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帆  韩立国  封强 《世界地质》2019,(2):478-485
为将混合地震记录分离为单炮地震记录,笔者采用基于反距离加权的迭代分离方法,在非共炮点域对伪分离数据进行混叠噪声的压制,将其变换回共炮点域,得到分离后的单炮地震记录。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合数据分离。相较于单独使用多级中值滤波方法,本分离方法能更好的保留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荣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47-48,69
在共炮点道集上,采用Kirchhoff积分法,提取所有深度点上延拓波场的成像值,并对所有的炮集记录按地面点相重合的叠加原则进行叠加,形成共反射点道集叠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数据的动校正切除、建立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地震数据的镶边等步骤。根据煤田地震勘探资料的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到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构造复杂地区煤层的成像效果,提高煤田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在叠前地震资料中的面波,是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压制面波的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广义S变换可以将单道地震记录从时间域变换到时频域,使面波和有效波在时频域上明显分开,在时频域上切除面波后再反变换回时间域,即可达到去除面波的目的.这里通过广义S变换的方法去除叠前资料中的面波,对理论模型和实际...  相似文献   

4.
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是近两年用于煤矿达产采区,查清细微地质构造的新技术,数据处理是该项技术能否成功运用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关键是DMO叠加代替常规共中心点叠加,叠前部分偏移加上叠后偏移代替叠前偏移、精细静校正与两步法子波反褶积、叠后高频补偿、结果表明:运用以上技术是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三数据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地震反演均是基于已钻井的地质信息,对无井或少井地区的地震储层预测仍然比较困难。采用叠前和叠后混合反演的办法,实现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能弥补缺少钻井的缺陷。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叠前反演分辨率高和叠后反演效率高、抗噪能力强的优点,运用遗传算法原理,在优选控制点处进行精细的叠前地震波形反演以构建虚拟井,然后以虚拟井作为约束信息进行叠后反演,能够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对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无井台缘斜坡带鲕滩储层进行了应用尝试,预测效果较好。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对油气勘探初期少井或无井研究区的储层预测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符号位统计检测法消除噪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所介绍的是一种在叠后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新方法。地震信号在空间上是相关的,而随机噪声是不相关的,利用这一特性,我们给出了一种在时空域利用多道符号位地震记录统计检测地震信号的方法,有效地把信号和噪声分离开来,从而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我们利用这一方法,在IBM—4381的TIPEX应用软件系统上开发了计算机程序,并对理论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作了试处理,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叠溪地震的今昔--为建立叠溪地质公园进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3年8月25日的叠溪大地震,产生了众多的地震效应现象,如陷落槽、地震湖等。地震湖的震后效应尤为深远,在其后60多年溃堤了4次,给湖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各种地震遗迹独具特色,尤其是大小海子湖妩媚的湖光山色及众多的陷落槽等现象,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价值。笔者对建立叠溪地质公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震记录下延拓过渡矩阵的建立,给出了地震记录下延拓的求解方法及稳定性条件,从而解决了在地震参数分段反演时,延拓深度点上的记录无法测定的问题,提高了反演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小波变换与地震资料谱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出发,讨论了地震记录小波变换的物理意义。经深入分析发现,恰当地选择小波函数及尺度因子α,对地震记录作了小波变换,相当于对地震记录,作谱白化,其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参数易于选择,可使不同目的层的信噪比与分辨率达到最佳折衷,模型及实际算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其它地球物理方法而言,地震反射方法的纵向分辨率较高,横向分辨率较低。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解决探测倾角较大的地层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问题,在这里进行了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针对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就该方法对地震地质模拟记录和实际地震记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波伏棱型羟基纤蛇纹石是波伏棱型纤蛇纹石矿物的新变种,本文报导它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电子顺磁共振谱和核磁共振谱。 研究表明,吸收光谱是Fe~(3 )和Fe~(2 )的晶场跃迁以及Fe~(2 )→Fe~(3 )的荷移跃迁引起的;红外光谱是OH和Si-O的伸缩振动、OH转动以及Mg-O和Si-O的弯曲振动引起的;穆斯堡尔谱是Fe~(2 )_(八面体)、Fe~(3 )_(八面体)和Fe~(3 )_(四面体)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是Mn~(2 )_(八面体)、Fe~(3 )_(八面体)和Fe~(3 )_(四面体)引起的;核磁共振谱是管道水,镁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上的OH引起的;矿物加热到825℃时,结构开始破坏并出现镁橄榄石相。 此外,本文还解释了该蛇纹石颜色的本质,阐明了上述过渡金属离子和OH在该矿物中的结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天然萤石的喇曼光谱和发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芬  曹俊臣 《矿物学报》1996,16(4):394-402
本文着重报导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成因类型的23个天然萤石样品所进行的喇曼光谱测定和研究结果,大多数样品也同时显示发光谱,研究发明,萤石的喇曼图谱与其成因类型,样品的颜色,特别是所含稀土总量密切相关,低温有利于发光谱线的呈现,而高温则怡恰相反。  相似文献   

