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面雾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锦铨  任遵海 《气象科学》1997,17(3):280-289
用1989-1992年江心固定囤船平台上观测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表明,江面才总日数少于陆地,但一次过程持续时间比陆地长。江面雾发生时常伴有风,最大风速达10m/s,风玫瑰图表明,占优势的风向是SE、E和S,江雾常处于成片雾片区,这些差异,与江、陆之间温度日变化和风切变有关。另外,本文对江面雾的预报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次影响珠海机场航班调控和飞机起降的平流海雾过程进行天气形势、温湿条件、风廓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以下持续暖湿平流是平流雾形成的基础;(2)近地层逆温及中低层多层逆温的温度层结和近地层的饱和湿层,以及适宜的地面风场是形成平流雾的有利条件,夜间的辐射冷却加强了贴地层大气的饱和度而形成平流雾;(3)风廓线资料分析表明边界层内东南~偏南风场保证了暖湿平流条件,而近地层偏北风干冷平流入侵并出现下沉气流、逆温层被破坏使雾趋于消散。  相似文献   

3.
田小毅  朱承瑛  张振东  鲍婧 《气象》2018,44(3):408-415
利用2010—2013年长江江苏段沿线布设的36套自动气象站每分钟1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向和风速等实况监测资料,对江面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江面雾主要发生于6、11和1月;主要形成于19时至次日07时,其中02—04时最多,结束于06—12时,持续时间以3~9h为主。成雾时相对湿度基本在85%以上;主要的温度区间为春季5~19℃、夏季18~26℃、秋季7~23℃、冬季0~11℃;春、夏、秋三季风速都在5m·s~(-1)以下,冬季风稍大些,甚至在6m·s~(-1)左右的风速下仍然会生成雾,春季以1~2m·s~(-1)的NNE—E为主;夏季以0.3~1m·s~(-1)的NNE—ESE为主;秋季以0.3~2m·s~(-1)的NNE—NE和E—ESE为主;冬季以1~2m·s~(-1)的NNE—NE和WNW为主。此外,对出雾时首站的能见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稳定的江面雾形成之前也会形成明显的"象鼻形"先期振荡特征,这一特征给江面雾的预警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沈阳桃仙机场辐射平流雾的特征 ,对其形成条件、移动规律进行分析 ,认为这种平流雾是由上游的辐射雾随风漂移而成  相似文献   

5.
郭毅  曹红 《辽宁气象》2002,(1):19-20
叙述了沈阳桃仙机场辐射平流雾的特征,对其形成条件、移动规律进行分析,认为这种平流雾是由上游的辐射雾随风漂移而成。  相似文献   

6.
对2007年2月21日造成首都机场大面积进出港航班延误及取消的平流大雾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特征分析,并与2000年1月16日一次典型的平流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首都机场2000—2007年所有平流雾过程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力图找出平流雾天气的特征。最终总结提出了首都机场平流雾预报的着眼点:在符合大雾产生的弱天气形势下,管区东南部存在大片雾区时,如果通县及首都机场均在凌晨出现暖平流导致的地面异常增温或温度长时间维持不变,加之本场风向转为偏东风或东南风,就应考虑平流雾产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对伊犁机场冬季平流雾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横卧天山山脉北侧呈WSW-ENE向的地面冷性高压带、中心位于阿尔泰山冷性高压、东移呈SWS-NEN走向的冷锋,这三种天气形势是冬季生成平流雾的地面气压场模式.根据1967-1990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建立了预报方程.并介绍了用此方程对1991年11月-1992年2月的试报情况.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区域性平流雾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及预报思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许爱华  陈翔翔  肖安  许彬 《气象》2016,42(3):372-381
利用江西省2000—2012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探空资料,采用合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54次区域性平流雾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得到了平流雾逆温层、温湿条件、低层风场及影响系统等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区域性平流雾主要发生于2—3月,北部多于南部。(2)其形势特征为:江南地区低层有较明显的暖湿平流。850 hPa上的切变线或辐合区位于长江流域到江淮一带,925和850 hPa西南风速分别达3~8和7~15 m·s~(-1)。地面形势多为弱低压倒槽和锋面前部的低压,其次为高压底部。(3)850 hPa以下低层有相对湿度≥80%的湿层,500 hPa中层多数有相对湿度≤50%的干层。地面气温和露点多在10~16℃,且达到近饱和。(4)平流雾的逆温结构以单层逆温为主,多数比辐射雾逆温层高、厚度大。逆温强度主要在1~3℃。最后给出了江西平流雾(我国南方)的预报着眼点或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昌北机场平流雾特征和活动规律,并简要分析了形成平流雾的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一次平流雾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2月21日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平流雾, 对广大群众的出行和交通影响甚大, 属高影响天气事件。该文利用首都机场地面观测、北京市自动气象站观测以及NCEP分析场等资料对该过程进行分析, 同时利用MM5模式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表明:造成北京地区此次平流雾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弱低压辐合型。平流雾发生前, 北京地区没有明显冷空气侵入, 大气层结相对稳定, 地面观测到中尺度辐合线, 其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京地区输送了水汽, 为夜间雾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雾区范围及其移动基本与实况吻合, 显示了中尺度模式预报平流雾的潜在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雾区的边缘具有明显的水平温度梯度; 在贴地面层东南气流被雾区阻挡偏向西, 在雾区前沿辐合; 雾区的逆温区前沿930 hPa以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垂直热力环流, 雾区下沉, 雾区前沿上升。  相似文献   

