.089 MPa,对应深度为0.7763~1.268 km.闹阳坪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盐度较高,根据流体盐度变化可初步推断热液流体运移方向.本区断裂发育,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在脆性构造裂隙空间的压力骤然降低下可能导致热液发生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意义。根据野外地质产状和室内岩相学特征,将武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分为气成-高温热液期和热液期,前者包括矽卡岩阶段和磁铁矿阶段,后者包括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可进一步细分为辉钼矿-石英和黄铁矿-黄铜矿-石英2个阶段。岩相学观察显示,包裹体类型有Ⅰ型含子矿物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Ⅴ)和Ⅲ型气相包裹体(Ⅴ)。气成-高温热液期的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不多,但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都有;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众多,以Ⅱ型包裹体为主。从早期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热液经历了从高温(378~518℃)、高盐度[ω(NaCl_(eq))介于17.3%~45.1%)向低温(113~250℃)、低盐度[ω(NaCl_(eq))介于3.4%~11.9%]的持续演化。热液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矽卡岩阶段的水-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的形成密切相关,而成矿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研究表明,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体积质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坝金矿成矿作用的地质和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坝金矿作为额尔齐斯构造成矿带的典型金矿,人们对其构造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成矿热液来源还缺乏深入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金坝金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矿化蚀变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分析石英显微结构,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和S-D-O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进行探讨.区内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普遍发育,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斜长花岗岩和闪长岩的钻孔样品由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及矿化逐渐减弱,变化明显.SEM-CL显示石英微结构具有热液石英特征的穿插结构和重结晶结构,表明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热液成矿分为4个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金-黄铁矿-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金坝金矿的流体包裹体多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并有CO2-H2O包裹体及碳质流体包裹体.成矿温度主峰为260~280 ℃和380~400 ℃,盐度范围在0.88%~13.72% Nacleqv,流体密度为0.90~0.95 g/cm3.表明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热液、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NaCl-CO2体系.成矿流体有从中高温富CO2向低温盐水溶液演化的特点.矿床硫质来源具有深源硫特征.流体包裹体中δDH2O值为-78.0‰~-80.5‰,成矿溶液的δ18OH2O值为1.49‰~5.31‰,表明成矿热液流体由成矿早期的岩浆水向晚期成矿流体的大气降水演化.   相似文献   

4.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是狮子山矿田中埋藏深度和地质储量最大的矿床,同时发育层控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该矿床流体成矿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多个矿化阶段.本文选取了钾长石化阶段、矽卡岩化阶段、早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晚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中石英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ICP-MS分析,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的陆壳标准化分布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成矿流体具有统一的来源和演化;流体包裹体的REE配分曲线与岩浆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均为平缓右倾型,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比值与岩浆岩接近,显示成矿热液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的特征.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的直接分析显示成矿流体为矿质富集的热液流体,且各成矿阶段热液流体中的成矿元素含量高低的变化与相应阶段的矿化强度及矿石品位高低变化相一致,早石英硫化物阶段是矿质集中富集的最佳阶段,至晚石英硫化物阶段可能有浅部热液流体的混入.  相似文献   

5.
