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台江县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依据境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为台江县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1959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对丰宁满族自治县进行了阶段性的地质灾害调查,但未曾彻底地对该县的地质灾害进行分类与评述。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冀国土资环字[2002]141号文,对该县历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对即将或可能要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定点、定性、定量的观察与描述。该县的主要地质灾害为泥石流,了解与掌握了泥石流的特点、发生条件以及灾害隐患的损毁程度,评估了泥石流发生的危险性,论述了防治的可比性和选比性防治工程方案,为该区的灾害防治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源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处于长白山西麓,行政管辖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具有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加剧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地质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和潜在威胁。本文对该县的地质环境作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它们的发展规律,同时对该县进行了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最后结合当地经济条件与地质灾害现状,给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龚国华  霍焱 《矿产与地质》2009,23(5):487-489
近年来,矿山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给国家、矿山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数,并结合目前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特点和评估方法,构造了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模型(GHISM)用于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提高地质灾害评估和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有效性,进而提高减灾、抗灾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南汇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域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受力、变形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探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书依托“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示范”项目成果,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方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进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易损性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拟定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思路,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特点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同时选择了一个典型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该书依托"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示范"项目成果,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方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进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易损性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拟定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思路,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特点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同时选择了一个典型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实践。  相似文献   

10.
张新江  王广辉 《地下水》2012,(2):171-173
通过分析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由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结合建设项目本身重要性确定该地质灾害评估级别。在分析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评估区地质环境的条件下,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分析工程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现状、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并提出了合理性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为例,探讨了运用G IS软件SuperMap D eskpro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广昌县实际情况,选取了坡度、土壤养分、水利条件等九个评价因子,将这些因子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下,构造评价单元层,建立评价单元属性库。确定因子对土地适宜的权重,构建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SuperMap生成评价结果并统计各用地类型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云南文山县已调查的72处地质灾害点相关数据,采用袭扰系数的评价方法,对该县县域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分区评价,共划分出7块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盐津县地质遗迹资源为研究对象、乡镇区划为单元,在分析盐津县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中地质遗迹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运用特尔菲法划分出盐津县乡镇地质遗迹点质量等级,其划分结果能正确认识盐津县各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的质量状况。同时,利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盐津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盐津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盐津县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大小为:柿子镇>豆沙镇>庙坝镇>牛寨乡>普洱镇>中和乡>盐井镇>滩头乡>落雁乡>兴隆乡。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宁河县地下水安全AHP模糊评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禧超  李立伟  石文学 《地下水》2010,32(4):13-17,37
由宁河县多年平均各含水组开采状况可知,第Ⅱ含水组开采比例占到了全县地下水总开采量的55%,开采强度在各含水组中也属最大,导致了该层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引起了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地下水的安全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水质安全、水量安全、含水层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4个一级评价指标,1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地下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宁河县第Ⅱ含水组10个有代表性采样点进行安全现状分析,并在对地下水环境地质条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量化了地下水安全评价分级标准,取得了与实际较为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登封市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确定易发性分区评价指标,并运用GIS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计算,得出的分区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通过对GIS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可为大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平阴县浅层地下水调查采样密度为1点/16km^2,分析测试27项指标的含量变化规律后,认为调查区浅层地下水中除K,Mn,NO2^-等指标含量变化较大,局部富集外,其他指标含量变化小,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较均匀。选择As,Ba,Be,Cd,Co,Cu,Fe,Hg,Mn,Mo,Ni,Pb,Se,Zn,F^-,Cl^-,Cr^6+,NO2^-,COD,pH等20项指标,按《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单因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较好级以上者达88.4%,而较差级仅占11.6%,无极差级分布,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航运交通要道,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长约360 km的河道水位大幅抬升,原航道两岸港口码头均被淹没。在三峡库区现状岸线环境及水库水位动态调蓄条件下,开发拓展新的岸线港口码头的适宜建设区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基于混合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地貌、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和生态敏感性5大类因素共14个评价因子,采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宜昌至万州段干流岸线港口建设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 (1)适宜区占13.81%,较适宜区占25.80%,较不适宜区占31.38%,不适宜区占29.01%; (2)北岸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夷陵区乐天溪镇和太平溪镇,云阳县双江镇和万州城区上、下游一带; 南岸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秭归县茅坪镇,奉节县城南岸和万州城区南岸上、下游一带。研究评价结果对今后长江宜昌至万州段干流岸线港口资源开发选址具有一定的科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治军  陶月赞 《地下水》2007,29(4):23-25
利用河流基流量与区域降水关系,结合泉流量偶测数据,评价不同保证率年份泉流量;以山西静乐县娘子神泉为例,讨论上述方法的应用过程与步骤,并探讨基流量偶测数据的代表性及其在泉水流量评价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航运交通要道,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库区长约360 km的河道水位大幅抬升,原航道两岸港口码头均被淹没。在三峡库区现状岸线环境及水库水位动态调蓄条件下,开发拓展新的岸线港口码头的适宜建设区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基于混合评价单元,选取了地形地貌、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和生态敏感性5大类因素共14个评价因子,采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宜昌至万州段干流岸线港口建设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 (1)适宜区占13.81%,较适宜区占25.80%,较不适宜区占31.38%,不适宜区占29.01%; (2)北岸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夷陵区乐天溪镇和太平溪镇,云阳县双江镇和万州城区上、下游一带; 南岸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秭归县茅坪镇,奉节县城南岸和万州城区南岸上、下游一带。研究评价结果对今后长江宜昌至万州段干流岸线港口资源开发选址具有一定的科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