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晔  王建萍 《热带地理》2000,20(2):130-133
从地貌、气候及湖泊盆地等霜素入手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自然构件;从民族的构成、分布民族的族源、迁徙、演变,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在该区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等三方面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人文构件。提出“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交互作用形成的“自然文化耦合体”。该耦合体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本区自然环境分异、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过程。对该  相似文献   

2.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的发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件业为代表的印度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软件出口大国,在世界信息科技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素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是印度、亚洲乃至世界软件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软件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多尺度视角下的印度地缘环境解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和印度共同崛起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印度的地缘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对印度地缘环境解构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识别地缘风险和制定有效的地缘策略。本文从地理环境、国家的地缘政治想象、地缘关系环境三个方面,从全球、区域和国家内部三个尺度来解构印度的地缘环境,并论证了印度如何在其地缘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国的地缘战略:(1)在全球尺度上,凭借印度洋的地缘优势,印度建构了以印度洋为基础的全球地缘战略,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2)在区域尺度上,印度凭借地理结构、体量、权力和影响力的优势,构建了邻国优先和防止域外大国干涉的区域战略,谋求南亚领导地位;(3)在国家内部尺度上,印度的国家实力被内部的多样性(包括种姓制度、宗教矛盾、地方主义、党派斗争等)所肢解,如何加强统一的国家认同是印度面临的极大挑战。根据印度地缘环境的特点和中印的权力对比情况,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中国作为权力弱势方,应该加强与印度的利益共同体建构、加强区域内合作、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内的话语权和合法性;在中印边境区,中国作为权力的强势方,应该加强边境管理、防止域外势力干涉。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21):64-64,35
在中亚地区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自称“回回”或“中原人”,居住在“陕西村”、“甘肃村”,称官府为“衙¨”,将路费叫“盘缠”……他们是中亚的东干族,是19世纪下半叶我国西北地区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分三批被迫迁移到中亚的回族后裔。十月革命后,1924年前苏联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划界时,将他们定为“东干族”。9月27日,“中亚东干历史、文化、风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尔吉斯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举行,完整剖析了这个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选取10.55~2.7 kaBP Qunf洞的Q5石笋δ18O记录作为印度夏季风的代用指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多尺度分析结果揭示了印度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和与亚洲季风减弱事件的一致性,进一步讨论了11 kaBP以来印度夏季风的逐渐增强而后减弱的发展态势。选用同时期的古树年轮14C记录作为太阳活动代用指标,调频、调幅分析结果发现印度夏季风的31 a、70 a和7 860 a尺度分量受太阳活动相应分量的调频胁迫较为显著;同时又揭示出“太阳活动71 a周期-印度夏季风31 a周期”“太阳活动1 379 a周期-印度夏季风142 a周期”和“太阳活动2 376 a周期-印度夏季风733 a周期”三对调幅胁迫。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2012,(5):61-61
最早的钻石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600年发现于印度。印度是18世纪以前唯一的主要钻石产地。早期就在这里发现了包括"光明之山"在内的一系列名钻。1725年,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发现首粒钻石。在19世纪南非发现钻石以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1867年到1868年(有争议,时间不  相似文献   

7.
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世界角度看,对地名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联合国第6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的9号决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许多国家都把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为地名科研与地名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加拿大从1989年始就展开了对传统地名的整理,对怎样保护具有纪念意义的地名进行了研究与决策;荷兰正在建立历史地名数据库,以保护和研究地名文化遗产;奥地利联合中、东欧各国对12世纪以来形成的居民地地名…  相似文献   

