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6):32-33
我站根据“热极生风”为线索,从1969年就总结出:每出现一次最高气温的升温过程与它出现后的30天左右的一次南风转北风过程有很好的关系(简称30天韵律)。用此法预报过程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冷空气活动又经常伴有降水,据气候机率,与升温日期相对应的7、8月份降水机率较  相似文献   

2.
日降水量≥0.1mm定为一个雨日,连续雨日达三天或三天以上,累计降水量≥5mm,其中阴天无雨时间不超过12小时定为一次连阴雨过程。普查1964年—1977年10月份资料符合连阴雨条件的有9次,个例档案表(略)。  相似文献   

3.
黑河地区第一场透雨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荣青 《气象》1980,6(3):13-13
春季第一场透雨,指的是连续3天内全区有3个县以上出现≥15mm的降水过程。它一般出现在5月份,最早在4月份,最晚在6月上旬。透雨过早或过晚,对农业生产都会带来很大影响。根据1959—1978年共20年资料,可将第一场透雨分为早年、晚年和正常年三类:出现在4月为早透雨年(有1963、1967、1969、1973、1978共5年);出现在5月25日以后为晚透雨年(有1962、1968、1970、1971、1974共5年);其余10年为正常年。然后,利用天气学方法对早、晚透雨年当时和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它们的环流形势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1):13-14
四月份是水稻育秧期,连阴雨天气常引起烂秧或死苗。因此预报春播期有无连阴雨天气是做好春播期服务的关键之一。一、思路: 我们以太湖渔民群众的看天经验“清明节后,南风二天,天要变”为线索,普查了1959—1973年4—5  相似文献   

5.
杨荆安 《湖北气象》2008,27(3):287-288
2008年4月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相继进入多雨期,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出现数次暴雨过程。根据全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国家气象站逐日08时至08时24小时雨量实况资料,将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而出现的10站或10站以上24小时雨量≥50mm的降水过程以及1站或1站以上24小时雨量≥200mm的降水过程统计为一次暴雨过程(连续出现时只统计一次1。根据上述统计标准,4月份全国各地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对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7.
我站从2月1日正式开机,选收北京、东京和兰州的传真图表,发现以下几张图对我站降水指示性较大。1、东京传真 F SA S04(地面48小时气压,降水量预报)图上降水区域预报比较准。从传真图上查取当本地处于降水区内时,则未来48小时内有降水。据粗略统计从2月12日到4月11日共60天,其中收得好的52张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 根据58—78年资料统计,4月份大暴雨除72年没有出现外,最早出现日期是4月2日。21年共出现大、暴雨60天,平均每年28天,最多年份是65年8天,72年为0天;日雨量≥50.0mm22天,≥100.0mm1天),66年4月8日116.2mm)连续出现2天的有9次,连续3天的一次,连续4天的一次。从上、中、下三旬看,上旬出现大、暴雨15  相似文献   

9.
一、倒春寒标准及气候概率:我们确定倒春寒标准如下:1).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11.0℃。2).4月份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滑动平均≤10.0℃,其中有连续2天≤9.0℃。凡符合以上二条之一者,为有倒春寒年份。根据以上标准,本站60—77年共18年中出现倒春寒的8年,占%。  相似文献   

10.
本系统是在天气学理论和预报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预报员思路,制作预报的过程,在APPLE-Ⅱ计算机上使用BASIC语言实现的。系统研究目标是未来24小时降水预报(目前只限于高空槽降水)。起报点为24小时降水大于0.1毫米。首先收集了1965年—84年270次天气过程资料,从中选取了53次高空槽天气过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夏季850 hPa南风异常与东北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力  安刚  唐晓玲 《大气科学》2003,27(3):425-434
利用东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40年(1961~2000年)夏季月降水资料和同一时期北太平洋海温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等资料,首先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夏季850 hPa南风异常特征,然后讨论了这种异常与东北降水的关系及其物理意义,最后给出了东北亚地区夏季南风异常的某些前兆特征.结果表明,东北亚地区夏季南风的强弱变化不仅与东北旱涝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也具有非常敏感的反应,东北亚地区南风异常的出现还具有前冬和前春北太平洋海温和500 hPa大气环流异常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2.
黄河兰州上游流域近4a汛期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2018年5—9月黄河兰州上游地区327站小时降水资料,定义了降水过程次数等特征量,分析该地区7个流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兰州上游流域汛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有很好的一致性,以2018年最多,2015年最少;空间分布上都是青海东南部的龙羊峡以上流域最多,甘肃中部的刘家峡—兰州流域最少。(2)同一流域由于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大小不同等原因,各支流降水日数差异较大,特别是龙羊峡以上流域和洮河流域表现最为明显。(3)流域内降水次数日变化特征有双峰单谷型、单峰单谷型和平缓型三种形态;降水总次数、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2 mm的次数、小时最大降水量大于20 mm的次数一天中都是在傍晚后增多,且强降水出现时间多发生在19:00左右。(4)近4 a中流域内最大降水过程出现在大夏河流域,持续时间最长的降水过程在湟水河流域,小时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大夏河流域。  相似文献   

