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屋矿区铜铅锌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灰岩、大理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内。矿区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拉屋断裂(F3)及其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受围岩接触带及断裂、岩层界面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相似文献   

2.
龙玛拉铅锌矿床是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之念青唐古拉铅锌成矿亚带东段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 但对矽卡岩矿物学及分带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 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 开展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矽卡岩矿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矽卡岩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矽卡岩主要发育在角岩与大理岩接触带, 或沿裂隙充填在围岩中, 横向上显示了从褪色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深色角岩→透辉石矽卡岩(矿体)→大理岩→角岩的分带特征。垂向上由顶板至底板表现出从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大理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角岩的岩性分带特征。矿床石榴子石为钙铁-钙铝榴石类质同象系列(And7.92~88.63Gro5.92~86.46Pyr+Spe1.04~5.11), 端员组分变化范围较大, 表明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体系。通过对铅锌主矿体的赋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研究, 表明成矿流体是从矿区南西方向向北东方向运移就位形成主矿体, 为矿区寻找成矿岩体及深部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该矿床分布于双井子—黑虎山向斜核部大理岩(下石炭统白山组)中,成矿与东西向断裂有关,矿体严格受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的控制,金-铜矿化与移卡岩化密切相关,矽卡岩化愈强烈矿化也愈强烈。矿石类型有3种: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含闪锌矿黄铜矿矿石及黄铜矿矿石。矿石有益组分有Au、Ag、Cu和Zn等。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无矿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石英-黄铜矿阶段;表生氧化期。从以上认为,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本文还指出,现已发现的矿体多与激电异常值对应,因此在岩体超覆大理岩部位若发现激电异常高值时,应注意寻找隐伏的金-铜盲矿体。  相似文献   

4.
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成矿带内,受一撮毛碱长花岗岩体及相关花岗斑岩岩体控制。矿体产出于花岗斑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层间破裂带内,主要为矽卡岩型铁锌矿体。组成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和闪锌矿;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矽化、角岩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是区内的主要找矿标志。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岩浆演化和上部热液交代碳酸岩地层,并在矽卡岩带内形成矿化体和矿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确定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吉林省汪清县太平岭铁矿矿体呈带状赋存于含矿矽卡岩带之中。矽卡岩带呈不规则带状沿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二叠系庙岭组大理岩接触带展布,产状严格受岩体与地层接触带控制。矽卡岩主要为钙铁榴石矽卡岩,其次为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及绿帘石矽卡岩。  相似文献   

6.
<正>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大地构造上位于保山—镇康陆块之上。该矿床赋存于镇康复背斜西翼的次级芦子园倒转背斜上,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体产于芦子园倒转背斜核部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第一、第二段(大理岩、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及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矿岩石主要有绿泥石英片岩、矽卡岩化大理岩、透闪石-阳起石矽卡岩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笔者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区开展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成果为基础,对爬立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力西期为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重要的富铁矿成矿期.爬立山铁矿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与中—上泥盆统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区矽卡岩发育,已发现的10个原生铁矿体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带中.矿体形态、产状的变化受矽卡岩体控制.爬立山铁矿为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中的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该矿为产于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矽卡岩化砂岩和大理岩中的大型铁矿床.在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矿区泥盆系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钙质砂岩层位及北东、北北西向及北西向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中—上泥盆统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大理岩和钙质砂岩.矿石矿物主要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次为褐铁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地层、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北西向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断层的多期次活动及其后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北东向断层和东西向断层是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在综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提出矿区磁异常深部及外围尚有矽卡型铁矿找矿潜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为老挝川圹—长山成矿带富铁矿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地质与勘探》2015,51(3):496-506
对滇西镇康芦子园矿床进行了地表、地下工程编录及蚀变-岩相填图,在分析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II号矿带,依据其6个中段的开拓工程对矿(化)体特征和矿化蚀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矿体成矿元素在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Zn、Pb→Pb、Zn→Pb、Zn、Cu→Pb、Zn、Cu(Fe)→Fe、Cu(Pb、Zn)的分带规律,对应的矿化类型依次为大理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绿泥片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型黄铁黄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对应的蚀变带依次为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矽卡岩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石榴子石矽卡岩化带。总结了矿化蚀变水平和垂向的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床的矿化蚀变综合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9.