达亚纳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内蒙古东乌旗-嫩江成矿带西南端的一个中小型石英脉型钨钼矿床。通过对主成矿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表明,其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有NaCl-H_2O型、CO_2-H_2O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对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发现成矿具有多期次,脉动式热液充填成矿特点,可将成矿热液划分为五期热液活动,前三期为成矿期热液活动,后两期为成矿后热液活动。达亚纳钨钼矿成矿机制为流体混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45-251
达亚纳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内蒙古东乌旗-嫩江成矿带西南端的一个中小型石英脉型钨钼矿床。通过对主成矿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表明,其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有NaCl-H_2O型、CO_2-H_2O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对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发现成矿具有多期次,脉动式热液充填成矿特点,可将成矿热液划分为五期热液活动,前三期为成矿期热液活动,后两期为成矿后热液活动。达亚纳钨钼矿成矿机制为流体混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
朱永峰  彭秋发  臧启家  赖勇  高秀丽 《矿床地质》1998,17(Z6):1003-1004
该文研究了太行山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的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压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太行山金矿成矿流体从高温向低温演化,流体从早期的岩浆热液向晚期的混合热液方向变化。流体从岩浆中分离后迅速发生的由减压作用造成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金矿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江西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红斑岩铜矿位于德兴斑岩铜矿矿集区的西北方向,紧邻铜厂铜矿.本文在前人有关德兴铜矿研究基础上,以铜矿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详细的岩芯采样,室内石英斑晶、石英脉和方解石脉中包裹体测试及数据整理分析后初步发现:朱砂红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型(富液型包裹体、富气型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型和固液两相型);相比铜厂整体成矿温度略低,盐度略高;由成矿流体压力47.27~184.47 MPa,推导出成矿深度达2~4 km,以及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流体中含有CO2、H2S和CH4等挥成份气体,它们可能与Au等元素的运移成矿有关.因此,从包裹体性质推测朱砂红铜矿不只是斑岩铜矿,可能是浅成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此外,朱砂红矿区成矿流体来源至少有两种:高温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伴随流体演化期次大致可以划分出3个成矿阶段:硅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即主成矿阶段,温度:200~340℃,盐度:2.0%~15%NaCl)、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阶段.同时,均一温度、盐度及压力等暗示在流体演化和成矿过程中岩浆流体发生过沸腾或不混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池州地区金鸡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鸡山金矿是安徽池州地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独立金矿床,成因上属于富硫化物石英脉型.采自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温度峰值为280~320℃,成矿流体盐度为2.81%~10.11%NaCl,密度为0.61~0.96 g/cm3,是一种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具有中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矿床形成于中浅成环境(成矿深度0.96~3.17 km);成矿流体的不混溶及流体中CO2和CH4等有机质对矿质的活化、运移及沉淀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冀西石湖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石湖金矿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石湖金矿成矿流体为富含CO2、H2O和CH4、C2H6等挥发分的K -Na -Ca2 -SO24--NO3--Cl-体系。硫、碳同位素分析显示硫、碳来源于地幔,氢氧同位素分析则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6个均一法测温数据平均为310℃,显示为中温成矿,53个爆裂法测温数据主要集中在区域320~350℃和360~380℃两个区域,成矿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成矿压力为20.3MPa,成矿深度为0.75km,lgfo2=-39.95,Eh=-0.42~-0.64V,pH=5.94~6.44,这些特征都表明矿床形成于超浅成、相对偏氧化的弱碱性成矿环境。101-4主矿体不同中段石英包裹体测温等温线图表明,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为自矿区南端深部流向矿区北端浅部,运移方向与矿体的侧伏方向基本一致,预示矿区南端深部还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静县乔霍特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乔霍特铜矿是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一个中型铜矿床。似层状矿化体赋存于上志留统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中 ,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侵入岩的多重控制。火山岩属于发育不成熟的裂谷环境中的中基性岩类 ,赋矿火山岩与无矿火山岩的稀土元素组成近似 ,而与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的脉状矿化体的稀土元素组成有较大差别。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等 ,呈粒状和浸染状分布。成矿温度为 130~ 140℃。矿化溶液含岩浆水和变质水 ,属于酸性的富含钾、氯和二氧化碳的流体。矿化过程经历晚志留世火山热液充填 交代作用和海西早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3):147-151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鹿井铀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的思路和NETPATH2.0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软件,以华南鹿井铀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矿物包裹体分析资料为基础,对该矿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模拟。结果表明,NETPATH2.0所产生的溶液描述模型提供了比流体包裹体丰富得多的资料和信息,而溶液分配模型则计算出了每种元素(尤其是成矿元素)的若干种存在形式及每种形式的相对重要性。模拟所得到的地球化学模型揭示了矿床内主要相态在成矿流体不同演化阶段的质量迁移情况,为全面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稀土元素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元素在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深入,而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相对较缓慢.在总结稀土元素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基础上,阐述了稀土元素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和成矿流体演化示踪、成矿类型和成矿种属判别以及找矿标志确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石准立  谢广东 《现代地质》1998,12(4):477-484