8.
<正> 高等林业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经过了探索、实验阶段,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完善成熟阶段。“三结合”的发展从自发到自觉将成为一项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广泛的教育现象和社会活动。进入21世纪之后,时代将赋予“三结合”以更新的内容。“三结合”将在更广阔的领域,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两方面对印度货物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印度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印度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的货物主要为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和活动物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继而得出,未来短期内印度货物贸易发展趋势有三个显著特点:(1)主要货物贸易伙伴不会有大的变化,中国仍将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主要货物贸易地区变化不大,贸易重心仍为东北亚、东盟和海合会地区;(3)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产品仍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和活动物为主。最后,针对印度货物贸易发展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给中国相关企业提出了两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品牌汽车主要出口市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汽车市场变化对中国品牌汽车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空间自相关、新兴时空热点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分析2005—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汽车市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汽车消费市场整体增长较为缓慢,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比重呈现下降趋势;②不同区域的汽车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南亚地区汽车产销规模大而且增长较快;③大部分国家汽车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汽车市场潜力较大;④新兴时空热点分析方法识别出印度、俄罗斯、伊朗及印度尼西亚为连续热点、加强的热点、持续的热点等三种时空变化模式;⑤ 面板数据动态差分GMM模型表明“一带一路”沿线滞后一期汽车销量、人均GDP、服务业增加值、汽车产量、城镇人口等因素对汽车销量有促进作用。研究认为在中美经贸关系频繁波动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汽车市场的重要性,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国际化策略;根据“一带一路”汽车市场具有惯性效应这一特点,中国汽车企业可侧重印度、俄罗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已有汽车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55,自引:104,他引:151  
为了得到中国北方沙尘暴分布的总体认识,了解它的变化特征和近期动向,利用1952-2000年间中国西北及华北的强及特强沙尘暴资料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中国北方的沙尘暴源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南疆盆地南缘以及内蒙古中部三地区;近50年来中国沙尘暴频数变化的特点是,20世纪60~70年代波动上升,80~90年代波动减少,2000年后又急剧上升,未来可能将进入新一轮沙尘暴活动的活跃期;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开发不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与开发历史悠久的特点,提出了发展西北地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国家对西北地区应实行福利政策,东部对西部部应实行“补偿”政策;(2)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3)建议在西安建立我国第三家证券交易中心;(4)建立“河西走廓自由贸易区”;(5)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13.
印度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类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自由经济区不仅是各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而且是推动城市化发展及制度创新的平台。印度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印度自由经济区整体的发展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阻力机制研究较少。文章采用文献归纳法总结出印度自由经济区发展经历了出口加工区、科技园、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际、国内、区内三个方面总结了印度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动力-阻力机制;最后,探讨了印度各种类型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对国内自由经济区的启示。文章对完善印度自由经济区整体演化规律的理论探索和国内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正迎来第四次浪潮。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21世纪,“海洋革命”将开启人类“蓝色经济”时代。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主题是: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倡导通过创新型科学与技术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共存,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馆以“人海相依”为展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海洋和海岸开发与保护、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三个角度,介绍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成就和发展目标,传达中国人民关爱海洋、构建人与海洋和谐关系的海洋事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焕庭 《热带地理》2003,23(4):394-400
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是番禺(广州),主要依据:①番禺区位优越,腹地巨大,具备优良自然条件;②番禺地区古越族有纺织传统,秦汉时种桑、养蚕、缫丝,丝织业发达;③古越族的造船技术先进,所造的海船备舵和帆;④古越族习水行舟,有远航和外贸传统;⑤番禺城在878~111BC一直是岭南区域首府,成为区域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番禺在秦汉时期是中国9大城市之一,文献显示,华南海上丝路在4世纪BC已通向印度.据考古学研究,广州西汉南越王赵眜墓陪葬的贵重物品有大量丝绸,以及来自东南亚、伊朗、非洲和意大利的进口货,说明华  相似文献   

16.
超越地理学二元性: 混合地理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关美宝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9):1307-1315
20世纪的地理学经历了“空间-分析”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分裂,对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角度探究“空间-分析”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分裂的原因,提出保持地理学观点的多样性、促进不同领域的沟通是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理性选择。在实现“空间-分析”地理学与“社会-文化”地理学沟通的方式方面,地理学认识论与研究方法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可以在不同领域中混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社会-理论与空间-分析隔阂的超越。本文阐释了“混合性”的理念在超越地理学社会-文化/空间-分析二元性中所具备的潜质,并简要总结了混合地理学已有的研究实践,对以“混合性”为基础、面向“后社会-理论、后空间-分析”的地理学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日前上海举行的“人才高地与21世纪上海的发展”论坛上获悉 ,近几年美籍华人或华裔学者频频取得杰出成就 ,纷纷“落座”于众多领域的关键位置。有一组数据引人注目 :虽然华裔仅占美国人口的0.2 % ,但美国名牌大学系主任中和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高级工程中均有1/3是华裔 ;美国电脑研究中心19个部主任中12位是华人 ;美国机械工程学会12个分会长是华人。美国第一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约有12万人 ,其中3万人有中国血统 ,且大多集中在软件上美国名牌大学系主任三分之一是华裔@黄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南部环境考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荣 《干旱区地理》2000,23(4):320-325
详细分析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南部的西辽河流域及达来诺尔湖区新石器时代以来区域考古文化特征的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指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区域考古文化特征有三次明显的“跃变”,即300aBP由农业文化跃变为游牧文化或半农半牧文化;1100aBP前由牧业文化跃变为农业文化以及750aBP由农业文化跃变为牧业文化。论证了三次考古文化特征跃变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区域考古文化特征的变化也与达来诺尔及大水诺尔湖面升降所反映的水热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丁继昭 《地理教学》2023,(10):10-12+44
许多教师在高中必修“地理1”模块“地球的历史”的教学中,存在不注意体现学科本质的问题,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地理学科本质的“地球的历史”教学,关键目标有三:一是基于宏大尺度,构建“宙—代—纪—年”地理时间认知体系;二是结合地层构造,认识“以空间换时间”的地球历史研究方法;三是遵循学科逻辑,养成“化石—生物—环境”的地理思维路径。将关键目标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上,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地理本质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关系,确保地理课程“不变味”;二是要在具体内容教学中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经济、信息技术。随着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规划、协调、管理和预测。林业正处在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林业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林业科技管理应如何发挥它的引导作用,将对21世纪的林业的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