闪锌矿作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热液流体形成的典型金属硫化物之一,也是揭示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差异的重要指示矿物。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其远端成矿流体的性质有待进一步完善。甲玛矿床中闪锌矿可分为产于远端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进一步分为主矿段和南坑矿段)、大理岩中Manto型矿体的闪锌矿和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采用电子探针测定闪锌矿的元素组成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甲玛闪锌矿相对富集Fe、Mn、Cd等元素,其中,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的Fe和Cd含量最高,其次为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和大理岩中Manto矿体的闪锌矿。甲玛闪锌矿的颜色较丰富,且与Fe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颜色越偏红褐色的闪锌矿Fe含量越高,颜色越偏蓝黑色的闪锌矿Fe含量越低。距离斑岩成矿中心较近的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铁含量最高,形成温度最高,为中偏高温;远离斑岩成矿中心的远端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中闪锌矿的形成温度中等;更远端的大理岩中Manto矿体的闪锌矿形成温度最低,为中低温。距离热液成矿中心越远,闪锌矿中的Fe和Cd含量逐渐降低,形成温度越低,据此可将闪锌矿作为斑岩成矿系统判定热源和流体源的找矿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知不拉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驱龙斑岩铜矿南侧2~3 km处,铜资源量接近大型规模,矽卡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和大脉状产出,主要受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岩性界面和断层破碎带控制。本文以最新勘查工作中钻孔揭露的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知不拉矿床成矿母岩认识给出新指示。花岗闪长岩与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可见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发育,由角岩化凝灰岩至花岗闪长岩有角岩化凝灰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分带规律,岩体内可见长石被石榴子石、绿帘石等矿物交代,指示该岩体与矽卡岩矿体形成关系密切。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内锆石15个有效测点给出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0±0.4 Ma,该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与矽卡岩内成矿年龄16.9±0.6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锆石的176Hf/177Hf(i)值为0.2829~0.2831,εHf(t)为3.2~1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在209~563Ma之间,具有与驱龙中新世侵入岩相似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可能起源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引起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知不拉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母岩为中新世花岗闪长岩,与驱龙斑岩矿床属于同一岩浆房演化出溶岩浆,分别是侵位于向形和背形构造中的热液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关县曼家寨铜矿位于滇东南老君山花岗岩体,已发现的大多数矿体呈、透镜状沿层间断层破碎带分布,中寒武统田蓬组(∈2t)碎屑岩及大理岩化、矽卡岩化为之近矿围岩。老君山花岗岩浆的侵入活动为该铜矿、锡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12.
维宝矿区属塔里木-华北板块柴达木微板块之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成矿区带属于秦祁昆成矿域-昆仑成矿省-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石棉-盐类成矿带-祁漫塔格W-Sn-Pb-Zn-F e-Cu-多金属矿带。容矿地层为蓟县系狼牙山组(Jx l),含矿岩性为条带状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少量为矽卡岩化大理岩。矿体主要受地层控制,形态多呈层状、透镜状和脉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绿泥石化、大理岩化和纤闪石化等。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铜、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褐铁矿、孔雀石、铜蓝等。矿石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变晶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局部见块状构造。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岩浆气液叠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银洞子铅锌矿床成矿背景、矿体的空间赋存规律及特征。分析了地层、岩浆和构造控矿因素,即矿化围岩为大理岩、硅质大理岩及角岩;矿化与燕山期侵入岩有关;大部分矿化均赋存在背斜、向斜的轴部及其附近。区内硫同位素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反映了矽卡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的特征。认为该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的细脉浸染型及热液充填型矿化的出现是较晚期中温热液活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继顺  马光  舒广龙 《矿床地质》2005,24(5):527-536