13.
A number of fractal/multifractal methods are introduced for quantifying the mineral de-lmsit spectrum which include a number-size, grade-tonnage model, power spectrmn model,multi-fractal model and an eigeavalue spectrmn model The first two models characterize mineral deposits spec-tra based on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easures of mineral deposits.These include the number of deposits,size of deposits,concentration and volume of mineral deposits.The last three methods that deal with the spatial-temporal spectra of mineral deposit studies are all expected to be popularized in near future.A case study of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from the Abitibi area,a world-class mineral district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of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 has been shown that fractal and multifractal models ar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modeling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Clusters of mineral deposits were identified by 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the power spectral eral deposits in the Timmins and Kirkland Lake camps.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地质勘探数据管理模式制约着数据应用的便捷性和数据的共享范围,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体化为地质勘探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伊敏矿区电子版地质报告数据管理系统为例,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关系数据与图形数据统一管理模式,结合网络技术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平台,建立了基于网络信息服务的地质勘探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充分挖掘地质勘探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便于地质勘探数据分发共享。  相似文献   

15.
To settle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shortage of oceanographic research vessels in our countr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ommittee of China founded Oceanographic Research Vessel Sharing Plan in 2009. It is aimed at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vessel resources,and coordinating the use demands of vessels for the different foundation projects and the efficient use of the research vessels. We have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Plan from 2010 to 2014, as well as the use system of the research vessels sharing, the specific operating mode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the Plan. In the end, we put forward our suggestion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lan after the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haring of the survey data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16.
在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黄绿色绿柱石能够转变为理想颜色的海蓝宝石。天然海蓝宝石与热处理海蓝宝石的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探索热处理海蓝宝石的诊断性鉴定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海蓝宝石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当热处理温度超过400℃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在红外光谱中由[Fe2(OH)4]2+伸缩振动gI起的3233cm叫处吸收谱峰明显减弱,直至消失。5268cm叫附近由水伸缩和弯曲振动}I起合频区的吸收带由尖峰变得宽缓;8700,6818cm叫两处水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也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减弱。热处理海蓝宝石Si-0-Si伸缩振动产生的在682,3604cm叫处的拉曼光谱谱峰强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减弱,1070cm“处的拉曼峰强度明显降低。经700℃加热后,拉曼光谱基线明显向上方漂移。这些光谱特征变化对热处理海蓝宝石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振动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研究了云龙锡矿锡石的谱学特征。根据红外光谱的谱形、吸收频率和吸收峰强度特征,将云龙锡矿锡石的红外光谱划分成两种类型:A型谱和B型谱。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结合宏观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氧化物阶段锡石的红外光谱为A型谱,硫化物阶段锡石的红外光谱为B型谱。随着锡石成分和结构的变化,锡石的拉曼光谱的谱型、振动频率也发生变化,反映了锡石的成矿条件的差异。云龙锡矿锡石的EPR谱研究表明,云龙锡石中含有呈类质同象进入锡石晶格的V~(4+),根据V~(4+)的稳定场研究,云龙锡石主要形成于相对碱性和偏还原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湖北天然绿松石、浸胶绿松石和注有色胶绿松石为研究对象,结合优化处理工艺过程及所用的胶水混合液,通过宝石学常规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宝石学现代仪器的测试分析,研究有效鉴别湖北天然绿松石和浸胶绿松石、注有色胶绿松石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注有色胶绿松石的颜色较呆板,浸胶和注有色胶绿松石相对密度较低且在长波紫外荧光灯下显示强至弱的蓝色荧光;扫描电镜下可见浸胶和注有色胶绿松石微晶之间的空隙被不同程度的胶质物充填,但该方法为有损法,不推荐使用;红外光谱中2 930、2 860、1 730、1 460 cm-1附近由有机物基团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可有效区分三者,是最为快速、无损、准确的方法;拉曼光谱中2 942、2 873、1 452、1 620、830 cm-1附近的吸收峰可作为鉴别湖北天然绿松石和浸胶或注有色胶绿松石的重要依据;紫外可见光谱中较弱的429 nm吸收峰和宽缓的677 nm吸收带可作为区分天然绿松石和注有色胶绿松石的鉴别依据,但无法区分天然绿松石和浸胶绿松石。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富铁型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俄罗斯富铁型水热法合成祖母绿,采用电子探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分析方法,从化学成分、宝石学特征及谱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富铁型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内部有特征的红棕色假六方片状金属固体包裹体,化学成分以贫碱富铁含铜为特征,环状分子通道内I型水和Ⅱ型水同时存在,在760nm处有由Fe3+的d-d电子跃迁导致的特征吸收峰。除此之外,笔者对比分析了俄罗斯富铁型、传统水热法合成祖母绿、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及天然祖母绿样品在谱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显微观察、红外光谱、可见吸收光谱和低温光致发光谱等分析方法,对9颗俄罗斯高温高压处理钻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钻石样品的内部多见石墨化现象,尤以彩色钻石样品更明显;金黄色、紫红色、黄绿色样品为ⅠaAB型,浅黄色样品为ⅠaB型,近无色样品为Ⅱa型;样品的可见吸收光谱因颜色不同而差异显著,其中金黄色样品可见475 nm处的吸收宽带,紫红色样品可见638,614,595 nm处的吸收峰,黄绿色和浅黄色样品可见415,475,503 nm处的吸收峰,近无色样品则为较光滑的平直曲线。此外,该类样品在低温光致发光谱中可见575 nm与637 nm处强发光峰。这些特征为探讨该类钻石的晶格缺陷与呈色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