摘  要  着重研究了东伙房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的空间分布, 并将其用于解释矿床成因。 研究 了成矿压力场、 温度场和热液沸腾与矿质沉淀的关系, 利用矿物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测定 结果讨论了金的搬运形式。 论述了碱性潜火山岩正长斑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指出矿床形成于 印支期地幔热柱引发的张性成矿动力学背景之下, 矿床属于和碱性岩有关的中浅成高中温热 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petrological studies of the wall rocks, mineralizing rocks, ores and veins from the Laowangzhai gold deposit, it is discovered tha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ation, carbonation and sulfidation, a kind of black opaque ultra-microlite material runs through the spaces between grains, fissures and cleavages. Under observations of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energy spectrum, this kind of ultra-microlite material is confirmed to consist of ultra microcrystalline quartz, silicate, sulfides and carbonates, as well as rutile, scheelite and specularite (magnetite), showing characters of liquation by the analyses of SEM and energy spectrum. The coexistence of immiscibility and precipitating co-crystallization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mineralizing fluid changed from the melt to the hydrothermal fluid. Combined with the element geochemical researches, it is realized that the ultra-microlite aggregate is the direct relics of the mantle fluid behaving like a melt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which goes along with the mantle-derived magma and will escape from the magma body at a proper time. During the alteration process, the nature of the mantle fluid changed and it is mixed with the crustal fluid, which are favorable for mineralization in the Loawangzhai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18.
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张哲 《地质与资源》2001,10(1):50-55
流体具有媒介和作用剂的双重属性,流体作用贯穿于整个内生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原始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富含SiO2、挥发份、成矿元素的C-H-O体系.在从深部至浅部的运移过程中受岩石建造性质、岩石(层)中流体成分的混入以及水-岩反应等因素作用,原始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组成成分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形成直接导致金矿化的成矿流体.造成成矿流体中金等成矿物质发生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的沸腾作用、流体中挥发份的逸失、流体相的分离作用、不同类型流体之间的混合作用以及热液蚀变(水-岩反应)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应用阴极发光技术研究了微细浸染型金矿中赋矿围岩和矿石中硅质以及成矿期和表生期石英脉的阴极发光特征。结果表明 :围岩(包括石英斑岩和辉绿岩墙)中的硅质和石英及次生硅化石英均表现不同的发光特征 ,而与原生矿化有关的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 ;其中 ,氧化矿石中的硅化石英和表生梳状石英脉在阴极发光下呈棕色 ,与赋矿围岩中碎屑石英的次生溶解加大边表现的发光特征一致。这表明氧化和表生石英的硅质来源与溶解围岩和改造原生矿石有关 ,而原生硅化石英的硅质来源与围岩(包括岩浆岩)无关 ,进而表明成矿物质并非围岩提供。结合其它方面的系列研究 ,为该类型金矿属深源流体成矿作用产物的新观点 ,即成矿物质和流体可能直接来源于深部或上地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这表明 ,阴极发光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靠和实用的矿床成因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在赣南地区的钨矿床中尤为著名。本文在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黑钨矿-黄铁矿-石英脉和黑钨矿-辉铋矿-石英脉中含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做了显微测温及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差异较大,反映了复杂的流体特征;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类型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不同分布特征的包裹体组合的均一温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中NaCl-H2O气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00~370℃,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温度区间,即270~370℃高温区、230~270℃中温区及100~210℃低温区;盐度均10wB%NaCleq.,主要集中在1wB%NaCleq.和4~6wB%NaCleq.之间。相对而言,含CO2三相(Ⅱ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普遍高于Ⅰ型包裹体,主要集中在220~250℃、260~350℃之间;而盐度相对较低,集中在2~5 wB%NaCleq.之间。所有这些包裹体特征都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性,可能反映本区存在多期次的矿化作用。利用含CO2三相包裹体的部分均一温度与最终均一温度计算出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36.3~97.8 Mpa,平均压力72.2 Mpa,按静岩压力换算成最小成矿深度为1.4~3.76 km,平均为2.78 km。对各类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中除水、CO2外,还含有少量的CH4和N2。盘古山钨矿的各类流体包裹体的综合特征研究表明,流体的不均一捕获作用可能是盘古山钨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