经研究确认鄂东南铜绿山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这一新类型的金(铜)矿体受NWW向断裂、隐爆角砾岩带、接触带复合构造的控制,产于矽卡岩型矿体上盘大理岩残留体的边部,走向上大致与NNE向矽卡岩型主矿带垂直。矿石呈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大理岩、斜长石岩,含少量块状磁铁矿矿石角砾和高岭石化花岗岩角砾。胶结物主要为细碎屑物及微细粒状石英、玉髓、高岭石、黄铜矿和黄铁矿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矿石平均wCu2.54%,wAu3.44×10-6。隐爆角砾岩型矿化是在岩浆侵入作用下成矿热液演化晚期阶段形成的,时间上晚于矽卡岩型,但可叠加其上,常形成富铜金矿体,也可形成独立金矿体。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的发现为大幅度增加铜绿山矿床的储量指明了方向,对认识铜绿山矿田的成矿系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龙燕 《云南地质》2011,30(1):38-41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可划分14个矿带、33支矿床。矿体均受断层或裂隙控制,主矿化方向有四组,成矿规律有差异。北北西向矿化最强,为核桃坪矿区主矿体,近矿围岩蚀变中矽卡岩化最重要,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尤以复杂矽卡岩化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长春兰家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家金矿是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一个矽卡岩型金矿,矿床受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体产于下二叠统范家屯组大理岩与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接触带中及接触带外带大理岩与角岩分界面中。金矿体形成于矽卡岩晚期热液蚀变阶段,主要赋存于阳起石或纤闪石矽卡岩中。金与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滇西保山核桃坪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段福贡-镇康褶皱带之保山-永德褶皱束北端。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囊状沿近南北向断裂带及旁侧层间破碎带产出,赋矿围岩为沿断裂带产出的矽卡岩及其附近的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中-厚层状大理岩化灰岩与泥质灰岩。近南北向的F1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构成热液型锌、铅、银、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根据热液脉体穿切关系、矿物组合及成因特征,将热液成矿作用分为7个矿化阶段,其中第Ⅲ、Ⅳ、Ⅴ阶段是锌的主成矿阶段。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硅化、方解石化及黄铁矿化等。对V1矿体的蚀变填图及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进行系统的观测,结果表明:蚀变分带模式具中心式环带结构,纵向上由浅表至深部,成矿元素具有Cu(Fe)→Cu、Zn(Fe)→Pb、Zn(Cu、Au、Ag)→Au的分带;侧向上从矿体向围岩,成矿元素具有CuZn(Fe)或CuPbZn→PbZn(Cu、Au、Ag)→Au的分带,显示成矿热液叠加复合分带性特征,并指示矿液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迁移的趋势。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矿床是多期叠加复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与区内深部岩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化为早期成矿,而后又叠加晚期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一个重要的同位、多阶段成矿的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斑岩- 矽卡岩矿床,完整地保存了矽卡岩矿床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矽卡岩的水平分带,而对于矽卡岩矿物垂直分带以及其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研究薄弱。本文重点对甲玛3000 m科学深钻中矽卡岩矿体进行了精细的矿物学研究,系统揭示了矽卡岩矿体的矿物学空间分带特征以及与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矽卡岩从浅部至深部具有清晰的分带现象,即矽卡岩化角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内矽卡岩(含石榴子石花岗闪长斑岩)。金属矿物组合从浅部向深部,变化为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硫铋铜矿±辉钼矿→辉钼矿±黄铜矿,对应成矿元素变化为Mo±Cu±Au±Ag→Cu(Mo)±Au±Ag→Mo±Cu±Au±Ag。研究表明,侵入岩及围岩的空间位置、构造环境、多期次热液流体叠加是控制矽卡岩矿物分带的重要因素。同时,矿物学特征表明,矽卡岩中高品位金的富集与斑铜矿等铜硫化物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多期次流体叠加和富金岩浆源区有关。  相似文献   

19.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位于新疆那拉提中天山构造带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首个特大型金铜矿床。矿体受二长花岗岩体内断层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二长花岗岩、闪长质岩脉与大理岩捕掳体接触带的控制。矿区存在2类蚀变:①在二长花岗岩内,从破碎带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的蚀变;②二长花岗岩体、闪长质岩脉与大理岩捕掳体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等,具明显分带特征。矽卡岩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为钙矽卡岩。金矿体、金铜矿体在空间上不完全重叠,结合矿石、矽卡岩结构构造特征,认为本区存在2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脉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早期以金矿化为主,晚期以金铜矿化为主,且矿化局部叠加于早期矿体之上。矿床类型为矽卡岩-破碎带蚀变岩复合型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位于"三江"地区保山地块北部的隐伏多金属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大理岩化灰岩与矽卡岩内,受NW向F2断裂和NE向F10断裂控制明显。本文根据野外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矿区脉石矿物包括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黑柱石、石英、方解石、萤石等,矿石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本文以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矽卡岩矿物主要为钙矽卡岩,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过渡系列,角闪石主要为阳起石、铁阳起石和铁闪石,黑柱石含铁较高,多与磁铁矿相伴生;本矿床含少量锰质矽卡岩,包括锰铝榴石、含锰钙铁辉石、含锰阳起石、含锰黑柱石。矿床从深至浅的垂向分带以及自东向西的水平分带具有相似性:含Fe钙质矽卡岩※含Cu钙质矽卡岩※含Pb-Zn锰质矽卡岩※大理岩化灰岩,表明由矿床中部至两侧,自东向西,均有明显高温氧化环境向低温还原环境演化趋势。通过与已有矽卡岩Pb-Zn矿床矿物分带模型对比,推测存在深部岩浆热液以断裂交汇部位侵入交代围岩成矿,该矿床应为远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隐伏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