11.
1980年6月9日长江口地区平流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培强  孙学金 《气象科学》1998,18(2):128-134
本文用二维非定常数值模式模拟了1980年6月9日长江口地区海雾向上海地区平流而形成的平流雾个例,其中讨论了盛行风、海陆环流对海雾的影响,结果与实况近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出现的一次辐射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在辐射雾出现的时间以及辐射雾的高度方面都与实况十分相近。我们对辐射雾的形成机制也进行了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促使辐射雾形成.而短波辐射的加热是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另外.增加模式的垂直分辨率以及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下垫面类型都可以使模式模拟的辐射雾的结果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2020年长江沿线26个自动气象监测站的逐5 min能见度监测数据、重庆海事管辖水域资料和长江航道基础地理信息,利用K-Means、DTW、PCA等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长江重庆航道雾情的时空分布、时序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长江重庆航道雾情过程高发区域是涪陵-忠县水域,长寿及上游水域次之;江面雾情过程较高频率出现在夏季的6月、7月,冬季较之偏少,大部分的雾情过程时长均在1 h内,多在夜间生成及结束;不同时间长度的雾情过程具有不同的时序形态特征,当时长不足27 h时,主要表征能见度下降过程的信号,超过27 h的过程则主要表征能见度回升阶段信号,“象鼻形”先期振荡信号随着雾情过程时长的加大而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一次山地浓雾的三维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发生在2001年3月7—8日的南岭山地浓雾进行数值研究,结合外场综合观测资料,分析浓雾的发生、发展和消散机制。结果表明,在大范围的主体层状云系到来之前,低层的偏南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冷却凝结形成爬坡雾,提早了地面浓雾出现的时间;大范围层状云系在山头接地形成了地面的浓雾。随后锋面逆温促进了低云和浓雾的长期维持与发展。模拟雾的强度、出现时间、含水量和温度、湿度随时间的演变与实测基本吻合。表明了中尺度模式预报山地浓雾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model MM5v3, dense fog that occurred from March 7 to March 8, 2001 over the Mts. Nanling area was studied. With integrated field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lift mechanism of fog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efore the coming of stratiform clouds, southerly warm and wet air ascended along mountainside and cooling condensation formed mountain fog. Then fog was formed by the stratiform on cloud-contacting mountaintop. A front inversion layer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ded the duration of the lower cloud and fog. The intensity, occurrence time, mass content and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fog agreed with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It showed that the meso-scale model has the potential to forecast mountain fog.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us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examine a case of sea fog that was observed from 20 to 22 March2011 on the southern China coast. The observation dataset includes observatory data, cloud-top temperature from MODIS, GPS sonde, and data from the Integrated Observation Platform for Marine Meteorology(IOPMM). The sim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 with four distinct parameter settings.Both the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g extent,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a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near the air-sea interface. Our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extent of mesoscale sea fog can be well simulated whe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has at least 0.5 ×0.5 horizontal resolution.(2) To accurately model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sea fog, particularly the surface-based inversion, vertical levels must be added in the boundary layer.(3) When these model conditions are met, the simulations faithfully reproduce the measured 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and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 during the sea fog period.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一次大雾过程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一个包括土壤 植被 大气相互作用的一维边界层模式 ,对 1999年 11月发生在北京的一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相应时段边界层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 ,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雾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 ,以及雾的发生、消散时间和持续过程。由于模式中包括了辐射和平流物理过程 ,因此 ,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相应的雾属于平流辐射雾。另外 ,对模式模拟结果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春季污染雾的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2005年2~3月在广州地区采集的雾水样品资料,分析了广州地区污染雾雾水的化学组分;对3次典型污染雾过程雾水的离子浓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广州地区的污染雾雾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高于雨水中的值,因而,雾不但造成视程障碍,而且是高浓度污染的液态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在雾水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是SO4=, 其次是NO3-;在阳离子中Ca++、NH4+的浓度最高。雨水比雾水更酸,说明虽然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雨水高得多,但大量的离子成分中存在更多的缓冲物质,比如说NH4+和Ca++。雾水中的Ca++、SO4=、Mg++有明显的富集现象,广州地区的污染雾雾水主要受大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期间广州地区出现严重污染雾与水汽充足和大量气溶胶污染粒子的存在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9.
Samples of fog water collected in the area of Guangzhou during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 of 2005 are used in this work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og water in polluting fog there. Three typical episodes of polluting fog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ionic concentration and their possible 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various ions in fog water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rainwater. Fog not only blocks visual range but contains liquid particles that result in high degree of pollution and are ver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SO4= is the anion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fog water, followed by NO3-.For the cation, Ca++ and NH4+ are the highest in concentration. It is then known that rainwater is more acidic than fog water, indicating that ionic concentration of fog water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ainwater, but there are much more buffering materials in fog water, like NH4+ and Ca++. There is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Ca++, SO4=, and Mg++ in fog water. In the Guangzhou area, fog water from polluting fog is mainly influenced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y. The episodes of serious fog pollution during the time have immedi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water vapor and large amount of polluting aerosol particles.  相似文献   

20.
一次广东省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对广东省地区春季出现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式模拟结果与实际温湿探空的对比表明,模式很好地模拟了大雾过程的流场变化特征及表征大雾的液态水含量分布。对这次大雾生消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925 hPa风场的变化。当925 hPa转为偏南风控制时,暖湿的海洋性空气流经较冷的下垫面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平流雾;而当925 hPa转为干冷的偏北风控制时,原本形成的大雾很快就消散了。同时模式也很好地模拟了伴随此次平流雾出现的逆温过程。逆温层高度约在900 hPa附近,具有相当的厚度,这对于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作用。另外,利用模式模拟的液态水含量值估算的能见度水平分布情况与实况的观测结果也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