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震灾保险新制式是建立在新观念,新思维,新概仿之上的一种独特的保险机制,本文通过对其理论基础以及科学-社会意义的阐述,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新型制式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对作者1992年提出的、建立在新观念、新思维基础上的一种独特震灾保险制式的技术思路和运行机制作了概括评述和解析论证。该制式中CRPIE烈度当量折合费率模式与DIAM机制(延时承保机制)的联袂运行,可以圆满解决国内外震灾保险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保险是实现社会互助、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提高抗震救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地震局和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的支持下,云南省地震局与云南省保险公司合作,于1990年率先开展了地震保险领域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云南省开展该项研究的优势、研究成果和不足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从震灾防御的社会视角出发,分析了地震风险的特殊性及现行保险体制对于震灾保险的非适应性,进而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合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地震保险及其在地震减灾中的潜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蓉辉 《地震研究》1995,18(3):317-329
随着世界人口与工业化程度增加,地震灾害亦惊人地增大。与此同时,若能将现有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减灾实践,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将大大减少。保险是人类对付可能遭受的危险或可能造成损失的一种手段。以保险保单为依据,在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提供经济补偿。本文首先阐明保险在减轻地震损失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以及从经济上帮助在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房产主和企业主恢复重建,其次介绍中国云南省从地震保险的角度,为对付未来震灾所进行的多方协作;最后,为了从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并顺利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开展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是必要的。新近在第九届国际地震预测会(哥斯达黎加,1994年9月)会议期间成立的“国际地震保险研究小组”,就是这类合作的先例。该小组由地震预测国际筹划指导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保险机制得以深入救灾领域的社会环境氛围,进而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阐述了科学震灾保险的运行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中国地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巨灾保险理论,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性研究。认为我国幅员辽阔有利于分散风险,国外地震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于我国,而适应于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设计未必可以应用于其他国家。建议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最佳方案是在政策上采用新西兰的法定模式,在分保技术上采用日本模式,并阐述了这一组合模式的财政、保险和投保人的三赢原理,说明了我国地震风险分析技术已经具备了支持这一制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袁庆禄  孙瑞婷 《中国地震》2023,39(2):395-411
从巨灾保险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测度居民震灾保险素养水平,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居民震灾保险素养、公共服务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震灾保险素养水平较低,且差异较大。震灾保险素养与公共服务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表现出负向影响,但其程度不及震灾保险素养与公共服务感知。防震减灾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增加服务种类及方式,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震灾保险素养水平和公共服务感知能力。保险公司需要与防震减灾部门展开深度合作,开发适合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地震保险产品,加大地震保险知识普及力度,藉以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浅谈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防震减灾为视角,针对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从强化地震保险意识的角度,论述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对地震保险在心理、补偿、救灾、缓冲、防灾及附带等方面的作用加以阐述,从而证明要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充分认识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机制,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刍议国际地震保险投保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山西地震》2005,(1):25-26
地震灾难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加的问题,让保险业至今难以应对。地震发生频率低、损失巨大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十分有限,加之,社会公众的投保意识薄弱,造成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从地震灾情入手,介绍了国际地震保险开展情况,剖析了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震灾保险研究融会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联系震灾保险的社会属性,分析并指出这一险种的非强制性质;保护应用的权益与责任;对社会不规范投保行为的制约;正确理解“与国际惯例接轨”、地震系统的协作模式、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启示人们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从而加快我国该项研究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未经营地震保险之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世界上地震灾害损失最重的国家之一,应有比较完备的防灾救灾措施,但至今仍主要靠政府救济,不仅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且赔偿率也很低。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震害已迫在眉睫,商业地震保险将由此而应运而生。本文从我国地震灾情入手,深刻剖析了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未经营地震保险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震保险中经济损失和赔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如山  王自法  朱敏 《地震学报》2006,28(2):197-205
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地震保险业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着重探讨了给定赔付政策下单体房屋结构震害损失赔付的概率密度函数,和保险业关心的多个单体集合赔付的整体方差问题;引入了美国使用的单体结构间损失的相关系数,并据此解释了地震保险中风险的高聚合性质. 为我国地震保险业中的赔付和费率厘定提供依据,为地震保险工作的实际运作和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对开展辽宁省地震保险区划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工作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作了叙述,指出地震保险区划对辽宁保险业发展以及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选择我国各省影响力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地震部门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社会网络关系图,利用UCINET软件,分别从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探讨地震部门官方微博的推广应用及合作交流情况,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农村住宅抗震救灾现状的分析,借鉴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村民、集体和政府共同集资,共同承担住宅地震风险的新型合作抗震救灾保险机制。对农村住宅合作抗震救灾保险机制提出了初步设想,提出了确定农村住宅合作抗震救灾参保费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农村住宅合作抗震救灾年缴纳费用的建议值。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初步研究了农村住宅合作抗震救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保费的多少以及个人和政府的合理出资比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