13.
郑家骅 《气象》1978,4(8):19-20
绵竹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30°21′N、104°13′E)。暴雨是绵竹盛夏(7—8月)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群众中流传着“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等观云测天的经验。究竟卷云与降水天气的关系如何?据统计,1959—1977年7—8月,连续出现两天或以上的卷云后,未来48小时内产生日雨量≥10毫米降水过程的机率为66/111=59.5%。为什么连续出现卷云后,有的暴雨成灾,有的却雨量很小甚至滴雨不落呢?经分析发现,这与天气形势背景及其影响绵竹的主要天气系统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岳阳地区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之处,雨季中湖区水位常常猛涨,防汛紧张。加之我区暴雨频繁,其中尤以大暴雨、连续暴雨的危害更大,因此暴雨研究成为天气预报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是对我区1958—1974年(17年)的大暴雨、连续暴雨过程进行初步的分类分析。 我们确定我区华容、临湘、岳阳、湘阴、汨罗、平江等六县中有日雨量达100毫米以上为全区一次大暴雨过程;五天阴雨中,本地区出现三个暴雨日为全区一次连续暴雨过程。据此统计,十七年内有大暴雨过程20次,连续暴雨过程7次。这20次大暴雨过程全部发生在5—7月份,以6月份为最多。7次连续暴雨的过程全部出现在6月份(见表1)。因此6月份,尤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北部山区2018年汛期强降水时段4月23—28日龙舟水、5月7—11日龙舟水和9月16—17日台风“山竹”3次典型暴雨过程的逐时降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XGBoost算法与地统计学理论的地面观测-前两个时刻逐时降水-雷达-卫星遥感的多源逐时降水融合模型,充分考虑相邻时刻降水的时间相关性,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逐时降水融合数据。此外,分别利用XGBoost与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不考虑降水时间相关性的地面观测-雷达-卫星遥感逐时降水融合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 在3次暴雨过程中,三种融合模型的逐时降水融合结果具有类似的空间分布;(2) 与XGBoost和RF逐时降水融合结果相比,融合了降水时间相关性的逐时降水融合结果在不同暴雨过程的准确性均有明显改进,3次暴雨过程的决定系数(R2)平均提高了7.89%和23.27%;(3) XGBoost逐时降水融合模型的精度整体上优于RF逐时降水融合模型,3次暴雨过程的R2分别提高了7.1%、4.3%和31.4%。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统计强天气标准为:雷暴大风——伴有雷暴的阵风≥17m/s或10分钟平均风速≥12m/s;强雨—1小时雨量≥20mm或2小时雨量≥30mm;冰雹。凡在区域内出现上述之一的称为一个强天气日,连续2天以上出现,则称为一次连续强天气。在1979—1987年3—10月共出现强天气日为102天,其中连续强天气为26次,占62天,约为总强天气日的60%多。表1可见在3—8月份的强天气出现数中有50%以上都将出现连续。连续2—3天的在3—9月都有可能出现。而4天以上则都出现在7月份。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5,(3):8-10
“三轴”预报法是以温度场、湿度场为依据分型预报的。三轴即700毫巴高空图上规定型区内温度最小值轴线、24小时变温最小值轴线、露点最大值轴线;根据轴线的位置、互相配合、强度和流场、高度场等多个因子,综合作出雨季(5—10月份)大于20毫米降水的短期预报。运用此方法,对1970—1972年资料进行了普查、整理,经1973年验证,共184个个例,机率160/184=85%,其中大雨的机率7/9=78%。1974年5、6、7月验证,机率80/92=87%,其中大雨4/5=80%。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和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暴雨日变化特征,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评估了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河南省年平均暴雨日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速率为0.34 d·(10 a)^(-1);94.6%的气象站点年平均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为正,显著增加的站点数占总站数的73.0%;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4 d,以7月最多,平均值为0.52 d,占年平均暴雨日数的37.1%。(2)1961—2018年,河南省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呈现单峰结构,主峰值出现在05时,为4.5 mm;暴雨日变化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速率为0.16 mm·(10 a)^(-1);日变化峰值大部分出现在00—08时,共42个年份,占79.3%;从空间分布看,各气象站点的暴雨日变化峰值大都出现在00—06时,占总站数的73.5%。(3)2014—2018年,河南省小时和日值降水数据吻合度为100%;吻合暴雨总降水的日变化的主峰值和次峰值出现在04时和17时,分别为4.3 mm和3.4 mm;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3—18时的气象站点最多,占总站数的33.9%。(4)小时和日值数据对暴雨日数及暴雨日变化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暴雨日数及其变化趋势不一致和暴雨日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方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在其附近,降水强度往往比较大。从这一思路出发,把各种降水系统和物理参数叠合在一张底图上——即急流轴和系统配置综合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圈出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区,并从而探讨未来24小时强降水的落区预报。通过对1973—1975年4—6月江南有西南低空急流的近180天图次的初步分析,找到了一些初步规律,并在1977年5—6月进行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1973年5、6月间,该站发布了三次重要转折性天气预报:1.5月25日预报:“5月26日—6月2日,全县没有中雨以上降水过程,希继续加强抗旱工作”,实况是8天合计雨量为9.4mm。2.6月6日预报:“6月9日—14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